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教師工資改革問題炒的沸沸揚揚,教師們最關心的問題:漲不漲工資,也成為了很多人談論的話題,當然,漲不漲工資這需要國家具體方案的制定,並等待方案的實施。
教師工資調整並非空穴來風,這也與國家方針政策相吻合。
一、《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教育部長陳寶生: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
其中,一提指的就是提高教師的地位,提高教師的待遇。教師要堅守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國家人才的光榮使命。陳寶生說,「明確公辦中小學教師國家公職人員的法律地位」,對教師的地位有了一個全新的定位。
1993年,《教師法》「確保中小學教師的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水平,並逐步提高」,時至今日,從根本上說沒有實現,可是兩會期間又重新提上日程,這也許是教師工資上漲的一個暗示。教育部長陳寶生明確,提高教師的待遇,逐步完善教師教師待遇保障機制,並加強監督,提升教師的幸福感。
二、《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
《計劃》中明確提出,提高教師的地位待遇,加大財經經費投入,提高教師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教師教育的保障水平。
提升教師待遇,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話題,這也是教育部經常提及的一個問題,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機制,逐步提升教師的待遇。什麼是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滿足感?怎樣才能讓老師們安心的教學?其實,有很多人不支持教師漲工資,為什麼?主要原因有兩個:
1、亂彈琴:不了解教師的職業特點。
對於教師的定義都不明確,就開始發表沒有影的言論:教師有兩個大假期——寒暑假,輕鬆!
教書育人,何以言輕鬆?
授課教研,何以言輕鬆?
嚴謹治學,何以言輕鬆?
……
有的網友說過,「教師不是機器,同樣是人,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很現實,其實,學校中,很多教師的形象很高大:捨己為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克己奉公。
一節課需要反覆的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法、備教法等等,還有課後的輔導,作業的批改,加之學生的管理。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接觸教育行業多了,自然了解的也就多了。
2、有偏見:教師的職業就是教書。
教書育人是一個教師的天職,滿嘴應該是「之乎者也」,但是教師職業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不僅僅是為了教書而教書,學生管理,班級管理,品德教育等都屬於教育的範疇。
三、《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了強化師資建設,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嚴格落實各項津補貼制度,並加強督查。
四、《.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出了要明確教師特別重要的地位,尊師的首要前提在於提升教師的法律地位和社會地位,實際意義上,教師地位的提升,也是對教師職業的認可,也是對教師的一種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同時,《意見》提出要提升鄉村教師的待遇,關注鄉村教師的生活,完善中小學教師的待遇保障機制,並加強監督,提升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滿足感。
五、再次明確「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在2018年5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教育部長助理鄭富芝再次明確了提升鄉村教師的待遇,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並加大扶持力度,再一次提出「逐步全面實現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這說明國家將會逐步完善教師的工資待遇機制,給老師們一個提升待遇的承諾,同時也是對教師工作的關注與支持。
這兩天,安徽六安的金安裕安兩區及其所轄鄉鎮的教師出事了,為了討薪!而且還出現了衝突的現象,想想都很可怕。央視這樣評論六安教師維權這件事情:尊師重教中華民族的傳統,讓被欠薪的教師有講理的地方!
2018年,針對教師工資的改革,國家的政策出了好幾個,一線教師等待著落實的情況,很多網友評論說「2018年過去快一半了,落實情況到底到什麼時候?」其實,老師們也不用著急,國家政策對教師們工資改革是一片利好:
1、國家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
2、明確提升教師的待遇;
3、2017年教育平均工資上漲。
4、進一步明確「教師的平均工資不能低於或者高於當地公務員工資水平」
……
等待我們的將是更多的美好,老師們以平常的心態,認真工作,踏實教學,該來的最終回來到,該得到的終究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