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太極溫州」可以訂閱哦
(文章來自網絡,出於公益而轉刊。如有侵權請給本公眾號留言告知,將予以刪除。) 虛領頂勁是太極拳第一要領,亦寫為虛靈頂勁,語見於王宗嶽《太極拳論》。虛領頂勁是對頭部姿勢的要求。
楊澄甫《太極拳說十要》云: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虛領,即虛虛領起,徐致一注云:虛領者,謂當用虛靈之意(即不用力)自引其頂。
楊澄甫先生對「虛靈頂勁」的解釋有兩層含義:一、頭頸部「非用力上頂,要空虛」,二、「要頭容正直、精神提起」。
太極拳是武術,武術就是技擊。要技擊首先就要提起精神,而頭部姿勢對技擊時的精神狀態具有重要影響。以自然界的動物相搏為例,貓捕老鼠時,在將捕未捕之際,它四肢是屈的,身是俯的,頭是伸的,眼是專注的,全身勁勢專注一方,這種頭部狀態和神態,就似「虛靈頂勁」。人在相搏技擊時,也要遵循這樣的規則。行功走架雖不是直接搏擊,但它的技擊內涵卻始終存在。因此,練拳時「虛靈頂勁」這一要領是首要的,也是要貫穿於始終的。
楊澄甫對「虛靈頂勁」這一要領解釋說:「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這就明確指出了這一要領的具體做法是,喉頭微後收,下頜微收提,同時頭頂(百會穴)上提,使頸椎拔起,頭部自然端正,隨即便產生周身虛活、精神凝提的感覺。它的功用是,主精神,生氣勢,提攜周身,以達「滿身輕利」「勁力專注一方」之功效。
我認為,要做到「虛靈頂勁」,首先要做到「頂勁」。「虛靈」是對做到頂勁後的進一步要求或做到頂勁後所達到的理想狀態。「頂勁」是將頸椎骨節上拔,使其與胸椎、腰椎、尾椎各骨節連成一體而節節拔開,周身一體,形成一個整勁。我們老家有句土話,把「頂勁」形象地比作「馬梗子」,是說馬在拉車的時候,特別是在將重車啟動的那一瞬間,馬頭、馬脖子一定要向前「頂」,加上它的四肢配合用力,使周身形成一個整勁兒向前拉動。
在勁上頂時,脖子容易「僵」,所以在「頂勁」的同時還要做到「虛靈」,即楊澄甫後面接著講的,「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比如做「雲手」動作,兩手左右雲轉,頭部也要自然地隨手、隨身向左右轉動,不能頭不轉光動眼睛,而失去協調性。「項強」是脖子用力的表現,容易使骨間肌肉自鎖,不僅影響氣血勁力的順達,也易失去自身平衡。但另一方面,脖子也不能軟,軟則無力,就談不上領起精神。比如做向前按的動作,注意頭部不要主動前伸,向前則力瀉,也容易使勁力前僕。所以,楊澄甫最後說:「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怎樣通過「頂勁」體會到「虛靈」的感覺呢?我認為可將這四個字歸納為一個字——「懸」,即「頂頭懸」。「頂勁」有頸椎主動向上挺的意思,反過來也可理解為頭頂主動向上領起,也就是說,在意識上要讓頭主動「懸」起,使頸椎骨節間拔開且松、豎,從而產生「虛靈」之感,此謂之「頂頭懸」。它就好像掛衣服的架子,鉤子掛在上邊,衣服才能下墜、一派自然。當然,在行功走架中,頭部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勁力與動作的開合,項上骨間亦有張弛之感。這樣,「虛靈」與「頂勁」同時存在,以「懸」當頭,以自然為要,不失靈活,精神自有。
太極拳是「身心雙修」、「形神兼備」的功夫,是「用意識引導動作」的運動,是全憑心意(高級神經中樞嚴密、精細地指揮機體)進行的形體活動,所以把頭腦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只有在全身放鬆、周身松淨的情況下,才能做到「虛領頂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