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演奏:Wing Wong
助理:Toby Chiang
攝影:AAlu、Xena
剪輯:Xena
右手八法為古琴最基本的八種指法
分別是:抹、挑、勾、剔、擘、託、打、摘
其它的指法,如「歷」、「輪」、「滾」、「鎖」等
皆有這八法組合而成
所以想要彈好琴
或是彈更高階的琴曲
這八法基本功一定要紮實
以下介紹中
左邊是減字譜的寫法,右邊是讀法
右手食指向後下方
以指尖先肉後甲撥弦曰抹
先肉後甲:抹弦瞬間,應先肉後甲。
抹法宜得半肉半甲之音,全肉則音悶,全甲則音暴
初學者需不斷嘗試食指觸弦的深淺位置
太深則易陷,太淺則僅得剛甲之聲
反覆嘗試練習,才可得半肉半甲之音
食指向外彈出一聲曰挑
挑時食指不可靠弦推出,而應懸空挑出
並要注意指甲入弦的深淺
如單用甲尖,則入弦過淺,入弦淺則音不實
食指一、二關節凸出,兩指一起彎曲
約成一「O」型,謂之「龍睛」
挑之終,大指與食指充分伸展、伸直,以抵相鄰一弦
此時二指又形成一「鳳眼」狀
這便是現代琴人常說的「龍睛鳳眼」
中指向內彈入一聲曰勾
手指末節不可彎曲過甚,也不可過度用力,形成「折指」
中指指力較強,勾時要控制好觸弦的力度
下指不可太重,太重則音粗厲,故要輕出
指頭要放穩,觸弦點要找準,不可輕率
中指向外彈出一聲曰剔
如挑弦一樣,要懸空而出,不可甲背依於琴弦
用瞬間的爆發力將琴弦剔響
剔法很少單用,往往是用於勾之後
(此GIF便是勾剔的動作示範)
如勾剔分開,再有就是剔與其它組成組合指法
如連續摘、剔、挑組成輪等
大指向內彈入一聲曰劈
此法原讀 擘[bò],現在琴人多稱此法 劈 [pī]
擘時大指下指角度應與琴弦垂直
故大指彈時應處於掌下,與琴面垂直
大指向外彈出一聲曰託
指頭放在弦上,用約弦之法下指
因大指力量本身較強,約弦下指能較好的控制力度
所以不宜用懸空下指
名指向內彈入一聲曰打
指頭著弦,先肉後甲,輕輕打入
與抹、挑、勾不同,名指本身力氣較弱
所以想要彈出理想的音,需強加練習
名指向外彈出一聲曰摘
甲背著弦,向外摘出
打摘二法,現在多不單獨使用
多用於滾、輪、三彈等組合指法
散音 ,即空弦音
右手撥弦,左手無動作,可聽到較長時間的餘音
聲音松沉而曠遠,讓人起遠古之思
以上所舉例的右手八法均為散音
左手一指或多指正對徽位輕點琴弦
一觸即起,同時右手撥弦,發出清越的琴音
聲音空靈飄渺,有一種清冷入仙之感
按音 ,又稱走手音、案音、實音、走音
左手將弦按在琴面上,右手撥弦出音
繼而左手揉弦以產生吟音,或移向其他音位產生滑音
按音細微悠長、縹緲多變
了解完基礎指法
可再次觀看視頻,加深印象
古琴曲《酒狂》演奏
古琴的結構與分類
虛羽|古琴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