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歲月悠長,光陰無悔,每一寸都有讓人心安的力量

2020-12-17 海椒大人

「我不能不回想五十多年的往事,在回憶中好像我把如夢如幻的過去的生活又重新體驗一次。」

有人說,開始喜歡回憶,是一個人變老的標誌。也有人說,人在孤單寂寞冷清時更喜歡回憶,用過去的片段來溫暖冰冷的當下。在我看來,人的一段段記憶,是一顆顆光滑圓潤的珍珠。不論我們年少或白頭、也不論當下境況是否順意。當我們取出那些珍珠,任它們在掌心流淌。品味當初的那一份份情緒,或青澀莽撞、或虎虎生風、亦或是朦朧甜蜜。此刻在手心握緊它們,感受每一寸光陰,最真實的感觸一定是:心安。

梁實秋老先生一生走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人,嘗過許多美食。這許許多多美好的記憶化作了一篇篇散文。在他的散文集《原來人生無常,心安便是歸處》中,有各有性格的良師益友,有波折起伏的人生,有玫瑰花一般的愛情。讀之令人心安,似在冬夜裡的一壺薑茶,隔去屋外風霜。

《原來人生無常,心安便是歸處》

君子之交

有些朋友是不打不相識的,梁實秋對於冰心的第一感覺便是:「冷冰冰的好像要拒人千裡之外。」而後又對冰心的作品頗有微詞,批評冰心的詩理智多餘情感。更巧的是批評發表不久,兩人在輪船上相遇,經人介紹後一陣尬聊:

我問她:「您是到美國修習什麼?她說:「文學」。她問我:「您修習什麼?」我說:「文學批評」

而後兩人無話可說,直到後來在輪船上合作創辦了壁報,大家都來寫詩才慢慢熟稔。再到後來在美國常有相聚,梁實秋才真正了解到冰心並不是恃才傲物之人,反而對她的心思細膩,感覺敏銳所折服。

冰心

冰心對梁實秋也是憑藉頗高:

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

朋友之間,吃了好吃的,玩到好玩的,互相分享是常事。梁實秋知道冰心喜歡海,到了青島,與海為鄰,便三番五次寫信給冰心,細緻地描述自己帶著老婆孩子在海邊抓螃蟹,堆沙堡。他知道冰心身體不好,想她來看海,也擔心她不能來看海。

冰心則是把自己最愛的床墊分享給了梁實秋,那笨重的床墊,冰心一家將它從北平搬到了昆明,又從昆明搬到了歌樂山。一見到梁實秋,便叫他試一試那一張棉花團一樣的彈簧床,足可見閨蜜之情至深。

那時通信全靠紙質信件,不似現在微信這般方便。兩人常常互通信件,所說也有什麼大事,吐槽晚上雞尾酒晚會的吵鬧,憂心高三小孩考什麼大學。。。如此這般家長裡短,卻讓對方都知道,兩人都安好,身體無恙。

也有兩人漂泊各地,無法通信的時候。梁實秋因為幾則報導,誤以為冰心不在人世,情不自已,寫了一篇哀悼的文章。接著收到凌叔華自倫敦的來信,得知冰心依然健在,驚喜不已。也為自己當初寫下的哀悼文章後悔不已,隨即又想通了,冰心既然能看到,必然也知道自己未死。

當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王昌齡

朋友之間互相掛念,知道對方安好,自己也就安心了。

進取之道,不愧於己

清華8年,是梁實秋快速成長的8年。考入清華,新生期間,從規定上說可謂嚴格至極。按時洗漱吃飯,每兩星期寫信回家,每一星期至少洗澡兩次,不能看小說之類的「閒書」。 如果不按照規定行事,被發現者記過處理,當然如此嚴格的生活管理只限於中等科。

清華園

許多教育學家,尤其是國外的教育學家,崇尚發展孩子的天性,不做過多的幹涉。梁實秋則十分信任清華的管理方式:

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本來是應該在幼小的時候就要認識。許多自然主義的教育信仰者 ,以為兒童的個性應該任其自由發展,否則受了摧殘以後,便不得伸展自如。至少我個人覺得我的個性沒有受到壓抑以至於以後不能充分發展。我從來不相信「樹大自直」。

四年之後,步入高等科,新生變老生,學校的管理就緩和下來。恰好碰上了五四運動,也沒誰管得了這群淘氣學生了。對於梁實秋而言,如果說從前的教育是按部就班,夯實基礎。五四運動則是振聾發聵,醍醐灌頂。年青的學生們像是春雨後的竹筍,突然覺醒了,破土而出,表現出一股蓬勃的朝氣,好象是蘊藏壓抑多年的情緒與生活力,一旦獲得了逬發奔放的機會,「一發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御。」

青年

青年學生從教條式的學習,刻板的師生關係中掙脫出來,思維像煙花綻放一般朝四周飛去 ,接觸一切新的東西,吸收一切新的東西。青年人的黑瞳如同黑洞一般,博覽群書,兼收並蓄。梁實秋在此期間,從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到周作人的《歐洲文學史》,從進化論到資本論,從託爾斯泰到王爾德。狂熱求知慾引領著他觸摸著文學這條路上的璀璨群星,也為自己的文學之路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對於普通人而言,極難一生做到這般問心無愧。但是努力讓自己擁有一段這樣的時光,可以成為以後在孫子面前的談資,未嘗不是一件愉快且安心的事。

家是港灣,讓人心安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中國人喜歡家,是骨子裡的喜歡。成家立業,說的是先成家後立業,家有了,根就立住了,走再遠的路,心裡也有個牽掛,經歷再多的事情,也有個慰藉。想到家,想到家裡的親人,愛人,就覺得莫名的心安。

梁實秋將第一次離開家,上清華念書稱之為「第二次斷奶」。對於一個從未外出闖蕩的孩子,將自己從父母身邊扯開,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梁實秋和妻子

梁實秋和父親的關係一直很不錯,喜歡上寫字書畫,也是父親鼓勵塗鴉的誘導。在學校成立練習寫字的團體,父親也幫忙起名:「清華戲墨社」。青春期時多愁善感,都有些「怨黃鶯兒作對,怪粉蝶兒成雙」思緒,因而寫了不少詩。遇上了以後的妻子以後,情感更加猛烈,如同火山噴發,都化作一首首小詩。送給父親看了,也只是笑著,從不批評,反而幫忙做成了一本小詩集。生活方面在得知兒子談戀愛以後,便多給了不少生活費,這是父子間的小細膩,直接而溫暖。

梁實秋和結髮之妻季淑是相親認識,對於這種「包辦」婚姻,梁實秋沒有一絲抗拒,反而期待不已,甚至私下直接寫信,沒有回音便打電話約見一面,追逐之激烈比自由戀愛更甚。

天遂人願,雙方互相之間的感覺都很不錯,在幾次三番約會之後,愛意漸濃,情深意篤。在梁實秋結束外出留學回國以後,兩人迅速成婚。然而過了不到十幾天,迫於局勢,兩人開始了遠離家鄉的生活,南下上海,住過鴿子窩似的大排樓房,隔音之差,一人敲門,三家應聲,五家探頭。可梁實秋夫婦卻怡然自得,因為沒有一個地方比自己的家更舒適,這是真正的愛屋及「屋」。

梁實秋雕塑

後來,梁實秋夫婦為了住得舒適,也曾自己畫圖造房。房子小而院子大,因為季淑喜歡花木。室內設計則是一排三間房,中間為起居室,兩旁為臥室和書房。中間有拉門而常開,因為妻子不願打擾梁秋實工作,卻也不願兩人各自幽閉一室。這奇怪的設計,恰好能滿足要求,互相都能望見。不必多言,各自忙活,知道你在身邊就很安心。

年終時候,人們總喜歡總結,復盤,做成了什麼,失去了什麼。總有人望著年初的計劃表,發現沒有一個實現的,於是把時間改一改,成了下一年的計劃。心裡多少有些懊悔,止不住思考一年應該如果度過,往遠了想人的一生該如何度過?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說:「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賽涅卡說:「人生如一齣戲,重要的不是長度,而是表演的是否出色。」

對於普通人來說,按照保爾柯察金這麼做,恐怕嚴格了一點,做不到反而打擊信心。倒不如從小處落實,關注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表演,求一個問心無愧,求一個心安。

何為心安?朋友,家人,自己,普通人的一生不外乎這些。有幾個朋友,有互相關愛的人,不愧於自己。一個人是一團星光,他盡力成長,綻放光芒,他與家人朋友產生連接,互相照亮。最後人們看到的,不再是一顆星星,而是一幅奪目的星座。在這本《原來人生無常,心安便是歸處》中,梁秋實先生用一篇篇散文向我們展示了他的人生,展示了他的答案。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活法萬千,不負春光,不負每一寸光陰就好。

相關焦點

  • 賒一寸光陰,掬一捧流年
    我們奔跑在人生的路上,時光不語,宛若一闕平仄,在光陰的韻腳裡,唱著唐風宋雨的歡歌,從花開半夏,到葉落知秋,從陽春三月,到冬梅白雪,我們感受時光的悠長,人生的喜怒哀樂。時光流淌,歲月前行,一寸光陰,一季輪迴,飄過的流年,普通沉澱千年的老酒,醇厚彌香,氤氳著一絲甘甜。光陰在歲月長河的彼岸花開,絢麗多彩,幽若夢幻。
  • 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二年七班的陳偉業,我是來自二年七班的王思娜,今天我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王思娜:人生有時渺小的就像是一個瞬間,短暫的只是片刻,不要在這僅有的一生裡留下遺憾,時間不會等任何人,它永遠是最公平的,過去的不會再回來,失去的永遠都不會再重現。陳偉業:陶淵明在詩中寫道∶「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我們要牢記時間一去不復返,有些東西失去了便不會再回來,不要在回首時嘆息,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一」瞬間」是多長?只有0.36秒!一「剎那」呢?現代的計時單位,一天分為24小時,一小時為60分鐘,一分鐘為60秒等等,這樣的計時都很好理解。有了這樣的時間參照,許多形容時間的詞語就好理解了:「彈指一揮間」是7.2秒,「一瞬間」只有0.36秒,「一念」更短暫,而「一剎那」,則短到很難讓人能有明顯感覺的地步。此外,在中國古代表述時間的詞彙中,光陰是用「寸」來量的。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一句是什麼?這道題難倒詩詞大會全場人
    不光是對風景的描述引人入勝,也讓人感受到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甚至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放瀟灑……詩詞大會的第五季支持人換成龍洋,我們在領略到新人的風採和進步後,筆者也忍不住回想老將董卿所主持的前幾季。有一道題目讓我歷歷在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一句是什麼?
  • 千古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後半句是啥?多數人都弄錯了
    這時耳邊響起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從表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說一寸長的時間,其實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非常的昂貴。眾所周知,黃金在古代是非常有分量的,而用黃金來和時間做比對,也說明了時間是極其寶貴的。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寸光陰不可輕
    朱熹的這首《偶成》,讀來讓人頗有感觸。你是否知道,古人為何把時間稱作「光陰」,又為何用長度單位「寸」來衡量時間?光陰一詞的出現,與古代的計時工具有關。在清代以前,中國沒有鐘錶,要想計時很不容易。當然,這並不代表古時沒有計時工具——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通過對一些自然現象的不斷觀察,逐漸掌握了日升日落、星辰出沒、月亮圓缺等周期性的變化規律,並以此為契機發明了各式各樣的計時工具。
  • 「粽」享好時光,人生的每一寸光陰都有用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說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這裡。話說到這裡,我想把上面說的意思簡短扼要地歸納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應該是一種責任感和歸屬感。而責任感和歸屬感大多來自於我們個人,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圈子,在做著怎樣的一份工作,到底在謀劃著怎樣的一種人生?
  • 你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嗎?很多人知道的都是錯的
    說起我國的傳統文學大家都知道那句話,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近現代散文,雖然很多優秀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失傳,但是那些流傳下來的卻成為永恆的經典,而其中尤其是以唐宋的詩詞最為經典,往往是寥寥數語就讓人拍案稱絕,這篇文章筆者還是為大家帶來一首唐代的詩歌,雖然這首詩大家並不熟悉,但是其中有一句卻被大家耳熟能詳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下半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漲知識了!
    當時我們對這些話不以為然,認為自己還小,有大把的時間去揮霍,去玩耍。可是時至今日,我們已經慢慢長大,童年的時光與我們漸行漸遠,驀然回首才發現,原來那些快樂的時光,總是在恣意玩耍的時候悄悄在我們指尖溜走。這時耳邊響起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
  • 熱評丨致敬青春,讓每一寸光陰都閃閃發亮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特別讓人難忘。在飛馳的卡車上,一名女學生說:「我快要畢業啦!」男大學生回應:「祝賀你,祝賀你們走向生活。」「什麼時候再見面?」「在大學生聯歡會上。」「不,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慶祝會上。」「不,國慶十周年。」「二十周年。」「三十周年典禮上。」「三十周年典禮上!」
  •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
    其中,他們總結的經驗規律中,就包括時間的,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說的就是時間對人的重要性。那麼,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古人早就使用「寸陰」這個詞了。據歷史記載,在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詩詞史上,有好多有趣味的東西。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唐詩是文人才子們思想精華的淬鍊,其中不乏人生的真知灼見,有許多句子千古流傳, 「一寸光陰一寸金」便是其中之一。這句勸勉世人珍惜時間的至理名言,我們寫文章常常引用,教導他人更是時時提及。問題來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哪裡?下一句是什麼?
  •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新學期,與孩子共勉!
    《中國詩詞大會》播出五季以來,每一季節目中都有關於學習,關於奮鬥的經典詩詞。每每回看節目中的這些片段,不禁讓人心潮澎湃,再加上幾位嘉賓老師的精彩點評講解,更是讓人回味無窮。今天,在這個經歷了特殊時期的新一個開學季伊始之際,我們將這些節目中的勸學詩詞進行分享,與孩子共勉!
  • 早安心語:愛每一寸溫暖的光陰,願美好如期而至!
    1、把細碎的日子,編織成明媚,歲月便有了光澤,人在路上,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但人生沒有長久的苦痛,也不會一直都是滄桑,保持好的心態最重要,只要心是晴朗的,人生便沒有雨天。原來,隨遇而安的感覺,是那麼美,那麼好。餘生漫長,願與歲月深愛!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看看這10句話,你會更有緊迫感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2、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3、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詩詞史上,有好多有趣味的東西。比如說,你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一句俗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慈禧所作的一首詩中的最後一句;比如說,你知道蘇軾的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以為是描寫景色的古詩,殊不知,這是老夫少妻的隱晦說法。從小求學,就被家長和老師教導要珍惜時間。
  • 唐末詩人王貞白——「一寸光陰一寸金」真正的出處
    導語:從小我們便被「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名言警句教育,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在有限時間內散發無限的光芒。於是,我們就從小便以為「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原配」就是「寸金難買寸光陰」。這首出自《增廣賢文》的詩句已經被鐫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 專題順口溜丨青春歲月系講壇,無悔光陰染蒼顏!
    今天是教師節,每日一詩,今發兩首專題《感懷》順口溜,一則延伸閱讀,在祝「老師節日快樂「的同時以景抒情,都,人生感悟,權當給各位添點笑料,也願能見到此帖的朋友們開心快樂《感懷》二青春歲月系講壇,無悔光陰染蒼顏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珍惜時間手抄報來了!
    ——顏真卿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3、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6、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樣飛逝,過往永遠靜立不動。——席勒7、誰對時間最吝嗇,時間對誰越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