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兩漢古詩文中的人物你聽過

2020-12-17 百度百科

哪些兩漢古詩文中的人物你聽過

兩漢詩文有很多,然而那些詩文描寫的人物你聽說過幾個?這些詩文中有寫愛人或者戀人的,有寫那些政治英雄的,有失意的愛國詩等等。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不畏強權的典範

戰國末,強秦採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略,積極對外擴張。趙國實力比秦稍弱。本篇為合傳,以廉頗、藺相如為主,並記述了趙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跡。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布衣之交、負荊請罪、刎頸之交、怒髮衝冠、白璧微瑕等成語均出自本篇。

垓下歌

對項羽的一生的感慨

此詩概括了項羽平生的業績和豪氣,表達了他對美人和名駒的憐惜,抒發了他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那種充滿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表現出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

孔雀東南飛

古代的婚姻悲劇

主要講述了焦仲卿、劉蘭芝夫婦被迫分離並雙雙自殺的故事,控訴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歌頌了焦劉夫婦的真摯感情和反抗精神。篇尾構思了劉蘭芝和焦仲卿死後雙雙化為孔雀的神話,寄託了人民群眾追求戀愛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陌上桑

古代女子的操守和知禮節

這首詩其實是漢代社會制度的一個縮影,太守作為地方最高長官,在春季時行所主縣,勸民農桑,振救乏絕。從詩文中可以看出,秦羅敷顯然是一個貴婦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禮節上的不合理,羅敷明確地指出,表現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禮節的大家女子。

怨歌行

失寵婦女的悲苦

詩人以團扇自喻,借團扇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悲慘命運,抒發了失寵婦女的痛苦心情。全詩語言清新秀美,構思巧妙,比喻貼切,形象生動,含意雋詠,耐人尋味。

伯夷列傳

對潔行、高潔品性的頌揚

在這篇列傳中,作者以「考信於六藝,折衷於孔子」的史料處理原則,於大量論贊之中,夾敘了伯夷、叔齊的簡短事跡。他們先是拒絕接受王位,讓國出逃;武王伐紂的時候,又以仁義叩馬而諫;等到天下宗周之後,又恥食周粟,採薇而食,作歌明志,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作者極力頌揚他們積仁潔行、清風高節的崇高品格,抒發了作者的諸多感慨。

作者:JD螢火蟲004

相關焦點

  • 古詩文中的家風家教
    今天,我們不妨走進唯美的古詩文中,去感悟那正氣充盈、淳樸厚重的家風家教。古詩文中的家風家教,大都體現在詩作者寫給晚輩和家人的詩文和家訓之中,其內容不外乎圍繞為人處世、孝老愛親、勤儉持家、和睦鄰裡、治學讀書等方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帶你了解古詩文中的鴛鴦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古詩文當中的鴛鴦。 鴛鴦是一種水鳥,棲息於池沼之中,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介紹鴛鴦:「終日並遊,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名曰鴛,雌名曰鴦」。因其雌雄經常在一起,所以傳說和文學上常用其來比喻夫妻。小雅·鴛鴦鴛鴦於飛,畢之羅之。
  • 二十四節氣| 古詩文中的春分節氣
    二十四節氣| 古詩文中的春分節氣 汪華 2018-03-21 13:42 來源:澎湃新聞
  • 古詩文中的兒童影像
    閱讀統編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古詩文,品味其中的兒童影像,正帶給我們這樣的感受。描寫童真童趣,成就一批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中國古代並沒有兒童文學的概念,視文章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古代文人不屑於為兒童專門進行創作,只在閒暇之餘記錄了一些兒童生活的片段,發而成詩成文。這些詩文長期以來被淹沒在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中。
  • 國學知識:古詩文中的「青」是什麼顏色?
    在中國古詩文中「青」,又表示什麼顏色呢?青草、青翠、青天、青絲、青衫等等表示的顏色一樣嗎?非也。 「青」表示綠色。如:古詩文中出現的「青山、青草、青竹、青松、青苗、青蔥、青翠……」「楊柳青青江水平」、「兩岸青山相對出」、「齊魯青未了」所描繪的是春回大地、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進而表達了詩人讚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因此,「春」還用來比喻年輕,如「青年、青春」等。
  • 古詩文篇目增加、難度提高,這本書幫你一站式解決
    然而翻開嶄新的語文課本,你是否又有點不淡定了?——要學的古詩文居然變這麼多了!部編版教材古詩文數量的增多,和近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分不開,初中教材的編寫完全貫徹了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部編版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說:「(部編版教材)初中古詩文選篇佔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 高中的兩漢文言文你還記得嗎
    高中的兩漢文言文你還記得嗎還記得高中課本裡的那些文言文嗎?還記得《廉頗藺相如列傳》嗎?那麼《鴻門宴》呢?你是否又還記得《荊軻刺秦王》呢?今天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回憶一下那些經典的出現在高中課本裡的兩漢文言文吧。
  • 古詩文中霸氣無比的句子,看看古人是如何說大話的
    在古詩文中,我們經常會讀到一些霸氣無比的句子,讀完會感覺心潮澎湃鬥志昂揚。的確,文人們酒足飯飽之後,對月獨酌,吟詩作賦,說幾句大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而怎樣吹,的確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小編這一次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古詩文中那些霸氣無比的句子,看看古人說起大話來是什麼樣子。
  • 讓孩子從小背古詩有什麼用?這是我聽過最美的答案
    讓孩子從小背古詩有什麼用?這是我聽過最美的答案中國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容貌可以天生,氣質卻需要在時間中涵養。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蘊含著大詩人們的人生智慧和詩意體會。從小學詩的孩子,長大自然與眾不同。而國家對傳統詩詞教育也越來越重視:2018年,小學語文課本改革,古詩/文總數增加了55篇,佔到了全部課文的30%。
  • 初中語文:古詩文中考必背知識點總結,孩子一定用得上!
    初中三年,語文要學習很多的古詩文,差不多一百多篇,佔所有選篇的52.5%,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除課程標準推薦的誦讀篇目外,增加若干經典名篇。選文多含義雋永,易於誦讀,要求學生多背誦。在考試的時候,古詩文一般考的是古詩詞默寫,有些時候也會考一些古詩文本身的寓意之類的,難度一般不會太高。因此,學生們在做古詩文類型的題是,一定要避免不出錯,畢竟這種題已經相當於是送分題了。古詩詞鑑賞不單是中考的保留題型,而且隨著傳統文化地位的提升,這類題型越來越重要,考查的形式越來越活。
  • 你聽過哪些不常見的姓氏?
    ◆ 抱緊小閱,從置頂公眾號開始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相信你小時候一定也背過從學會寫自己的姓名,到上學、工作認識更多不同姓氏的人,你都見過或者聽過哪些略顯生僻、且不太常見的姓氏呢?又因為這些姓氏鬧過哪些笑話?或者你知道哪些關于姓氏來源的故事?
  • 這麼出名的歷史人物你聽過她哪些故事?
    這麼出名的歷史人物你聽過她哪些故事?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在歷史上非常出名的一個歷史人物,「慈禧」,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慈禧太后也是「孝欽顯皇后」她是「鹹豐帝」的妃嬪,也是「鹹豐帝」唯一一個兒子的生母,她是清朝晚期最大的統治者,她在鹹豐二年被選進了宮裡當上了「蘭貴人」,後來又成了「懿嬪」,生下了鹹豐的第一個兒子之後又被封成了「懿妃」,後來又成了「懿貴妃」。
  • 一起來讀古詩詞丨古詩文中那些淺顯易懂的詩文,才是最經典的傳承
    古詩文愛好者中,有很多人喜歡那些晦澀難懂的語言,喜歡咬文嚼字故弄玄虛,殊不知古人在寫詩文的時候,很多人追求的是淺顯易懂。在唐詩的世界裡,那些五言的絕句和律詩很多都成為經典廣為流傳。就是這樣的詩,在古詩文中卻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可見文章也好,詩文也罷,最重要的是要讓人懂你寫的是什麼,而不是讀了好多遍不知所云。02.最經典的兩首詩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語文小知識:古詩文中的「花中四君子」分別指?
    答案:A解析:花中四君子,即中國古詩文中常提到的
  • 【鉤沉】兩漢童蒙教育何以影響深遠 | 張小鋒
    兩漢時期童蒙教育的發展,對增強民族聚合力、維繫漢代社會的長治久安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兩漢時期童蒙教育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也對後代童蒙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中國教育史上,漢代童蒙教育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學者指出,「兩漢蒙學教育在整個古代蒙學教育史上具有承前啟後之功」。兩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時期,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歷史時期。
  • 「我不愛你了」,用古詩怎麼說?
    之前子曰給大家說了如何用古詩來表達思念,這次就來說說如何用古詩來說「我不愛你了」吧!給那些在愛情中苦苦掙扎的人兒投去「生命的曙光」!子曰希望大家在不愛了時都能用得上,瀟灑放手是種好品質:1、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 每日背詩 467|庭中有奇樹——《古詩十九首》佚名 〔兩漢〕
    古詩中寫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從季節的轉換來發端。因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生活的圈子很狹小,不像許多男子那樣,環境的變遷,旅途的艱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瀾;這些婦女被鎖在閨門之內,周圍的一切永遠是那樣沉悶而缺少變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氣候的變化,季節的轉換,是她們最敏感的,因為這標誌著她們寶貴的青春正在不斷地逝去,而懷念遠方親人的綿綿思緒,卻仍然沒有頭。
  • 古詩十九首,一組被現代人忽視的作品,卻開啟了詩歌發展的新時代
    再其次,我們也許還會想起曹操、曹植,想起陶淵明、謝靈運等人,他們都是詩歌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組非常重要的作品,堪稱詩歌發展史上的裡程碑,開啟了詩歌發展的新時代,卻常常被現在的人們所忽略,它就是《古詩十九首》。那麼這到底是一組怎樣的作品呢?今天,悅讀君就為大家來詳細介紹一下。
  • 如何理解古詩文中的植物詞
    了解古植物詞,對讀懂一些古詩文很有用處。 掌握古植物詞的含義,有助於理解古人行文的脈絡,了解句子之間的關聯。《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諼草」今天叫忘憂草,也叫黃花菜,古人以為觀看它能讓人忘掉憂愁。詩的主人公是一位少婦,她思念遠徵在外的丈夫,精神鬱悶,因此希望能在她常常出入的北堂種植這種草,以解相思之苦。
  • 郭麒麟背誦《木蘭詩》被贊,想要永久記憶古詩文試試這個方法
    在全面普及的統編版教材上,我們也可以明顯看到,古詩文的數量大大增加。這些都告訴我們,中考、高考備考必須重視古詩文的複習。可古詩文成了考試中的&34;,但熟練背誦卻讓人倍感頭疼。很多孩子只是過了一個星期天,就已經把本周複習的古詩文還給了老師,又如何面對初中三年的61篇古詩文備考任務?但記誦古詩文真的有這麼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