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大家談|金雄代表:發展特色民族教育 同守少數民族文化

2020-12-19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2日電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虹靜) 「語言文字是人類世世代代相傳的重要紐帶,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理解的鑰匙。中國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重要且寶貴的遺產。隨著經濟一體化、社會信息化,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地區、雜居散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面臨著瀕危、衰變。因此,保護好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已是刻不容緩。」全國人大代表、延邊大學校長金雄在中國青年網聯合「吉林發布」舉辦的兩會特別節目《兩會大家談》中這樣說道。

  節目中,金雄結合延邊大學建設「雙特色」學科的經驗,與觀眾分享了他在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教育方面的見解。

全國人大代表、延邊大學校長金雄做客《兩會大家談》節目。資料圖

  教育均衡 高校分類評價促進地區發展

  「全國高等教育的空間布局,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金雄在建設「雙一流」高校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全國不同地區的教育空間布局對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從全國高等教育的空間布局來看,東部地區的高校和中西部地區的高校有很大的差異,為了確保中西部地區高校的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為中西部地區高校提供各級各類人才,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金雄在節目中這樣說道。對此,在本次兩會中,金雄提出了對建設「雙一流」高校實行分類評價的建議。

  立足特色 民族教育為國際交流積蓄力量

  在金雄看來,除了對「雙一流」高校進行分類評價之外,各高校也應該根據各自民族特色和區域特色開展有重點的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對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教育的發展關鍵在於師資。但就目前來看,發展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師資是個巨大瓶頸。」金雄有感而發。為此,他帶來了《關於給予朝鮮族師範生教師資格證考試政策保障的建議》,望以此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

  「幾年來,學校充分利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優勢,對朝鮮半島開展了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多方面的研究。在人才培養過程當中,延邊大學充分利用多元文化優勢,通過交換生、教師間的學術交流等方式,共同開展科學研究,致力於周邊國家的人文交流,為東北亞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作出延邊大學應有的貢獻。」 金雄說。

  兼收並蓄 探索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發展之路

  節目中,金雄多次談及少數民族語言的重要性,字裡行間充滿著對少數民族文化現狀的擔憂。在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方面,金雄做到了實處,延邊大學也走在了前列。

  「延邊大學建校70年來,始終保留並加強朝鮮語言文學專業建設,並堅持本民族語言授課的特色。同時,我們還要求學生通過雙語教學提高他們的漢語水平。經過這樣雙語人才培養,學生將更易適應社會的環境。」金雄介紹。這樣的雙語教育不但保護了少數民族語言,還讓學生提高了語言水平,為學生進入社會求職減輕阻力。

  當談及民族教育現狀時,金雄說:「這幾年來,民族地區的民族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和發展。辦學條件、辦學環境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時,金雄認為,國家大力支持民族基礎教育發展外,還應加強對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民族教育。「我們中西部地區的青少年,尤其是民族地區的青少年,應該牢固樹立民族團結的意識。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的大家庭,必須要有我們同屬中華民族的共同意識。這對於青少年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少年強,則國強。金雄始終將青少年發展與民族發展掛於心間。他表示,要加強對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五個認同」的教育。

  金雄還指出,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都應加強對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教育。他建議民族地區的青少年應與其他的民族一道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共同擔負起建設偉大祖國的重任。

  採訪的最後,金雄這樣寄語當代青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得靠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去奮鬥,希望你們『擼起袖子加油幹』。」

相關焦點

  • "兩會"期間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書記、主席談發展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讓我們看到了今天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蓬勃發展的態勢以及所取得成就的輝煌。如今,在新一輪的發展面前,各地的發展面對著機遇與挑戰,出席本屆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自治區的書記、主席們暢談了各自的發展藍圖,他們中有幾位剛履新。
  • 少數民族女代表的「女人心事」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題:少數民族女代表的「女人心事」  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 曾鼐 劉旭  每年3月初啟幕的全國兩會適逢「三八」國際婦女節。人民大會堂門口,身著各自民族服飾的少數民族女代表總能成為一道靚麗風景。在屬於自己的節日裡,這些少數民族女代表,又有哪些「女人心事」?
  • 西北師範大學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探索新時代民族教育...
    原標題:西北師範大學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探索新時代民族教育發展的新路徑黨的十九大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全國民族教育工作作出了全新部署,提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求在民族教育發展方面,要不斷加強民族團結,有效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與交融,使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密結合在一起,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進步
  • 兩會談文旅,聽代表委員怎麼說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文旅行業持續增長、穩定發展的基本面亦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仍是未來一個時期旅遊業發展的主題、主旋律和總要求。考驗面前,如何以應對疫情衝擊為契機,凝聚文化和旅遊發展新合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來聽聽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怎麼說。
  • 12月22日 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籤署三項協議 王毅宴請臺少數民族代表
    陳雲林回顧了一年多來兩岸關係的走向,肯定了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的積極成果,並表示,今後希望雙方繼續努力,不斷增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公會(電電公會)榮譽理事長許勝雄、臺灣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都肯定此次籤署的3份協議有助於深化兩岸往來,也期許儘速在兩會領導人第五次會談籤署ECFA,並保護兩岸智慧財產權。
  • 興文二中:特色辦學彰顯民族教育特色
    2009年,興文縣獲批為四川省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興文第二中學順勢而為,創辦民族特色班。學校開發並完善了民族教育校本課程,制定並實施《苗族特色校本課程課程設置暨教學指導意見(試行)》,使學校的民族特色教育有了可施行、有成效的課程體系。不僅是課本,學校的民族教育研究成效顯著。
  • 傳承、保護、記錄雲南特色民族文化 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
    東方書店將在2021年初,陸續開展這些重要項目成果的「觀影會」,每次觀影會都會在東方書店的公眾號上提前預告,並發放一些福利,歡迎大家關注。推介會重要項目展示—— 1、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眾援救中國遠徵軍人員紀實抗日戰爭期間的1942年-1945年,中國先後派出近30萬遠徵軍赴緬甸,與美、英同盟軍共同抗擊日軍。
  • 覃塘區:以「教育」為統領 助推民族團結髮展
    重視民族工作  覃塘區委、區政府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加強民族文化研究。開展壯漢雙語教學研究,撰寫教學論文,編寫壯漢雙語鄉土教材。發表16篇教育教學論文、100多篇學生文章,80多篇教學論文獲得市級和縣(區)級獎勵,申報市、自治區級課題研究共6個。
  • 【民族團結進步】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並行不悖
    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符合民族教育發展規律,不存在違背少數民族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  長期以來,國家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實際,確立了保護和促進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發展的民族教育政策,並在國民教育體系中,通過發展民族教育推動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發展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
  • 小夥伴成長計劃——少數民族文化教育支持項目
    項目簡述: 「小夥伴成長計劃——少數民族文化教育支持項目」,持續關注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教育及發展,幫助有傳承民族文化強烈願望但缺乏資源的中小學校,建立特色傳統文化教室、課堂,旨在通過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推動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給予這些少數民族的孩子一個延續傳統的機會、一個得以求生的技能、一個看世界的舞臺,是一個創新的
  • 羅平縣為5 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 個少數民族特色小鎮授牌
    5月15日,羅平縣舉行少數民族特色村集中授牌儀式,為2019 年成功創建的5 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 個少數民族特色小鎮進行授牌。在大水井鄉棠梨凹村文化廣場,當地苗族群眾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歡聲笑語。儀式上,吳武宣讀了掛牌文件,與會領導為榮獲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的魯布革鄉舍坡中寨村、榮獲雲南省民族特色鄉的魯布革鄉、舊屋基鄉,榮獲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的舍坡中寨村、大水井鄉棠梨凹村、舊屋基鄉大補懂村、舊屋基鄉小寨村進行集中授牌。
  • 民族教育: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的艱難博弈
    民族教育: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的艱難博弈 作者:張善鑫西北師範大學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民族教育具有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傳承的雙重職能課程研究表明:民族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理想和民族教育造成的主流文化認同的現實之間產生了矛盾,使民族教育真正陷入到族群認同與主流文化認同的博弈當中。不可否認,在多民族的文化背景下,這種博弈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誇大這種矛盾和衝突勢必造成民族教育發展的兩難,無視這種博弈則不能客觀直面民族教育發展的現實困惑。
  • 少數民族教育要堅持文化回應教學
    少數民族教育要積極探索文化回應教學法,把視野擴大到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文化大背景中考察學校教育與社會文化、自然生態的關係,考察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語言、習俗等傳統文化與現代學校教育文化的適應問題。此次論壇由西北師範大學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甘肅民族師範學院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廣西師範大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創新基地聯合主辦。
  • 把黨和國家的聲音傳遞到少數民族幹部群眾中——走近兩會民族語文...
    把黨和國家的聲音傳遞到少數民族幹部群眾中——走近兩會民族語文翻譯組 陽春三月的北京,全國兩會熱烈進行。在遠離喧囂市中心的順義區,來自11個民族的192名翻譯工作人員聚集到一起,默默無聞地做著兩會民族語文翻譯工作。
  • 讓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成為高校文化特色——營口市民宗局在高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取得成效
    近年來,營口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目的,多措並舉,全面推進高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現已取得一定成效。 拓寬渠道,開展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
  • 傳承民族文化 綻放時代光彩——走進愛輝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
    極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製作,栩栩如生的民族人物,「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民族團結文化在愛輝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繽紛綻放,來此研學的師生們身著民族服裝,親身體驗鄂倫春族舞蹈、剪紙、射箭、口弦琴、民族布藝、樺樹木彩繪等特色活動課程,感受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魅力。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各民族服飾不同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作為名貴衣料的一種,絲綢類織物在許多少數民族中也廣泛使用,且有悠久的歷史。唐代時,雲南少數民族的絲織品種增多,技術有較大進步。據杜佑《通典邊防(三)》記載,唐初雲南洱海區域的少數民族「有絲麻女工蠶織之事,出絕絹絲布,幅廣七寸以下」,主要生產的是粗絲織品一絕絹, 至唐代中期已有所發展。
  • ...做好民族團結「大文章」 西昌民族幼專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處於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學生比重大等實際情況,遵循民族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倡導因材施教和人文關懷,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和途徑載體,增強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
  • 語言對越南少數民族發展的功能分析 ——越南的民族語言文化政策研究之一
    語言在社會的發展中,尤其是少數民族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越南少數民族的社會發展程度較低,發展語言成為當前越南少數民族的迫切需求。制定既符合客觀現實又能滿足實際需求的語言文化政策,有助於越南少數民族的社會發展。
  • 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碩果纍纍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我區事業發展規劃優先謀劃民族教育、財政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民族教育、公共資源配置優先滿足民族教育,特別是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的頒布實施,為我區民族教育的投入、少數民族學生資助、民族學校辦學條件改善、師資隊伍培養培訓、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蒙古語授課大學畢業生就業、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培養等方面,進一步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