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史稱「潯陽、柴桑、江洲」這裡誕生了田園詩派的開創者~~陶淵明、也是「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江西詩派開派宗師和領袖~~黃庭堅的故裡。
像「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蘇仙」蘇軾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歷代文人墨客都曾在九江居住生活過,並且被九江的山水美景所傾倒,
在這裡他們縱情山水、記敘遊蹤、敷陳掌故、抒發情懷,留下了眾多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名篇、題記、墨跡、軼聞,而且有許多沿用至今的成語典故的發生地就在九江,更是出自這些名家們筆下讚美九江的詩篇中。
接下來,我就講一個發生地在我們九江的典故,如:「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國人皆知的古語。
這句勸人要珍惜時間的警示格言。也是現在所有家長們在教育小孩時用的最多的話,知道會說這句話的人比比皆是!但,大家對這句古語詩詞的出處和它背後的歷史故事,估計就是沒有幾個人能「道得清,說的明」了吧!
首先這句話的最早出處,是來自唐朝的一位名叫王貞白詩人的七絕詩中的《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故事講的是少年時期的王貞白,為了求學便離家獨自來到了九江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讀書的事。由於他在白鹿洞書院這裡讀書十分刻苦和惜時,就用詩詞記述了自己專心讀書時的經歷。而這首《白鹿洞》詩詞也是王貞白當時在讀書之時有感而發寫下的一首對時間忘我的詩,也是對自己年輕時就知道光陰寶貴的孜孜不倦求學生涯的真實寫照。
王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號靈溪,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的進士,授職校書郎,後來由於看不慣政治上的汙濁與腐敗,深感自己無力挽救日益衰敗的大唐社稷而棄官退隱,其人文思敏捷、才華卓絕,尤其他的品德和學問均是當時和後來者倍加推祟的,也是晚唐頗負盛名的一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