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孺 子 牛
「孺子牛」一語最早見於《左傳·哀公六年》。說的是:齊景公溺愛兒子,自己四肢著地,做牛狀,讓兒子騎在上面,口裡還銜著一根繩子,讓兒子像牽牛一樣牽著,兒子不小心從他背上掉下來,繩子一緊,把他的老牙扯斷了。
這件事情過去了一兩千年,人們幾乎把它忘記了。但是,事情忽然因為一個大人物發生了變化。——所謂大人物,就是那些能夠使平凡事物忽然起變化並且使那個不為人注意的事物變得引人注目的人。
1932年10月5日,那天晴,或是陰,不知道了。鬱達夫和王映霞邀魯迅夫婦於聚豐園話別。席間,魯迅哼成七律《自嘲》,其中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句。同月12日,魯迅將這首詩書成條幅贈柳亞子,詩後題有跋語:「達夫賞飯,閒人打油,偷得半聯,湊成一律,以請亞子先生教正。」可見,魯迅對這兩句詩多麼滿意。
這兩句詩傳到了毛澤東那裡,毛澤東也喜歡。毛澤東沉吟再三,並且將「孺子牛」一詞推向更加遼闊的境界。1942年5月23日,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
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裡就是指敵人,對於無論什麼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裡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877頁)
與魯迅關係密切的馮雪峰說:毛澤東的解釋是「一個天才的解釋」,因為魯迅詩中「孺子」的本意只是指兒子海嬰。曹聚仁則說:毛主席引用魯迅的詩句,境界比魯迅原意廣大得多。
魯迅願做兒子的牛,毛澤東號召共產黨人做人民大眾的牛。從此,「孺子牛」一詞帶著嶄新的含義流行全國——
郭沫若說,自己願為牛的尾巴。茅盾說,自己願為牛尾上的毛,幫助牛把吸血的大頭蒼蠅和蚊子掃掉。更多的人引用毛澤東的話,表示要為人民大眾奉獻服務,做「孺子牛」。
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一句古語,最早見之於《漢書·河間獻王傳》:河間獻王劉德是漢景帝之子,他一生好研究古籍,收藏了許多善書,據說他「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
《漢書》之後,「實事求是」這個詞在宋儒書中多有出現,但在朝野中並沒有流傳開來。
毛澤東舊話重提。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說:「這種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毛澤東親筆題寫「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把它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從此,「實事求是」一詞在中文中得到新生,成為中國1949年以後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之一。
如今,「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勒石豎立在許多單位門口,包括中共中央黨校大門口。
班 長
班,是部隊中最基層的單位,班的負責人,名班長。毛澤東1911年10月曾投身湖南新軍二十五混成協五十標第一營左隊,當過半年的列兵。他當列兵時肯定有一個班長(或類似班長的人)管他。
後來毛澤東投身中國共產黨,成了千軍萬馬的統帥,成了軍隊中最大的官。這時,他大概聯想到自己當兵時的情景,想到自己的那位班長,他靈機一動,為「班長」一詞賦予了嶄新含義。1949年3月13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講話說:
黨委書記要善於當「班長」。黨的委員會有一至十個人,像軍隊的一個班,書記好比是「班長」。要把這個班帶好,的確不容易。
……黨委要完成自己領導的任務,就必須依靠黨委這「一班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書記要當好「班長」,就應該很好地學習和研究。(《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440頁)
「一班人」是領導群眾的,「班長」是領導班子的。毛澤東這個講話之後,「班長」這個詞在中國共產黨的詞典裡就多了一個義項:統領班子的人。特別是中共取得政權之後,就約定俗成了:「一班人」指中共黨委,「班長」特指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