梁實秋和謝文秋只是逢場作了場戲,他對冰心說:我是有女朋友的人

2020-12-20 覃仕勇講史

冰心應該知道,梁實秋在國內是有女朋友的。

當年,在「傑克遜號」上,梁實秋就曾對冰心說:「我在上海上船以前,同我的女朋友話別時,曾大哭了一場。」

這個女朋友名叫程季淑,是包辦婚姻的產物。

說起包辦婚姻,很多人都會想到魯迅和朱安、鬱達夫和孫荃的不幸遭遇。

但,梁實秋卻對父親給自己的包辦的婚姻非常滿意,非常享受。

那是1921年秋的一個周末,還在清華讀書的梁實秋回到家中,發現父親書房桌上有一張紅紙條,上面寫著:「程季淑,安徽績溪人,年二十歲,1901年2月17日寅時生。」

冰雪聰明的他,很快就意識到這是父母為自己選的未婚妻。

他的頭腦「嗡」的一下,趕緊去問大姐。

大姐曾陪母親去觀察過程小姐,如實相告,說這姑娘「雙眼皮大眼睛,身材不高,腰身很細,好一頭烏髮」。

長髮及腰,且有一雙美麗的大眼睛!

梁實秋鬆了口氣。

可是,大姐又神秘兮兮的補充說,程季淑頭髮的劉海很長,覆蓋了整個前額,好象在遮掩著疤痕什麼的。

一個大美女,額前長了一個大傷疤,可不是造化弄人,大煞風景?

梁實秋的心懸了起來,捂著嘴,吃驚地看著大姐。

大姐眼波流動,神飛色動地說:「我假意誇獎她的頭髮梳得又好又別致,就走近去掀起了劉海偷看……」

梁實秋緊張地問:「有什麼沒有?」

大姐答:「什麼也沒有。」

老天,差點嚇死我了。

內心狂野的梁實秋,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程季淑,要求見面。

程季淑的聲音柔柔的,脆脆的,一下子就俘獲了他的靈魂。

程季淑出身名門,祖父曾官至直隸省大名府知府。但和梁實秋家一樣,到了她父親這一代,家道就中落了,在北京城開筆墨店。

這年初冬,梁實秋與程季淑頻頻約會,兩人互生好感受,將中央公園、太廟、北海等名勝逛了個遍。

在男女授受不親的舊封建風氣的影響下,他們這樣成雙結對在出現在公眾面前,無疑是有勇氣的。

在街上,回頭率超高,人們投向他們的目光多以驚異為主,間或還會收穫到一些不三不四的口哨聲。

程季淑在一所小學工作,梁實秋常去找她,在大庭廣眾之下拉著她的手昂然起出校門,讓學校覺得有傷風化,忍無可忍,最終將程季淑辭退了。

1923年,梁實秋赴美留學的那個晚上,兩人一起立下了三年後結婚的誓言。

清華的官費留學期限是五年,但滿三年也可回國。

可是,梁實秋在美國差點連三年也沒待滿,就火急火燎地回國了。

因為,再不回國,女朋友就要飛了。

程季淑的叔父們向她的寡母下通牒,要把她嫁給某部一個科員。

你說,梁實秋能不急?

他回到家,央人出面正式提親,並定於1927年2月11日結婚。

婚禮是在北京南河沿的「歐美同學會」舉行的。

一切進行得異常倉促,以致辭在結婚儀式中,梁實秋弄丟了最重要的道具:戒指。

這太觸黴頭了。

梁實秋全身籠罩上一種不祥的感覺。

好在程季淑知書識禮,連連安慰他說:「沒關係,我們不需要這個。」

婚後十幾天,那種不祥的徵兆很快得到「印證」:他們先到南京,但時局混亂,只好忍痛拋掉苦心經營的新居,出走上海,在上海定居下來。

不過,在上海,雖然清苦,但小兩口恩恩愛愛,日子過得倒也其樂融融。

梁實秋應聘為《時事新報》「青光副刊」的編輯,同時在大學兼職,賺錢養家;妻子操持家務,接待親友,成了專職的家庭婦女。

一天晚上,梁實秋剛到家,妻子問他:「你上樓的時候,是不是一步跨上兩級樓梯?」「是的,你怎麼知道?」「我聽著你的嗵嗵響的腳步聲,我數著那響聲的次數,和樓梯的級數不相符。」他們互相關心和愛護著對方,沉醉在愛海裡。

不久,他們的大女兒文茜和兒子文祺先後出世。

妹妹亞紫結婚後也租住在上海,和他們做了鄰居。

梁實秋的父親、母親也搬到了上海,非常滿意兒子、兒媳的一切。

相關焦點

  • 留學生演英文版《琵琶記》,美女謝文秋演趙五娘,大家爭演蔡伯喈
    1942年秋,梁實秋到麻州劍橋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期間,中國學生會要用英語演一出中國戲。大家討論的結果是:將明朝高則誠的《琵琶記》編成話劇,梁實秋負責編譯。說來也巧,演牛丞相的是顧一樵,演丞相之女的是大才女冰心,女主角趙五娘則由留學生中出了名的美女謝文秋扮演。
  • 雅舍裡的梁實秋
    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眾人看了冰心的這番題字,大為不滿,叫囂最甚者,是顧一樵,他說:「實秋最像一朵花,那我們都不是朋友了?」
  • 冰心與紅玫瑰|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
    在展廳裡,有幅梁實秋先生的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間)好時節。」這是1982年夏天,梁實秋在美國為30多年未曾見面的老友冰心夫婦書寫的一首禪詩《平常是道》。那一年梁實秋79歲,冰心82歲。該詩為宋朝無門慧開禪師所作,收錄到其評釋古代禪門公案的一本書《無門關》中。書法中的「生」原文為「間」。梁實秋委託長女梁文茜回國時代他贈予冰心夫婦。
  • 冰心說,梁實秋能夠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程季淑的功勞要佔一半
    他曾經說,從事翻譯工作,必須具備3個條件,一是沒有才氣,二是沒有學問,三是壽命長,根據他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經歷,應該還要加上一條,那就是有個好妻子。著名詩人,現代作家冰心曾說:「梁實秋能夠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妻子程季淑的功勞要佔一半」。
  • 蔡林秋:那個曾被稱作「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人 ——告訴你一個全面真實的梁實秋
    不但拿魯迅的身高外貌來說事,還極不恰當地評價了魯迅的文學成就。當然,正確認識魯迅的真正價值本來也不是一般人所能為——非但對於魯迅,梁實秋對於中國現代史上的另一位文化巨人胡適,也缺少足夠的認識和尊重,這裡就不說了。這樣的文字顯然大失風度,但梁實秋畢竟不是聖人,心裡有怨氣,自然要表露出來,以至於急不擇言也是有的。依我看,這樣的梁實秋才更真實、生動,不是聖人而硬要裝作聖人才更可厭。
  • 梁實秋:歲月悠長,光陰無悔,每一寸都有讓人心安的力量
    「我不能不回想五十多年的往事,在回憶中好像我把如夢如幻的過去的生活又重新體驗一次。」有人說,開始喜歡回憶,是一個人變老的標誌。也有人說,人在孤單寂寞冷清時更喜歡回憶,用過去的片段來溫暖冰冷的當下。在我看來,人的一段段記憶,是一顆顆光滑圓潤的珍珠。不論我們年少或白頭、也不論當下境況是否順意。
  • 所謂逢場作戲,就是你逢了那個場,就要作那個戲!美文薦讀
    美文薦讀:所謂逢場作戲,就是你逢了那個場,就要作那個戲!【原創】文:吳鵬(湖北)編輯推薦:黎海濱(whlihaibin)-逢場作戲要點兩個:逢場和作戲。逢了那個場,就要作那個戲!有沒有不逢場作戲的?有啊,你得打著燈籠到海底撈針去!逢場作戲的經典詮釋是上妓院。脫褲子、穿褲子,情景之間,真真假假,跌宕起伏。
  • 冰心與吳文藻:因萍水伏白首雙星(1)
    為了混時間,幾個熱愛寫作的青年,自行辦了份牆報《海嘯》,他們把寫好的詩文貼在艙壁,供人觀閱,其中就有冰心、梁實秋、顧一樵、許地山幾位後來的文壇巨星。喜好文藝的吳文藻並未給牆報寫文章,甚至也不和冰心談起她寫的東西。冰心不免有點失望。吳文藻是有看的,因為靦腆,生怕自己談論她作品太多,會顯現出他心底激蕩的情愫。
  • 瀏陽永安鎮巧將趕集作舞臺 大唱計生宣教戲
    瀏陽永安鎮巧將趕集作舞臺 大唱計生宣教戲 來源:紅網 作者:曹勇 編輯:楊潔 2014-12-01 13:52:26
  • 梁實秋:綠卡再值錢,我也要回家
    有一次春節,梁實秋隨父親去廠甸,回來恰逢人多,都擠著先走,不按左右秩序,場面很亂。梁實秋與其父按秩序排在人後走,多次被加塞的推後,後來警察維持秩序,他們父子才得以走出。梁實秋很小時,每當晴和日麗,其父總要他和家人把家中舊書拿出來晾曬。許多大部頭,梁實秋根本看不懂,然家庭濃烈的文化氛圍給他產生深刻的心理影響。
  • 冰心:有你在,燈亮著
    1924年在美國「傑克遜總統號」輪船上,冰心和梁實秋經許地山介紹相識他們在船上辦了文學壁報《海嘯》,事後選了其中14篇詩文寄回上海,《小說月報》發了個專輯。冰心原名「謝婉瑩」,在《晨報》上發表《兩個家庭》時始用筆名「冰心「。她說,自己之所以用這個筆名,「一來是因為「冰心」兩字,筆畫簡單好寫,而且是瑩字的含義。
  • 冰心與孫立人將軍的友情
    在船上,冰心通過燕京大學的許地山結識了清華大學的梁實秋和吳文藻,並逐漸熟悉。但冰心似乎和孫立人並不認識,也許在船上曾擦肩而過。但冰心後來的丈夫吳文藻卻與孫立人十分熟悉,在清華他們是同班同學。吳先生後來常說,他的清華同學中出了「一文一武」,「文」就是梁實秋,「武」便是孫立人。孫立人早年是一個標準的學霸。
  • 適合女孩的短句文案:君為袖手旁觀客 我亦逢場作戲人
    適合女孩的短句文案:君為袖手旁觀客 我亦逢場作戲人 1.君為袖手旁觀客 我亦逢場作戲人 2.所有美好的故事 最怕的一個詞就是 但是
  • 冰心和吳文藻的愛情,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但卻把僅有的刻薄給了她
    但自從了解了冰心女士的一些陳年往事,我又越發的對這位知性的女士有了很大的興趣。冰心和吳文藻的愛情,開始於一艘駛向美國的遊輪,雖然不是《鐵達尼號》裡那樣愛得驚心動魄,但也是別有一種浪漫感覺。這艘船上載著的,都是影響了中國近現代史的重量級人物,除了冰心,還有許地山,餘上沅,梁實秋,顧一樵,當然,還有這個愛情故事的男主角——吳文藻先生。
  • 梁實秋所理解的生活,原來是生命不息,趣味不止
    對每個人來說,經歷過的生活場景不一樣,感受不一樣,生活的意義也大不一樣。但大多數人的生活軌跡都差不多,上學十餘載,畢業後進入社會,開始規律的上班族生活,為了越來越多的瑣事煩心,也越來越沒有時間關注生活中的點滴樂趣。海子曾說:「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天上的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 "太太客廳"公案:冰心或不理解林徽因徐志摩間感情
    林徽因的留美同學、同時也與冰心交往甚密的陳意晚年還告訴人:「冰心的《太太的客廳》這篇小說是諷刺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甚至一般的青年讀者,也有這個印象:「我上初中後,有一次大姐拿一本北新書局出版的冰心短篇小說集《冬兒姑娘》給我看,說書裡那篇《我們太太的客廳》的女主人公和詩人是以林徽因和徐志摩為原型寫的。徐志摩因飛機失事而不幸遇難後,家裡更是經常談起他,也提到他和陸小曼之間的風流韻事。」
  • 冰心去世後,為何孫子在她墓碑上寫「教子無方,枉為人表」八個字
    ,而這堪稱是中國文學的奠基之作。此後冰心還翻譯了紀伯倫等著名詩人《沙與沫》等詩集,促進了我國和世界詩壇的相互交流學習,在1999年,冰心在北京醫院病逝,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不過對於冰心的評價則是有褒有貶,喜歡她作品的巴金則建議「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 梁實秋:與魯迅對罵8年,黃昏戀遭質疑後,他卻借用魯迅名言回應
    後來的世人幾乎都不得不承認,梁實秋對魯迅作品的評價很中肯,他在批評中說:"有一種人,只是一味的'不滿於現狀',今天說這裡有毛病,明天說那裡有毛病,於是也有無窮無盡的雜感,等到有些個人開了藥方,他格外的不滿;這一服藥太冷,那一服藥太熱,這一服藥太猛,那一服藥太慢。
  • 冰心與吳文藻:因萍水伏白首雙星,相知相愛度一生
    為了混時間,幾個熱愛寫作的青年,自行辦了份牆報《海嘯》,他們把寫好的詩文貼在艙壁,供人觀閱,其中就有冰心、梁實秋、顧一樵、許地山幾位後來的文壇巨星。喜好文藝的吳文藻並未給牆報寫文章,甚至也不和冰心談起她寫的東西。冰心不免有點失望。吳文藻是有看的,因為靦腆,生怕自己談論她作品太多,會顯現出他心底激蕩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