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陰陽之理——重在實練

2020-12-13 易道太極木一爻

「太極」概念出自「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它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具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特點。太極謂之陰陽,謂之道,謂之人生,所謂一物一太極,通俗的說法是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時空交織的點——這些點便稱「太極」。一草一木是太極,花紅果實是太極,小貓小狗是太極,螞蟻蝴蝶亦是太極,住的房屋開的車子也是太極,人當然更是「太極」。太極生「兩儀」(即陰陽)——故萬事萬物都具陰陽屬性。

功夫不負

人們習慣把太極拳簡稱為「太極」,就是強調這種拳的陰陽(虛實)之妙。練太極拳,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練人在天地間安身立命的方式,是練陰陽互濟的奇妙,是練道。也可以說是在練認識宇宙人生的眼光,體悟處理事情的圓通和靈敏。

太極推手

晨曦中聚焦廣場,你會看到好多握拳的,舞箭的,揮刀舉棍的男女,他們冠以練太極之名,身體力行演繹「人生處處皆太極」,此箴言是清末民初陳式太極陳鑫提煉總結的經典理論,既含了人體陰陽相濟之理,又合太極順乎自然、天人合人的理念。如果把學習國粹文化《周易》視為文練,那麼打拳就是武練。

初「武」伊始,看北京理工大學體育教師邱惠芳演練的楊氏二十四式,衣袂飄飄,眼神明麗,舉手投足優雅得如詩如夢……於此,意念動了,緣便起了,太極就此開始了,虛實、陰陽、動靜,理解的膚淺卻一板一眼做得認真。有資深旁觀者道,那叫「太極操」,花樣柔美中看不中用,究竟是「操」還是「拳」初學者難以分辨。拳顏云:根在腳,勁於腿,主宰腰,形於節是拳,外在的肢體運動是操。操可以看成是拳的衍生物,雖然不中用,也能練個肢體靈活。至於從操到拳要經過多少歷練?各人起點悟性不同,說不準。拿套路比喻,先要盤架子做到形似,後以身帶手,再以手領身,至於以神運身,一般人恐怕達不到,百裡之一二吧。

小試一把

……晨昏更迭日復一日練下去,練「太極」不能持得失心,它讓人遠離喧囂,回歸內在的自我,那種歡喜與寧靜就像一場「悟者自行」的修行,《十三勢歌》曰「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只要做,不要說。

註:木一爻,愛好文學、易經、太極。習練太極拳數年。自2013年開始學習《易經》,性愚,尚沒開悟。寫有不少「太極人生」感悟,如:網上傳的《太極是一場修行》為本人原創。

相關焦點

  • 明陰陽之理,才是練好書法的關鍵
    書祺老師韓文忠書法很多人練習書法多年,進步甚微,究其原因,其實就是盲目亂練,找不著練習書法的捷徑,也就是不知道練習書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自漢唐以來,關於書法的理論大部分是從書法的技巧方面談起,從哲學方面談的比較少,所以我想重點講一下,關於書法的哲理問題:書法創作要掌握陰陽學說才是關鍵問題,掌握陰陽學說就是把握書法線條和結構陰陽搭配的合理性;陰陽和就能產生整體美,陰陽分就要巧妙安排搭配美(奇中寓正)。
  • [康康解惑]太極拳內功修練入門的九級練功法是什麼?
    習太極拳者,應向道學求知,然後求理、法、功,先通宇宙與人生之道理,以氣行功當明其法。所謂拳理通則拳架通,拳理不通拳架亦不通。內體通外體,能通則無所不通。一般人多求速成重外形外練,斷斷續續或半途而廢,一知半解後再求正確,則比初學者更難。拳祖曰:"道為本,技為未,不學吾道者非吾徒也"。拳由有形練到無形,有手練到無手,有力練到無力,不松練到全松。
  • 太極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
    那麼意從何來,不是憑空的胡思亂想,對於初學者,已有前輩現成的拳理拳法。第二階段就是在第一階段按規守矩能夠基本流暢把拳架打下來的基礎上,把拳理拳法融進你的拳架裡。 那麼楊式拳到底有哪些拳理拳法要循呢。我認為初學不要貪多,更不能盲從。一定要把握那些經典的經過實踐和歷史考驗的東西。一是張公三豐的《太極拳論》。
  • 『太極道』楊澄甫(楊露蟬之孫)解王宗嶽太極拳論
    楊澄甫(圖中端坐者、楊露蟬之孫,太極宗師) 王宗嶽太極拳論解明——楊澄甫      ( 熙華國學堂註:明黃字體為王宗嶽先生《太極拳論》原文,冒號後為楊澄甫先生註解。)         極者無極而生陰之母也 (注意實行解說非作文也) :不動為無極,已動為太極,空氣磨動而生太極遂分陰陽,故練太極先講陰陽,而內包羅萬象,相生相剋電此而變化矣,太極本無極生,而陰陽之母也。
  • 太極與八卦
    太極即太虛。太虛為空空之境,真氣所充,神明之宮府,無運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運氣之真元。太極乘氣,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這就是太極生陰陽之理。    「陰陽」是古代哲學理論的代名詞。即今日馬克思唯辯證物主義中的「矛盾」二字。它可用來解答一切事物存在,轉化、消亡之理。矛盾對立統一規律表明:矛盾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對立,相互轉化。太極拳就是符合陰陽對立統一規律的。
  • 「一動分陰陽」是什麼意思?陰陽與太極是宇宙語言嗎?
    實際上,「一」就是「太極」,就是陰陽和諧共處和平衡統一的狀態。北宋陳景元就說:「【經】曰『道生一』,一者道之子,謂太極也。太極即混元,亦太和純一之氣也」。下面這個太極圖,就是「一」的象徵:從圖中可以看到:陰陽完全對等地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
  • 太極以下的陰陽五行空間有多大?
    人類生存的這個空間就是太極以下陰陽五行運行的物質空間或物質世界一一也就是說我們肉眼能看到的這種以《大系》為一個宇宙單元的大約不到30個億(與遺傳基因組的長度或數量有直接關係)像銀河系這樣星球組合的陰陽五行運行空間,高級生命認為是一個小宇宙。在這個小宇宙中,人類佔用的只是一個小小地球的一部分。在這個地球上,人類發展或發生了很多循環過程中的文明。
  • 太極拳論之太極八解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明沾粘連隨,斷亦不明知覺運動也。初學對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知此病。所難者,沾粘連隨,而不許頂匾丟 抗,是所不易也。 六、太極陰陽顛倒解 陽、乾、天、日、火、離、放、出、發、對、開、臣、肉、用、器、身、武、立命、方、呼、上、進、隅。
  • 論「無極,太極,陰陽」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這是王宗嶽《太極拳論》開篇的第一句話。無極,太極,陰陽,是生屬關係: 無極是大自然的本相;太極是人類認識世間一切事物的始終,其中充滿了易變的智慧;陰陽是在人類認識所有事物正反、生死兩面的具象。
  • 太極八卦解陰陽
    有一句話叫「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家都耳熟能詳,這裡我們需要強調一下的是,其實真正的「太極圖」只是我們平常說的太極圖外面的大圓圈,我們說慣了的太極圖其實應該叫太極兩儀圖(確切來講是簡易太極兩儀圖,後文再講)。因為「無極生太極」,是先生出來的這個圓圈。
  • 講陰陽平衡之理
    .風水的基理也是這樣,陰陽不交合,也不能產生風水效應.這叫做地傑人靈之反映.為什麼窮山惡水出刁民,因為砂水違反了陰陽平衡的原則.楊公說,陽從左邊團團轉,陰從右路喜相逢,誰人識得陰陽理,何愁大地不相逢.這也說明了風水中陰陽交媾的原理.風水中的夫婦就是砂水,是體現實際的陰陽,也是風水中有形證無形之看法。
  • 如何從太極操走向真正的太極拳?
    如何遠離「太極操」?關鍵是在明拳理。我師爺楊禹廷生前常說:「練拳就是練的一個理」。太極拳之所以取名太極拳,是由於太極哲理是編撰太極拳的理論根據。太極哲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太極圖像。而且陰魚的小圓眼是陽,陽魚的小圓眼是陰,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無處不是陰陽對立的統一,無處不是太 極。二、太極圖說。用文字來闡述,就是王宗嶽《太極拳論》開頭提到的話:「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我的恩師王培生常說,為了練好太極拳,就必須深入探討太極哲理,譬如,什麼是無極、太極?太極與無極是什麼關係?什麼是陰和陽?
  • 太極拳論解析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王宗嶽《太極拳論》)這是太極拳論開宗明義解釋「太極」的含義,以及太極拳名的由來。練太極拳不可不知「太極」,這裡說明了把握太極拳健身的兩大要點,一是整體觀,二是平衡和諧。
  • 練太極拳戒不掉這幾種行為,想出功夫難上加難
    太極拳初習者究竟該怎練太極拳,該注意哪些事項,最忌哪些行為呢,這是每一個初學者最關心的問題。一忌不明拳理,不站先練;事上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的門道和規矩,學練太極拳也是如此,雖不要求初習者對「太極」做過多深入的研究,也必須先明白何為太極拳,簡單了解太極拳陰陽轉換的道理,知道太極拳的行拳規則是,以松靜用意不用力為主,行拳時「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要節節貫串,一氣呵成等等,這些簡單的拳理如不明白,行拳豈不是盲人騎瞎馬?
  • 元和堂 | 調陰陽需太極,不能太急
    提高基礎代謝需太極,但不能太急。基礎是什麼?就是陰陽中的不變量;代謝呢?陰陽中的變量,變量與不變相融,相互交合方可太極。如此的基礎代謝才能圓滿。課程旨在於陰陽平衡相互調和中使身體適應陰陽的自然變化,並在最恰當之時進行調整。
  • 【名家抒己見】——如何理解「無極生太極」
    ,陰陽之母也。」這是王宗嶽《太極拳論》中的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中國傳統哲學陰陽八卦學說的基本思想。太極拳就是本著這一思想而形成的拳學體系,「無極生太極」可以說是理解太極拳理,習練太極拳功夫的根本。
  • 《周易》太極陰陽八卦理解人生世界觀
    那麼首先就從學習《周易》及太極、八卦、陰陽等概念的含義開始,來了解古人的一些基本思想,逐步構建個人的思想價值觀念,完善個人知識體系,促進個人成長。 無極與太極 《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 太極拳握固內練之秘——神凝、鬆柔、調息
    太極拳練什麼?「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修煉精、氣、神三寶乃內練。神凝、鬆柔、調息則是達到內練之學習要秘。一、神凝:上懸神氣貫頂,管住口、耳、眼、鼻、舌。此中「虛」即鬆柔之意。老子論鬆柔有「致虛極,守靜篤」「骨弱筋柔」「柔弱處上」「柔之勝剛」等理論。道家原理源於《易經》,《易經》之「易」則為陰陽變化論。太極拳是陰消陽長,剛柔相濟的拳術,所以說鬆柔則是太極拳的靈魂。你不知鬆柔,如何理解陰陽,又何以掌握虛實。所以學拳之初我們就要貫徹鬆柔的理論,按照太極陰陽之說和太極拳鬆柔之特性堅持修煉。
  • 我所不知道的太極!驚人
    要想學好太極拳,首先得明白什麼是太極,什麼是太極拳。而我們目前的現狀是,大多數人成天把太極兩個字掛在嘴上,儘管打拳多年,卻不知道其中的含義是什麼,極大地影響了打拳的效果。太極拳論講:「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