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的溝通】
小學階段,是和孩子建立「分享式的溝通」的最佳時期,因為這時期的孩子喜歡粘著父母談天論地。親子互動的重點不在時間的長短,而在互動的品質。
誰綁架了你的孩子?乍聽之下,這個議題十分可怕,但我們要討論的是,為何孩子常常和父母不同心?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連吃個飯、洗個澡都要唱反調;尤其當孩子看電視和玩電腦時,更是叫都叫不動;於是家長們高呼:「孩子被電視和電腦綁架了!」沒錯,這是社會生活形態改變後,所引發的親子互動教養問題。所幸,父母都有危機意識,能進而關心並尋求解決之道。
要解決孩子沉迷網路世界的問題,父母的首要功課就是了解網路世界。
有個電視廣告描述了處理孩子沉迷網路的不錯對策:孩子放學回到家就書包一甩,然後打開電腦玩線上遊戲;爸爸苦無機會和孩子互動。後來爸爸靈機一動,乾脆上網和兒子一起玩;在線上遊戲中,他們可以是夥伴、可以是敵人,從互動中有了話題,進而建立情誼,改善了親子關係;之後,爸爸才有辦法進一步有效地教育和規範孩子。
而不可否認地,看電視確實有放鬆心情、紓憂解悶之效。下班回到家後,我們不也希望能輕輕鬆鬆地休閒嗎?孩子當然也是;父母的責任,是幫孩子過濾適合的節目。其次,即使不能禁止孩子看電視,也要節制他看的時間,或者學習如何讓看電視成為親子間的良好互動。要順利達成此目的,就要學習「分享式的溝通」。
所謂「分享式的溝通」,意指:親子互動的品質,更重於親子互動時間的長短。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跟孩子相處呢?當我問這個問題時,曾有一位媽媽理直氣壯地說:「一天二十四小時,我至少就有八小時陪孩子!」這真的很不簡單!扣掉工作和睡覺,她幾乎都在陪伴孩子。我接著問她都陪孩子做些什麼呢?媽媽回答:「孩子很愛看電視,我就陪他看。」我繼續追問看什麼電視節目?她說:「看『臺灣霹靂火』的邢素蘭和劉文聰。」那看完之後呢?她說:「看完都九點半了,當然就去睡覺!」我告訴這位媽媽,她願意陪伴孩子的觀念很好,做到了九十九分,可就是少了一分,這一分就是「分享式的溝通」。
父母應儘量陪伴孩子一起從事活動,任何事都好,哪怕是看「臺灣霹靂火」這類的電視連續劇;重點是,看完之後要跟孩子進行討論。「分享式的溝通」最簡單的方式是問孩子,看完這一集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畫面、哪一句話或哪個角色;儘管孩子可能回答:「我若是不爽,我就想要報仇!我若是想要報仇,就傳送你一桶汽油、一枝番仔火(火柴)和一個雞蛋糕(指手榴彈)!」
從孩子興致盎然地模仿劉文聰的經典臺詞,父母就應該進一步了解他的想法,並適時介入處理孩子所反映出的價值觀。若看完電視就各自去睡覺或各做各的,沒有時間會心交談;那麼,親子之間共處的時間再長,坐在一起看影片的時間再久,仍宛如電影院裡比鄰而坐的陌生人,當然難有良好的互動關係。
分享式的溝通就是一種進入孩子心理世界的方式,讓孩子有機會去會敘述電視中或生活中令他印象深刻的畫面、對白或角色,親子間就可藉機搭起一座心橋,父母可以當孩子的心靈工程師,和他討論對劇中人事物和種種看法。
也許,孩子的回答可能是「原來也可以用火柴點生日蛋糕,我都沒想過。」也可能是「這樣的臺詞夠酷!我喜歡撂狠話的快感!」這兩種回答所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前者是單純的功能性意義,後者代表孩子的價值觀可能有偏差,父母就必須進入孩子的世界,並給予機會教育。這就是「分享式的溝通」與製造「有品質的親子互動關係」的簡單技術。
再說,「互動的品質」與「分享式的溝通」,是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進行的。孩子放學回來,我會問他學校發生的趣事或特別的事件;去一趟超市購物,就問他是否發現什麼新鮮好玩或印象深刻的事物。有一次,我的孩子提到班上的同學很搞笑,還邊說邊表演;從孩子的描述過程,就可窺知他對友誼的看法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等。
父母要放下身段,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建立起能夠有效溝通和討論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受影響而有正向的改變。小學階段,是和孩子建立「分享式的溝通」的最佳時期,因為這時期的孩子喜歡粘著父母談天說地;等到孩子長大了,逐漸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世界,就不那麼容易了。
再者,上述這位媽媽一天陪孩子八小時,對很多父母來說,這麼長時間的陪伴可能是奢求,尤其是蠟燭兩頭燒的雙薪家庭。但目前我們正積極提倡「一分鐘父母」或「五分鐘父母」,這樣的時間不能再說太長了吧!專家指出,親子互動的重點不在時間的長短,而在互動的品質。如果每天陪伴孩子八小時,看完電視之後就各自上床睡覺,那實在起不了太多教育與陪伴作用。
若你無法抽出太多時間,但很願意花一分鐘或五分鐘放下手邊工作,專心和孩子面對面談心,讓他有機會訴說,讓你有機會傾聽,藉此了解孩子一天的生活情形、所思所行;這樣一分鐘的互動品質,絕對要比前述八小時的陪伴更能凝聚親子間同心的情誼。
不要老是只讓孩子看見你的背影,不要讓孩子對著你的後腦勺說話;因為我們都需要被尊重、被當一回事。「生、心理的專注」及「尊重孩子」,是建立良好互動品質的第一步;每天只要一分鐘或五分鐘的時間,請你放下手邊事務,專心以孩子為主體,這樣的互動真的不難!
只是,如果之前並沒有這樣的經驗,一開始可能會不太習慣,孩子也會認為爸媽怪怪的。但請堅持下去,一段時日後,孩子不但會習慣,還會喜歡你這麼做,更會因為你的善意對待而學會尊重他人;同時,你的傾聽會讓他肯定自己的價值,不但成就自己,也讓親子關係得以更親密。
本文選自《爸媽別抓狂》
感恩您的關注!了解更多慈濟訊息,請點擊以下網址或掃描二維碼:
大愛電視:http://www.daai.tv
慈濟全球資訊網:http://www.tzuchi.org.tw
大愛網絡電臺:http://radio.newdaai.tv
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慈濟大良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