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小看這1招,讓你不靠吼也能管教好孩子

2020-08-29 煙雨讀書

曾經,國內最大的中小學在線教育平臺一起作業網,在調研了59861份家長問卷、1058296份學生問卷,同時交叉分析了4000萬用戶數據後,得出90%的父母都吼過孩子。

吼叫逐漸成為一種新的「體罰方式」,特別是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家長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時,都習慣了對孩子吼來吼去,甚至會說一些傷人的話。我們發現,吼叫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既傷自身健康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情緒。

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如果你想用正念理論來教育孩子,不妨來看一看這本《不吼不叫:如何平靜的讓孩子與父母合作》(簡稱不吼不叫)。這本書告訴我們,育兒過程中,沒有哪個父母是完美的,如果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現在改變還不晚。這本書用認知行為療法來告訴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用溫柔有愛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促進彼此合作、尊重和相互理解。

這本書的作者是羅娜.雷納,是一名護士、氣質諮詢師,有近50年的專業育兒經驗,她通過豐富的個人經驗和出色案例,為很多家庭解決了家庭麻煩和痛苦。羅娜.雷納提到,我們吼叫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讓親子關係更加糟糕。

《不吼不叫》這本書告訴我們吼叫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深入淺出的分析了導致吼叫的日常因素和隱形因素,教授我們用腹式呼吸法來平復情緒,用同理心來傾聽孩子內心,以此解決親子衝突。

一、 吼叫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當你對孩子吼叫時,孩子的反應如何?

你不妨觀察一下,也許孩子的行為和表情是這樣的:對你的吼叫無動於衷,對你的話充耳不聞;當你吼叫時,他也會朝你嚷嚷;當你對他吼叫時,他會害怕的躲到桌子下面;或者馬上乖乖的聽你的話。

無論孩子表現出哪種行為,你充滿怒氣的表情,插著腰氣呼呼的樣子,都會給孩子帶來恐懼和不安。

可見,家庭中累積的憤怒會投下長長的陰影,不僅有即時的殺傷力,而且會損傷孩子的情商和社會行為。同時,父母大吼大叫也會讓孩子變得膽小自卑,甚至沒有安全感。

陳喬恩曾經在接受採訪時就談到,自己從小被母親打罵。在節目中談及母親時,神情緊張,不時向後張望, 仿佛聽到母親的腳步聲一樣。陳喬恩覺得自己的母親很冷漠,一件小事就激起母親發怒,母親的心情就跟晴雨表似的,經常陰晴不定,給陳喬恩帶來了恐懼和不安,以至於長大後仍然無法向別人敞開心扉。

教育專家陳鶴琴說:「孩子幼小的心靈極易受到挫傷,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只有用溫和的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可見,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並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還會給孩子的心裡帶來創傷,想讓孩子與我們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就要擯棄這種粗暴教育。

如果我們意識到吼叫並能解決任何問題時,就要開始改變自己,還要了解導致我們吼叫的因素是什麼,只有明白了這些問題,對於改善我們的行為模式有極大的幫助。

二、為什麼我們會對孩子吼叫?

我們對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動怒、發脾氣,有些因素和行為是導致我們情緒失控的導火索,我們要找到刺激我們動怒的日常因素和隱形因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源。

首先,理解促使吼叫的日常因素。

在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件小事會讓我們發火。突如起來的怒氣,就像預設裝置,安插在我們身上一樣,一旦觸動開關,我們的吼叫模式就開啟了。

比如,你一聽到孩子哼哼唧唧的哭聲,或者早上起來磨磨蹭蹭不穿衣服,你就會來氣;當你的伴侶將襪子扔在沙發上時,你會不由自主的發火,這些行為都是導致你發火的觸發器。


當你開始吼叫時,你的想法和情緒就會不斷升級,這是一種內部的心理狀態,你可能會感到沮喪、挫敗、痛苦,你認為伴侶懶極了,這種負面的感覺不斷的刺激你,讓你變成河東獅。等到下次,你的伴侶一進門,還沒扔襪子你就開始吵他嚷嚷了。

其次,辨識引發吼叫的隱形因素。

如果日常因素是導致我們發火的表層原因的話,那麼,在詹姆斯的案例中,我們明白,童年經歷是導致我們吼叫的深層次原因,原生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會影響到成年後我們與孩子相處方式。

詹姆斯經常對女兒發脾氣,他們的女兒薩沙在吃早飯時,常常把飯扔的到處都是。他還發現,女兒很倔強,總是因為得不到滿足而大哭大鬧。詹姆斯為此很煩惱,也很沮喪,他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只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詹姆斯找到了羅娜.蕾娜,向她諮詢如何解決親子之間的問題。羅娜.蕾娜與他一起回憶詹姆斯的童年經歷,通過回憶,詹姆斯發現隱藏在記憶深處的痛苦和無助。

詹姆斯的父親是軍人,對他們很嚴肅。父母非常喜歡乾淨,一旦孩子們把家裡的搞的亂七八糟,就會遭到一頓打。在詹姆斯眼裡,父母對他們總是呵斥和懲罰。詹姆斯發誓,如果以後有了自己的孩子,要給與孩子愛和平等。

但是,當真正有孩子後,詹姆斯開始重蹈父母的覆轍。詹姆斯發現薩沙扔飯的行為大大刺激了他,因為自己的父母從小灌輸的思想就是要乾淨整潔,所以當女兒把地板弄得很髒亂時,詹姆斯就會火冒三丈。

由此可見,父母的行為模式,潛移默化的印刻在詹姆斯的心裡,雖然有時會告誡自己不要成為父母那樣的人,但是輪到自己教育孩子時,依然無法擺脫父母的那套教育模式。

作者提到,如果意識到吼叫也會時代遺傳,那麼這種洞察就是一束光,幫你選擇自己做父母的方式,而不是變成你父母作風的迴響。

所以,只有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追溯根源,才能找到停止向孩子吼叫的方法。

三、如何停止向孩子吼叫?

既然知道了吼叫對孩子的影響,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又該如何做,才能停止向孩子吼叫呢?

作者提到, 當你被孩子激怒時,可以採用ABCDE法。ABCDE法由自問、呼吸、平靜自我、確定孩子的需要、同理心等五個步驟組成。

自問:問問自己的此刻的感受如何,以及升級的想法是什麼,感受身體的哪個部位緊繃,甚至難受。能否接納自己的感受,改變自己的看法。

呼吸:要察覺自己的呼吸,如果呼吸是急促的,採用腹式呼吸法,做3-5次緩慢輕鬆的呼吸。深呼吸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充滿氧氣,我們在回應孩子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

平靜自我:讓呼吸來調整你的情緒,用積極的想法來代替不斷升級的負面想法,這樣做的目的是平復你的心情後再對孩子進行管教。

確定孩子的需要:你是否忽視了孩子的需求,他是否只是需要一個擁抱,或只是需要一個鼓勵或者是一個清晰的界限?他的行為向你傳遞了什麼信息?

同理心:置身於孩子的處境,嘗試感受他的情緒和想法。認真傾聽孩子的內心,告訴他你能明白他的感受。

我們來看一看,伊娃是如何用ABCDE五步法來解決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問題的。

伊娃是個單親母親,女兒茉莉隔周末就過來和她住在一起,伊娃有個室友叫傑西。有一天早上,傑西因為要工作,所以讓茉莉關掉電視,而茉莉還想看,兩人之間由此發生衝突。睡著的伊娃聽到客廳中兩人的吵鬧聲,間斷還能聽到女兒的哭聲。

伊娃為茉莉的行為而感到羞愧,更為傑西的霸道而感到氣憤。她感受到不斷升級的想法和情緒,她認為茉莉就是故意的,脾氣性格就跟他爸爸一模一樣;傑西作為單身女人,從來沒有體會過單親母親的生活有多麼不易,為什麼不能包容呢。

想法不斷升級,情緒不斷上漲,她脖子的緊繃感也在逐漸加強。換做以前,伊娃肯定會跑出去和傑西吵一架,並呵斥茉莉。而現在,伊娃的理性思考戰勝了本能,她用腹式呼吸法做了幾次深呼吸,努力保持平靜,以便不會帶著情緒去解決傑西和茉莉的問題。

她走到客廳,坐在茉莉的身邊,撫摸著茉莉的頭,溫柔的對她說:「你很喜歡看動畫片對嗎,今天看了什麼動畫片?」伊娃溫柔的聲音,讓本來大聲哭泣的茉莉,開始抽抽搭搭起來。伊娃轉頭對傑西說:「這麼美好的周末,還要工作,真是辛苦。電視開著,我在睡覺,肯定影響了你,很抱歉。」伊娃的聲音輕柔,充滿了母性,一下緩解了緊張氣氛,也讓傑西和茉莉慢慢放鬆下來。傑西告訴伊娃,自己到辦公室去處理工作。

隨後,伊娃對女兒說,肚子餓了,要不要和她一起做早餐。雖然茉莉開始極不情願,但在伊娃的關心下,還是答應和伊娃一起到廚房。

通過ABCDE五步法,伊娃遏制了自己發脾氣的衝動。經過練習,伊娃的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強,同時也幫助茉莉如何控制情緒。伊娃在生活中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抱怨和責備淹沒在理智的情緒中,她變得更包容和理解對方。同時,伊娃反思自己衝動易怒的性格,也在和孩子的相處不斷改變自己。

這種方法能滿足很多人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解決了不必要的矛盾。如果孩子的行為導致你發怒,請試著用這5步法,追蹤情緒和想法,用深呼吸來平復心情,用正念理論,多了解孩子的需求,那麼你的吼叫也會越來越少。

《不吼不叫》這本書告訴我們沒有完美的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我們會有困境和挑戰,我們不能一味的選擇用家長的權威來管理孩子,用懲罰和吼叫來讓他們屈服。孩子不是附屬物,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只有用愛和尊重,才能讓親子關係越來越親密。

相關焦點

  • 想管教好孩子請別「大吼大叫」,只要這2招,孩子懂事又聽話
    叛逆因為有人對你進行管束,逼迫你做一些你不願意做的事情,然後你的逆反心理被激發做出的一系列反抗行為。那麼大吼大叫的父母就是正好激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因為你們的性格就屬於極端的性格,孩子的性格也容易極端化,要麼自卑要麼暴躁。
  • 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
    導讀: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聽話?別吼了!家長學會這5招,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
    孩子不聽話?別吼了!家長學會這5招,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孩子初入人世時,父母是他的全世界;後來,父母就成了孩子的老師,教他如何為人處世;等到孩子大了,我們跟他的關係卻&34;,越發微妙。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正面管教,比大吼和打罵都有效
    孩子正處於叛逆期,他們必定會跟父母做出對抗,不喜歡父母幹擾自己的做法,經常對別人發脾氣,甚至還可能會忍不住打人。面對這樣的情況,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用大吼和打罵來解決,畢竟&34;、&34;,是諸多家長遵循的教育方式。
  • 不吼不叫不打罵的教養孩子?!修煉好這一招你就能做到!
    隨著孩子年齡不斷增長,現在還敢撂挑子、威脅我們、與我們頂嘴等。看來吼叫、打罵對孩子沒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是時候改變自己,尋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來管教孩子。最近在看一本書:《好媽媽不吼不叫給孩子立規矩》,文中這些話讓我感觸頗深:看孩子不順眼,是我們的修養不夠。
  • 教育孩子總忍不住"大吼大叫"?教你3招控制情緒,讓管教變得更理性
    養育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孩子如果不懂事或者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就可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甚至會對著孩子吼叫。教你3招控制情緒,讓管教變得更理性1、轉移注意力當孩子調皮惹怒了父母的時候,有些脾氣本身就暴躁的父母可能就會情緒失控,嚴重的還會動手打孩子。
  • 哄娃入睡基本靠吼?網友:這三招確實有效,屢試不爽
    「你再不睡覺,今晚就別睡了,出去玩吧,明天也別去幼兒園了......我生氣了......」每一位溫柔如水的媽媽都有那麼幾次暴跳如雷的抓狂經歷,逼迫孩子入睡最後只能靠吼,結果孩子哭,媽媽生悶氣,一邊抓狂一邊看著時針走向還要深吸一口氣繼續哄娃睡!
  • 孩子不聽話,越吼越叛逆?家長學會這幾點,你會發現孩子聽話多了
    ①家長的「吼」,讓孩子感覺自己是不被尊重的孩子做錯事情,不管犯錯是大是小,家長總是靠「吼」去震懾孩子,一次兩次可能孩子還會聽,次數多了,孩子會感覺自己失了面子,又感覺自己不被大人尊重,無形中就會越來越叛逆。
  • 被"吼"大的孩子會怎樣?"超限":正面管教,這4點很重要
    ,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就有些不耐煩了,開始催起來:"你這塗色塗快點啊!確實,相對來說,學歷越高,閱歷越豐富,思想更成熟,也更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吼叫自然也會越少。能說是一種能力,靜而不說卻是一種包容和智慧。在《正面管教》一書中也提到,積極的傾聽就是注意孩子的感受,並用平靜而明確的話語說出這些感受,這也是教會孩子處理情感問題,並最終能夠控制自己行為的重要一步。所以家長要注意,多傾聽,少說教,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妨先聽聽孩子的想法。
  • 被「吼」大的孩子會怎樣?「超限」:正面管教,這4點很重要
    確實,相對來說,學歷越高,閱歷越豐富,思想更成熟,也更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吼叫自然也會越少。當然這裡也不是說吼孩子是一個野蠻粗俗的方式,而是想要告誡各位家長,其實教育孩子更好的方法是正面管教,關鍵也就在於溝通。
  • 經常大聲吼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勁!學會這幾招孩子立馬變乖
    你吼過孩子嗎?為什麼吼?吼完會後悔嗎?確實,即使脾氣再好的父母也很難做到不吼孩子。因為孩子總會有一些令人生氣的行為,亂扔東西、亂發脾氣、不聽話、甚至打人......在小區樓下和媽媽們聊天時就經常會聽到「昨天晚上孩子看電視不睡覺,讓他刷牙還不刷,我真是沒忍住,非常生氣就吼了他。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大吼大叫完就後悔?用這3招控制情緒很有效
    作為母親,你應該和他好好說話,孩子也不是不講道理,雖然他還小,但是很多事情他也能聽得懂,如果你以暴力解決,長此以往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日後也會影響親子關係。"我和老公說:"其實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忍不住我的脾氣,控制不了情緒,我也覺得很難過。"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告別大吼大叫,父母學會這3招事半功倍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父母大吼大叫管用嗎?吼叫教育之下,就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發展嗎?或許一時之間,聊有成效,但是從長期來看,卻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一、對孩子大吼大叫,教育效果將背道而馳1.當父母情緒失控、脾氣暴躁,對於孩子的管教不能心平氣和地說話,而總是火冒三丈的大吼大叫,父母如此的言行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失控,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脾氣變得暴躁。2.
  • 不打不罵、不吼不叫,管教「神獸」,這樣做就對了
    表面上看,父母情緒失控是由孩子導致的,實際上,孩子不聽話只是那個10%的事情,父母本身對孩子不聽話這件事產生的憤怒、生氣等負面情緒佔90%。父母失控的根源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和管教,父母總是抱著「我是為了你好」的心態,用紀律和懲罰來控制孩子。
  • 親子溝通全靠吼?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你需要學會這四招
    有一次要出門時,女兒一不注意,不小心把桌上的牛奶打翻了。陶虹說自己當時情緒本就不太好,看到女兒的行為後,火氣一下就上來了,當即就對女兒吼了一句說:「你怎麼回事?」女兒聽到陶虹的大吼後,身體就顫抖了一下,眼神也完全愣住了,呆滯著不知道該幹什麼。陶虹看到女兒的如此表現後,也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反應不太好,孩子的內心受的傷害該多大呀?
  • 孩子不聽話時你還在大吼大叫?做好這5步,讓你輕鬆管教孩子
    導讀:孩子不聽話時你還在大吼大叫?做好這5步,讓你輕鬆管教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聽話時你還在大吼大叫?做好這5步,讓你輕鬆管教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犯錯別再大吼大叫,試試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很管用
    但這並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很多時候光靠吼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甚至有可能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尤其是針對叛逆期的孩子所謂的自然法則就是放任孩子的天性,不去強迫孩子,不去逼迫孩子,讓他自己規劃自己的事情,你只需要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出手,其他時間就做孩子的聆聽者,在孩子的左右,這一招應對叛逆期的孩子非常有效,一般處於叛逆期的孩子都不希望父母插手自己的事情,所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也是好的。
  • 教育孩子不需要「大吼大叫」,父母學會3招,孩子願意「妥協」
    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父母學會3招,孩子願意「妥協」1.態度要溫和而堅定當孩子總是把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家長就應該注意自己的管教有沒有「正中下懷」,或者說孩子有沒有明知故犯,故意用「唱反調」來反抗家長。
  • 教育孩子全靠「大聲吼」?試試「低聲」教育,讓管教有效又簡單
    除了做作業這件事之外,有很多父母只要在面臨孩子出現問題時,他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或者無需思考立即會作出的行為,往往都是對孩子進行各種大聲吼罵。這些父母們總是在期待自己能夠用吼罵的方式讓孩子「聽話」,然而現實卻是孩子們雖然在被吼罵的當下能夠聽話,而過段時間之後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用「大聲吼罵」的方式也很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 吼孩子,會損害孩子的智商?別讓你的焦慮情緒,影響孩子智力
    1.孩子真的做錯了事情父母吼孩子,有時候真的是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吸取教訓不再犯錯,本質上是為了孩子好而做出的教育行為。所以,家長需要接受「我的孩子不是完美小孩」的設定,允許孩子犯錯,並給予孩子改正的機會,而不是只會吼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這樣的做法只會加劇孩子的挫折心理,智力發展變慢。3.多和孩子交流家長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主要的原因是彼此之間缺乏一個真摯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