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一首寫雲的詩寓意深遠,全文無雲,卻寫盡了雲的特性

2020-12-12 品詩賞詞

雲是水汽在高空中冷卻而成,所以也就具有飄忽不定、來去無蹤,甚至忽隱忽現的特徵。雲的詩詞意象也很多,可以表達隱逸、悠閒,還可以表達神秘、虛幻,也可以表達明淨、高遠,甚至還有深情、多愁善感的含義,等等。

文人墨客們也喜歡在詩詞中描寫雲,比如陶淵明有詩描寫自己的田園生活,「停雲靄靄,時雨濛濛。翩翩飛鳥,息我庭柯。」王維也在送別詩裡用雲來表達內心的感慨,「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王勃也在滕王閣詩裡描寫了一種禪意的雲,「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而杜牧的這首詩更是奇特,全文無一個雲字,卻是每句都寫雲,他到底寫出了雲的什麼特性,又有什麼寓意?

雲 唐代:杜牧

東西那有礙,出處豈虛心。

曉入洞庭闊,暮歸巫峽深。

渡江隨鳥影,擁樹隔猿吟。

莫隱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杜牧是晚唐的大詩人,雖然仕途坎坷,卻曾經志向崇高。後來因為時局動蕩,加上自己到處尋找機遇,也曾經四處漂泊。作者覺得自己的處境就像天上的雲,所以感慨之餘就寫下了這首詩。

雖然晚唐時期很多詩文多柔靡,但是杜牧以峻峭矯之。他的七絕尤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而且杜牧的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他的詩文描摹自然,常常流露出傷今懷古的憂患意識,但由於作者性格比較開朗樂觀,雖有頹唐成份,並不顯得消沉,而是憂鬱中透出清麗。

詩文的前兩句寫出了雲的縹緲不定和桀驁不馴的特點,仿佛作者的性格,自由奔放、毫不隱晦,所以作者用「那有礙」和「豈虛心」的反問句,更加突出地表現了雲的飄逸和奔放。

「曉入洞庭闊,暮歸巫峽深」,這兩句從時間和空間跨度上,為我們展現了雲的來去無蹤和神秘莫測,再用「深」和「闊」表現雲對環境的影響,不僅很對仗,而且動作描繪擬人化,刻畫生動,簡明扼要。

「渡江隨鳥影,擁樹隔猿吟」,這兩句用了鳥和猿兩個動作敏捷的動物,再加上兩個動態的詞彙「隨」和「隔」,更加表現了雲的虛幻、隱逸的特點,為我們從多層面和立體的視角展示雲的姿態萬千和豐富的情趣,讓讀者的思維也跟著作者的畫筆上下高低、前後左右地跳躍。

「莫隱高唐去,枯苗待作霖」,這兩句裡用了典故,高唐是楚國臺觀名。宋玉在《高唐賦·序》記載,自己與楚襄王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霖:甘雨,相傳殷高宗曾任命賢臣傅說為相,表揚他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這裡用此典故,表示雲的重要,李白曾有詩寫雲的作用,「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杜牧多才多藝,見識廣博,引經據典,同時也用這句「枯苗待作霖」,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盼望明主的心理。

相關焦點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很多作品,用典較多,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有些看似描寫閨怨,其實是表達詩人內心的愁情。而杜牧的作品貌似曠達不羈,其實又暗喻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下面介紹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 晏殊最悽美的一首詩,沒有提到清明兩個字,卻寫盡了清明的悲涼
    提起關於清明的詩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牧那首最著名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仲春與暮春之交。除了杜牧的這首《清明》,還有歐陽修的《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歐陽修的這首詞,主要寫的是清明時節,人們遊春的情景。北宋的詩人晏殊,也曾經在清明的時候,寫下了一首七律,這首詩沒有提到清明兩個字,卻寫盡了詩人在清明這天的悲涼。
  • 杜牧一首詩寫月,全文無一個月字,卻令人無限遐思
    是啊,月光總是給人無限的遐想,讓留戀秦樓酒巷的杜牧也常常感傷。長安夜月 唐代:杜牧寒光垂靜夜,皓彩滿重城。萬國盡分照,誰家無此明。古槐疏影薄,仙桂動秋聲。獨有長門裡,蛾眉對曉晴。晚唐有位詩人劉皂寫了一首《長門怨》:「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劉皂這首詩借長門宮裡失寵妃嬪的口吻來寫,全篇不著一怨字,但句句在寫怨,情景交融,用字精工,將抽象的感情寫得十分具體、形象,是宮怨詩中的佳篇。
  • 劉禹錫的一首詠鷺詩,全文只有一個鷺字,卻寓意深遠,令人遐思
    李白有詩讚美其為秋日添彩,「白鷺秋日立,青映暮天飛」;王維也喜歡白鷺為輞川的美景增色,「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下面這首詩雖然也描寫白鷺,卻很特別,先一起欣賞! 白鷺唐代:劉禹錫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
  • 杜牧的一首抒懷詩饒有畫意,聯想豐富,雋永深刻
    如果覺得彷徨和孤獨,下面這首杜牧的小詩,會幫助你尋找一種久違的溫情。南陵道中 / 寄遠 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這是作者杜牧任宣州團練判官時,有一次經過安徽南陵道中遊賞山水,看見風景如畫,但是聯想到自己的仕途坎坷,心情複雜,就即興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語言樸實,描寫的畫面優美,作者說南陵河道江堤裡的水滿滿的,江水慢悠悠地流過,西風緊吹,輕雲掠過,金色的秋天即將到來。
  • 杜牧的這首詩託物寓意,比興手法高超,極富藝術感染力
    杜牧曾經做過幾任刺史,早年也想經邦濟世,但天不遂願,他一生仕途不很得意,便縱情聲色,輕狂放蕩。但是有得有失,杜牧的詩文卻被廣大讀者深深地喜愛。杜牧有一些詩描寫寄情聲色、放浪形骸的生活,但也有很多詩思想健康,表現了作者豪邁的氣概,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以及「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等等。 下面這首詩是在唐武宗年間,北方回紇侵擾唐朝邊境,大肆擄掠和屠殺,邊境百姓無家可歸。此時正是北雁南飛,詩人一時感懷,寫下了這首詠物詩。
  • 關於寫雲的四字詞語 帶有雲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白雲的美是變化莫測的,也是捉摸不透的,在寫作文的時候總是會用不同的詞語來形容它,那麼關於寫雲的四字詞語有哪些呢?  關於寫雲的四字詞語有壯志凌雲、雲蒸霞蔚、撥雲見日、浮雲朝露、騰雲駕霧、判若雲泥、幹雲蔽日、浮雲富貴、瓊島春雲、幹霄凌雲、聳入雲霄、鏤月裁雲、雲中白鶴、朝雲暮雨、萬裡無雲、風起雲湧、叱吒風雲、雨跡雲蹤、風流雲散等。
  • 杜牧的一首詩,描寫女子美麗容顏,內含千古名句!
    杜牧在即將離開揚州時贈別一位想好的歌姬所寫的一首詩,詩一共兩首,此為其一,意在讚美歌姬的美麗,從而引起惜別之情。《贈別》唐代:杜牧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第一句用「娉娉嫋嫋」來形容這位女子的身姿輕盈婀娜之態。「十三餘」則指女兒的芳齡。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晚唐時期的詩壇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當屬杜牧和李商隱,兩個人都是少年天才,寫過很多優美的詩作,特別是他們的愛情詩,最為後人津津樂道,寫得很深情,也很感人;現實生活中,他們也是愛得轟轟烈烈,也愛得很真誠,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意,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一片深情
  • 言輕莫勸人,杜牧一首很貼心的詩,結果卻惹惱了薛濤
    杜牧寫給薛濤的一首詩,就是反面案例。大唐女詩人薛濤走紅以後,同時期的名流才子紛紛與她詩文酬唱。晚唐大詩人杜牧,也想得到才女的青睞。可關鍵是,人家薛濤比你杜牧要大30多歲呀,你在別人眼中就是一個沒懂事的娃娃。但杜牧不甘心,於是煞費苦心地寫了一首詩,想要寬慰薛濤。而正是這首詩,惹惱了薛濤。這是怎麼回事呢?
  • 豆蔻梢頭二月初 為何從「豆蔻」2字看出杜牧詩中少女是個風塵女子
    一、最早的豆蔻詩 梁簡文帝 豆蔻生連枝最早的豆蔻詩是哪一首,老街不太清楚,據楊慎《升庵詩話》中記載,早在南北朝時期,梁簡文帝蕭綱就用過豆蔻的意象作詩:梁簡文《和蕭侍中子顯春別 》:別觀蒲桃帶實垂,江南豆蔻生連枝。無情無意尚如此,有心有恨徒自知。」《詩》云:「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 杜牧看似信手拈來的一首詩,卻是寫出了新意,充滿了高遠的意境!
    那麼說起唐詩裡的名作,可謂是比比皆是,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杜牧一首看似很隨性,完全是信手拈來的一首作品,那便是他的《鷺鷥》,可能有的朋友,對於這首詩,並不是很熟悉,其實這也是杜牧非常重要的一首作品,在這首詩中,詩人有感而發,寫出了新意,充滿了高遠的意境,很是值得我們一讀。
  • 一首杜牧為藝妓寫的詩被誤用作懺悔,別再犯錯了
    這首「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馮唐的詩已經成為人們口中的熱門話題,許多年輕人用春風十裡不如你來表達他們對愛人的愛。即使是春風,也不如百姓美麗動人。然而這首詩是否適合歌頌心愛的人,估計沒有多少人研究過。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在詩歌成就上,杜牧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峰。但在官場上,杜牧卻終生失意,屢次進諫,屢被流放。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初冬夜飲》,便是杜牧失意後寫下的一首千古經典。《初冬夜飲》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杜牧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飲的情形,勾勒了一個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抒發了杜牧官場失意後的惆悵。全詩格調悽婉,深沉感人,短短二十八字,美到讓人心碎。
  • 這一首宋詞,化用杜牧詩句,語淡情深,優雅別致
    晚唐杜牧曾經寫過一首有關安陸浮雲樓的詩,題作《題安州浮雲寺樓寄湖州張郎中》:「去夏疏雨餘,同倚朱闌語。當時樓下水,今日到何處。 恨如春草多,事與孤鴻去。楚岸柳何窮,別愁紛若絮。」讀了杜牧的詩,再來看廖世美這首詞,真可謂杜牧的「和詩」。熔鑄前人詞語到自己的詞作中,這在周邦彥手裡達到絕妙的境界,廖世美這首《燭影搖紅》也體現出了這一特點。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杜牧,字牧之,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李商隱還一起並稱為「小李杜」,意思是兩人的文學成就,完全可以媲美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牧。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張籍信手拈來的一首名作,看似輕鬆調侃,卻寓意深遠
    可見詩人要寫出一首流傳千古的優秀作品,除了深厚的文學功底,還需推敲字句的苦吟工夫。詩人既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同時又能被環境中的人事所感動,從而在平凡的場景中提煉有用的素材,再用精煉的語言捶打成耐人尋味的詩篇。下面分享的是張籍信手拈來的一首名作,看似輕鬆調侃,卻寓意深遠。
  • 咬文嚼字:「關雲長」的「長」究竟該怎麼念?
    據清代學者推斷,蜀漢時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朝臣叫範長生,活了130歲,關羽可能是為了表示謙遜,才把自己的本字「長生」改為「雲長」的。字雖然改了,但名和字相關聯的習慣卻不會廢棄,因而「雲長」的「長」仍然只能讀「長短」的「長」,而不會改讀「生長」的「長」。    (二)在古代詩詞中,「雲」「長」二字往往結合使用,「長」字多以形容雲天的遼闊高遠,從來不作「生長」解釋。
  • 許渾的一首七律,場面描寫栩栩如生,全文無一句議論,卻令人共鳴
    下面介紹許渾的一首七律,場面描寫栩栩如生,全文無一句議論,卻令人共鳴。凝雲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似景陽樓。晚唐的很多詩人感到痛心疾首,比如李商隱、杜牧等都曾寫過一些諷喻詩。許渾的這首詩也是借描寫隋煬帝東遊,表達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擔憂。
  • 杜牧最動人的一首詩,句句發自肺腑,感人至深!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著名詩人。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在晚唐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杜牧的詩尤以絕句和律詩為最,其中律詩現存約160餘首,存於《樊川文集》、《樊川外集》與《樊川別集》中。其詩的風格主要以俊爽峭健為主,當然也不乏有一些含蓄蘊藉的抒情詩。如他的五言律詩《旅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