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是一場和作者的對話

2020-08-29 寫匠

摘抄一段《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的一段文字作為本文的開篇;「閱讀一本書應該像是你與作者之間的對話。有關這個主題,他知道的應該比你還多,否則你根本用不著去跟這本書打交道了。但是了解是一種雙向溝通的過程,學生必須向自己提問題,也要向老師提問題。一旦他了解老師的說法後,還能夠跟老師爭辯。在書上做筆記,其實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異或相同的觀點。這是你對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本書由來:記得是在閱讀一篇文章時看到的這本書的介紹,我總是這樣地在閱讀中遇見或發現下一本我要閱讀的對象。猶如在生活中遇見可以交心的朋友一樣。都是在不斷的接觸下一段旅程中才會遇見或發現下一個你將珍惜的。閱讀又有些不一樣,生活中你可以選擇與之交往的對象。但有些不願與其交往的,你也得被迫與其打交道。可閱讀不一樣,只有我主動選擇它。沒有人能迫使我閱讀一本我不喜歡的書。而一個能出書的人寫出來的東西大抵不會差到哪裡去。畢竟跟一位有思想的人交流是一個很美好的體驗過程。並不會像生活中五味雜陳,什麼樣的人都有,而且由於工作需要不能拒絕不與其交談。同樣的道理別人也不一定願意和我打交道,找到一位趣味相投的人著實不容易。而閱讀總能剔除這種缺陷。所以我喜歡閱讀,生活實在糟糕透了,不是嗎?但總有些人能幫我撫平這種心理的創傷和生活錯覺。這些人,人們管他們叫作者,我更願意稱呼他們為朋友!好書是好朋友,劣質書只能算路人。

這本書說了什麼?(公眾號回復文字「如何閱讀一本書」可以看到本書思維導圖,可能有助於你理解,圖是網上的,感謝分享者)主要講述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和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簡單概括來說就是識字,識句,識義的閱讀過程。目標是能了解字詞的意思。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如作者所言就是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這個層次主要可以通過看目錄,有選擇性的選章節閱讀,或者快速閱讀或泛讀。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遇到好書,就是交到了好朋友,必須是掏心掏肺的。所以到了這個層次就是字字斟酌的階段了。並不是每本書都值得分析閱讀,能細讀的大都是少數,對有限的生命而言。你不可能一輩子交到上千個知心好友,但維持那極限150個就夠了。遇到好書就是要慢慢品嘗,細細領悟。找出與作者共鳴的字詞,深入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思想,然後認真的說出自己的意見。就像一場朋友之間的交心,如此美妙。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為了弄明白或者加深了解一個事情、一個道理有時候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我理解這個過程應該就是作者所說的主題閱讀。當然主題閱讀並不狹隘於此。參考文獻和工具書也成了必不可少的途徑。作者除了講述閱讀的四個層次外還試圖教給大眾對於實用型、想像型、故事、戲劇、詩、歷史、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的閱讀方法。此書詳盡地說了閱讀這個事,對於萌生培養閱讀習慣,希望從閱讀中汲取營養的人們,我是推薦一讀的。

本書作者細說了閱讀的第三、第四兩個層次。對於本書來講我認為第三層次的閱讀才是關鍵,同時也是本書最難理解的一部分,實操起來並不容易。單拿做結構筆記來說就是一個技術活,只有對閱讀的書有熱切的期望,並誠心花費較多時間去閱讀的才會有精力做出。這個習慣有利於避免囫圇吞棗式的閱讀,同時也能更好的記住這本書的框架和論點論據。至少在往後的時間裡不會忘得那麼快。我只學到了皮毛。當然讓我受益匪淺的是這個分析閱讀的方法給了我寫讀書筆記框架結構的啟發。我在此也運用上了,從這一點上我算是沒有白讀了這本書。總算是有些收穫和心靈的慰藉。不至於太過於自責沒能完全領悟作者的精髓。

對於這本書我是怎麼看待的。都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持懷疑態度是對每一個作者每一個言論最認真的尊敬。作者也指出了這一點:懷疑是智慧的開始。這句話我第一次看見的時候就深深的觸動了我。近期看到這樣一個新聞:有一位小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鷸蚌相爭一文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兩者都把嘴巴閉上了還能說出話來呢?難道趙惠王是傻子嗎?這樣的故事是瞎掰的吧!問得其親人啞口無聲。我小的時候就沒有這樣質疑過教科書。是我太信奉權威還是小的時候太笨別人說什麼我就信什麼?懷疑並不等於多疑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一本書,作者總能找到充足的論據來證明論點。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也會陷入其中,茫然不知,以致全盤接受。這也算是給自己一個警醒。閱讀完後做個簡單的回顧,保持懷疑,便不至於失去自我。《如何閱讀一本書》看完,我並沒有過多的懷疑,畢竟作者的博學讓我深深的仰慕,但不至於過分。能在讀完後值得我認真寫上一篇讀後感的,興許不會很差。至少目前沒有什麼可以辯駁質疑的。畢竟才疏學淺。

這本書於我而言產生了什麼影響,主要有三個:一、改變了我一貫寫讀書筆記的方式,由單一的收穫感悟式演變成分析分享式。第二、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懷疑精神對於認知的加深有多麼重要。正如好奇是創新的關鍵一樣。第三、與作者交朋友並與之對話。單純看沒用,要學會問。

好句摘抄:

一個讀的很廣泛卻讀不精的人,與其值得讚美,不如值得同情

真理還是真理,過去是一種面貌,現在又是一種面貌

懷疑是智慧的開始

相關焦點

  • 如何閱讀一本書
    規則2: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一小段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規則3:講書中重要的篇章列出來,說明他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架構。規則4: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 規則5:找出重要單字,通過他們與作者達成共識。
  • 陪孩子讀好書 || 《如何閱讀一本書》教會孩子如何與智者對話!
    2020年,您家孩子的閱讀情況如何?下面是一份調查問卷,選選看在這個信息高度飽和、泛娛樂化產品盛行的時代裡,稍不留神,孩子就被電子產品吸引住了,長此以往,後果可想而知。閱讀是與智者的對話。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
  •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的4個層次幫助你漸進式閱讀,提升閱讀效率
    ——《如何閱讀一本書》(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1.基礎閱讀:簡單說就是具備閱讀的基本能力,認識一定數量的文字,遇到不認識的文字能夠查字典自己學習新的文字,並且具備基本的理解能力。一般小學程度就能夠達到基礎閱讀水平。基礎閱讀解決的是文字、詞語和每句話的含義問題。
  • 《如何閱讀一本書》:以讀者思維來寫作,以寫作思維來進行閱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網上搜索解決辦法,找了一本書叫《如何閱讀一本書》,是教人如何看書的。這本書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四個層次一層比一層深入。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兩件事,分析閱讀中遵循的一些規則,也可以適用於寫作,以讀者思維進行寫作,可以有效提高寫作思維。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需要回答一個問題,下面就來看看分析閱讀的三個階段。
  • 《如何閱讀一本書》: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不論你的回答是什麼,相信你在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後,會對閱讀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很可能之前已經看過很多書的讀者,會禁不住感嘆一句:以前的書都白看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由美國的莫提默J艾德勒於1940年初版,由查爾斯範多倫於1972年大幅增訂再版,稱之為新版。顧名思義,這本書寫的是有關閱讀的方法,這些方法打破了閱讀的傳統思維,給了讀者終身受用的閱讀指導。
  • 《如何閱讀一本書》強烈推薦西方世界最值得閱讀的137個作者。
    前段時間在重新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才發現附錄中一份:建議閱讀書目。以前讀這部分大都是直接跳過的,這回認真的讀了幾遍,這個137個作者,只讀過不到三分之一作者中一部分比較有名的書籍。餘下的作者,要麼完全看不懂,要麼一無所知,還有一些沒有中文版。就讀完的部分來說,這個書單的價值非常高,跟大家分享一下。
  • 如何深度閱讀一本書?
    閱讀這件事說起來簡單,但是想要深入閱讀又是件難事。我非常喜歡看書,相較於買衣服買包我更捨得在書上花錢。而且這是項長期投資,只要堅持輸入,等到輸出的時候肯定會有回報。起初,我拿起一本書沒有目的和技巧地從頭讀到尾,讀完就扔一邊。但慢慢地我發現,我對讀過的書都沒有印象,更別提實際性的回報,閱讀這件事好像變成了一項任務。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讓你少走閱讀的冤枉路
    你會閱讀嗎?「當然!」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在很多人看來,閱讀這件事小學生都會。其實不然,閱讀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只有當我們了解了作者說的內容,做讀書筆記,吃透一本書,能把書中的主旨表達出來,並且深入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才算是真的會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呢?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今年7個月閱讀了126本書,輸出書評90多篇,從一天閱讀一本書,到現在2小時左右閱讀一本書。當然,會有人質疑,你閱讀這麼快,能學到重點內容嗎?能夠內化知識嗎?其實,閱讀方法是否有用,從兩個方面就能體現,那就是效率和效果。
  • 《如何閱讀一本書》:03 利用主題閱讀,輕鬆吃透很多本書
    今天為你解讀的書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第三個知識點:利用主題閱讀,輕鬆吃透很多本書。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一本書對一個人而言,在困難也很容易。但是,我們為什麼需要將很多本書「吃透」呢?其實啊,因為這是快速掌握某個領域知識的最佳方法。
  • 《如何閱讀一本書》⑦:閱讀的終極目標
    之前,我們介紹了一系列閱讀方式,都是在講如何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圍繞一個主題,去搜集不同的書、文章、網站裡面的相關內容,比如寫論文,專題報告,自媒體文章等,又或者你想要提升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就會閱讀大量相關的書籍。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到【主題閱讀】裡的閱讀方式了。
  • 七年閱讀實踐:超時空對話式閱讀
    精讀課上我一直和孩子們嘗試超時空對話閱讀,效果喜人,今天和大家分享。 為更通透理解一本書,我們不僅需要在閱讀過程中踐行精讀方式,也需要在閱讀之前儘可能地搜索該書創作相關的一些信息(僅限事實類信息,應避免觀點類信息),具體即「是什麼樣子的人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樣的背景什麼樣的心境下創作的這本書,」就好像穿越時空去重現作者創作時社會大背景和個人小心境。而在之後的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假想作者就坐在我們對面進行創作,我們可以嘗試和其對話。
  • 掌握四個層次的閱讀法,高質量閱讀一本書
    所以,想掌握讀書的要領和知識點,需要我們學會正確的閱讀。每本書的內容和深度都不一樣,讀得太快或讀得太慢,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不同類型的書,在艾提默·J·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講到了閱讀的四個層次,能夠採用不同的速度和深度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在查爾斯·范多倫成為艾德勒的助理後,又大幅修編增寫,最後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部書。
  • 英語閱讀分享:《How To Read A Book》如何閱讀一本書?
    要理解這一點只需要去看看各大網站的評論區:有多少人連作者表達的意思都沒讀懂就貿然開始評論?閱讀文字本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要正確理解作者意思並且有所收穫並不容易。達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對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刻意訓練。怎樣刻意訓練呢?或許你可以讀一讀 How To Read A Book(如何閱讀一本書)。
  • 如何閱讀一本書?掌握這些方法和技巧,讓你事半功倍
    我在《微信讀書》APP裡很快找到了大咖們推薦的書目——《如何閱讀一本書》,抱著滿懷的期望,開始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完譯序、序言和目錄,這本書就給了我耳目一新、相見恨晚的感覺。可以說《如何閱讀一本書》,把我帶入了讀書的新天地,其中的一些讀書方法,雖然自己平時也在用,比如,閱讀書目、序言、記筆記等,但更多的讀書理念、方法......恕我孤陋寡聞了。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方法的整理
    我從高中開始真正喜歡上讀書,在高二的時候,我爸給我一本書,就是今天要整理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當時年少輕狂的我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有人來指導我的閱讀技巧,這本書也從此被我束之高閣。上了大學之後繼續保持閱讀的習慣,但效率卻一直不高。大二暑假放假回家,在書櫥裡無意翻出此書來看,竟有相見恨晚之感。
  •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有四個層次,你的閱讀停留在第幾個層次?
    歡迎關注「千百渡徐」一起熱愛生活一起成長《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自從上世紀40年代出版,此後幾十年成為各大網站的暢銷書,被譽為「關於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這是一本針對喜歡閱讀書籍,把讀書當做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
  • 《如何閱讀一本書》 | 該怎樣讀書和思考?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惑,那麼,或許《如何閱讀一本書》可以幫到你。作者:[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爾斯·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初版於 1940 年,1972 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本書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閱讀的方法、技巧以及閱讀所應具備的廣闊視野讀書是有方法、技巧的,閱讀是需要訓練的。在閱讀日趨碎片化的當下,認真研讀一下這本有傳世價值的經典之作,必定能喜獲「磨刀不誤砍柴工」之效。作者將閱讀理解分為四個層次,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完本書再讀書
    「你背過一本書的目錄麼?」
  • 08如何閱讀一本書
    ,結尾時所談到的前四個規則,你就完成了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這四個規則在告訴你一本書的內容是關於什麼,要如何將架構列成綱要。        現在你準備好要進行第二個階段了,這也包括了四個閱讀規則。第一個規則,我們簡稱為「找出共通的詞義」。也就是達成共識。        在用分析閱讀閱讀一本書時,找出共通的詞義,是第一個步驟,因為詞義是可供溝通知識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