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為什麼要改「名字」,和尼德蘭有什麼關係

2020-12-10 騰訊網

荷蘭不想要「Holland」的稱謂了?

2019年11月8日荷蘭推出的新的國家形象標誌——「尼德蘭」(The Netherlands)縮寫字母「NL」的圖案。

荷蘭英文名

選在這樣的時間窗口更新稱呼,是因為這兩場賽事將吸引上億的觀眾,高效的曝光便是最佳的「傳播與營銷機會」:荷蘭想要呈現一個新的國際形象。

嚴格說來,「荷蘭」本就不算是「荷蘭」的真實國名。其荷蘭語全稱是「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尼德蘭王國。所以有不少人認為,荷蘭這次更新名稱不應被稱為「改名」,而應該被稱為「正名」。

曾經尼德蘭的範圍是包括「低地三國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今天的荷蘭(尼德蘭)相當於曾經的北尼德蘭,南尼德蘭歷史上也稱為佛蘭德斯。

尼德蘭所在位置

1581年,還屬於西班牙殖民地的荷蘭(尼德蘭)宣布獨立。在經歷了與西班牙的80年戰爭後,荷蘭於1648年1月與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籤訂《明斯特和約》,正式獲得主權,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即稱「尼德蘭聯省共和國(United Provinces of the Netherlands)」,或荷蘭共和國。荷蘭艦隊與西班牙艦隊大戰於須德海,西班牙人雖然在陸上攻城拔寨,但尼德蘭北部水網遍布,且海軍遠徵成本高昂一旦戰敗,西班牙王室就離破產不遠了。

荷蘭與西班牙海戰

尼德蘭(荷蘭語Nederland)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即低地國家之意。這個國家地形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低平」:這是一個全境位於萊茵河下遊衝積平原的國度,其境內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面,除南部和東部有一些丘陵外,絕大部分地勢都很低洼,是歐洲地勢最低的國家之一。以中國地理來類比的話,這裡相當於歐洲的長三角和上海,南邊的比利時也是個低地國家,不過荷蘭比比利時更低。因此,「尼德蘭」的國名是該國地形地貌的形象表達。不過,把荷蘭稱為「荷蘭」的叫法,也是在這一時間段逐漸為世人認同的。

荷蘭國家地貌

正式建國時,這個只有約150萬居民的小共和國已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通過東印度公司(VOC)和西印度公司(WIC)進行了國國稱羨的世界貿易,成為17世紀的航海和貿易強國,並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是為「海上馬車夫」,同樣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具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國家。

荷蘭曾經也有自己的全球殖民版圖,其勢力範圍遍布東西半球,也在儘可能多的地方建立了貿易站,但荷蘭的殖民明顯有個更濃的商業色彩,這或許是小國寡民的宿命,他們必須比別人擁有更高的科技和體制加成,才能在國家競逐風起雲湧的帝國時代與其他列強抗衡。

比如最早的證券交易所就是荷蘭人的作品,相比大進大出的歐洲王室,聯省共和國必須有更強的集資能力才能與之抗衡,到1669年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擁有超過150艘商船、40艘戰艦、五萬名員工、與一萬名傭兵的軍隊,股息一度高達40%,可謂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政策藍籌股之一。

而在尼德蘭國內,當時的荷蘭伯國則是最富裕和最國際化的地區,也是此時尼德蘭共和國的在政治和經濟和文化中心,該國最大的一批城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萊頓,阿爾克馬爾以及首都海牙都在荷蘭伯國內。最早是荷蘭伯國、之後荷蘭省,現在是南北荷蘭省人口方面南北荷蘭省佔荷蘭的半壁江山。

荷蘭商人從荷蘭伯國的重要港口出發,往返於歐洲各地;而來自歐洲各地的商人來到聯省共和國後,則聚集在荷蘭伯國內的阿姆斯特丹等大型貿易城市的倉庫中進行貿易。荷蘭東印度公司貨船複製品,海軍和海運就是這個國家繁榮的生命線,這成就了荷蘭的黃金時代,也造就了一艘艘「飛翔的荷蘭人」。

漸漸地,在提到該國時,許多歐洲人首先將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視為「荷蘭伯國」,而非將荷蘭伯國看作尼德蘭的下屬區域;在世界範圍內,對「荷蘭(伯國)」產生深刻的印象的人同樣比尼德蘭更多,便把對荷蘭的印象投射到整個共和國。提到荷蘭,便是提到尼德蘭,就像早年間很多外國人提起中國,想到的其實是粵閩一帶。日本在江戶時代是閉關鎖國且經常排外的,但對荷蘭人卻相對更加友好和寬容,甚至乾脆長期把西方來的知識稱為「蘭學」。

但在1795年,荷蘭伯國在名義上是消失了的:當時的巴達維亞革命結束了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巴達維亞共和國取而代之,此後的尼德蘭開始了長達20年的「巴達維亞-法國時代」的歷史時期,而荷蘭伯國的領土也被分制。巴達維亞共和國實際上是拿破崙法國的傀儡政權,後來拿破崙的弟弟直接當了國王,真是實現了曾經數代法王的畢生夢想。

直到1813年,拿破崙戰爭期間普魯士和俄羅斯軍隊將荷蘭從法國統治下解放出來後,荷蘭才恢復為荷蘭聯合王國的一個省份,又在1839年與比利時籤署合約確定兩國的邊界後,被劃分為如今的北荷蘭省(Noord-Holland) 和南荷蘭省(Zuid-Holland)。雖然之前的荷蘭已經敗於英國之手,但陸地上的威脅更加致命,拿破崙法國的入侵大大削弱了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曾經的輝煌再不復返。

相關焦點

  • 荷蘭與尼德蘭是什麼關係?
    最近有一條與荷蘭有關的新聞,說荷蘭要將國名由「荷蘭」改為「尼德蘭」。各種調侃隨之而來,有人說荷蘭改國名,河南人最高興,再不用逢人解釋「我是河南人,不是荷蘭人」了。實際上,大家叫習慣的「荷蘭」根本就不是這個以低地、風車、橙色聞名的國家的本名。
  • 「尼德蘭」到底是什麼意思?荷蘭為什麼要改名尼德蘭?
    根據荷蘭政府的決定,自明年1月起,所有荷蘭企業、使館、政府部門和大學等機構,對外一律使用正式國名「尼德蘭」。同時,政府也希望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及歐洲電視歌唱大賽上使用正式國名。這項正名計劃將花費20萬歐元。
  • 荷蘭為什麼有「荷蘭」和「尼德蘭」兩個稱呼?
    這就意味這該國的中文名稱有可能要從「荷蘭」變成「尼德蘭」。一、尼德蘭南北走向分離尼德蘭(Netherlands)一詞有兩層含義。其中狹義的尼德蘭就是今天的「尼德蘭王國」,即俗稱的「荷蘭王國」。廣義的尼德蘭指歐洲西北部的歷史地區。它包括北海之濱的萊茵河、馬斯河與埃斯考河流域的下遊地區。
  • 什麼是「荷蘭」,它和「尼德蘭」到底有啥不一樣?
    近日,「荷蘭更名尼德蘭」這個新聞在各大網站上刷屏了。實際上,對於荷蘭自己來說,並不存在什麼「更名」的問題。荷蘭自己把自己一直都叫「尼德蘭」,只不過在許多國外的語言環境下,習慣用「荷蘭」來代指這個國家。荷蘭土地面積一半海拔低於1米,26%低於海平面,通過圍海造陸建立了許多土地,因此得名。「尼德蘭」,其實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名字。那麼,為什麼這麼長時間大家都把它叫「荷蘭」?「荷蘭」和「尼德蘭」之間有什麼區別?
  • 荷蘭為什麼要改國名為「尼德蘭」?當然不是因為河南
    一個使用了幾百年、已被世人接受的國名,為什麼要突然下決心更改呢?有些網友說是為了避嫌中國的「河南」之名。當然這是段子,屬於調侃了,不必當真。看看荷蘭的發展歷史和實際情況,我們就會對荷蘭此舉有所理解。1579年,北方省中的七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區域)成立了烏得勒支聯盟,共同反對西班牙統治。這被認為是現代荷蘭的開始。1581年7月,來自荷蘭各起義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鄭重宣布:廢除西班牙國王對荷蘭各省的統治權,聯盟正式宣布獨立,成立荷蘭共和國(正式名稱為尼德蘭聯合共和國)。
  • 荷蘭:為啥改名尼德蘭?
    之前有新聞說荷蘭要改名成尼德蘭,後來發現是他們把旅遊局徽標那幾個字母給改了,原來英語荷蘭holland,現在是尼德蘭,就Netherland,荷蘭這個國家在咱們中國人看來存在感不算特別高,一般就知道它有風車、有鬱金香,足球挺厲害,阿姆斯特丹是著名紅燈區。
  • 荷蘭變成尼德蘭,這是要回歸正統?
    荷蘭要改名了,但並不是要起一個新奇的名字,而是要回歸他的正統——尼德蘭。荷蘭的全稱是荷蘭王國,「The Kindom of the Netherlands」,簡稱「The Netherlands」。Netherlands的翻譯成漢語就是尼德蘭,意為低地的意思。荷蘭人把自己稱為低地國家,那是因為荷蘭的海拔確實非常低。荷蘭面積4.18萬平方公裡,全境為低地,有一半的國土面積低於海拔1米,境內最高的瓦爾斯堡山海拔僅有321米,所以用尼德蘭(低地)更符合荷蘭的實際地形特徵。
  • 荷蘭(Holland)改名叫尼德蘭(Netherlands),我來告訴你why
    從明天起,也就2020年1月1日起,荷蘭正式更名為尼德蘭,許多朋友一臉懵,國家的名字還能說改就改的???你沒有看錯,確實是改了,我來聊一聊為什麼荷蘭會有這麼一齣戲。一切都要從下面這張歐洲地圖說起。我們說的荷蘭其實來自於另一個詞Holland,因為荷蘭有個省叫荷蘭省,做生意比較有名,後來就用這個詞專門來指荷蘭,但更正式一些的名字是Netherlands,nether是一個方向性的詞,指下面的,所以Netherlands這個詞表面上的意思是下面的地方。
  • 荷蘭改名為尼德蘭|去尼德蘭旅遊不再看到荷蘭風車|那是尼德蘭風車
    近日荷蘭更名為「尼德蘭」的新聞惹得國內外的人紛紛投去別樣的目光,那麼為什麼荷蘭要改名尼德蘭,而改名後的荷蘭,它的風車從此以後不再叫荷蘭風車了,而叫尼德蘭風車。跟著小i的步伐,讓我們一起認識荷蘭風車,一起了解事情的根源。
  • 明年起,別再叫「荷蘭」!尼德蘭風車、尼德蘭鬱金香,外國網友:我有...
    然後,荷蘭那些美好的風景大概也要換個說法了:尼德蘭風車、尼德蘭鬱金香,尼德蘭牛奶…… 1 20萬歐元正名 新年新氣象,荷蘭政府這次是下了決心:這項正名計劃將花費20萬歐元。
  • 明年起,別再叫我「荷蘭」!「尼德蘭」,我的名字從未改變……
    然後,荷蘭那些美好的風景大概也要換個說法了:尼德蘭風車、尼德蘭鬱金香,尼德蘭牛奶……120萬歐元正名新年新氣象,荷蘭政府這次是下了決心:這項正名計劃將花費20萬歐元。明年1月起所有荷蘭企業、使館、政府部門和大學等機構,對外一律使用正式國名「尼德蘭」。這項計劃還包含新的國家形象標誌——將使用了20多年的「荷蘭」一詞與國花鬱金香組成的形象標誌,改為尼德蘭橙色縮寫字母「NL」的圖案。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形象。荷蘭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荷蘭需要一個更加統一和協調的國家品牌。
  • 荷蘭改名尼德蘭的原因是啥?網友卻說:原來我們一直叫錯了
    你知道嗎,叫了這麼多年的荷蘭,可能要改名字了。12月27日,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一則消息,為了重塑國家形象,荷蘭政府宣布,自2020年1月起,國家更名為尼德蘭。荷蘭官方表示:尼德蘭不想讓你再叫它荷蘭。
  • 足球地理學堂:「荷蘭」與「尼德蘭」
    (本文不涉及荷蘭海外領地)有關荷蘭的「更名風波」給大家帶來了不少困擾和爭論;但是在有關這個國家究竟是「荷蘭(Holland)」還是「尼德蘭(Nederland)」的問題上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和嚴格。
  • 荷蘭改名尼德蘭英文怎麼翻譯?Netherlands的中文翻譯是什麼
    荷蘭的國家宣傳標誌也由一束鬱金香及「Holland」字樣改為「NL」字樣  荷蘭政府表示自明年1月起該國就不叫「荷蘭」(Holland)了,僅用「尼德蘭」(Netherlands)這一國名。
  • 荷蘭還是尼德蘭?荷蘭說:我是風車和鬱金香,你只是「低地水窪」
    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有這樣一條新聞,荷蘭政府正式宣布,從2020年起,荷蘭對外宣傳一律改用它的正式國名「尼德蘭」,而不是從前的暱稱「荷蘭」。荷蘭政府的這一決定,引起了國內外網民的無數吐槽,畢竟「荷蘭」這個名字早已經成為了這個國家現代形象的代表,比如人們一提到荷蘭就想到了它的大風車,想到了它的鬱金香花田。可是荷蘭政府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想要在國際上利用改名大法重塑荷蘭的現代形象,那麼荷蘭到底是該叫荷蘭還是尼德蘭呢?
  • 「荷蘭」改名「尼德蘭」?中國遊客依然請叫我「荷蘭」
    據報導,這是荷蘭政府重塑國家形象計劃的一部分,預計耗資2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4萬元)。從2020年1月開始,趕在東京奧運會及第65屆歐歌賽舉行前,荷蘭政府要求所有公司、大學、使館及政府機構統一改用該國官方稱謂「尼德蘭」(Netherlands)。為何要改名?
  • 荷蘭改名尼德蘭?不,改的只是國家徽標
    近日,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報導,荷蘭政府希望通過「改名」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荷蘭政府將花費22.3萬美元,以使其國內公司、使館、各個政府部門和大學自2020年1月起,只使用其官方名稱「尼德蘭(Netherlands)」來指代該國。
  • 英語專家告訴你,為什麼「荷蘭改國名」是一則假新聞?
    報導還介紹說,其實「荷蘭(Holland)」這個名字僅指該國12個省中的兩個地方,即阿姆斯特丹所在的「北荷蘭省」,以及鹿特丹和海牙所在的「南荷蘭省」,而這一名稱卻經常被用來代指整個國家。只不過我們習慣性地將其翻譯為「荷蘭王國」,本來就是我們當年翻譯錯了,何來人家改名叫「Netherlands(尼德蘭)」一說? 荷蘭的建國史要追溯到公元16世紀。當時的荷蘭受西班牙統治,1568年爆發歷時80年的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爭。1581年北部7省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
  • 荷蘭改名了?改的到底是什麼?
    //荷蘭改名了?不,改的只是國家徽標//近日,一則「荷蘭改名」的消息引發國內媒體熱議,不少中文媒體引用美國媒體報導稱,荷蘭將更名為尼德蘭。事實上,荷蘭並不是改名,而是將採用新的國家徽標。多年來,荷蘭國家旅遊會議促進局(NBTC)在對外宣傳荷蘭時一直採用鬱金香圖案和Holland字樣組成的徽標。
  • 起起落落的歐洲列強尼德蘭(荷蘭)
    尼德蘭在明朝末年開始與中國交往,最早中國人稱之為紅毛鬼、米粟果、紅毛番,也稱為荷蘭、波斯胡、紅夷、紅彝,《明史》中,稱為和蘭、阿南,《清史稿》同樣稱和蘭。在《海錄》稱為荷囒,又有賀蘭、荷南等稱呼,在1794年,乾隆皇帝下旨改稱荷蘭,作為官方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