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寺廟拜拜就好:臺灣人到底在拜啥?

2021-01-15 捧與挖

昨日的文章《人間煙火中的臺灣宗教》(後臺回復「臺灣宗教」可見),經指正艋舺電影的背景是祖師廟而非龍山寺。


特此更正。


據我的觀察,沒有查數據,臺灣拜的最多的是媽祖和關公。


媽祖很好理解,在大陸的福建地區也保留了這樣的信仰。媽祖原名林默娘,她極有預測風雨天氣變化的天賦,為人又常做好事幫助百姓。後來她就被尊為神,身上也漸漸多出了操縱天氣的傳說能力,實際上也是人民寄託了風調雨順的企盼在她身上。


媽祖在沿海一帶備受推崇不無道理,大海島嶼現在也許看來都是旅遊勝地陽光海灘浪花朵朵,但是久遠時代開拓之初真的是要你命不眨眼的地方,而且你能被派到臺灣去開闢建設,一定要先經歷妻離子散——通常會把家小扣在大陸,基本上已經是死別了,然後再壓榨你建設建設。你可能坐船還沒到臺灣就被一個浪拍死了,你可能被颱風吹飛了,你可能鑿山開路被一塊大石頭砸死了,你可能水土不服被蚊子叮死了……


別笑!鄭成功就是瘧疾英年早逝的。


萬惡的舊社會。



臺南大天后宮,是臺灣島最早的媽祖廟。「天后」就是指媽祖,不是我們大陸的王母娘娘哦~~~


昨天的文章《人間煙火中的臺灣宗教》(後臺回復「臺灣宗教」可見)中說到,臺灣宗教是世俗的、本土化的,最集中就體現在關公身上。關公能這麼受歡迎,在於他的用處超級廣泛,社會的各個行業都可以求他庇護;作為一個神明,他還橫跨兩大宗教體系。


總之是一個很實用、拜拜就對了的神!


大陸熟知的是服務業可以拜關公,服務業現在擴展到了旅遊業,導致本來的金礦聖地、宮崎駿《千與千尋》的取景地九份,不信土地公改信關公。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卻又哭笑不得的本土化例子。更有趣的本土化例子是,黑社會和紅燈區也可以拜關公,他們認為自己也是服務業;黑社會還更講究義氣,關公又恰好是義薄雲天的典範。


做生意的人也可以拜關公。倒不是和大陸一樣的理由什麼關公武力高強,可以保護商人。在臺灣的說法是關羽是歷史上第一個發明記帳法的人,頗有經商天賦,拜他可以賺錢。另外做生意要誠信,關羽身上又有被世人推崇千年的誠信品德。


以上是關羽在道教系統中的意涵,他還跨界到了儒教系統。孔子被尊為「文聖公」,文武要雙全,沒錯!關公就是「武聖公」。拜他還可以保佑考試考得好,不管你是高考(後臺回復「臺灣高考」可見《臺灣的高考制度是完美的。》)還是公務員考試還是研究生考試,把準考證複印件放到關公腳下都可以保佑。


至於靈不靈,就要看你和這尊關公有沒有緣分了。這尊沒有緣分再拜拜其他的嘛~~~


這就是我說的「投機」神。


但是這在臺灣社會真的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要虔誠專心,神明都是很大度的。



臺灣有很多寺廟的神像修在屋頂上……


下面讓捧與挖按照各個宗教系統來介紹一些臺灣社會本土化的常見的神。


首先先講一個佛教的大問題,臺灣的佛教和大陸的、日本的完全不一樣,就更不用提泰國、尼泊爾那邊的小乘佛教了。


不要拿其他任何一個地區的宗教模式來套臺灣的宗教模式!!!臺灣宗教的本土化太厲害了你一個信仰社會主義的大陸人是很難想像的!!!


臺灣信的佛教大多數是民間佛教,是一個叫蔡阿公的人進行本土化改良的……這個名字一聽就非常接地氣。在這個佛教系統中,觀音是boss,觀音也不是菩薩,觀音被稱為「觀音佛祖」,觀音是女生,觀音還有姐妹。


你不要問這麼多,在臺灣民間佛教裡,觀音就叫佛祖。另外也不要在臺灣人面前爭論觀音是男生,這真的很愚蠢,人家這個宗教系統就不是原來那套死板教條,你又何苦秀什麼優越感呢?


觀音佛祖的保佑和我們這邊差不多,身體健康啊,旅途平安啊,長命百歲啊;我的感覺是只要是非急功近利的願望都可以拜觀音佛祖。


至於靈不靈還是看你有沒有緣啦~~~



龍山寺的主神是裡面的觀音佛祖,釋迦牟尼反而退居其次了。


道教系統和大陸的還是:


完!全!不!一!樣!


臺灣道教拜的比較多的是關公、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和土地公,還有助生娘娘和月老。


玄天上帝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系統的boss,boss到他只有牌位幾乎沒有神像,就像儒教系統的boss孔子在正經的孔廟之中也只有牌位不會築像。


我們凡人是不配揣摩最高級存在的容貌的。


大概是因為玄天上帝太厲害了,不太親民,拜他的人反而沒有拜保生大帝的人多。 保生大帝原名吳夲,他的名字反正我是不會念,但是他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太后得病,久治不愈,人一聽說民間有個吳大夫醫術高明,華佗轉世,就請進宮裡來了。太后身邊的小宮女兒不服,想試試這「賽華佗」是不是吹牛,懸絲診脈的時候故意沒接太后的脈,接了一條狗的脈。吳大夫一摸就說道:「這不是人的脈,這是狗的脈。」


保生大帝在臺灣比華佗還要受歡迎,臺北大廟之一保安宮的主神就是保生大帝。我在參觀的那天也的確看到一家十口人在求籤祈福,老太太感覺確實是生病的樣子,那一家人也確實是看起來非常的虔誠。


臺北保安宮的主神是保生大帝。


土地公多是在山上有,有時會和山神一起出現。


月老大家都懂的,反正我求了很多月老籤,意思都還不錯,可是還是沒有脫單。關於求籤我會單獨寫一篇文章,想看的話用「讚賞」的方式告訴我。


助生娘娘,「神」如其名,幫助生產的娘娘,通常和媽祖配套出現,有時兼具幫忙找對象的功能。因此在臺灣求子通常不會找觀音佛祖,因為有專門負責這個的神。



在臺中樂成宮求的姻緣籤。


儒教的孔廟在臺北、臺中和臺南都有,我都去參觀過了,但真的只是一個博物館和教學場所了。周六周日會有小學生去跳八佾舞,平日也開設了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樂器、歌詠的培訓班。


基督教和天主教都有,因為我對西方的宗教沒有好感,沒有去參觀和體驗過。只記得一個細節,基督教徒的墳墓修得非常中式,佔地挺大,天圓地方,墓碑不是插十字架,而是中式墓碑上面刻一個十字架。


本土化,理解理解。



全臺首學——臺南孔廟。


本篇文章介紹的是臺灣比較大眾、信眾比較廣,我們大陸人也能接受的神明。明天會介紹一些意想不到無法理解的神。那真的是:


額滴神啊!



看臺灣的宗教一定要結合臺灣的真實情況。




相關焦點

  •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寺廟收費多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寺廟收費多 2011年07月08日 10: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這些神像陪著他們走過最艱苦的歲月,成為了族群和村落的守護神,後來隨著臺灣開墾的腳步,神祇和信仰便在全島各個角落落地生根了。臺灣是個民間信仰非常興盛的地方,你會經常聽到他們說「拜拜」,即為拜神之意。凡事都可去廟裡一拜以求平安。臺灣的便利店是出了名的多,但廟宇卻比便利店還多。
  • 評論:地震後 臺灣怎麼「拜拜」過春節
    如果分家了,牌位也要分設各家,臺北一位小姐說:「奶奶終於允許分家了,現在拜祖先不用往鄉下趕了。」  如果說過年臺灣最多人做的一件事是什麼?那就是「拜拜」,有數字統計稱,正月初一一半的臺灣人都在寺(宮)裡,農民拜神農、漁民拜媽祖、醫生拜華佗、青年拜月老、學生拜孔廟、商人拜財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緣神」,除了香和花外,還有人專門備了祭品,不同的神也要送不同的禮。
  • 地震後 臺灣怎麼「拜拜」過春節(多圖)
    那就是「拜拜」,有數字統計稱,正月初一一半的臺灣人都在寺(宮)裡,農民拜神農、漁民拜媽祖、醫生拜華佗、青年拜月老、學生拜孔廟、商人拜財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緣神」,除了香和花外,還有人專門備了祭品,不同的神也要送不同的禮。筆者跟著一位大學教授去拜過文昌帝君,他致祭前,我一直以為他剛從菜市場來,因為他包裡帶的祭品是是芹菜、水、蘿蔔、蔥、蒜,寓意勤、文思湧泉、好彩頭、聰明、會算。
  • 地震後 臺灣怎麼「拜拜」過春節(多圖) - 港臺腔 臺灣新聞 香港...
    那就是「拜拜」,有數字統計稱,正月初一一半的臺灣人都在寺(宮)裡,農民拜神農、漁民拜媽祖、醫生拜華佗、青年拜月老、學生拜孔廟、商人拜財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緣神」,除了香和花外,還有人專門備了祭品,不同的神也要送不同的禮。
  • 蔡英文的新年日程 從南往北一路拜寺廟
    那麼,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又是怎麼過春節的呢?觀察者網發現,在媒體公布的行程中,蔡英文過年的這幾天每天都要拜寺廟,而且是從南往北一路拜過去。 接著,從初一開始到初四,蔡英文則從故鄉屏東開始,從南往北參拜廟宇。 28日農曆初一,蔡英文回到故鄉屏東楓港,於車城福安宮以及枋山楓港活動中心發放一元紅包,接著嘉義、臺南市、高雄市廟宇發紅包。臺灣當局副領導人陳建仁則是到天主教臺北聖家堂發紅包。 29日初二,蔡英文回到臺灣北部,上午在臺北關渡宮、新北接雲寺等發紅包,下午則是趕往新竹縣義民廟、新竹市香山天后宮、苗慄義民廟。
  • 過年拜神看臺灣,祈福迎旺講究多(圖)
    過年拜神祈福歷來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形式和內涵也呈現多異化,從除夕祭祖到年後店鋪開張,祭拜的神明意向更是紛繁複雜,迎財神、奉關公、拜觀音……各個地方也是演繹著各種各樣的「拜拜文化」。這種「拜拜」的習俗在臺灣尤為盛行,阿公阿嬤們也會時時嘴裡念叨:」拜拜用旺旺,來年更加旺。「這種文化盛行的背後也是詮釋著臺灣人民的文化取向和心理特性。  臺灣人對於神明凸顯的尤為謙卑,遇神拜神,遇佛拜佛,就連巨大的石頭、有「高齡」的樹木,都能綁上紅線或貼上紅紙來拜祭,並且美其名曰「石頭公」、「樹頭公」,瞬間覺得高大上了有木有。
  • 臺灣除夕:貼春聯有講究、拜拜不忘環保
    臺灣除夕:貼春聯有講究、拜拜不忘環保 2017-01-27 22:,貼春聯、燒香拜拜、吃團圓飯,進入「春節時間」。
  • 廈門人,真的很愛拜拜誒!
    都說廈門人 一輩子就鍾情兩件事 泡茶和拜拜 哪裡求姻緣、哪裡求事業、求財、求子 怎麼拜、拜什麼,阿嬤都知道!
  • 你不可不知的清明拜拜守則!
    廟的正中央也有一個門,但只供神明和皇帝(或現在的總統)進出,一般人自然不好從這邊進出。二丶祭拜的順序道教廟宇的正門口一定有個大香爐,稱作「天公爐」,也就是拜天公(玉皇大帝)的。道教寺廟不管拜哪尊主神,一律先在廟外的香爐後面站好,面朝天空拜天公,然後再進主殿拜主神。
  • 狗子想拜拜佛,竟賴在寺廟不肯走了
    臺灣的一隻名叫可成的米克斯非常喜歡跟家人去拜拜。這天它跟著家人到關帝廟拜拜,結果媽媽、姐姐拜完觀音後準備回家,它卻當場擺出哀怨無辜臉,賴著不肯走。拜完準備回家的母女,發現可成不走,小聲喊它。只見可成一動也不動,一臉憨憨地坐在佛前傻笑,麻麻看到小可成表情怪怪的。
  • 臺灣迷信大寶典:警察拜仙姑找兇手,百姓用旺旺仙貝拜月老求姻緣
    臺灣有個叫楊贊儒的,雖然沒孫悟空那麼牛逼,但也進去當了一回觀光客,1976年,他寫了一本書叫《地獄遊記》,講自己觀落陰的經歷,詳細介紹了地獄長啥樣,裡邊都有什麼鬼,勸導人要做好事,不然就得下地獄。 書賣的很好,堪稱臺灣版的《神曲》。
  • 蔡英文春節期間將從南到北到各寺廟拜拜 拼人氣
    東南網2月11日訊 臺灣政治人物一定把握春節時期,與選民「博感情」。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初一(10日)到綠軍大本營臺北市保安宮發送紅包,初五(14日)也會回到故鄉屏東慈鳳宮發送新春紅包。蔡英文春節期間將會從南到北到各寺廟拜拜,祈求保佑臺灣。
  • 初五迎財神,財神廟裡到底該拜誰呢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這一天大家迎財神拜財神,商店開門,做生意的人尤其積極,除了供奉財神之外,通常都還會去廟裡拜拜財神,祈求新的一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杭州城內這一天最熱鬧的地方必定就是這裡了,是哪裡呢?
  • 晉江人必去祈福拜拜的寺廟都在這兒了!有拜有保庇!
    ……在閩南長大的孩子,很多都有被家長帶著去寺廟,懵懂在佛前拜拜的經歷。山中的寺廟、巷子裡的神廟、家裡的佛臺……保平安、求事業、求財、求姻緣、求子……對願望的這份寄予,閩南人一點也不敢含糊。為了2019的錢來、桃花來……新的一年「光吃不長胖」……歡妹整理了晉江人拜拜攻略,讀完這篇,新的一年,諸事會大吉哦!
  • 普陀山拜菩薩祈福遊
    ,10元/人在這裡請了99隻裝的香,後來發現應該請高香,因為普陀山所有的寺廟香爐都特別深,高香容易插入香爐內而不燙手;4.到了碼頭後買船票25+保險10元共35元/人,登船(切記四號門是出口不要走出去),輪渡碼頭那請的蠟燭,50元/對,也可以請些花果等;5.下船進碼頭後左手邊售票,140元/人,可刷卡
  • 臺灣「走春」訪古早 同是萬戶「歸途」人
    原標題:臺灣「走春」訪古早 同是萬戶「歸途」人  新華網臺北2月23日電(記者曹典 陳思武)23日農曆初五,兩岸民間都是「迎財神」的日子。這天台南市大街小巷,一早就響起鞭炮聲,家家店鋪門前都支起供桌,擺上壽金。也有民眾湧入廟中去拜財神、摸元寶、「補財庫」,期望新年財運興旺。
  • 臺灣過個動蕩年--臺灣頻道--人民網
    進入臘月,大掃除、年貨、年夜飯、拜拜(祭拜)、回家過年成了臺灣人的聊天話題,年貨大街開張了,年夜飯開訂了,大大小小的尾牙宴開席了……無論心情好壞、前景如何,原想先過個年再說,但天不遂人願,除夕前一天,地牛翻身,臺南10多棟大樓塌陷、傾斜、倒塌,上百戶人家有家難回。人難己難,就算沒有受到地震傷害,其他地區過年的心情也灰暗了大半。
  • 臺灣神明拼環保:借花獻佛 禁香禁供(組圖)
    彰化市寶部裡的鄉村「拜拜」中心泰和宮,供奉的是屈原。臺灣神明拼環保人在困苦的時候會轉向神明求助。借花獻佛「拜拜」即拜神,是臺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雖然南部比北部、鄉村比城市的「拜拜」之風更盛,但「拜拜」基本不受文化程度、年齡長幼的影響,考試要拜、遠行要拜、求職要拜、紅白事更要拜。一位臺灣的記者同行曾經下了飛機先奔行天宮,說飛行不順,驚嚇不小,要去「拜拜」「收驚」。
  • 「臺灣見聞」之臺北天后宮,鬧市中的著名寺廟
    天后宮大門每個路過的人都會被天后宮威嚴的氣勢和華美的燈燭所吸引。』天后宮天后宮建築裝飾繁複精緻,雕刻非常細膩,宮內香火超級旺,很多人都一個一個神拜過來,雖然不太了解,但是我也認真的拜了拜。距離西門紅樓很近在臺北新聞中偶然看到,臺北萬華天后宮是所有臺灣天后宮裡最昂貴的。因為地處寸土寸金的西門町,價值超過5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