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文豪蘇軾,是個對宋代詞壇影響深遠的大詞人。他的詞一改之前婉約之風,豪放快意,煥然一新,獨樹一幟。蘇軾認為,無論是風景還是詠古,傷情還是愛國,都無不可入詞。
詞應該和詩一樣,包羅萬象,隨心而詠。是故,蘇東坡雖然一生坎坷,屢次遭貶,但所到之處,無論是看到壯觀景象抒發心中豪情,還是漂泊天涯抒發厭惡官場、看透俗世的感情,傳世之作都頗多。
而據統計,蘇軾詩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是「子由」二字。出場次數竟然高達229次,令人咋舌。這個子由,正是他的親弟弟,蘇轍。
唐宋八大家中,「三蘇」便是他們一家父子,蘇洵,蘇軾,蘇轍。蘇軾與蘇轍,與其說是兄弟,不如更像知己,二人兄弟情深,又同是文壇大腕,在中國歷史上也極為少見。
蘇軾寫給蘇轍的詞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當時蘇軾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求外放,多次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終不可得。
中秋時節,蘇軾在密州為官,歡飲達旦,他想到的首先就是遠方的弟弟。而今天要講的這首《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光看名字,便一眼可知,這首詞也是蘇軾寫給蘇轍的。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
三更時分,秋雨瀟瀟,打在梧桐樹葉上,淅淅瀝瀝如鼓點似的擾人清夢,蘇東坡就此被驚醒。剛剛做的一場好夢,也倏爾散去,再也無法尋覓到影子,十分可惜。
此處化用唐代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點明蘇軾內心的離愁別恨之苦。除此之外,此處東坡沒有明說他所做的美夢為何,但此時他身處異鄉,一覺醒來,第一件事便是寫詞寄信給子由,讓人不禁猜測。
很大可能是夢到與手足團聚,把酒言歡的場景。但其實,被貶前往惠州的蘇東坡,除了離情之外,也許還有那麼一絲思念京都,未竟壯志的遺憾。具體為何,我們還要再等待看下片。
「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睡在竹蓆上,能感受到夜晚陣陣的涼意,看來秋天已經到了。聽到不知哪裡的草叢裡有蟋蟀不停地鳴叫,好像在催促婦人快快早起紡布。
詞人寫涼秋,但其實,涼的是人。此刻觸覺聽覺上的涼,給予身在異鄉的東坡無限的悲苦悽涼。
是時,蘇軾由定州被貶到英州,還未到英州,又接到旨意,被貶惠州。這日他途徑虔州,白天裡,剛剛登過唐朝的鬱孤台歷史遺蹟,夜宿造口。如此顛沛流離的情況下,換做他人早難以承受如此痛苦。
但此刻,仕途不順,背井離鄉,身不由己的蘇軾,竟然還能由蟋蟀聲,首先聯想到尋常人民的日常生活。泰然自若,愛民如子,這就是蘇東坡可愛又可敬的品質。
「夢中歷歷來時路。」
下片第一句便與上文「夢魂」相互呼應。夢中的來路還是那麼歷歷在目,清晰地浮現眼前。原來東坡夢到了,這一路上經過了河北、河南、江蘇等地。
風塵僕僕,最終來到江西贛江畔,還在江畔亭子裡享受了朋友、官員熱情的歌舞招待。
「猶在江亭醉歌舞。」
他似乎還沉醉在江亭的鶯歌曼舞之中,無法醒來。「尊前必有問君人,為道別來心與緒。」杯盞美酒面前,一定會有來詢問你的人,是為了訴說離別後,悵然思念的心緒。
友人與他話離別愁情,兄弟之誼,還有未竟的事業。這大概又勾起了東坡的心緒。這一切又能和誰人分享呢?夢醒時分,寄予子由吧。
這首詞的上片寫夜半驚魂,向弟弟子由袒露如秋涼之離情苦,下片為路途上的美好回憶。全詞點化運用前人詞句,巧妙傳達了思弟之離情苦。
寓情於景,於物有情;如夜涼知秋,如寒蛩促機;樸中見真,實中見情。然而,仍不免有「驚魂未定」,「豈謂天幸,得存此生」的餘悸潛於詞中。
《蘇軾詞傳》主要以蘇軾的詞為主題,還結合了他的人生經歷,對他的詞做出了詳細的解讀。
除此之外這套詞傳還包括《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為你展現幾位詞人真實而又充滿詩意的人生。
一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就可以買到6本書,趕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時間一葉秋總結:
從蘇軾寫給蘇轍的詞作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他在快樂時、傷心時、落魄時、豪邁時,想到的都是胞弟子由,詞章如此感情真摯,扣人心弦。
子由就像他的知音,能理解他的痛苦,共享他的喜悅。他們是兄弟,更是摯友。難怪林語堂說:為了子由,蘇東坡會寫出最好的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