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博士寫擀麵論文走紅網絡 博士:只為幽默一把

2021-01-21 網易新聞

作為老陝,擀麵吃麵歷史悠久,但擀麵時為何要從周圍擀起、為何要卷著擀、擀麵翹邊是什麼原因,煮麵時又為什麼要加涼水?近日,西工大一位留法博士寫了一篇論文,回答了這些問題。

4月14日,一篇名為《手擀麵加工過程中的非線性力學及熱力學原理》在高校朋友圈火了,文章點擊量突破十萬加。

一位西工大的教師在文章後留言:在西安之外吃麵,大部分時候是後悔的。其根本的原因是西安人一般只吃現做的手工面。如果不是酷愛吃麵又在西安有多年吃麵的經歷,估計根本不可能寫出這篇文章。西工大的學生除了研究造飛機、造飛彈、造魚雷,還有此熱情研究手擀麵問題,國之幸也!

這篇論文,發講的是老陝熟悉的手擀麵,將和面、擀麵、煮麵的全過程展示出來,從科學的角度回答了為什麼要餳(xíng)面、為何要卷著擀、擀麵翹邊是什麼原因,煮麵時又為什麼要加少量涼水。

論文講述的幾大問題:

>>和面

和麵食為啥要餳面?

會使水分得以均勻擴,麵團塑性大幅提升

文章中稱,和好面後首先形成一個粗結構麵團,遠未達到擀麵要求,但且其精加工十分困難。經過約10分鐘左右的時效成形(即「餳面」,以下統稱時效),麵團塑性大幅度提升,揉面過程變得省時省力,麵團很快即達到細光態,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和面過程中,水和麵粉混合,麵粉中蛋白質吸水形成麵筋,在揉面過程中麵筋相互粘連最終形成粗結構麵團。由於初始揉面過程中,水分並不是均勻分布的。經過時效處理後,水分得以均勻擴散,其塑性性能大幅度提升,從而使揉面變得十分容易,很快達到細光態。

>>擀麵

原理:體積不變厚度減小平面擴展

從麵團到面片包含著什麼道理呢?文章中稱,平面擀麵法其塑性流動法則遵循體積不變假設,所以厚度的減小必然意味著平面的擴展。面片在擀麵杖的壓迫作用下,沿擀麵方向延展,最終達到擀薄的目的。

為何要卷著擀麵?文章圖文分析,沿砧板法線方向對在某一擀麵時刻的卷積面片作以分割,法線左側已擀區厚度較薄,法線右側未擀區厚度較厚;與平面擀麵法類似,未擀區在法線方向接觸區域內受壓迫變薄,根據體積不變條件,材料向前延展,從而達到擀薄目的。由於卷積擀麵法具有多層次擀麵、多周期循環的優點,其擀麵效率大為提高。

為啥面片邊緣會翹起?

彈性恢復導致面片邊緣回彈

為什麼擀麵的過程中,麵餅和面片的邊緣會翹起?文章回答稱,以平面擀麵法為例,在擀麵過程中,面片上表面在擀麵杖作用下延展,延展後的上表面有彈性恢復的趨勢,故在上表面會產生一個拉應力。在面片邊緣區域,由於局部塑形流動,上表面的材料會補償到下表面,從而導致下表面彈性收縮趨勢遠小於上表面。另外,上表面是自由面,下表面與砧板接觸,面片與砧板間的摩擦力會進一步阻礙下表面的彈性恢復。由於上表面的彈性恢復,擀麵後面片會產生回彈現象,即表現為邊緣的翹曲。顯然,面片越厚,上述效果越顯著。在實際擀麵過程中,初始階段的平面擀麵法回彈量大,中後期的卷積擀麵法回彈量小,直至最後回彈完全消失。

為啥面片中心最易擀薄?

每次都處在主變形方向上

為何擀麵時面片中心最容易擀薄?文章稱,這是擀麵過程中材料塑性流動的另一個必然結果。面片沿擀麵杖擀進方向的塑性流動最大,即擀麵杖擀進方向是面片的主變形方向。根據體積不變條件,延展越大,厚度減小越大。以平面擀麵法為例,不論擀麵方向如何變化,面片中心區域一直處在主變形方向上。顯然,在同等的擀麵條件下,面片中心厚度減小最大。為了改善這一現象,初始擀麵過程中,往往遵循先邊緣、後中心的原則,以便在中心地帶形成高地,形似富士山,我們將其命名為「富士山擀麵法」。在具體實踐中,富士山擀麵法已得到廣泛應用。

>>煮麵

為啥煮麵時沸騰後要加冷水?

減緩沸騰程度利於將麵條儘快煮熟

很多人煮麵時沸騰後會加冷水,除了為了防止溢鍋外,還有什麼原因呢?

文章介紹, 煮麵的實質是麵條和環境介質發生熱交換,從而使麵條由生變熟,所以麵條吸收熱量的快慢則成為煮麵的關鍵。熱交換除了與溫度有關外,還與不同介質間的傳熱效率有關。處在劇烈沸騰態時,大量氣泡產生。沸水與氣泡溫度一致,然而,液體的傳熱效率遠遠大於氣體(液體的熱量密度遠高於氣體),劇烈沸騰狀態下麵條與水氣混合介質的傳熱效率反而會降低。所以,此時少量添加冷水減緩沸騰程度有利於將麵條儘快煮熟。但也不應該添加冷水過多,否則顯著降低水溫又會降低傳熱效率。

所以,正確的煮麵方法應該為:旺火快煮,劇烈沸騰時應添加少量冷水,加水量以恰好減緩沸騰又不降低水溫為宜。

論文是怎麼產生的:

留法博士: 寫論文只是為了幽默一把

昨日,華商報記者電話連線了論文的作者張亞輝,他本科和研究生就讀於西北工業大學,專業為飛行器設計,三年前赴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攻讀博士,專業為固體力學。昨日,他向華商報記者講述了這篇論文的產生過程。

張亞輝說,在法留學吃西餐吃多了就會膩,於是他就自己學著做飯,晚飯和周末都自己做飯吃。張亞輝家在寶雞,和所有老陝一樣從小吃麵長大,雖然在家裡很少擀麵,但看著媽媽擀麵也學了幾手。大約半年前,他開始自己擀麵,剛開始和面擀麵把握不好,後來經過多次練習,掌握了擀麵的要領,「不敢說全法最正宗,全巴黎最正宗肯定是沒問題的。」

「我其實本意是為了幽默一把,這些科學原理本科生都懂的。」張亞輝說,這篇文章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論文,只能算是一篇科普文章。

4月13日,張亞輝將這篇論文發到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截至昨日,這篇文章的點擊量已經突破十萬加。而且很多人指出了文章的一些瑕疵。

張亞輝說,雖然有的問題並非他的專業領域,他不一定能回答上來,但是能獲得這樣的關注度他很高興,這也為他今後的研究提供了更強的動力。

張亞輝說,他並非此類論文第一人,科研圈很多人都在做類似的研究,有人分析怎麼穿秋褲更利於保暖、有人研究女孩子跑步時馬尾的擺動頻率的力學原理,這種從日常題材入手,用專業的研究方法進行定量研究,價值在於科學研究方法。他的這篇論文並沒有進行定量分析,所以嚴格來說不能算是一篇論文。

張亞輝說,這篇文章受到廣泛關注給他的一個啟發是,科研並不一定都是「衛星上天」。從某種角度來講,「有用」和「沒用」不是科學研究價值衡量的絕對標準,能通過日常的素材讓更多的人獲得科學道理,這也是科研的價值所在。

>>專家

學者介入研究 利於麵條文化推廣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叢蒼是麵條文化研究領域的專家,昨日,不少人將這篇文章發給了趙叢蒼,「我雖然沒有仔細看,但我覺得這是個好事,我國的麵條文化歷史悠久,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推廣。」

趙叢蒼說,有學者從自然科學方面對麵條進行研究,說明擀麵過程是有科技含量的,而且他們得出的結論更為準確科學,可以拓寬人們認識麵條的維度,進而增加社會對麵條文化的關注度,對麵條本身的研究,也能起到推進作用。對於這個現象他感到很高興也很關注,「希望不止這一個人,未來能有更多其他領域的專家對麵條進行多方位的研究。希望這樣的討論更為熱烈,對我們推廣麵條、弘揚麵條文化起到推動作用。」

>>現狀

我省已有麵條博物館在建

「吃麵不僅僅是吃這麼簡單,還應是一種文化的享受過程。」據統計,全世界60%以上的人都喜歡吃麵,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群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體素質的提高,吃麵已經從僅僅滿足飢餓感提升到文化層次,人們需要在吃麵的過程中增加文化享受,這是和社會發展所匹配的。另外,站在歷史的角度上,如果把吃麵的過程變成享受文化、傳承文化的過程,就會得到積極傳承,如果不傳承不重視這種文化可能就會消失。

趙叢蒼說,要對麵條文化進行傳播,博物館是一個好的選擇,這一點趙叢蒼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近年來一直在呼籲。他說,義大利麵條博物館已經有了400年歷史,而他們的麵條歷史只有2000年,我們國家卻長達4000年。陝西麵條文化博大精深,建立麵條博物館,會鞭策我們做的更快更好。

趙叢蒼稱,目前省內已經有不少人在付諸行動做這件事,位於太乙宮的一個麵食博物館已經進入裝修階段。還有其他三四個博物館也在進行中,他相信這件事的前景一定會很廣闊,因為任何東西都需要文化,他希望今後能夠將這些博物館整合起來,形成集團化的模式,產生足夠大的影響力。

本文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責任編輯: 徐萌_NN7485

相關焦點

  • 西工大留法博士寫論文解釋"擀麵的科學原理"
    近日,西工大一位留法博士寫了一篇論文,回答了這些問題…… 這篇留法博士寫的名為《手擀麵加工過程中的非線性力學及熱力學原理》還在朋友圈裡火了一把,文章點擊量突破十萬加。其根本的原因是西安人一般只吃現做的手工面。如果不是酷愛吃麵又在西安有多年吃麵的經歷,估計根本不可能寫出這篇文章。西工大的學生除了研究造飛機、造飛彈、造魚雷,還有此熱情研究手擀麵問題,國之幸也! 這篇論文,講的是老陝熟悉的手擀麵,將和面、擀麵、煮麵的全過程展示出來,從科學的角度回答了為什麼要餳(xíng)面、為何要卷著擀、擀麵翹邊是什麼原因,煮麵時又為什麼要加少量涼水。
  • 留法博士寫論文解釋擀麵科學原理
    作為老陝,擀麵吃麵歷史悠久,但擀麵時為何要從周圍擀起、為何要卷著擀、擀麵翹邊是什麼原因,煮麵時又為什麼要加涼水?近日,西工大一位留法博士寫了一篇論文,回答了這些問題。昨日,一篇留法博士寫的名為《手擀麵加工過程中的非線性力學及熱力學原理》在朋友圈火了,文章點擊量突破十萬加。一位西工大的教師在文章後留言:在西安之外吃麵,大部分時候是後悔的。其根本的原因是西安人一般只吃現做的手工面。如果不是酷愛吃麵又在西安有多年吃麵的經歷,估計根本不可能寫出這篇文章。西工大的學生除了研究造飛機、造飛彈、造魚雷,還有此熱情研究手擀麵問題,國之幸也!
  • 留法博士寫論文解釋擀麵科學原理(附論文)
    作為老陝,擀麵吃麵歷史悠久,但擀麵時為何要從周圍擀起、為何要卷著擀、擀麵翹邊是什麼原因,煮麵時又為什麼要加涼水?近日,西工大一位留法博士寫了一篇論文,回答了這些問題。昨日,一篇留法博士寫的名為《手擀麵加工過程中的非線性力學及熱力學原理》在朋友圈火了,文章點擊量突破十萬加。
  • 博士寫論文解釋科學擀麵 學霸們每天都在想些啥
    大家都這麼做,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近日,西工大留法博士張亞輝就寫了篇論文《手擀麵加工過程中的非線性力學及熱力學原理》,一本正經地回答了這些問題!西北工業大學留法博士寫論文,解釋「擀麵科學原理」平面擀麵法 來源:公眾號「亞輝」
  • 博士寫論文解釋科學擀麵 學霸們每天都在想些啥
    博士寫論文解釋科學擀麵,學霸們每天都在想些啥…  擀麵吃麵歷史悠久,但擀麵時為何要從周圍擀起、為何要卷著擀、擀麵翹邊是什麼原因,煮麵時又為什麼要加涼水?  大家都這麼做,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  近日,西工大留法博士張亞輝就寫了篇論文《手擀麵加工過程中的非線性力學及熱力學原理》,一本正經地回答了這些問題!
  • 南大60後博士用文言文寫論文致謝詞走紅
    &nbsp&nbsp&nbsp&nbsp「壬辰之秋,赴考金陵,幸得拜恩師王公門下,而今已三載有餘……」近日,南大博士生的一篇以「表」為文體寫成的論文致謝詞《感恩表》走紅,不少師生和同學評價「樸質感人,情真意切。」
  • 淺談博士論文寫作方法
    查對的結果,發現在中文譯為「法」和「法律」的兩處,在俄文和德 文中都是對應地使用了兩個不同的詞語,前者表示權利、權力、法權等等,後者則表示規律、定律、法、法則、法律等等的意思,更為確切的表述是「寫進了法律 中」。這樣,問題便清楚了。
  • 博士們寫論文「咬文嚼字」
    一個大家並未留意過的問題,被兩位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的女博士調研並寫成論文;作品又被熱愛哈爾濱城市文化的工科男博士發現,整理成了網絡熱帖,火速流傳。如果以為博士們寫論文僅僅為了滿足好奇心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她們從事的方言研究,不但可以更好地知古通今,促進語言規範化,甚至在人機處理、刑偵等諸多領域均有建功。
  • 一個月能寫好博士論文嗎?怎麼寫?
    曾經有朋友問我,我寫博士論文的時候,是否也這樣好多天都只休息幾個小時。我的回答讓他很意外,我沒有體驗過這樣的生活,因為,我的博士論文修改了一年多時間。在我讀博士期間,原本想提前畢業。確實,在碩士第二年的時候,我已經超越了學校博士畢業的硬指標。也因此,只需要把工作做系統一些,內容更豐富一些,博士畢業是指日可待。
  • 博士寫不出好論文?上海交大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來分享經驗了!
    為激勵博士研究生專注於高水平、創新性科學研究,鼓勵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導和精心培養,建立崇尚學術、勇於創新的氛圍和導向,進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上海交通大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特制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辦法。優博論文評選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博士學位授予數3%左右的論文入選校優博和提名論文,其中校優博論文不超過15篇。
  • 如何做研究---以博士論文為例
    由於存在著較高的難度,較長的寫作周期,以及在創新,寫作規範,實際及理論意義等方面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博士論文的完成一般說來是有相當的難度的。一篇好的博士論文不僅是一本好的學術專著,而且還是具有理論創新價值的學術探索成果。一個博士生從入學到畢業,就應該達到從一個學生到一個學者的轉變,就應該變成為所研究領域的一位專家。
  • 【博士論文寫作】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如何安排
    博士論文也是所有學歷論文中論文寫作要求最高,論文寫作難度最大的一個。因此博士論文的寫作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的,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寫作的時間,寫起來就會斷斷續續,艱難重重。寫好博士論文按要求來寫是最基本的,還有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我們要學會如何安排博士論文的寫作進度,下面筆記就這方面具體來講講,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東大博士論文致謝詞網上走紅 溫情感人引淚奔
    近日,一篇名為《十年一覺大學夢,贏得辛酸博士名》的博士論文致謝詞在網上走紅,其以質樸懷舊的文風和真情實感,贏得網友點讚。據了解,該致謝詞作者是東南大學的博士仲濟濤。
  • 黃源盛: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主講人為臺灣輔仁大學法律學系黃源盛教授。講座由本校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擔任主持人,來自本校法學院的蔣楠楠老師及眾多法科學子參加了此次講座。講座伊始,陳景良教授對黃源盛教授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與會者宣布黃源盛教授已正式受聘為我校「文瀾學者」講座教授,隨後黃源盛教授便正式開講。
  • 【方法】黃源盛: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主講人為臺灣輔仁大學法律學系黃源盛教授。講座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擔任主持人。黃源盛教授指出,學院體制內的研究生,做學院內的論文,需要一定的方法,因此寫出一篇優質的學位論文就成為研究生最重要的關卡。
  • 文科博士寫好論文的10條建議!
    本文適合閱讀對象:文科類論文撰寫者(隔行如隔山,文科不一定都合適,但可以參考);所撰寫文章較長、較系統者(如果親需要寫較長的碩士論文,也可以看看);能吃苦、願意為目標奮鬥的朋友們(要不然策略學了你也不會下功夫用,白學)。
  • 普渡偶遇鄧稼先博士論文
    能夠在普渡看到鄧稼先的博士論文,令所有在場的中國學者感到意外、驚奇和欣喜,紛紛拍照留念。  這篇博士論文只有薄薄的一本。外面的封面是一層牛皮紙,裡面是普通的白紙,系全英文撰寫的列印本,但顯然使用的是舊式打字機列印而成。論文有幾個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鄧稼先的英文名字使用的是威妥瑪式拼音法:Chia Hsien Teng。其導師的名字,因為寫的是花體而看不清楚。
  • 寫博士論文的10個提示
    通常,博士學位論文是在你辛勤工作數年後,在你學位階段的最後幾個月以近乎瘋狂的方式寫成。但是,你可以按下面的提示來增加你成功的機會。提示1不要被書寫博士論文給嚇倒當你的博士論文工作開始成形時,就開始書寫。同時要記住,任何作者都需要修改。另外,使用本文提供的基本技巧來幫助自己,以使生活更輕鬆。在開始之前,先讀一些偉大的作家怎麼說如何寫作的,並把他們的建議放在心上。
  • 「有問必答」留韓博士含金量如何?12天博士速成是真是假?
    留博士:深耕研究生教育諮詢行業10餘年,我知道的行業信息,都告訴想要讀博的你!關注留博士,有你好看。hi,我是留博士。最近韓國留學12天博士速成上了新聞,一時間各大媒體議論紛紛,韓國留學讀博真的那麼簡單麼?
  • 馬英九的論文能查 蔡博士論文怕被人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論文真假問題愈吵愈烈,蔡也親自出面澄清,世新大學副校長遊梓翔卻直指,一句「真的假不了」,或「有博士學位必然有繳交論文」的說法,恐怕很難平息爭議。並指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和前臺中市長胡志強的博士論文都查得到,為何蔡英文博士論文卻怕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