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這種不健康的「行為迴避」模式,父母要懂

2020-09-03 格林媽媽

離家出走這個詞,在以前似乎更多的出現於家庭中夫妻爭論之間

當夫妻吵得不可開交時,其中的一方特別是女方喜歡選擇離家出走的方式,一來為了避免和對方再引發更嚴重的衝突,二來試圖用這種方法逼迫對方妥協認錯。

只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動不動就選擇離家出走,而且這幾年的年齡越來越低齡化,這讓父母不免的有些擔憂。

畢竟孩子在外一切都是未知的,他們會遇到很多傷害和危險,這些都是不可控的,會對孩子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之所以離家出走,是因為他們進入了成長的叛逆期

孩子成長叛逆期第1個階段在他們兩歲左右出現,因為這時他們開始萌出自己的意識。

第2個叛逆期在他們7~9歲之間,這時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朋友,對家長的話也不會言聽計從。

第3個叛逆期是最讓父母頭疼的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行為會出現很大的偏差。

但這就是孩子離家出走的真正原因嗎?很顯然孩子離家出走,確實和他們的叛逆有關,但卻未必是問題的根源。

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

1、家長的溺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哪怕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父母都會想方設法做到。

對於孩子的要求,父母總是會無條件的滿足,這會讓孩子養成唯我獨尊的個性,習慣了父母以自己為中心,享受著眾星捧月般的待遇。

但是父母的能力總是有限的,一旦孩子的需求讓父母感到為難,他們就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認為他們的至尊地位被動搖。

所以孩子有可能選擇離家出走,以此作為對父母不滿的宣洩,希望父母能夠為自己而妥協。

2、交友不慎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並不是戴有色眼鏡看人,而是有著一定的依據。

當孩子身邊都是好的榜樣時,孩子必然會形成優秀的品質,必然會努力的學習,和夥伴一起在良性競爭中不斷進步。

但是如果孩子誤交損友,那麼他們自然會沾染很多社會上的惡習,當身邊的朋友都逃課上網打遊戲,追求所謂的自由時,孩子自然也會不甘落後。

他們會和狐朋狗友一起離家出走,去做那些讓他們感到刺激的事。

3、家庭關係不和

孩子和父母接觸的時間最長,所以他們的情緒也會受到父母感染最多。

如果家裡的氛圍壓抑,父母每天都板著一張臉,難得對彼此露出笑臉,完全沒有一絲快樂可言。

那麼孩子的心情也會日益消沉,當孩子的心情跌落到谷底,他們便想要逃離這個家,逃離讓他們沒有任何幸福感的父母。

家庭關係如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而不和的家庭環境,只會讓孩子變得沉默悲觀。

甚至會讓孩子的心理變得陰暗,做出離家出走等極端行為。

離家出走是孩子的一種迴避性行為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行為迴避,它是指人們試圖阻止、逃離甚至減少與主觀上厭惡的負性刺激接觸的行為理念。

當孩子不想面對現實,但是又無力改變現狀時,便會選擇逃避的方式,以此來擺脫失敗、不滿或者錯誤。

這並不是一種健康的行為選擇,但是對孩子而言也許是他們想到的最好選擇。

1、親子關係

孩子離家出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沒有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係

如今的父母對孩子總是有著太多的要求,他們會給孩子施加很大的壓力,眼裡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卻從來沒有關心過孩子的身心健康

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覺得他們只是父母眼裡的學習工具,所以當雙方因為觀念不合產生爭執時,在頭腦發熱的情況下孩子難免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導致和父母兩敗俱傷。

2、人身安全

孩子離家出走之所以會讓父母焦慮甚至恐慌,是因為孩子年齡尚小,他們還沒有獨自面對社會的能力,而現在的社會複雜多變。

孩子有可能在離家出走的過程中遇到好心人幫忙,但也有可能讓一些心懷不軌的人有機可乘。

所以離家出走的孩子人身安全是沒有保障的,他們也許只是想要單純的發洩心中的憤怒、不滿,但是如果因此遭遇了不良的後果,那麼將給家庭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父母應該如何打消孩子離家出走的念頭?

1、不要放任孩子

任何時候,父母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教育孩子,現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交給家中的老人或者是花錢僱保姆照料。

老人帶孩子很多時候難以讓孩子臣服,保姆帶孩子結果更是可想而知,所以孩子經常會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自然而然的養成壞習慣。

父母必須擔當起照顧孩子的重任,只有父母對孩子負責,才能讓孩子在幼時就養成良好的習慣。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在做事前三思而後行,儘量避免傷人傷己的行為出現。

2、學會控制情緒

很多孩子離家出走之前都會和父母有所爭執,而起因很大程度是因為父母對他們的指責甚至打罵。

我們當然承認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但是當孩子沒有按照他們的期待發展時,父母的情緒就會難以控制,像火山爆發似的把所有情緒都發洩在孩子身上。

父母只有學會控制情緒,才能夠靜下心來和孩子進行交流。

這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當孩子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時,他們內心的結就會被打開,心中的烏雲也會逐漸散去。

3、讓孩子參與生活

很多父母都理所當然的佔據著孩子的業餘時間,他們認為自己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學習,就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

但其實在另一方面,他們的這種行為恰恰讓孩子脫離了生活,成為了學習的機器。

父母要讓孩子掌握儘可能多的生活技能,帶孩子走出家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孩子聽一聽大自然的聲音,聞一聞大自然的花香。

這都會讓孩子更加的熱愛生活,自然不會做出有可能傷害自己的事。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是太縱容還是太壓迫?父母要反思
    以前我們說到離家出走,基本上是發生在夫妻爭吵之後,女方收拾包袱摔門而去,當然一般不會走的太遠,大多數都是去閨蜜或者回娘家。但是現在離家出走卻經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似乎隔三差五我們就能看到尋人啟事,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孩子被父母責罵後離家出走,至今未歸等等。
  • 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父母走出這個誤區,孩子更優秀
    前言在現在這個社會上,孩子們離家出走的故事在不斷的上演,在很多新聞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孩子小到剛會走的孩子,大到青少年都會有離家出走的案例發生,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離家出走呢?孩子們出走必然也有其中的原因,不管是在身體還是心理上,肯定都會受到很大傷害,作為家長也會感到心急如焚,帶孩子出走之後,學校老師還有親戚都會四處奔忙,作為家長,也要善於總結孩子的出走原因,並且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心理健康成長。
  • 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家長很頭疼?理解和溝通才是解決之道
    孩子不愛學習,愛玩遊戲,有時還和外面不好的朋友抽菸喝酒。只要被他父親知道,輕則一頓謾罵,重則一頓胖揍。 他從初二時開始逃學,甚至離家出走,每次出走都是受「刺激」了。或是被父母批評打罵了;或是被老師同學「冤枉」了。好不容易把他找回來,教訓半天,他都不說話,父母急了,有時又拳腳相加,導致他再次離家出走。
  • 孩子叛逆期一來,面對動不動"離家出走"的反叛,父母該怎麼辦?
    ,他們不是為孩子&34;而害怕,而是不敢去賭,畢竟現如今的社會充滿各種不安全,孩子負氣的單獨外出更是有著很多的不確定的危險發生,所以叛逆期一來、很多家長就特別害怕孩子&34;有些人說,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得狠治,但是如何&34;一直沒有特效方法,甚至所謂的&34;反而讓孩子更加造次一些,甚至還離家出走得更快一些,所以以硬碰硬的方法在孩子那裡並不好使。
  • 奶牛離家出走,因為好奇試玩跳跳床而不敢動,場面尷尬
    什麼動物會離家出走?以大家常見的寵物來說,貓咪可以算是一個,而且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貓咪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且動作敏捷,彈跳能力高,對各種事物都有好奇心,所以如果家裡門窗沒有關好,是很容易離家出走的。
  • 兒子離家出走,媽媽這樣跟他說|你不得不懂的青春期孩子心理
    疫情期間,只有這一個出入口,所以,假如他要出小區,我是可以看見的。很快,老公打電話說兒子回家了,我才放心地回去。 這一幕不知道有多少家長經歷過?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脾氣暴躁,容易衝動,一言不合就跟你吵,動不動就要離家出走。「離家出走」仿佛成了青春期的一個標誌性舉動。 一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離開家門,家長肯定是不放心的。
  • 15歲叛逆女孩離家出走,欲想騙民警被識破:為何要離家出走?
    小女孩對民警交代的家庭背景都是虛構的,父母並非不想管她,她的離家出走讓她的父母十分擔心,這個15歲的女孩為何要撒謊呢?為何要離家出走呢?在被民警發現之後還想騙到民警,不得不說小女孩從未預知社會的危險,如果遇到壞人,親人又該怎麼辦?女孩是與家人發生爭吵了嗎?
  • 孩子動不動就哭鬧怎麼辦?這本書為父母們列了詳細的方法與指導
    看到喜歡的玩具,爸爸媽媽不讓買,孩子馬上躺地上撒潑,這樣的場景,我想是個父母應該都有經歷過。 除了要玩具,其它時候,孩子也總是動不動就哭,父母到底可以怎麼辦呢?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書,書名就叫做《孩子動不動就哭鬧怎麼辦?》。
  • 離家出走孩子心聲:一直想回家但是怕挨罵
    近日,兩個13歲孩子離家出走的事件引起關注,如今小女孩丁丁已經回家了。出走的那幾天中,她是怎麼想的,她離家出走回來後,父母又是與她如何溝通的?對於這些問題丁丁媽媽出於對孩子的保護,不願向記者透露,也不希望媒體再做詳細報導。而昨天小男孩洪洪也已經回去上學。但有關「離家出走的孩子」的話題許多市民依舊在熱議,微博、論壇上許多家長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孩子說「我要離家出走!」高情商的父母這麼做
    哭著說:我要離家出走,這樣你們就管不到我了!邊哭,邊說「我要離家出走,這樣你們就就管不到我了!」有的爸爸媽媽會低下頭,告誡小神獸們不要走,這裡才是你永遠的家,你現在還小,還沒到自度由生活的時間,所以說離家出走是不對的選擇。有的爸爸媽媽有的爸爸媽媽們會說要平靜,不要責罵孩子,並且要溫和的安撫孩子,不能讓孩子的情緒過於激動,可以與孩子好好談一談,不能逃避問題,不然問題只會越來越大。
  • 當孩子說「我要離家出走」,你會怎麼做?
    但小朋友很輕易地就能說出「離家出走」,還是很讓人深思。前不久繆可馨墜樓事件牽動著大家的心;去年一位17歲男孩從下車跳下了盧浦大橋,也讓人痛心……痛心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反問一下自己,我們真的懂孩子麼?01 當孩子說「離家出走」 ,她在表達什麼?
  • 當孩子說「我要離家出走」時,父母這樣應對讓他受益一生
    導讀:當孩子說「我要離家出走」時,父母這樣應對讓他受益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說「我要離家出走」時,父母這樣應對讓他受益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即墨16歲孩子2月1日晚離家出走:青春期的孩子到底該拿你怎麼辦?
    現在,因為疫情,家家戶戶閉門不出,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的相處時間,時間一長,難免有些磕磕絆絆,發生矛盾。今天看到一則尋人啟事,青島市即墨區一個16歲男孩離家出走了。男孩是2月1日離開家的,父母四處尋找未果後報案。作為父母,看到這個消息,心都揪了起來。為這個孩子擔心,為孩子的父母著急。
  • 廣西玉林:17歲男孩離家出走遺體被找到,網友稱壓力大不應是藉口
    在4月4日晚上9時38分許,廣西玉林的林女士發出求助信息,稱家住北流市大裡鎮古紅村的17歲男孩,4月3日中午離家出走。4月8日下午,在玉林市玉州區大塘鎮橫嶺村三叉塘水庫,出走男孩的遺體被找到。面對這樣一齣悲劇,很多網友稱壓力大不應是藉口。
  • 因為媽媽不打她,女孩離家出走:孩子被父母忽視,比挨打還痛
    有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新聞:一個妹妹因為媽媽只打姐姐不打她,於是離家出走。,覺得媽媽不愛她,不管她,於是跟姐姐出走。這樣的孩子不自信,遇到好的東西不敢要,人際關係中也是迴避型,無法完全信任他人,很難擁有好的親密關係。顯然我們不希望孩子將來是這樣的。那麼給予孩子足夠的回應和情感支持怎麼做呢?
  • 任性嬌妻離家出走
    導語:妻子有很嚴重的公主病,經常將離家出走當日常。妻子不管孩子、不管丈夫、不管這個家,離家出走成了她的常態,甚至連嗷嗷待脯的嬰兒她也不放在心上。  五年前,一次回老家,在親戚的介紹下,我和徐芸認識了。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嬌氣,可能是父母這"2個方面"沒做好
    養育孩子,不可謂不是一件難事。無論是孩子的衣食住行,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情緒,都需要父母悉心處理。但不管父母怎麼細心,有的孩子動不動就哭,哄都哄不停。於是乎,父母便認為,自己的孩子太嬌氣了。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嬌氣不知道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嬌氣,而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些地方疏忽了或者是沒有做到位。
  • 父母管得太嚴?16歲女孩離家出走
    此事件引起很多網友熱議,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引導教育呢?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女孩離家出走 拒絕回家「你們走開,不要扯我,不要動我……」1日上午11時20分許,興安縣城區中心廣場內,幾位年紀較大的成年人準備將一名女孩強制帶走,女孩一邊哭泣一邊大聲反抗,引起多位路人圍觀。
  • 孩子離家出走為哪般?心理諮詢師:家長要改變態度
    近期,微信朋友圈內尋找孩子的消息,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所幸離家出走的孩子都有驚無險。那麼離家出走的背後,是孩子有意為之還是不小心走丟了?應對孩子走失或離家出走家長應該怎麼做?記者對此進行採訪。家長到公安機關報警時,要儘可能提供孩子的基本信息和體貌特徵,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公安機關也有緊急警情渠道,通過公安機關合成作戰室和其他業務部門配合查找。吳學林告訴記者,他們在日常接處警中,經常會碰到孩子沒有及時回家,需要救助的警情,但孩子找到後,發現不回家的原因不是貪玩就是因為賭氣,有的孩子跟家長要東西,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就有想法,故意不回家。
  • 離家出走、夜不歸宿...是孩子叛逆還是「心理問題」?
    故事的主人公在情緒的困擾下,做了很多她的父母眼中的「叛逆行為」,比如夜不歸宿、離家出走、發生危險的性行為,她的父母非常生氣,每一次抓到她犯錯誤,就狠狠地揍一頓,關在家裡禁足希望她悔改。那時,有人曾經建議她父母帶她去看心理醫生,她父母說:「她就是叛逆,管管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