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鄭博宇:慶幸讀書時教材還有「堂堂正正中國人」,相比「武力...

2020-12-22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範凌志】5日,在以「疫情下世界 危局與變局」為主題的《環球時報》2021年會的「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討論環節中,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臺灣青年鄭博宇認為,和平統一可能性在現階段來看幾乎趨近於零,但統一又是必然的結果。他更傾向於「實力統一」而非「武力統一」。

「作為一個臺灣年輕人,我在大陸發展進入第五年,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在臺灣呆了將近9個月,感觸蠻深。」鄭博宇說,和平統一的話題其實離臺灣一般民眾生活很遠,頂多出現在選舉的時候。現在臺灣媒體上基本沒有大陸的正面新聞,在臺灣年輕人中,「仇中」「反中」變成臺灣的一種「顯學」。他說,自己很慶幸讀書的時候還學的是舊教材,還有「堂堂正正中國人」這句話,「但是現在在臺灣講這句話,大部分臺灣年輕人不是取笑你,就是覺得你腦子有問題,也有可能給你貼上標籤。」

「我基本覺得和平統一可能性以現階段來看是趨近於零的,但是我覺得統一是必然的結果。」鄭博宇說,自己不是說要「武力統一」,而更傾向「實力統一」,當中國大陸實力強大到臺灣無可迴避,沒法把頭埋在沙子充耳不聞的時候,臺灣就會反思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專訪鄭博宇:臺灣年輕人對於兩岸關係有什麼期待
    【首屆海峽兩岸新媒體大陸行活動10月18日在北京臺灣會館啟動,首站開幕式主要臺青代表之一的鄭博宇先生,從2009年第一次來到大陸交流,到現在已經快十年的時間了。鄭先生作為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對於在陸臺青的發展和海峽兩岸關係都有自己的見解。近期,觀察者網採訪了鄭先生,和大家分享他對於臺青「登陸」、臺灣居民居住證以及臺灣當局和兩岸關係的一些看法。】
  • 羅祖偉教書法編教材傳承中華文化:寫漂漂亮亮中國字,做堂堂正正...
    在崧廈街道韓家村,很多人都知道有位硬筆書法寫得很棒的老人,他叫羅祖偉,如今已77歲。對於書法的熱愛,羅祖偉回憶,書法的種子始於兒時,那時剛一年級的他要學習寫毛筆字,先描紅再識字。描哪些字呢?他深深記得,21個紅字是楷書,分別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字爾小生八九年月日」。老師布置的每日作業便是反覆描寫、臨摹,如此訓練為他今後寫字打下了基礎。
  • 在這裡,有根有情還有夢
    因社團和學校參與踴躍,今年出團數量增至45個,有約1350人參與,總體規模和成效遠超初期構想。  「2015年前,很少有臺灣學生會考慮來大陸實習。2016年,『體驗式交流』的概念提出來之後,實習的崗位更多元,臺灣年輕人有更多機會接觸大陸企事業單位,大陸也逐漸成為臺灣青年逐夢的舞臺。」
  • 臺青李正能的「斜槓」人生
    「高峰期我們有3個校區,每個校區大約1600人。」從事英語培訓十幾年,李正能敏銳地發現,單純的線下培訓模式彈性不足,而線上模式又缺乏黏性,但如果將二者結合,教學效果可事半功倍。說幹就幹,通過反覆研究打磨,李正能和團隊編寫出了一套從入門到高階的標準化教材,並於2018年推出與之配套的線上版本。「線上線下、中外教結合是我們的特色。」
  • 臺灣人自述:朋友去澳大利亞,英語沒強結果東北話變強了
    「當你關心這裡的好壞時,你已經融入了」   「轉變之年」,這是俞佳寧對自己的2017年的定義。當這名來自臺灣的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輕車熟路地帶著《環球時報》記者在午飯時間的校園食堂穿梭時,很難想像,僅僅一年多前,戴著眼鏡、看上去文質彬彬的他還在臺軍軍營內服役。
  • 廈門敞開胸懷擁抱臺灣青年 越來越多臺青愛上廈門
    奮鬥三年  臺青夫妻檔升級成11人團隊  已有很多個周末,來自臺北的設計師蒼沛和她先生,都在加班中度過。她卻忙得開心,「不用像在臺灣一樣,擔心做完這單就沒下單」,臺灣市場小,做完一家門店設計,很快就有人用低得多的價格搶單,大陸卻不同,市場太廣闊了,「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 臺青如何申請來北大讀書?臺生:先學好簡體字
    北京大學作為大陸知名學府,無疑也是臺灣青年嚮往的知識殿堂,那麼臺灣青年如何申請在北大讀書?臺生赴北大讀書的「通關秘籍」究竟是什麼呢?近日,三名北大臺籍學生在做客海外網「青年漫聊館」節目時圍繞此話題分享了各自的經驗。 張立齊是北大臺籍博士生,他認為臺灣青年要想赴北大讀書,就得先學好簡體字。他表示,欲申請赴北大讀書的臺生一定要先學好簡體字,學好漢語拼音。
  • 【時文選粹】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幸運和幸福的
    歷史悠久,科技發達,國強民富,生活在這樣的中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都是幸運和幸福的。讓我們共同喊出那句話:「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幸運和幸福的(題目即論點,既表現自豪和驕傲,又體現出十足的幸福感。)①節日氛圍漸濃。②中國的老百姓正在籌劃著國慶節的節目。
  • 江蘇淮安臺青:我是「新淮安人」
    江蘇淮安臺青:我是「新淮安人」 2019-07-15 13:42: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楷欣
  • 「臺青第一雲家園」線上發力 助力臺商臺企轉型
    錄製結束後,工作人員便在電腦上進行剪輯和包裝,不一會,這段視頻就上傳至「臺青第一雲家園」的平臺上。 柯承妘說  說到「臺青第一雲家園」,就不得不提在福州創業多年的臺青李正能。作為福州臺創創業導師,「臺青第一雲家園」的創辦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李正能推廣輔導教材的計劃暫時擱淺,但他沒有閒著,與臺青夥伴們陸續進行了十場臺貨直播。他也希望利用「臺青第一雲家園」中直播平臺和知識平臺分享的方式,推動臺青在大陸的事業發展。
  • 陝西女孩發文駁斥「地域黑」:河南人是堂堂正正中國人
    寒假回家時,被一位長輩對河南人的偏見刺痛,令她忍不住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河南人激情發聲。可是在我眼裡,無知的是他們,他們中的好多人甚至沒有去過河南就跟我說河南人不好。」   「其實河南什麼樣,中國就什麼樣。各地都有好人壞人,我們不能遇見一個不好的河南人就說整個河南省的人都是壞人吧。地域黑很恐怖,也很噁心。」
  • 青創關注 | 「臺青第一雲家園」線上發力 助力臺商臺企轉型
    錄製結束後,工作人員便在電腦上進行剪輯和包裝,不一會,這段視頻就上傳至「臺青第一雲家園」的平臺上。   【同期】臺灣創業青年 柯承妘  受到疫情影響,學生肯定會有變少嘛,然後所以我們希望透過線上的方式,可以來招攬更多的學生過來學習,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 大陸臺青:應讓更多臺灣年輕人來大陸,別讓臺媒亂七八糟資訊誤導
    長期在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首鋼集團創業公社港澳臺及國際事業部總經理鄭博宇接受採訪時表示,化解誤解是當前兩岸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往於兩岸的臺灣青年可以通過自身在兩岸之間的遊走,真實地去傳達大陸和臺灣的真正情況,促進兩岸往和諧的方向發展。3月31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大陸高校保送錄取優秀臺灣學生和運動員的最新政策規定作出回應。
  • 練好中國漢字 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練好中國漢字 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截至2019年,全世界上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唯有中國漢字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呈現在世人面前。每個人都想寫一手好字,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練得出來一手好字的,關鍵是選對名師。揚州畫派書畫院會根據學校班級語文書同步、採用現代字帖和自編教材個性化教育模式教孩子們練習硬筆字,這樣做的目的,針對性強,孩子們也比較容易上手,進步更快,更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練字信心。
  • 率眾抗議蔡當局毒瘤「反滲透法」 張安樂: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張安樂表示,"反滲透法"是"殘害人民法",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把大陸同胞當敵人,遲早會面臨大陸用武力來解決臺灣問題。因為大陸一直將臺灣同胞當作一家人,而現在的臺灣同胞卻要將道路當做敵人。這樣下去自然沒有辦法解決兩岸問題,最終結果就是大陸最終只能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