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思想簡單,和成年人的思維想法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大人在和小朋友交流時,才會經常發生解聽不懂或者意思發生曲解的情況。作為大人,應該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和細心。
5歲的牛牛前段時間總是悶悶不樂,在媽媽的追問下才說出實情。
原來是牛牛把學校同學的東西弄壞了。媽媽放下心來:具體是什麼東西,弄壞了人家的東西我們要賠償的。牛牛慢吞吞地說:是一個蘋果手錶。
市面上售價幾千塊的蘋果手錶?媽媽一聽氣急了,憤怒地責罵孩子:知道那個手錶多貴嗎,你怎麼就給弄壞了呢?
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嚇得一直哭。媽媽在牛牛哭完後,馬上拉著他要去人家家裡道歉賠償。
沒想到,對方家長一口拒絕了媽媽的賠償要求,一直說:此表無價,是孩子的爺爺給他雕著玩的,壞了再讓他爺爺做一個就行了,沒事不用賠。
媽媽這時才知道,原來牛牛口中的&34;手錶,是真的蘋果做成的手錶。媽媽頓時心生愧疚,責怪自己沒讓孩子說清楚就開始責罵他,搞了一場大烏龍。
其實,小孩子表述不清的情況並不少見。比如大人眼中,蘋果不僅單純指水果,它還代表著蘋果手機;但是在孩子眼裡,蘋果就是種好吃的水果。
1孩子的發聲器官尚在發育中。
4-5歲的孩子發聲器官尚在發育中,所以他們經常會出現口齒不清的情況,這是每個孩子成長時必經的階段,家長應該多點耐心和理解。
若是家長因此而責怪孩子,很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2孩子還未上過系統的表達課程。
小孩子才剛剛接觸漢語拼音,他們的表達主要是從身邊人的言行中學到的,還處在模仿的階段。小孩子會通過周圍人去了解、感知這個世界,在經過系統的表達訓練前,孩子出現表達不清的情況也是極為正常的。
3孩子的人生閱歷不足。
成年人之所以能夠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和他們豐富的人生經驗脫不開關係。在這點上,孩子就差了很多,他們對於東西的表達都是很直觀的。
很多時候,並不是他們詞不達意,而是不了解大人對這種東西所賦予的其他含義。
1家長應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書籍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孩子們可以通過閱讀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並了解這個世界。
2家長應鼓勵孩子敢於表達,切勿打擊孩子。
在孩子說話不清楚的時候,家長應該多些耐心,多花點時間聽孩子慢慢說,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
家長一定不要因為孩子表達不清而對他進行言語上的打擊,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因怕說錯話而不敢開口,怯於表達。
3家長應多跟孩子溝通交流。
家長千萬不能因為跟孩子溝通失敗就跟孩子擺臉色,拒絕溝通,這樣會讓孩子質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長期下去孩子會變得自卑,不想表達自己,對家長無法敞開心門。
不管孩子表述有多難懂,家長都應該加以引導和指正,用實際行動幫助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世界,家長應該做的是打開孩子的心門,做孩子的好朋友和導師,而不是因為孩子生理和閱歷導致的表達不清去責怪他,這樣只會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