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琴記不住琴譜?優選五線記譜法!必記弦名弦音、指法記譜規則

2020-12-12 教育行列火爆

弦名、空弦音、泛音

一——一弦 二——二弦 三——三弦 四——四弦

五——五弦 六——六弦 七——七弦

弦名用中文數字書寫,記於音符上方,並多用於按音。

()——空弦音。與二胡等樂器通用,記於音符符頭的上方或下方。

。——泛音。記於音符符頭的上方或下方。

等——泛音的徽位。與泛音符號記在一起的中文數字表示徽位數,即表示一徽上的泛音、二徽上的泛音……至十三徽上的泛音。

琴上泛音之多,連同古已用之的徽外泛音多達百餘。為避免混淆,故作此設計。

右手指法

——勾 ——剔——抹——挑——託——劈——打 ——摘 ——撥——刺——輪—— 蠲、疊蠲

// .///——長音符號,一個音的連續快速彈奏,可用「挑、劈」、「挑、抹」等指法彈奏。

左手指名、指法

l——大指

2——食指

3——中指

4——名指,跪指也用此記法。視音程距離及音區所在的位置由演奏者自定。

(掩)——(掐起)——(帶起、爪起)—— (推出)——(吟)—— (猱、揉)

吟揉兩法以波紋幅度大小作為區別,小者為「吟」,大者為『『揉」。

大量傳統吟揉技法如「細吟、定吟、蕩吟、蕩揉、遊吟」等技法,都歸此兩法。須根據琴師指點或傳統派別的特點細作處理。

走音連線。左手指按弦待右手指彈弦出聲後再向左或向右移動,改變音高,稱為「走音」。

此連線替代了減字譜中的「上、下、進、復、分開、往來、午、奐、虛上、虛下、二上、二下」等技法。屬裝飾音性質的「撞、逗、滾拂"仍用五線譜記譜中的短連線表示。

指法框。指所框指法技法的整體連續反覆,直至其他指法技法符號出現。待習彈者對記譜法則熟練貫通後,此類符號也可略去。

古琴「五線記譜法」的記譜規則

(一)標音高、節奏

樂譜上記出音高、節奏節拍並標明簡單的指法技法符號,而不標徽分位置,是本記譜法的特點。

(二)記音高所在弦名稱

由於古琴定弦的音程結構特點,七條弦上除一弦空弦外,一個音有少則兩個、多則七個的同一個音高,為示區別,則記出的弦名。

因一條弦上的任何音高只有一個,因此,連續在同一條弦上彈奏的所有音高,只記出第一個音高的弦名。

泛音由於數量多,使用頻繁,且需較高的準確度,因此要標明徽位。

(三)音高走向定指法

右手「勾、剔、抹、挑」指法的運行規則,由所在弦的音高走向而定。由高向低的第一音,多用外向指法,如「挑、託」等。

由低向高的第一音,多用內向指法,如「抹、勾」等。經初級指法規則的練習,掌握甚易。待初步掌握後也可略去不記。

(四)和音彈奏技法——「早」

「早」是兩個音的和音彈奏技法,然此種技法只有「挑、勾」、「託、勾」等兩三種。

兩弦弦距近者用「挑、勾」,反之用「託、勾」。演奏者只需視音程大小而自行擇之。「滾、拂」的音型也是相對固定的,故都不專設符號。餘類推。

(五)特徵音型使用特定指法

對於某些特徵音型則以其音型的特徵來決定擇用有關的指法技法。如「鎖」、「掐撮三聲」、「打圓」等,原本就是由特定的指法技法組合而成。

此類指法技法符號經初級訓練後即可熟悉,因此也可略去不記。有需要時可分解成基本指法技法符號標出。

(六)基本指法

某一弦的某一音究竟用左手哪一指按弦,也有其基本的規則。七徽至三四徽的音高多用大指,十徽至徽外的音高多用名指或中指。

七徽至九、十徽音高上的按弦指名,可根據音高的走向來決定(如九徽按音後向高音走音時則一般多用大指,九徽向低音走音時則多用名指)。

在高音區(上準)一、二、三、四弦多用中指、名指,五、六、七弦多用大指。其中既有基本法則的規定,又可隨時應變、靈活應用。因此左手指名也可略記。

(七)指法標記

兩個以上分別彈奏的按音(不包括空弦音、走音),其弦名、指名、指法相同者,只在第一音上標明,後面的音高都省略不標。

即當一音高未標明時,則同前一音所標明者。泛音徽位的標示也同此規則。兩個以上的連續「走音」用連線表示,並只記寫第一個音高的弦名。

「綽注」「吟揉」「再作」「緩急、少息」等指法技法的標示一律由原五線譜記譜法中的記譜技法代替。

(八)無標記符號

樂曲中若整段、整句、整小節都無符號標記,則說明是前面某段、某句、某小節的完整重複,其指法、技法符號同前。

(九)特殊標不具有同前功能

較特殊的指名、指法、技法另作標示,但不具有後面音列的「同前」功能。

(十)教材標記

左右手指法技法的標明,如同鋼琴、二胡、琵琶等其他樂器一樣,在初級教材的練習曲譜上可作詳細標明,在中、高級教材和正規曲譜上則只需作規範的標記。

古琴「五線記譜法"利於推動古琴音樂的繼承與發展,利於普及推廣。但由於五線譜在大眾中還並不十分普及,有可能使一些不太熟悉五線譜的學習者產生用譜的困難。

然而作者通過長期教學、演奏的實踐,體會到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人老者,只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學習和練習,還是能很快熟練掌握的。

相關焦點

  • 古琴記譜有什麼方法?學古琴必知文字譜法、減字譜法、五線記譜法
    如明末南海陳子舁採用記詞曲的拍子符號記錄的琴曲《水東遊》,1864年《琴學入門》譜中《平沙落雁》、《陽關三疊》等多首琴譜的拍點。清末琴家楊時百的四行方格譜(一方格為半拍)及l937年出版的《梅庵琴譜》較為明確的節拍時值的記法。
  • 《古琴指法譜字集成》問世:琴譜不再是天書
    此書從北魏至近代的126種琴學文獻中,梳理出1522個減字寫法、1176個指法名稱,並逐一加以釋義,為人們親近古琴藝術帶來了便利。既不同於西方的五線譜,也不同於常見的工尺譜,中國的古琴藝術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被稱為「減字譜」的獨特記譜方法。琴譜上一個個看似漢字,一般人卻無法讀懂的符號,其實記錄著琴曲演奏的指法、動作。
  • 古琴減字譜的來歷
    古琴音樂誕生的時候,也就已經有了相應的文字記錄,也就是古琴的文字譜。文字譜所記錄的是古琴音樂的彈奏指法、彈奏時候的下指、弦序、音位的一種記譜方法,由於文字譜的記錄方法過於繁瑣,複雜,使用起來也頗為不便,後來經過唐代著名古琴家曹柔減化,就發展成為了今天我們所常見的古琴減字譜。
  • 古琴減字譜全解(指法、術語)
    今天主要說的是古琴的減字譜,減字譜是古人一項偉大的發明,使得古琴曲的流傳與傳承變得更加的容易與簡潔。那麼什麼是古琴減字譜呢?古琴減字譜:又稱古琴指法譜,是古琴的一種以記寫指位與左右手演奏技法為特徵的記譜法。因為它是將古琴文字譜的指法、術語減取其較具特點的部分組合而成,故名「減字譜」。
  • 古琴記譜法反映文化構造 節拍受控於人心理律動
    日本音樂學家山口修在《從人類學研究樂譜的意義》中認為,音樂是人類行為的產物,象徵著一定的文化。音樂文化的價值體系和概念體系,可以置換成聽覺、視覺或觸覺的象徵。他主張把樂譜法或記譜法放在一定的文化整體中,考察其地位及其與其他文化現象的關係,樂譜法或記譜法,是音樂文化中的一種視覺表象,如果從人類學或民族語言學來看,記譜法應是各種各樣文化構造的反映。
  • 每日記譜~古琴減字譜(序)
    減字譜又稱指法譜,唐末琴家曹柔創立,由文字譜減化而來,是使用減字拼成某種符號記錄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彈奏指法,它是一種只記錄演奏法和音高,不記錄音名、節奏的記譜法,其特點為:"字簡而義盡,文約而音賅"。是對文字譜記譜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種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記譜法。
  • 古琴非遺保護成果《古琴指法譜字集成》出版
    2016年11月6日,古琴非遺保護成果《古琴指法譜字集成》新書發布會在國家圖書館召開。活動由中華書局、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北京樂器學會、天津市演出行業協會、天津和平區非遺中心、天津七弦琴院等單位聯合主辦。  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的中國古琴藝術被譽為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也是中國傳統文人最高精神追求的重要載體。
  • 古琴指法符號解釋,如何看懂古琴譜?
    在改進記譜後,還可減去一半,大約採用四五十個符號,就可以代替。精簡部分,大多是右手的複合指法和左手的裝飾指法。 減字譜的譜字,也就是指法符號,大多和現代漢語相吻合,現分三類敘述如下: (一)古琴右手指法符號 彈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彈弦,彈的部位,一般在嶽山與一徽之間,高音區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右手向徽彈出叫「出」,向身彈入叫「入」。
  • 古琴入門——自學、初學古琴必讀的10大書籍
    《琴學備要(上下)》作者顧梅羹《琴學備要》(上下)(手稿本)分為總規、指法、手勢、曲譜、音律、論說六篇。主要內容包括:琴面的部件、琴底的部件、琴前後的部位、上弦的程序、琴位的安置、坐位的姿式等。本書從古琴簡介到練習曲,到手形,曲譜,手形還配有圖畫,內容非常全面,適合初學者學習。
  • 章怡雯:一曲古琴起,就是中國音
    古琴減字譜說明圖古琴譜與工尺譜、簡譜、五線譜結合,將旋律和指法一起呈現,令琴譜具備了音高、節奏這些要素,使學習者更為便利。山水之間,雲霧渺渺,高人雅士撫琴論道;大漠茫茫,策馬縱橫,武林俠士劍膽琴心。提起古琴,中國人自會產生無限憧憬。
  • 古琴指法和符號
    在十三徽以下約三、四分則稱徽外,其符號為,記譜時綜合徽分如六徽二分記為:,十徽八分記為:。2.    古 琴 基 礎 教 學 講 義 1.古琴的特點           古琴是彈撥樂器的一種.由於歷經幾千年流傳發展至今已形成
  • 海內外古琴大師雲集「《東皋琴譜》古琴音樂會」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戴曉蓮(左)和日本的琴家坂田進一(右)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 雲集海內外古琴大師的「天籟雲和——戊戌年《東皋琴譜》古琴音樂會」29日晚在杭州舉行。這也是29日、30日在杭州舉辦的「2018永福寺重建開放十周年《東皋琴譜》古琴打譜會」中最濃墨重彩的活動。
  • 古琴右手指法「挑」細解
    古琴右手八法之一,是用的最多的外向指法。本文將從挑的手型、挑的要點解析、挑的應用和氣息運行等幾方面進行講解。 在《琴學備要》、《桐心閣指法析微》等書中挑是大指指尖微抵於食指指頭中,指從空中懸落。一般稱前者為「捻挑」(形如捻物狀,見宋則全和尚《節奏指法》),後者為「抵挑」。抵挑的手腕起伏會略大於捻挑些,腕的發力會積極些。還有一種挑食指不用大指輔助,一般用在組合指法中,如背鎖、長鎖等,單獨用時與剔法同。六朝陳仲儒《琴用指法》有記載挑為「右指甲向上挑一弦,或頭或中,二指通用。」
  • 古琴背譜難?不存在的!
    風往北吹:琴譜怎麼背呀,不會背,我是先記旋律再一個多彈自然就記住了。不過老一輩琴家有唱減字譜的,像老先生唱書一樣,那個應該可以像背書一樣背。不吃胡蘿蔔two:我是一句一句的練,一句一句的記譜。有時會在其它弦上發同音,但其實不對。所以說老一輩的琴家都是背的,只能說現在的人覺得麻煩不太背。琴曲難學易忘,是眾所周知的事。一首新學的曲子要能記住,重點當然是熟彈。舊已學會的,自然要經常複習。
  • 七夕會 雅玩 | 古琴減字譜:中國人的模糊哲學
    在我們古琴的琴譜裡有類似的表達方式。早期的古琴譜用文字來描述動作,叫文字譜,後來有人發明了「減字譜」,以漢字的偏旁部首加弦名、徽位合成一體,表示左右手的各種指法,省去許多文字、減去部分筆畫,卻能讓人更為迅捷地明白。當然,對不懂琴的人來說,它也許像天書或某種密碼。
  • 初學古琴指法:右手「八法」
    右手「八法」為古琴最基本的八種指法,分別是:抹、挑、勾、剔、擘、託、打、摘,這八種指法或緊、或慢、或多、或少等諸多不同的組合,共同構成了右手其它的指法,如「歷」、「疊涓」、「輪」、「滾」、「拂」、「鎖」等。《太音大全集》一書又將其八法譽為「八字綱領」,喻有提綱挈領之妙,此喻較為貼切。
  • 史上最神秘的WIFI密碼——解密古琴天書減字譜
    還記得紅樓夢裡有這樣一個片段,林黛玉正在看琴譜,賈寶玉跑進來問,妹妹看的是什麼天書。林黛玉一臉鄙夷的說,你還是個讀書人,連減字譜都不識得。今天我們就講講這古琴的Wi-Fi密碼——減字譜。沒有學過古琴的人,乍一看,一定被這似字非字奇奇怪怪的天書唬住,止步於門外。
  • 古琴|將每一顆珠子都放回原位——關於打譜
    在沒有琴譜出現之前,古琴的曲子流傳下來有兩種方式:老師的口傳心授;文字譜。文字譜,顧名思義,用文字記錄下一首曲子,包括指法,左右手如何彈,按哪一徽,哪一根弦等等…… 琴曲指法繁多,可以想像一首曲子這樣記錄下來,需要多長的篇幅。
  • 樂器古琴的簡字譜認識,簡單的演奏技法
    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古琴的演奏技法。這個古琴呢,彈奏技法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散音技巧。第二個部分是泛音技巧,第三個部分是走手音及按音技巧。那麼,現在我們就從散音技巧中最基礎的「右手八法」開始為大家講一下。所謂「右手八法」顧名思義就是右手的八個基本指法。我們大家可以簡單的來看,從古代開始呢,古人把我們的小指呢稱做「禁指」。也就是不使用的一根手指。
  • 同等重要古琴教室教師隨筆——從確立律準開始認知中國音樂
    這兩次對話算對中國音樂現狀的局部展示。自一九三〇年起,中國國民基礎教育只有西方的音樂理論與音樂標準,中國傳統音樂遠離中國人的認知範圍,僅以手口相傳的形式存於古琴曲、戲曲、曲藝音樂彈奏和民歌演唱中。在中國已進行近一百年的西方音樂教育內容裡,音樂作品的音準、節拍的辨聽和彈奏演唱是學音樂的學生必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