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在九江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千古名句及這個典故由來的傳說

2020-12-14 利群666潯陽人

九江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史稱「潯陽、柴桑、江洲」這裡誕生了田園詩派的開創者~~陶淵明、也是「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江西詩派開派宗師和領袖~~黃庭堅的故裡。

像「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蘇仙」蘇軾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歷代文人墨客都曾在九江居住生活過,並且被九江的山水美景所傾倒,

在這裡他們縱情山水、記敘遊蹤、敷陳掌故、抒發情懷,留下了眾多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名篇、題記、墨跡、軼聞,而且有許多沿用至今的成語典故的發生地就在九江,更是出自這些名家們筆下讚美九江的詩篇中。

接下來,我就講一個發生地在我們九江的典故,如:「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國人皆知的古語。

這句勸人要珍惜時間的警示格言。也是現在所有家長們在教育小孩時用的最多的話,知道會說這句話的人比比皆是!但,大家對這句古語詩詞的出處和它背後的歷史故事,估計就是沒有幾個人能「道得清,說的明」了吧!

首先這句話的最早出處,是來自唐朝的一位名叫王貞白詩人的七絕詩中的《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故事講的是少年時期的王貞白,為了求學便離家獨自來到了九江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讀書的事。由於他在白鹿洞書院這裡讀書十分刻苦和惜時,就用詩詞記述了自己專心讀書時的經歷。而這首《白鹿洞》詩詞也是王貞白當時在讀書之時有感而發寫下的一首對時間忘我的詩,也是對自己年輕時就知道光陰寶貴的孜孜不倦求學生涯的真實寫照。

王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號靈溪,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的進士,授職校書郎,後來由於看不慣政治上的汙濁與腐敗,深感自己無力挽救日益衰敗的大唐社稷而棄官退隱,其人文思敏捷、才華卓絕,尤其他的品德和學問均是當時和後來者倍加推祟的,也是晚唐頗負盛名的一位詩人。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嗎?很多人知道的都是錯的
    其他三句很多人都並不熟悉,但是唯獨對於「一寸光陰一寸金」相信很多人都記憶猶新,時常被老師家長拎出來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進而讓大家珍惜讀書的時光,好認真學習。對這句話從不懂到慢慢理解其中的含義,我們確是付出了很多「金」,不過讀過原詩以後才知道,原來「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後半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相信很多人知道的都是錯的。王貞白是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而這首詩也恰恰是他求學時光的一段縮影,他曾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面的白鹿洞讀書。
  • 唐末詩人王貞白——「一寸光陰一寸金」真正的出處
    導語:從小我們便被「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名言警句教育,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在有限時間內散發無限的光芒。於是,我們就從小便以為「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原配」就是「寸金難買寸光陰」。這首出自《增廣賢文》的詩句已經被鐫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比如說,你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一句俗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慈禧所作的一首詩中的最後一句;比如說,你知道蘇軾的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以為是描寫景色的古詩,殊不知,這是老夫少妻的隱晦說法。「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全詩如下: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比如說,你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一句俗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慈禧所作的一首詩中的最後一句;比如說,你知道蘇軾的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以為是描寫景色的古詩,殊不知,這是老夫少妻的隱晦說法。從小求學,就被家長和老師教導要珍惜時間。最常用的古詩句,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很寶貴,而且過去了就永遠找不回來。當時的我們貪玩,很少真正懂得這句古詩的意思。
  • 千古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後半句是啥?多數人都弄錯了
    這時耳邊響起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從表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說一寸長的時間,其實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非常的昂貴。眾所周知,黃金在古代是非常有分量的,而用黃金來和時間做比對,也說明了時間是極其寶貴的。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唐詩是文人才子們思想精華的淬鍊,其中不乏人生的真知灼見,有許多句子千古流傳, 「一寸光陰一寸金」便是其中之一。這句勸勉世人珍惜時間的至理名言,我們寫文章常常引用,教導他人更是時時提及。問題來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哪裡?下一句是什麼?
  •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一」瞬間」是多長?只有0.36秒!一「剎那」呢?現代的計時單位,一天分為24小時,一小時為60分鐘,一分鐘為60秒等等,這樣的計時都很好理解。其實,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只是那時與後來的十二地支並沒產生聯繫,比如,漢代的十二時辰的命名分別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後來,才改用人們所熟悉的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其後分別為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及亥時。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寸光陰不可輕
    日晷「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下半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漲知識了!
    時間,是杜甫筆下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樂觀曠達,是顏真卿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諄諄善誘,也是《金縷衣》中「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的千古之言。或許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老師或者家長告知要好好珍惜時間,多去珍惜眼前的親人。
  • 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二年七班的陳偉業,我是來自二年七班的王思娜,今天我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王思娜:我們的容顏總會老去,但四季的更替卻不會停止,那些散碎在筆尖的光陰,又寂靜又歡喜。高爾基曾說過:「時間是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陳偉業:在你的不經意間,又是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在你徘徊不定時,青春已逝,韶華不再。王思娜: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農村老人喜歡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通俗易懂的俗語來傳給後代,讓他們汲取經驗增長知識。其中,他們總結的經驗規律中,就包括時間的,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說的就是時間對人的重要性。那麼,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古人早就使用「寸陰」這個詞了。據歷史記載,在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前一句是?詩詞大會選手:我真答不上來啊
    比如說「一寸光陰一寸金」,這種著名的珍惜時間的詩句,大家都知道。但其實提到「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都會情不自禁脫口而出下半句「寸金難買寸光陰」,而要是問它的前一句是什麼?卻是鮮有人知。酈波老師看著自己的師兄氣成這樣,趕忙解釋道:這個「寸金難買寸光陰」出自《增廣賢文》。《增廣賢文》裡面化用了很多詩句,成為俗語。
  • 耳熟能詳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到底出自哪首詩?
    比如說這首唐末王貞白的這首四句小詩《白鹿洞二首》: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其中的「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可以如數家珍地背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出自哪首詩。不知不覺,春天都快要過完了,光陰轉瞬即逝,所以詩人發出「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慨嘆。如此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的人,卻在唐朝末年歸隱山林了,唐朝末年,戰爭不斷,政治經濟大不如前,民不聊生,王貞白對當時的朝廷心灰意冷,便選擇了歸隱山林,但他並沒有從此不問世事、只顧自己享樂,而是在當地開辦學堂,教書育人,力所能及地實現自我價值。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珍惜時間手抄報來了!
    「有了這個公眾號,從此手抄報作業再也不用愁」【手抄報模板圖片】
  •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新學期,與孩子共勉!
    自古以來,人們從未停下追求新知的腳步,古代的詩人更是寫下一篇篇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勸學詩詞,勉勵自己同時也鼓勵他人,探索永無止境的知識大道。《中國詩詞大會》播出五季以來,每一季節目中都有關於學習,關於奮鬥的經典詩詞。每每回看節目中的這些片段,不禁讓人心潮澎湃,再加上幾位嘉賓老師的精彩點評講解,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 一寸光陰一寸金,別再虛度光陰,逝去不再擁有
    一寸光陰一寸金,逝去不再擁有。時常會想到如果時光倒流了,回到曾經的哪一天。我會有另外的一種人生嗎?其實,年紀就是一種時間的增長,是從幼稚到成熟的增長。平凡中,突然的一個人一件事一個TA,就能夠一下子讓人成長起來,褪去幼稚變得成熟起來。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一句是什麼?這道題難倒詩詞大會全場人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一句是什麼?若是問下一句,大夥肯定能夠脫口而出"寸金難買寸光陰"可是上一句卻讓參賽者犯難,那麼接下來就看一下它被鮮為人知的上一句吧。不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最早出處並非《增廣賢文》,而是出自唐代詩王貞白《白鹿洞二首》。
  • 史上最經典的五首「讀書」詩,每一首都含千古名句!
    今天狗子就歸納了史上最為經典的五首「讀書」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勸學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自幼家道中落,憑藉自己苦讀方才有所成就,尤其是於書法一道更是自成一家,名傳千古!正是認識到刻苦讀書的道理,顏真卿才會作此《勸學》詩以勸勉子弟後人勤學苦讀!一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通俗易懂富含哲理,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看看這10句話,你會更有緊迫感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2、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3、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
  • 2020年只剩3個月了:迷迷糊糊又一年,一寸光陰一寸金!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不管你什麼身處何等地位、擁有多少財富,都買不來你的上一秒時間。很多人在決定做某件事時,總會極力通過拖延的方式逃避那些討厭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而其實我們只需要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這些看似困難的事情便迎刃而解。拖延症是很多人的通病,我們也正是在這些拖延、懶惰的驅使下浪費時間、虛度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