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你的目標?心理學家提供了一份科學實用的指南

2020-12-09 和訊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人人都有夢想,但是大部分最終都變成了空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光有目標沒有計劃、路徑和行動。如何才能有效地實現目標?組織行為學博士Benjamin Hardy提供了一份非常實用的指南。只要你堅持下去,哪怕不能實現夢想,也決定能讓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原文發表在Medium上,標題是:A Psychologist’s Extremely Practical Guide to Achieving Your Goals

走向未來

維克多·弗蘭克爾(Viktor Frankl)是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在他看來,自己能夠活下來的原因之一是:自己清楚活著的目的(a sense of purpose)。就像他在自己那本重要的回憶錄《活出生命的意義》中所寫的那樣,被關在集中營的那些人一旦失去了希望很快就會走向毀滅,而那些能夠跳出自己的境遇看到未來的人就有韌性得多。在苦難中為了追求自己選擇的道路, Franklcon從尼採的話去尋找方向:「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如果沒有一個可以為之奮鬥的特定未來,我們就沒法成長。但是作為一名研究如何擺脫自我限制的執念的組織心理學家,我已經見過了當大家致力於更大的未來時會發生什麼。他們會將自己的體驗(甚至是痛苦的體驗)轉化為學習,成長和變革。他們開始擁抱不確定性,而不是坐井觀天。他們的過去不再可以預測他們的個性和行為,相反,他們開始讓自己的未來引領自己。

我先說清楚:不管你現在生活在什麼範圍之內,你都可以在人生當中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在本文中,我會列舉出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應該做的10件事。

1)定義你的未來

只有通過想像一個技能得到提高的未來的自己,我們才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激勵自己,做好計劃,去磨練技能。

— Thomas Suddendorf 博士、Melissa Brinums 博士以及Kana Imuta 博士

目標決定身份

很多人在描述自己的時候,他們會說類似「我這個人很內向」或者「我不擅長跟人打交道」或者「我不擅長搞關係」的話。但是,對於你的未來潛力來說,最糟糕的事情莫過於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下定論了。你當下的自我只是暫時的,應該對此保持寬鬆。將來的你要重要得多。

我經常聽到人們臨終前感到的最遺憾的一件事,是他們沒有勇氣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相反,他們把自己的人生都用來努力不辜負周圍的人對自己的期望上了。為了避免這種遺憾,你要做的第一步是先定義好未來的那個你。去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你真正想要成為誰?

你想要什麼樣的環境?

你希望體現什麼樣屬性和特徵?

你想擁有什麼樣關係?

你希望自己典型的一天是什麼樣的?

你想把注意力集中在什麼地方?

你想要主張什麼?

沒有明確的未來的你,就不可能過有意識的生活。你需要將自己看成是已經實現了目標的那個人。這並是不意味著你今天就得假裝是那個人,而是意味著你得不斷去向那個人尋求建議,並基於將來的你的情況而不是今天的你的情況來做出決定。

2)開始儘可能地收集所有的信息

定義了自己的未來之後,你需要開始去收集信息,以便制定一個成為將來的那個你的計劃。

大約十年前,我有個夢想,想成為一名作家。我定義的「未來的自己」是至少能賺六位數的人,這樣我才可以供養我的妻子和三個收養的孩子。我想找一家主流的傳統出版商寫書。我想要自由地工作,無論何時何地。

為了讓夢想變成現實,我需要一些可靠的建議。究竟怎麼成為一名專業作家?甚至怎麼才能弄一本書的約稿你搞清楚了沒有?為了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開始通過電子郵件跟文學經紀人和作者聯絡。慢慢地,我注意到他們的回覆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如果沒有受眾的話我就沒法成為專業作家。所以,我制定了一個計劃,開始寫博客,並且建立一個目標明確的電子郵件列表。

激勵意味著三件事:1)吸引人的目標 2)從A到B 3)相信你能從A走到B

根據激勵的期望理論,你需要有一個清晰且吸引人的結果,以及一條實現該結果的清晰路經。如果沒有這些,你會缺乏動力,拖延了事。希望理論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要想擁有希望,你需要有目標和實現該目標的途徑。

3)向所有人介紹你的計劃

下一步是開始向所有人介紹你的目標。這似乎有違直覺,因為很多人認為你應該把自己的目標埋在心底。且聽我娓娓道來。

想想看有一位想戒掉的成癮者。成癮者能做的最糟糕的一件事莫過於打算獨自完成這件事。當一個人打算對此開誠布公時,我們知道這個人已經做好了戒癮的準備。作者Johann Hari在TED演講中曾說過:「成癮的反面不是清醒,而是人際關係。」對目標和失敗持開放態度需要勇氣。徹底的坦率和誠實對成功至關重要。

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曾引用了斯賓諾莎的《倫理學》裡面說的話:「我們只要把痛苦的情緒,塑成一幅明確清晰的圖像,就不會再痛苦了。」

換句話說,當你變得更加開放和誠實時,人生就變得容易管理了許多。你不再會因為沒能實現夢想或之前遭受的痛苦而感到痛苦。你勇往直前。

誠實意味著要把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東西說出來。如果你太害怕周圍的人的想法,那就說明你你自己的夢想還不夠心無旁騖。一旦你真正投入,你會心口如一,言出必行,然後習以為常。最後,你的習慣會變成你的性格和個性,而那就會產生結果。

4)投資於未來的那個你

無意識會讓我們只能擁有我們認為自己應得的東西。我們越是對自己的負面和渺小的自我形象緊緊抓住不放,就越認為自己不應得……如果我們自己看輕自己,那貧窮就是我們應得的。而我們的潛意識會認為我們就配擁有這種現實……

——David Hawkins博士

花錢能讓你恪守對自己的承諾

你的舒適區由潛意識和你當前的性格組成。走出舒適區會產生不確定感,而且往往會感到恐懼。你需要用大膽的行動來打破潛意識的局限。

如果你致力於自己的目標,對你未來的身份進行投資是必不可少的行動。你必須投資:

你未來的身份:為你的身份投資金錢讓你相信這是可能的。通過你自己的行動去證明你對改變是認真的,這會讓你充滿信心。這證明你是說話算數的(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

已故的勵志演說家Zig Ziglar曾講過一個有關Tom Hartman的故事。Hartman長得很胖心情很沮喪,但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努力想變得健康。所以他花了700多美元買了兩套量身定製的西裝,這對他來說是一大筆令人恐懼的投資。西裝店裡的那個人問西裝是給誰買的。當Tom說「給我自己買」的時候,那人很驚訝,因為西服顯然不合身。

但對於Hartman來說,捨得投這筆錢,再加上他大膽而開誠布公的聲明,這些都證明了他是認真的。最後這件事情用了他18個月的時間,但Tom最終瘦了150多磅。他變得健康、快樂、成功。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對將來的自己有著不可思議的承諾——堅定到他捨得為此進行投資。

你的人際關係:根據自我擴張動機模式,人類有著擴張的基本需求,這是渴望更高效能的結果。效能是指獲得讓實現目標成為可能的資源。而你提高潛在效能的辦法是建立親密關係,從而增加自己可獲得的物質和社會資源,拓寬視野,提高身份。

那麼,投資於你自己也跟你的人際關係網有關。你的關係網絡有多厲害你就有多牛。你越成功,你的人生跟「who」而不是「how」的關係就越大。開始對指導、人際關係、教練、顧問以及員工進行投資。你會需要提高效能,從而可以利用眾多其他人的資源來確保你的目標變成現實。

投資於「關係」也意味著要專注於你想要幫助的人身上。你這是把自己投資到他人身上。你想跟誰學?你怎麼去幫助和支持他們實現目標?找出他們想要幹什麼,什麼東西對他們很重要。

5)排除一切妨礙你成為未來的自己的東西

如果你不去塑造和控制環境,那反過來環境就會塑造並控制你。

——Marshall Goldsmith博士

走出舒適區是有風險的。這牽涉到不確定性和勇氣。考慮到這一事實,你需要穩定性,需要朋友和親人的鼓勵和支持。當你把自己的目標告訴給自己的生態系統當中的每個人時,你很快就會看到誰在鼓勵你,誰在阻止你成為未來的自己。那些阻止你成為將來的自己的人大概是不會幫助你到達理想彼岸的。

除了關係以外,你還得把觸發當前和過去的那個你的東西統統撤掉。Ziglar 說:「你的輸入決定了你的眼光。你的眼光決定了你的輸出,而你的輸出決定了你的未來。」 你的「輸入」就是進來的一切:你吃的食物;你消費的信息;如果你致力於自己的夢想和目標,那就得改變自己的輸入來支持將來的自己。這意味著要從戰略的高度排除掉一切幹擾以及阻撓你前進的所有其他因素。

6)寫關於將來的你的日記

在日記裡,我不僅比在任何人面前都更能敞開心扉,而且我還創造了自我。

—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我可以一面寫作,一面擺脫一切,當我寫作時,悲傷消失了,勇氣重生了。

— 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

我經常聽到大家說自己沒有時間寫日記。對我來說,這相當於說「我沒有時間讓自己的頭腦清晰」或者「我沒有時間化解被壓抑的情緒」或者「我沒有時間去用心生活」。

每天花10到20分鐘,最好是在一天的開始,去表達你的想法和感受,你就是這麼去減少內心的痛苦並讓生活變得可控的。你的世界裡面發生了很多的事。如果你不留出空間給自己去思考,反思以及制定戰略,那麼你就會被動地生活。你會處在自動駕駛的狀態,漫無目的地徘徊。

寫日記讓你可以跟自己的志向保持聯繫,並清除可能會讓你陷入到困境的內心迷惑。它讓你可以寫下自己的夢想,激發未來的那個你的心態,然後制定出為了向前你今天就可以採取的行動方案。當你在痛苦掙扎時,也應該寫些相關的信息。通過把你的焦慮具象化,你將不再感到痛苦從而繼續向前邁進。

7)定義為了實現目標你每天都可以執行的一到三項行動

複雜會殺死熱情

急事和要事之間有著根本的區別。把未來的你列入「要事」這一檔。

生活、帳單、人際關係,日程安排,這些急事往往會把要事推到一邊。出於這個原因,你必須優先處理重要事項。帕累託原理表明,80%的結果來自20%的活動。所以,要用二八原則處理好你生活。

當你專注於未來的自我時,你就不需要一個長長的待辦事項清單。相反,你需要一個重點突出的短清單。每天只有一到三個項目。計算你的勝利。取得有意義的進展。專注於最重要的行動,而不是最簡單的行動。

8)每天都「吃青蛙」

如果你每天早上醒來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吃掉一隻活青蛙的話,那麼你就會欣喜地發現,在接下來的這一天裡,再沒有什麼比這個更糟糕的事情了

_馬克·吐溫

說到待辦事項清單,你需要做最困難的事情——或者用馬克吐溫的話來說,「吃掉一隻活青蛙」——最好是在上午8點之前。越早幹完這件事情,你在當天剩下的時間就感覺越好。

鑑於目前Covid-19的情況,我們現在有五個孩子都呆在家裡。我們的兒子Kaleb有個習慣,他會像躲避鼠疫一樣躲避某些學校活動。當他想躲的時候,他就會拖累其他所有事情。日子變得難熬了。到最後,其他的孩子都可以去玩了,而Kaleb 卻不得不去應付自己最不喜歡的活動。不過,最近,Kaleb 一直在學習怎麼去吃青蛙。他一直在嘗試「先做最糟糕的事情。」 結果呢?他的日子過得快了許多,高效率許多。

在開始做任何其他事情之前,請先處理掉清單裡面最困難的那件事情。

9)每天向你的問責合作夥伴匯報進度情況

可衡量才可促進。對性能進行測量並反饋之後,改進速度就會加快。

——皮爾森定律

問責對於夢想的實現至關重要。我很享受所謂的「每天一分鐘的問責」,每天早上我都會向我的問責合作夥伴發一條簡訊。簡訊內容包括3個要點——那是我的「Big 3」。也就是我當天要完成的三件事。當一天結束的時候,我會向問責夥伴再發送一條簡訊,匯報我完成得如何(比方說,「 1/3」表示我實現了三個目標的其中之一)。

這是我最近的匯報示例:

作者的每日計劃與簡報

在每天結束的時候做這件事可以幫助我帶著使命感上床,從而我可以帶著計劃下床。這給了我動力。

帶著目標上床

10)每天都要完全不插電一段時間

不管你身在何處,請確保你心中那裡。

— Dan Sullivan

最後同樣重要的是,你每天需要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把電源插頭完全拔掉。關於工作當中的心理脫離的研究很多。真正的心理脫離是指個體不僅僅是身體離開了工作場所,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脫離了工作,在非工作時間不進行也不去想與工作有關的事情。

研究發現,在心理上脫離工作的人遭受與工作有關的疲勞和拖延會更少,工作時參與度也會更高,並且更能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

三星半導體公司的副總裁Scott Birnbaum說:「最有創意的想法不會是坐在顯示器面前想出來的。」在一項關於創造力的研究中,只有1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工作中發現了有創意的見解。大家往往是在家、在坐車或在玩的時候萌生想法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當你直接去做任務的時候,你的腦子會完全聚焦在眼前的問題上。相反,當你不工作的時候,你的腦子就會天馬行空自由翱翔。

簡而言之,請務必抽出時間,積極恢復,這有助於你的思維更加敏銳。這樣你重新返回工作時,就會更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而且當你抽出時間休息時,你的大腦其實正在幫你解決問題。

當你想像並為將來的自己而努力時,你就會看到,你可以取得的成就將遠遠超越你曾經認為的可能。就像Sullivan所說那樣:「你的未來越大,你的當下就越好。」

(責任編輯:董雲龍 )

相關焦點

  • 僅8%的人能實現新年願望?心理學家:4步科學制定2021新年目標
    本期《心理學簡報》籤約作者科學狂人在查閱了心理學的相關文獻後,將為讀者們從心理學的角度科學、客觀地分析怎樣制定目標才能有效完成,並分享心理學家們是如何建議人們有效設定目標的方法,為大家在制定2021年新年目標的時候提供一些專業建議。心理學家是如何定義「目標設定「的?
  • 這是一份寒假求生實用指南!
    這是一份寒假求生實用指南!當然,快樂的生活總是短暫的,老媽的寵愛也是一時的,或許現在的你躺在被窩裡的時候已經開始感受到了壓力——沒錯,機智的小編在母上大人火力值爆表之前,提前幫你精選一份沒有廣告良心推薦的寒假求生逆襲充電指南,讓你在老媽面前變身人見人愛熱愛學習的寶貝蛋——話不多說,馬上開始介紹!
  • 心理學告訴你,如何實現目標
    也正因如此,一些人乾脆打消了制定目標的念頭。不可否認,人的天性就是懶惰的,很多時候總是想的多做的少,總是間歇性地假裝自己很努力,以安慰自己,為自己的懶惰尋找藉口。除了懶惰的本性之外,其實,我們的目標之所以沒有實現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今天,小編就以心理學的角度和大家聊聊關於目標的事,我們如何設定目標,且讓我們離自己的目標一步步靠近。
  • 專業如何選?這份填報志願指南超超實用!
    專業如何選?這份填報志願指南超超實用!如何確定自己的報考意向,使自己能被理想的院校和專業錄取?這裡有一份2020年高考科學報考指南,轉給學生!不同的志願填報模式有什麼區別?填報時常見的誤區有哪些?希望老師家長仔細閱讀這份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幫助孩子選擇自己心儀的專業和理想的大學!來源:人民日報微博、人民網微博出品:靈臺縣融媒體中心原標題:《請收藏,高考志願怎麼填?專業如何選?
  • 淺談幼兒園科學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
    一、幼兒園科學情感教育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問題與阻力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它反映了幼兒園教育理念的轉變、教學目標與內容的擴充。
  • 如何科學設定目標,改善你的職業生涯?
    設定具體的、可衡量的目標可以提供一條改善你的職業生涯和實現某些成就的途徑。當你被指定某項任務或項目時,你可以使用目標設定,或者以某種方式來推進。你可以為晉升、創造力、教育和其他許多不同的方向上設定目標,以改善你的生活和事業(微信公眾號:jobsight)。
  • 如何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給你一份實用行動指南
    在這一節的書中,作者為我們列舉了詳細的行動指南,我想結合一則我印象很深刻,並對自己深有影響的Lee Waters家的小故事和您分享。這樣的做法,如果堅持做,就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沒有責備的家庭,而這也正是行動指南最重要的第一點。第二,培養責任心。在這個故事裡,媽媽沒有給孩子貼不負責任的標籤,而通過肯定孩子之前的榜樣示範,把球鞋整齊地收好了,來鼓勵孩子自己思考和發現,讓孩子可以學會承擔責任,把自行車也放好,主動延續有責任的行為。幫助孩子,但不替代他,在他身旁,但不包圍他,及時提供腳手架支持。
  • 這是一份目標檢測的一般指南
    本文是目標檢測的一般指南,它並沒有詳細介紹主流的目標檢測算法,這些算法讀者可參考從 RCNN 到 SSD,這應該是最全的一份目標檢測算法盤點。我儘可能對深度學習目標檢測器的組成做一個概述,包括使用預訓練的目標檢測器執行任務的原始碼。你可以使用這份指南來幫助學習深度學習目標檢測,但是也要意識到,目標檢測是高度細節化的工作,我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包含關於深度學習目標檢測的所有細節。
  • 用你的大腦實現一切,我們如何實現目標
    實際上,大腦非常善於解決問題,能讓你的願望和想法都變成現實,前提是,你如何正確用腦。或者,我怎樣公司升職,或者我怎麼打好遊戲,你需要真正的相信,相信你有完成事情的能力,這樣你的大腦才會運作,解決問題你應該如何做,很簡單,你需要的只是先完成小目標,在我開始在線創業的時候,賺到錢之前,我想的是,好吧,我只需要做到下個月,賺到100元,被動收入,非勞動收入,就夠了這個目標比每月10萬的被動收入可信1000倍,
  • 如何成為學霸?你需要一本實用指南
    《如何成為學霸》就是一本教你怎樣學習的實用指南書。作者羅德·布雷默是個跨界達人,在寫作的同時,沉迷於學習、武術、烹飪、閱讀、吉他,他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研究如何將大腦的技巧發揮到極致,最終完成了《如何成為學霸》這本暢銷書。
  • 100天學習計劃 | 一份詳實的數據科學指南
    字幕組雙語原文:100天學習計劃 | 一份詳實的數據科學指南英語原文:A Complete Guide to Learn Data Science in 100 Days真正的事實是,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數據科學家或成為一名數據科學家,你甚至需要掌握更多。 如何學習數據科學
  • 科學開發大腦,實現無限可能——《無限可能》書評
    身處終身學習的時代,到底該如何學習呢?這本《無限可能》就是一本介紹升級大腦、快速學習、人生進階系統方法的實用書籍。本書作者吉姆奎克是一名大腦教練,是記憶力提升、腦力優化、快速學習方法方面公認的世界級專家。但是你知道嗎?其實他曾經是一名腦損傷兒童!
  • 培養高情商孩子,給你一份超實用行動指南
    作者:楊俊英 指南是生活中常見的工具;今天閱讀的行動指南也不例外,它以清單的形式告訴該怎麼做,其目的在於,讓我們遇到問題,能按圖索驥找到答案。在這兒,我不打算羅列清單,我想跟你分享一個故事。我有個朋友阿青,她家寶貝一點兒不貪吃甜食,這讓我很羨慕。因為我家孩子酷愛甜食,而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 實現中國夢的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是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準確把握其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對我們做好富民興桂各項工作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披荊斬棘張校長:讓孩子們實現人生目標很重要
    02為什麼父母給的目標,孩子往往很難實現?有目標,但不一定會有目標感,只有發自內心想要實現的目標才能產生目標感。讓他們遵從內心去生活,才能產生滿滿的目標感,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03如何讓孩子擁有強烈的目標感?孩子持續努力、不斷成長的動力,不是外在的目標,而是內在的目標感。
  • 如何擺脫自我懷疑?美國心理學家提供了這6個有效方法
    汽車製造商亨利·福特(Henry Ford)對於思維如何影響做有這個說法:「無論你認為自己能做到還是認為自己做不到,你是對的。」如何克服自我懷疑?積極的心理學家和自我懷疑專家Louisa Jewell給出了6種科學擺脫自我懷疑的方法:1.承認你「不在那裡」史丹福大學的Carol Dweck教授建議通過承認「我還沒到那裡」來接受我們的自我懷疑。但我可以到達那裡。
  • 如何用濾泡式泡一杯好咖啡?這裡有一份實用指南
    今天的美食主題是【如何用濾泡式泡一杯好咖啡?這裡有一份實用指南】!那天有朋友私信問品食君說:如何泡一杯好咖啡?今天順便把咖啡清倉一下,抽時間整理了這篇濾泡式泡一杯好咖啡的實用指南,喜歡喝咖啡的朋友快收藏!
  • 逃離喧囂的實用指南:如何讓你從網絡上消失
    網際網路讓我們越來越難逃離文明世界,不過如果你真的下定決心要在網絡上「蒸發」,其實也並非做不到——Engadget網站日前為大家編寫了一份網絡蒸發實用指南。  一、如何告別社交媒體  1.  - 然後,你有三種選擇:告訴亞馬遜你的手機號碼——這樣就會有一名客服代表聯繫你,給他們發電子郵件,或是進入實時網頁聊天。  三、如何告別你的搜尋引擎  1.
  • 新書發布:建築如何協助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新書發布:建築如何協助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 《中國金融》|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讀《實現財務自由》
    尤其是家裡的頂梁柱,每當遇到這類問題,如果不掌握點實用知識,要麼拍腦袋決策,要麼顧此失彼,都將給個人及家庭造成災難性影響。實際上,財務自由並非富人專利,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認真思考並正確回答上述問題,就已經走在了財務自由的道路上了。約翰·文託的《實現財務自由——一份全面綜合、合理節稅的財富管理指南》,就是一本幫助普通人解決家庭日常財務問題、實現財務自由的實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