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出生到三歲是他們成長曆程特別重要的關鍵時期,因為這是孩子的大腦發育最敏感的階段。這個時期的經歷決定了大腦的構造,並且建立他一生需要的機能: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的能力,自我控制和關係的建立等各種能力。
孩子在小時候的各種經驗直接影響長大後孩子的生活,如果在嬰幼兒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回應,有愛,安全感,有積極的回應,孩子長大後,人際關係就會比較好,而且也會比較自信,樂觀!
但是,如果孩子小時候的需求沒有得到回應,孩子就會變得冷漠,比如:有的孩子在餓了的時候會哭,但是哭完以後,沒有人給他一個積極的回應,可能孩子哭幾次,沒有回應,孩子就不會哭了,也不會有什麼需求了,他甚至會覺得這個社會並不歡迎他,以至於對外界都會變得很冷淡。
可能,長大以後也不善言談,也不喜歡去表達,因為小時候自己表達都沒有人聽,雖然,這些事情可能他並不記得,但是在大腦神經上有這樣一個位置,是一直存在的!
只有孩子在愛,安全,在有需求並且得到滿足的時候,孩子的大腦才會去探尋外在的世界,想去了解外面的事物,才能學習到一些我們所說的「認知」或者「技能」。
嬰兒大腦的連接會反應出他得到照顧的質量,這些不同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因為我們大腦的連接會影響我們思維方式,我們的學習方式,我們如何管理我們的情緒和與別人關係的建立,這些都影響著我們,並且一直持續到我們長大成人。
需要我們去觀察我們孩子的神情,動作,甚至是語言,當然,小寶寶只會哭,但是哭也有不同的聲音,這些都需要我們去觀察,並且當發現孩子這些變化的時候,我們要給孩子積極的回應,這叫「相應照顧」,當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時,孩子才能更好地去感知這個世界。
1.與孩子一起合作,互動
比如:傳球,當孩子剛會趴的時候,你可以把一個滾動的,有聲音的球給他,孩子也會嘗試自己扔球,然後,你再給幼兒,雖然,這個時期,孩子還不太會互動,但他很喜歡球,也喜歡你給他一個新奇的玩具。
2.聲音的回應
當孩子剛會o ,e,a 的時候,你也可以做相應的回覆,可能有的家長說,這太幼稚了,但當我們給他一個積極的回應的時候,他就很願意跟我們交流,願意發這樣的聲音。
當孩子1歲左右,可能每天他自己都在說一些「太空文」,「火星語」,「外星語」,我們不要說:你說的都是什麼啊?聽不懂,然後再配上嚴肅的表情,我想以後,孩子再開口都難了!
當孩子自己在自言自語的時候,我們可以笑著對他說,嗯,你在練習說話啊!好棒啊,你都說了這麼多了,雖然,我還不太明白,但是,我知道你過幾天就可以說出來了!
有的小朋友,自己在練習說話的時候,也很是開心,看他臉上的表情,我們就知道他很滿足,可能再過幾周,他就可以用疊詞表達他想要說的意思了!
3.給孩子一個「跳一跳就夠得到」的挑戰
也就是最近發展區,我們可以觀察到幼兒會了的遊戲,他可能會破壞或者直接直接就不玩了,因為這個他們已經會了,沒有什麼在探索的意義了;如果特別難的工作,他也是先看看,然後,玩不了幾下也就直接走了,因為他覺得太難了,自己不會,影響他的自信心,有的孩子也就直接放棄了!
所以,為孩子準備最好的一個環境,就是一個最近發展區的環境,有一點點挑戰,自己可以通過自己的研究,然後自己去發現問題,並能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這個問題有一點難或者孩子想放棄,我們也可以適當的介入,引導孩子一起合作,解決這個問題。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知道父母一直在旁邊默默的支持他,鼓勵他!
我們也不是只提供生活保障的父母,我們並不只是陪伴孩子的家長,我們更多的還是一個幫助幼兒建造健康大腦環境的準備者。
更多育兒,家庭教育,可以關注,因為喜歡,所以常伴!原我們身邊的每個孩子的身體健康,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