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情分享】鄭愁予的《錯誤》誦讀與賞析

2021-03-03 生命中的思與詩

【編者按】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1933年生於山東濟南,當代詩人。360百科中這樣評價:鄭愁予的思維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體悟,汲取國內外經驗,創作力充沛。他的詩婉約猶如李商隱,但豪放起來酷似李白,處處流淌著古典韻味。他的詩作以優美、瀟灑、富有抒情韻味著稱,意象多變,溫柔華美,自成風格。《錯誤》是鄭愁予詩歌中最為人們熟知的一首。第一次用比較慢的節奏閱讀該作品,或許也別有一種感覺吧。

【原文】

        錯  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解讀】

       這首詩創作於1954年,是現代抒情詩的代表之作,入選海內外的各種詩集和教材。

       詩歌雖然沿用傳統的「思婦」題材,卻能將古典詩詞的意境與現代漢語完美的融合,是對這一題材在現代詩歌領域的一次開拓。

      這首詩的特色在於將人們對江南的想像以及對江南女子的婉約、多情、哀怨的想像,如此深婉的呈現在讀者的腦海中,彷佛江南那個春天中小城,小城中那個盼望遊子歸來的美麗女子就在眼前。如果僅僅創造畫面,或許也不算有多麼的驚豔,讓人倍感驚豔的是作者還將人們對江南的聲音的想像融入進來,「我達達的馬蹄是個錯誤」,那種馬蹄踏在江南的青石板路上的感覺一下子就讓人入境。所以,這首詩之所以卓絕,就在於它融畫面、聲音、想像於一身,彷佛我們就是那個在春日的江南裡踏馬而來的不是「歸人」的遊子,也彷佛就是那個等待遊子歸來的思婦。

       這首詩更令人叫絕的地方在於,這是一次「誤會」,但作者卻用了「美麗的錯誤」來形容這次誤會。思婦聽到馬蹄聲,以為是丈夫歸來,帶著驚喜和期望,打開窗扉,但遺憾的是,看到的不是想念的那個人。作者沒有用描繪思婦的失望與無奈,而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解釋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美麗」這個詞,用的極好。大多時候,「美麗」是令人陶醉的,但是,對於思婦和抒情主人公「遊子」而言,這真是美麗的嗎?顯然不是。對思婦而言,是又一次失望;對抒情主人公而言,自己身在旅途,漂泊不定,是否有一個人依窗而立,像詩中的女子那樣在等待自己呢?心情也並不見得有多喜悅。所以,實際上,詩中的兩個人內心都有失落,何言「美麗」,而恰恰是這種反用,讓詩歌有了別樣的意味和風採。

       尤為被稱道的是最後一句「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將這種無奈與落寞如此觸動人心地戳中淚點。同是天涯寂寞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如果你喜歡這個公眾號,請關注、點讚、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分享 | 《鄭愁予的詩》· 鄭愁予
    今日為大家推薦的是鄭愁予先生所作的三首詩歌,分別是《錯誤》、《送花大盜》和《靜物》。
  • FM1958 | 浪子詩人—鄭愁予
    5月10日我校舉行海峽兩岸詩歌見面交流會,86歲的著名詩人鄭愁予攜眾多著名詩人在交流會現場與大家交流分享。學院學子積極向詩人們請教,現場氣氛活躍。5月11日鄭愁予先生一行人前往汨羅祭祀屈原,進行楚辭文化尋根之旅。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1933年生於山東濟南,當代詩人。臺灣中興大學畢業,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
  • 每日一詩 | 《錯誤》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 薦讀:臺灣詩人鄭愁予的最美的詩
    1933年鄭愁予在山東濟南出生,其父親陸軍少將鄭曉嵐在他出生後不久即前往南京就讀陸軍大學,隨後又赴湖北,鄭愁予與其母親由山東當地親戚照顧,並於1945年進入私塾研讀了四書五經、古典詩詞。抗戰後,鄭愁予舉家遷至北平,1947年進入英人設立的崇德學校就讀。
  • 獨家 臺灣詩人鄭愁予:《情婦》是首戰爭詩
    ,比如那首著名的《錯誤》:「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騰訊文化 林淑蓉 發自臺灣2015年1月20日,多數學校開始放寒假,在金門大學任教的臺灣詩人鄭愁予,迫不急待繞道臺北,飛回美國看女兒和孫子。
  • 中國現當代禪意詩選讀(24)——鄭愁予的詩
    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鄭愁予詩選集》《鄭愁予詩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蒔花剎那》《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十幾二十種。不過,細心品咂,從鄭愁予的「愁」與「厭」裡,解讀出的不應該是「頹廢」,而是「空寂瞭然」。他說:「僧人焚葉如焚夢」,但他卻是要把這「夢」置放在「紅蓮的花座內」來焚,如焚「那一頁頁的經書」呀!換過一種說法,在鄭愁予與洛夫一樣,在他們看來,「世既可厭,必應救世」。救世必先救心,人生世界之淨潔,旨在於心。這便是鄭愁予詩的意義,也是鄭愁予詩的禪意。
  • 鄭愁予的《錯誤》美在哪裡?可以從這三幕場景來理解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孤寂哀婉;也有人說,思念是「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的苦澀神傷;我說,思念是「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的失望與希望。《錯誤》鄭愁予第一幕:天是昏黃的,看不出一朵具體的雲彩,卻顯得霧蒙蒙的;一江春水,波瀾不驚地向前緩緩流淌,流向天際
  • 沙畫與古詩詞誦讀融合,激發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興趣
    沙畫與古詩詞誦讀融合,激發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興趣。泉州晚報訊 為激發學生們誦讀經典古詩文的熱情,為書香校園建設營造濃厚氛圍,近日,我市不少小學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詩詞誦讀活動。同時,該活動還設置了多個「詩詞關」豐富學生的參與體驗感,在闖關過程中,學生們在參加闖關中或聲情並茂、或慷慨激昂,誦讀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據悉,在活動中共有1232名學生參加詩詞闖關,有6位學生完成全部的闖關級別,獲得「經典詩詞大王」的稱號,另有141學生獲得「經典詩詞達人」的稱號。
  • 鄭愁予詩歌三首!要論寫哀愁,他當屬前三!
    鄭愁予的詩歌充滿著哀愁或愁怨的思緒,瀰漫著人類內心深處最隱秘的對情感既疏離又渴望的矛盾心理,要論寫哀愁或愁怨,恐怕他的功底甚至超過戴望舒,在詩歌界當之無愧的排行前三。鄭愁予的詩歌究竟如何呢?01最經典的一首《錯誤》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
  • 【名家誦讀】塞繆爾·厄爾曼 《青春》誦讀|東明
    美文誦讀一個有聲音的平臺青 春作者|塞繆爾·厄爾曼 (美國)誦讀|東明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炙熱的戀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湧流。從事廣電等主流媒體的播、採、編等工作43年來,指導和培訓了一批成就卓著的高中級職稱的播音員、主持人及誦讀愛好者。現還擔任全國多家誦讀平臺的藝術指導。《東明播.誦》團隊創辦人、《美之聲傳媒》創辦人之一、《美文賞析驛站》總顧問。
  • 古龍用鄭愁予的詩寫了一部小說,名字很唯美,立意也很高深
    《風鈴中的刀聲》使用的是鄭愁予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鄭愁予的這首詩,以江南小城作為意象,描寫了戰爭年月閨中婦人盼歸人的情懷。
  • 未來講堂|李白《夜宿山寺》誦讀:唐燁
    未來講堂|李白《夜宿山寺》誦讀:唐燁 2020-09-11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王維《竹裡館》誦讀:於芳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
  • 未來講堂|高鼎《村居》 誦讀:聞佳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2020-09-3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于謙《石灰吟》 誦讀:瞿弦和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
  • 十二律之聲情暨各類宮調的詞牌關聯
    從上面所計算出來的結果,我們對照《史記.律書》中的文字,便可發現當中的抄錄錯誤。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便記載了《律書》當中出現「七分」之類的文字,當為「十分」的誤寫。因此原文中的黃鐘「八寸七分一」為「八寸十分一、81分」才合理。以下列出古音十二律與史記的文字記載比較,並附上與西方「參考音名」與「十二平均律的誤差」計算。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
  • 未來講堂|李商隱《夜雨寄北》 誦讀:肖玉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
  • 鄭愁予詩116首
    在臺灣和海外華人詩壇上,鄭愁予素有邊塞詩人、山水詩人、婉約派等稱謂。邊塞詩、山水詩都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題材類別,婉約派則是與豪放派相對的二分宋詞的兩大流派之一。這樣的稱謂所指陳的,乃是現代詩人鄭愁予與中國古典詩歌的多方面聯繫。臺灣詩人楊牧則將「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的鄭愁予,與那些用翻譯體的「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作的現代詩人加以比較,而稱賞他為「中國的中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