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後半句是啥?多數人都弄錯了

2021-02-13 史學界的9527

我們形容時間飛快,最先想到的成語莫過於「白駒過隙」或者是「滄海桑田」了。縱觀我國悠悠千載的華夏文明,從夏商周秦漢,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可謂是彈指一揮間,正應了老夫子的那句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對時間的理解都十分深刻。時間,是杜甫筆下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樂觀曠達,是顏真卿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諄諄善誘,也是《金縷衣》中「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的千古之言。

或許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老師或者家長告知要好好珍惜時間,多去珍惜眼前的親人。當時我們對這些話不以為然,認為自己還小,有大把的時間去揮霍,去玩耍。

可是時至今日,我們已經慢慢長大,童年的時光與我們漸行漸遠,驀然回首才發現,原來那些快樂的時光,總是在恣意玩耍的時候悄悄在我們指尖溜走。這時耳邊響起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

一寸光陰一寸金,從表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說一寸長的時間,其實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非常的昂貴。眾所周知,黃金在古代是非常有分量的,而用黃金來和時間做比對,也說明了時間是極其寶貴的。

而詩中的「一寸」,其實在每個朝代代表的長度都不盡相同,比如商朝的一寸是1.58釐米,而秦朝1寸又是2.31釐米,到了唐朝1寸是3釐米,但是不管怎麼說,一寸其實還是十分短的。而「一寸光陰一寸金」也成為了大家常用的俗語。

很多人讀到「一寸光陰一寸金」,自然接下一句「寸金難買寸光陰」,其實這是一種誤會。那麼下一句到底是什麼呢,其實還要從一首詩說起。

唐末五代十國有一位著名詩人,名字叫王貞白,此人經常寫一些自己讀書寫字的詩歌,偶爾感嘆一下光陰荏苒,歲月如飛,於是就寫下了《白鹿洞兩首》,其中的一首寫到: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詩名白鹿洞,其實就是書院的名稱,並非真的什麼洞府,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專心看書的時候,不知不覺春天都過完了,一寸時間如同一寸黃金那麼寶貴。如果不是被旁邊說笑的人打斷了思緒,我此時此刻還在研讀周公和孔子的聖人之言呢。

這首《白鹿洞》是典型的惜時詩,詩人王貞白運用了讀書自敘的方式,來感慨光陰似箭。後來這首詩因為「一寸光陰一寸金」而成名,後人對此也感悟頗深,便大筆一揮開始了自由創作,在後面加上了「寸金難買寸光陰」,讀起來十分押韻,深得人心,以至於後人把原詩給忘記了。

古人尚且如此珍惜時光,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珍惜寶貴的時間。正如同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曾經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是多麼慷慨激昂,振奮人心。而朝夕之爭,便是不斷地發憤圖強,不斷拼搏進取,用有限的時間去創造價值,才不會留下悔恨和遺憾。

在此,也希望大家都夠把握自己的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一個人不會因為自己做過什麼而後悔,而是因為自己沒做過什麼而後悔。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嗎?很多人知道的都是錯的
    其他三句很多人都並不熟悉,但是唯獨對於「一寸光陰一寸金」相信很多人都記憶猶新,時常被老師家長拎出來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進而讓大家珍惜讀書的時光,好認真學習。對這句話從不懂到慢慢理解其中的含義,我們確是付出了很多「金」,不過讀過原詩以後才知道,原來「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後半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相信很多人知道的都是錯的。王貞白是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而這首詩也恰恰是他求學時光的一段縮影,他曾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面的白鹿洞讀書。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下半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漲知識了!
    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對時間的理解都十分深刻。時間,是杜甫筆下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樂觀曠達,是顏真卿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諄諄善誘,也是《金縷衣》中「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的千古之言。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唐詩是文人才子們思想精華的淬鍊,其中不乏人生的真知灼見,有許多句子千古流傳, 「一寸光陰一寸金」便是其中之一。這句勸勉世人珍惜時間的至理名言,我們寫文章常常引用,教導他人更是時時提及。問題來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哪裡?下一句是什麼?
  • 產生在九江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千古名句及這個典故由來的傳說
    像「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蘇仙」蘇軾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歷代文人墨客都曾在九江居住生活過,並且被九江的山水美景所傾倒,在這裡他們縱情山水、記敘遊蹤、敷陳掌故、抒發情懷,留下了眾多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名篇、題記、墨跡、軼聞,而且有許多沿用至今的成語典故的發生地就在九江,更是出自這些名家們筆下讚美九江的詩篇中
  • 唐末詩人王貞白——「一寸光陰一寸金」真正的出處
    導語:從小我們便被「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名言警句教育,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在有限時間內散發無限的光芒。於是,我們就從小便以為「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原配」就是「寸金難買寸光陰」。這首出自《增廣賢文》的詩句已經被鐫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比如說,你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一句俗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慈禧所作的一首詩中的最後一句;比如說,你知道蘇軾的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以為是描寫景色的古詩,殊不知,這是老夫少妻的隱晦說法。畢竟這兩句的意思是很切合的,能夠相互參照,尤其是後一句中的轉折,使得所表達的意義更加重了一層。然而,隨著知識的積累,才發現,「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
    其中,他們總結的經驗規律中,就包括時間的,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說的就是時間對人的重要性。那麼,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古人早就使用「寸陰」這個詞了。據歷史記載,在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比如說,你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一句俗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慈禧所作的一首詩中的最後一句;比如說,你知道蘇軾的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以為是描寫景色的古詩,殊不知,這是老夫少妻的隱晦說法。從小求學,就被家長和老師教導要珍惜時間。最常用的古詩句,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很寶貴,而且過去了就永遠找不回來。當時的我們貪玩,很少真正懂得這句古詩的意思。
  •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一」瞬間」是多長?只有0.36秒!一「剎那」呢?現代的計時單位,一天分為24小時,一小時為60分鐘,一分鐘為60秒等等,這樣的計時都很好理解。有了這樣的時間參照,許多形容時間的詞語就好理解了:「彈指一揮間」是7.2秒,「一瞬間」只有0.36秒,「一念」更短暫,而「一剎那」,則短到很難讓人能有明顯感覺的地步。此外,在中國古代表述時間的詞彙中,光陰是用「寸」來量的。
  • 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二年七班的陳偉業,我是來自二年七班的王思娜,今天我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王思娜:我們的容顏總會老去,但四季的更替卻不會停止,那些散碎在筆尖的光陰,又寂靜又歡喜。高爾基曾說過:「時間是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陳偉業:在你的不經意間,又是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在你徘徊不定時,青春已逝,韶華不再。王思娜: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寸光陰不可輕
    朱熹的這首《偶成》,讀來讓人頗有感觸。你是否知道,古人為何把時間稱作「光陰」,又為何用長度單位「寸」來衡量時間?光陰一詞的出現,與古代的計時工具有關。在清代以前,中國沒有鐘錶,要想計時很不容易。當然,這並不代表古時沒有計時工具——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通過對一些自然現象的不斷觀察,逐漸掌握了日升日落、星辰出沒、月亮圓缺等周期性的變化規律,並以此為契機發明了各式各樣的計時工具。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珍惜時間手抄報來了!
    【文字素材參考】01珍惜時間名言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顏真卿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3、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6、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樣飛逝,過往永遠靜立不動。——席勒7、誰對時間最吝嗇,時間對誰越慷慨。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一句是什麼?這道題難倒詩詞大會全場人
    不光是對風景的描述引人入勝,也讓人感受到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甚至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放瀟灑……詩詞大會的第五季支持人換成龍洋,我們在領略到新人的風採和進步後,筆者也忍不住回想老將董卿所主持的前幾季。有一道題目讓我歷歷在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一句是什麼?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前一句是?詩詞大會選手:我真答不上來啊
    古詩詞,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每個中國人,下至3歲小孩,上至白頭老翁,誰不會幾句詩呢?比如說「一寸光陰一寸金」,這種著名的珍惜時間的詩句,大家都知道。但其實提到「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都會情不自禁脫口而出下半句「寸金難買寸光陰」,而要是問它的前一句是什麼?卻是鮮有人知。
  • 耳熟能詳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到底出自哪首詩?
    比如說這首唐末王貞白的這首四句小詩《白鹿洞二首》: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其中的「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可以如數家珍地背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出自哪首詩。不知不覺,春天都快要過完了,光陰轉瞬即逝,所以詩人發出「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慨嘆。如此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的人,卻在唐朝末年歸隱山林了,唐朝末年,戰爭不斷,政治經濟大不如前,民不聊生,王貞白對當時的朝廷心灰意冷,便選擇了歸隱山林,但他並沒有從此不問世事、只顧自己享樂,而是在當地開辦學堂,教書育人,力所能及地實現自我價值。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看看這10句話,你會更有緊迫感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2、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3、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
  • 一寸光陰一寸金,別再虛度光陰,逝去不再擁有
    一寸光陰一寸金,逝去不再擁有。時常會想到如果時光倒流了,回到曾經的哪一天。我會有另外的一種人生嗎?其實,年紀就是一種時間的增長,是從幼稚到成熟的增長。平凡中,突然的一個人一件事一個TA,就能夠一下子讓人成長起來,褪去幼稚變得成熟起來。
  • 2020年只剩3個月了:迷迷糊糊又一年,一寸光陰一寸金!
    都9月中旬了?秋季帶來涼爽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們寶貴的時間,「驀然回首」間發現2020年只剩下3個月的時間了。很多網友也紛紛表示,為什麼感覺自己什麼事都沒做,今年就結束了。也有網友用一句順口溜概括了今年的時間,看完網友們的討論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也不禁讓我們感嘆一句,今年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
  •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新學期,與孩子共勉!
    在經歷了漫長的「居家學習」狀態後,全國各地大、中、小學陸續開學,開學季終於到來。自古以來,人們從未停下追求新知的腳步,古代的詩人更是寫下一篇篇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勸學詩詞,勉勵自己同時也鼓勵他人,探索永無止境的知識大道。《中國詩詞大會》播出五季以來,每一季節目中都有關於學習,關於奮鬥的經典詩詞。
  • 他寫出「一寸光陰一寸金」流傳至今,卻在另一首詩裡遭遇質疑
    一、早年苦讀王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現今詩多亡佚,存世僅100首左右。早年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讀書時,他曾寫下兩首《白鹿洞》的詩,其一曰:「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