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為啥那麼迷信?

2020-12-23 快科技

中國什麼地方的人最迷信?不少人第一反應肯定是香港。只要看過香港電影,對廟街的算命先生、手執羅盤的風水師和畫符捉鬼的殭屍道長,這些港片中頻繁出現的經典形象你一定不會陌生。

香港的算命先生和風水師無處不在,從電臺電視臺到報紙雜誌,「神機測字」、「易經佔卜」之類的專欄都是雷打不動的黃金板塊,頂級算命先生的命理預測年年都是暢銷書。

他們的身份形象也足以讓大陸同行嫉妒。名頭一般不會是可疑的「大師」、「神仙」,而是「堪輿學家」、「命理顧問」,穿著打扮也不像大陸「高人」一樣刻意返古,而是清一色的名牌西裝,看上去都是投行精英。


身著西裝、手持羅盤的香港風水師

算命先生的精英化,背後是香港各行各業普遍的求神問卜。商鋪中貼靈符、請財神,警察、黑社會同拜關公,連企業辦公室的物品擺放都要講究風水。

迷信之盛,甚至可以成為向全民發放的福利。與大陸每逢學雷鋒紀念日組織免費理髮、看病不同,香港公共團體往往會在節假日選擇為市民義務算命。

更直觀的是建築。高樓林立的中環其實也是高人鬥法的戰場。以最顯眼的滙豐、中銀和長江大廈為例,佔據「龍脈」入海口的滙豐大廈原本號稱「風水第一」,但旁邊新建的中銀大廈外形猶如三稜尖刀,反射的陽光斬斷了它的「運勢」,為抵禦「煞氣」,滙豐只好在樓頂安裝了兩座像加農炮一樣的外牆維護吊機。


滙豐大廈樓頂的「大炮」

李嘉誠的長江大廈不幸位於二者之間,為躲開尖刀大炮的兩面夾擊,它的四面設計成了盾牌的形狀,高度定為283米,正好避過中銀和滙豐最高點的聯線。為保萬無一失,李嘉誠還把長江大廈的玻璃牆全換成了防彈玻璃。

為財運不惜工本的並不只是商廈,淺水灣依山面海而建的公寓樓,中間會刻意掏空一部分,按風水師的說法,這裡是山上的龍去海裡喝水的必經之地,必須留出洞來給龍讓道。


為「龍喝水」讓路的中空高樓

商人迷信或許還能理解,但在香港,連最不可能迷信的人也抵禦不了誘惑。2007年4月,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院長楊日昌被迫辭職,主要原因就是在研究院遷址時用公款看了風水。

通常說來,迷信指的是對超自然力量的盲從和崇拜,相信其能左右人的命運。這似乎在暗示,社會文明程度越高,必然越不相信超自然力量,也就越不容易迷信,但以文明程度論,香港不可能成為迷信之都。

英國Pearson集團2014年公布的教育系統排名中,香港名列全球第4,不但遠超中國大陸,甚至比一向以教育水平著稱的芬蘭還要高。

什麼樣的人最容易迷信?

最突出的應該是運動員,各類運動的頂尖明星幾乎都有自己的怪癖。

喬丹每次比賽都要在球褲裡套一件北卡羅萊納隊的短褲,雖然這件褲子比球褲要長;C羅比賽前總會先穿右腳的襪子,並堅持用右腳先邁入球場;費德勒在重大比賽中必須穿紅T恤、戴黑頭箍,堅信這樣能帶來好運;甚至圍棋這樣的純腦力競技也不能免俗,馬曉春遇到宿敵李昌鎬一定要喝人參雞湯,因為「參雞」與「勝機」諧音。


紅衣黑髮帶的費德勒

除了五花八門的禁忌,神明崇拜在運動員中也很普遍,最典型的是羽毛球名將林丹。雅典奧運會開戰前,他曾在毛澤東銅像前開了句「主席熱不熱啊」的玩笑,不巧當年第一輪即被淘汰。4年後的北京奧運會,他在國家隊集體赴韶山拜祭毛澤東時第一個跑上山頂,並在賽場上佩戴毛主席像章,結果順利獲得冠軍。

娛樂圈更是迷信的重災區,類似明星養小鬼、找大師的八卦很多都街知巷聞。

不過,體育娛樂明星還是無法與飛行員、海員相比,後者的迷信常常會造成尷尬,例如俄羅斯飛行員登機前有在機輪邊上撒尿的習慣,即便眾目睽睽也照尿不誤;臺灣海軍官兵一般吃不到整條的魚,因為吃魚時把魚翻過來就意味著翻船。

總結以上各類人的共同點,我們會發現,他們的職業都具有高度的風險或不確定性。

體育屆、娛樂圈往往贏家通吃,從業者除了自身實力外,能否成功常常靠的是運氣,尤其是娛樂圈,一個明星紅和不紅有時很難找到合理解釋;而飛行員、海員常常面臨生死考驗,技術再好,也無法保證一定能平安歸來。


臺灣也曾有過水利官員帶頭祈求眾神天降甘霖,恩澤萬民的新聞爆出

與之相比,風險低、穩定程度高的職業就不會出現普遍的迷信現象。律師不會在出庭前去廟裡求籤,醫生雖然喜歡在辦公室掛幾面「華佗再世」的錦旗,卻不會供奉華佗、扁鵲的神像。

迷信程度與不確定性之間的關係,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在特羅布裡恩德島生活時做過專門研究。他在《西太平洋上的領航者》一書中寫到,當在礁湖區相對平靜的海面作業時,島民用的都是普通的捕魚技巧,只有進入更危險的外海時,他們才會使用複雜的巫術和迷信儀式。

對比不同類型民族,我們也會發現,自然環境兇險複雜的海洋民族、遊牧民族遠比農耕民族要迷信得多。例如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日常生活中就處處都是禁忌。

在京族漁家做客,不能說飯燒焦了,因為「焦」與「礁」同音,暗示觸礁;移動器物時要拿起來,不可拖著移動,否則會有「擱淺」之嫌;在船上把油叫做「滑水」,因為「油」與「遊」諧音,只有船翻了才需要遊泳。


日本靜岡縣祈求出海安全和漁業豐收的「大瀨祭」

農業社會的迷信程度同樣與風險大小正相關。農民祈求風調雨順,因此司雨的龍王一度是中國各地普遍的崇拜對象,但德國學者博安德查閱地方志發現,各地對龍王的熱情明顯有別。

更喜歡龍王的多是水源基本靠降雨、雨量不充沛、不穩定的地區,例如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幾乎所有的鄉村都曾建過龍王廟,而在水源充足的江南地區,龍王廟的數量就要少得多。

誰是迷信的敵人?

迷信的敵人是什麼?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科學。的確,傳統社會的迷信主要集中於生產、生育和健康領域,隨著科技進步,未知或不可控因素被大幅降低。有了天氣預報和人工降雨,求雨成為歷史;不孕不育醫院斷了送子觀音的香火;寓意人丁興旺的各類千奇百怪的鬧洞房,現在已成為千夫所指的陋俗……

唯一幸運的可能是中醫,現代醫學未能解決的問題為其留下了足夠的生存空間,雖然原有的巫術成分已基本退化,但「陰陽調和」、「以形補形」等教條仍然有很大市場。

科學似乎是迷信唯一的敵人,但科技進步有時也會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飛機的發明是現代科學的重要成果,而飛行員恰恰是最迷信的人群之一。

宗教也是迷信的敵人,有時它甚至是比科學更厲害,尤其是嚴格的一神教,它強調對唯一神的絕對信仰和服從,對教徒的生活作息、言行舉止有著極為詳細的規訓,扼殺了迷信滋生的土壤。例如中國農村的基督教徒因為要遵守「不敬天、不上墳、不跪死者」的訓誡,在重大節日和喪葬儀式時就顯得格格不入。

更典型的是禁止偶像崇拜的伊斯蘭教,它在誕生之初就迅速把阿拉伯半島上的各種多神教掃除殆盡。在中國,穆斯林可能是最不迷信的人群,他們對求籤問卜、看風水以及佩戴護身符都絕對拒斥,各類伊斯蘭教網站上,經常會出現「反對迷信是每個穆斯林應盡的義務」之類的口號。


某伊斯蘭網站上呼籲反對迷信的帖子

神教之所以殺傷力更強,正是因為教徒面臨的所有不確定因素都可以用唯一神的意志來解釋,這是科學家們永遠無法做到的。

組織制度創新對破除迷信也有很有用。以中世紀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城邦為例,作為當時最重要的商業中心,這些城邦主要依靠遠洋貿易,從風險程度看,它們完全應該發展成最迷信的國度。

但早在12世紀,比薩海商法中就已出現航行過程中貨物損失由船主、貨主一起承擔的「共同海損」觀念,14世紀這些地區又有了現代意義上的海上保險,商人不用擔憂貨船失事後血本無歸。

現代商業對破除迷信的貢獻不止於此。回顧西方企業制度發展史,從手工場、作坊到公司制,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出現了股份制和所有權、經營權的分離,每個人承擔的風險越來越小,歐美商人很少迷信。

相反,權力高度集中——風險也更集中的企業往往迷信之風盛行——定時出現在中國各大寺院拜佛求籤的商人,大多都是統領家族企業的土財主。

保險和法律只是表面,義大利城邦商人能安心做生意的根本原因,是國家力量對海上貿易的主導和掌控,有國家託底,任何失敗都可以重頭再來。這也是現在的西北歐國家相對不太迷信的原因——完善的福利國家制度大大抑制了個人暴富和赤貧的可能,降低了個人生活的不確定性,在這些國家,不但迷信失去市場,甚至連根基深厚的宗教信仰都在逐漸淡化。

根據蓋洛普公司2007-2008年的民意調查,西北歐國家的宗教信仰淡漠度在歐洲全部名列前茅。


2007-2008年歐洲宗教信仰淡漠度民意調查

在消滅迷信上,有一種國家力量比福利制度更有效率,那就是列寧主義。這方面最自豪的應該是中國人,早在1927年,湖南農民運動時就出現了砸菩薩、奪廟產的反迷信活動,到了中央蘇區,發展為「勒令和尚、道士、尼姑以及看相算命等人改換職業」,之後經過延安改造「二流子」運動(主要對象就是巫婆、神漢)和文革中徹底的破「四舊」,中國人成為世界上最不迷信的人群。

列寧主義之所以比福利國家更有效率,原因其實很簡單。福利國家通過為個人風險買單使國民對迷信失去興趣,列寧主義則從根本上消滅了迷信需求——在全民被納入計劃體制的社會,個人命運完全繫於單位領導之手,不確定性幾乎被降低為零。

不過,這種非正常狀態一旦鬆動,迷信就會立即抬頭。1990年代初中國掀起全民「氣功熱」,氣功迷達到6000餘萬人,北京大學還開辦了官方認證的風水班,吸引了大批官員和商人,就連為意識形態服務的學者也轉而為迷信背書——大躍進中論證畝產萬斤科學性的錢學森,當時又成了狂熱的特異功能愛好者。


1993年北京市某氣功培訓班,學員們頭頂「信息鍋」接受宇宙大氣場

必然是迷信之都

香港幾乎是世界上最適合迷信滋長的城市。

首先是得天獨厚的傳統文化影響。香港前身是廣東沿海的漁村,原住民均以捕魚為生,恰恰是傳統社會中風險最高的職業。1841年被英國接管之後,它憑藉便利的地理位置發展為轉口貿易航運中心,商人又成為社會主要階層,漁業、商業本身的職業特色為迷信培植了深厚土壤。

20世紀下半葉,香港逐漸演變為全球最重要的商業城市之一,成為世界第11大貿易實體和第15大銀行中心,但它的經濟結構主體始終是金融服務業,缺少足夠的實體經濟支撐,經濟極不穩定。

近半個世紀來,香港的GDP一直在大幅波動,一旦世界範圍內發生經濟動蕩,更顯得異常脆弱。


1955-2005香港年均GDP增長

與脆弱的經濟結構對應的,是高度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把香港視為自由經濟的典範,《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傳統基金會發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中,香港已連續20年排名全球第一,而經濟越自由就越適合創業。據瑞士銀行的報告,2014年香港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淨資產的共有3335人,相比它的城市規模,這個數字足夠驚人。

但自由放任同時也意味著個人財富的高度不確定性,聯合國人居署發表的《2008/2009年度世界城市狀況》中,香港是全亞洲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城市,基尼係數高達0.53,超過了以貧富差距聞名的拉丁美洲。


1960-2001年部分發達經濟體社會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1996-2011年香港基尼係數

除了經濟上的不確定性,政治上始終缺乏安全感,也導致香港人的神經更加脆弱。

1949年後,香港成為兩岸角力的前沿,往往引發社會震蕩。1956年10月,市政衛生局職員撕去青天白日旗時與居民發生衝突,繼而引發騷亂,至少造成60人死亡,300人受傷。而在10年後的「六七暴動」中,香港左派在多處策動暴亂,導致包括802人受傷,51人死亡。暴力陰影之下,香港人大量移民,直到文革結束才漸漸平息。

此後,香港人對政治風向的變化極為敏感,尤其回歸前夕,出現了最大規模的移民潮,從1984年中英發表《聯合聲明》到1997年成立特別行政區,香港移民人數達數十萬人,人才資金大量外流。

暴富神話和破產悲劇不斷上演的同時,香港自身的前途也始終未知,無論是李嘉誠這樣的商界巨賈還是升鬥小民,每個人的命運都無法掌控,迷信自然會盛行。

獨特的行業構成也為迷信提供了土壤,沒有第二個城市像香港一樣聚集了如此多的高風險行業。除了金融,它還有高度發達的博彩業,7百萬人口的城市,熱衷賭馬的人數竟超過百萬。此外,作為華人世界明星密度最高的城市,娛樂圈的迷信氛圍也會對大眾產生深刻影響。


某「香港十大風水師」排行,其中多數風水師都與娛樂明星過從甚密

如果你熱愛八卦,對香港明星養小鬼、下降頭的種種傳聞肯定不會陌生,這種恐怖陰暗的古老迷信只有娛樂圈才會出現。贏家通吃的生態導致明星們不會滿足於祈求神明佑護,詛咒競爭對手才能真正感到安全,所以泰國是他們最愛去的國家。

不過,近幾年北京可能會成為他們的新寵。和降頭、小鬼比起來,朝陽區群眾顯然要好用得多。

相關焦點

  • 為啥以前農村迷信鬼神,各種傳聞層出不窮,為啥現在年輕人不信了
    為啥以前農村迷信鬼神,各種傳聞層出不窮,為啥現在年輕人不信了?大家都知道,我國也是有著專門的神話體系的,最為出名的無疑就是天庭與地府了,對於傳說居住仙人的天庭嚮往不已,對於地府卻十分畏懼,認為是魂歸之所,人死後如果作惡還得下地獄。
  • 為啥香港教師不收禮?「幼兒園防貪指南」帶給我們的啟示
    為啥香港教師不收禮?「幼兒園防貪指南」帶給我們的啟示 喬志峰 跟往年一樣,剛剛過去的教師節,「老師該不該收禮」依然是熱門話題,「老師向學生索禮」的負面新聞仍然未能絕跡。
  • 為啥村裡老人說跑進家中的刺蝟不能殺?科學研究表明,真不是迷信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的時間了,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長河,這個世界衍生出了無數種生物,人類自然就是站在食物鏈的頂端,這就代表著人來只要是想,對付世界上任何一種生物都是沒問題的。
  • 生活壓力大,香港年輕人在迷信中尋找安慰
    【編譯/觀察者網 王愷雯】廟街的算命攤、鵝頸橋下的「打小人」、黃大仙求神拜佛的人流……在香港,你可以在很多地方發現這些和「運勢」有關的元素。這些迷信活動,似乎和香港的現代化格格不入,但如今的趨勢卻是:不止老一輩相信,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也開始熱衷於這些「迷信」。
  • 為啥香港教師不收禮?「幼兒園防貪指南」帶給我們的啟示
    important}為啥香港教師不收禮?我們無須漂洋過海去西方取經,不妨把目光投向香港,看看香港是怎麼做的。​據此前媒體報導,向幼兒園老師送禮,在香港可能會觸犯法律。針對幼兒園貪汙投訴大增的情況,香港廉政公署專門推出了《幼兒園校董及職員行為守則範本》。
  • 為啥去香港旅遊的大陸人,只能停留7天?原來是歷史原因
    為啥去香港旅遊的大陸人,只能停留7天?原來是歷史原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喜歡出門旅遊,其中,香港,澳門作為我國比較特殊的城市,可能很多人的青睞,但是去過香港的小夥伴都知道去香港遊玩,怎麼都可以?
  • 為啥老人都說飛入家中的蝴蝶不能殺?科學研究表明,真的不是迷信
    生活在農村的人應該從小就會遇見一些很奇怪的事情,而關於這些事情村裡的老人們總能夠用他的理論給你解釋得很清楚。儘管這些說法我們一聽都知道是封建迷信的事情,但是有些時候總覺得這些老人說的很有道理。而且最關鍵的一點在於這些飛到家裡的蝴蝶一般都會停在一個地方不動,而這個時候如果用一個盤子伸到蝴蝶前面,它就會飛到盤子上,然後再用盤子送蝴蝶出房間,這種事情確實讓人感覺好像這些蝴蝶都有意識一樣,但是其實並不是這樣。那麼為啥老人都說飛入家中的蝴蝶不能殺?其實科學研究表明,真的不是迷信。
  • 為啥說夜裡出生的寶寶「命格差」?並非老人迷信,有科學解釋
    老一輩兒的說法,究竟是不是迷信的觀念小麗懷孕九個月了,已經到了預產期住進了醫院,臨產時是一個凌晨,小麗的婆婆就跟她說道:「堅持堅持,無論如何都儘量讓孩子白天出生,白天出生孩子命好」。小麗作為一個馬上要分娩的孕婦,內心特別矛盾糾結,老一輩人的觀念為什麼這麼迷信保守?
  • 「渣渣輝、陳咬唇、骨天落」:香港人講普通話為啥那麼難?
    古天樂。 不過,稍具理性的人都知道這實際只是在過度解讀而言。其實,不止是香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地區都是以方言為主導的。至少在日常生活領域,大多數人的交流都是以方言為主。以北京語音為基礎的普通話才被廣泛推廣,即便如此在一些小城鎮中,人們交流的主要語言依舊是當地的方言,而香港就是一個以粵語為主導的地區。
  • 香港洗碗工的工資都有一萬多了,為啥內地人還是不願意去打工呢?
    香港洗碗工的工資都有一萬多了,為啥內地人還是不願意去打工呢?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實行一國兩制的國家,兩制的另外一種制度就適用於香港,澳門。它們作為特別行政區與內地相比,在經濟,文化等等方面都是不太一樣的。
  • 桓譚VS讖緯迷信:人死如燈滅,迷信背後是人對自然災異的恐懼
    下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桓譚所處的時期「讖緯迷信」興盛的原因,再來細細品味一下桓譚的「人死如燈滅」。2、桓譚與讖緯迷信的戰鬥:讖緯很荒謬,形死神也滅桓譚就是處在那麼一個舉國上下迷信讖緯的年代,不管周圍的人是「裝睡」也好,還是真的沉迷於讖緯迷信也罷,桓譚不僅不沉迷其中,而且也不「裝睡」。
  • 為啥說孕婦不能去「喜慶」場所?不是迷信,而是有這4種危險!
    為啥說孕婦不能去"喜慶"場所?不是迷信,而是有這4種危險!比如不能抱剛出生的小嬰兒,會把小嬰兒嚇著拉肚子等等很多迷信的說法,事實果真如此嗎?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不清楚,其實不讓孕婦去喜慶的場所,不是迷信,這也是為了孕婦自身考慮,稍不注意就會產生這4種危險。
  • 為啥說孕婦不能去"喜慶"場所?不是迷信,而是有這4種危險
    為啥說孕婦不能去&34;場所?不是迷信,而是有這4種危險!相信很多寶媽在懷孕的時候都被特殊對待過吧,比如上公交車被讓座,排隊的時候孕婦優先等等這些特殊對待,但是也有一些事情家人不允許你做,認為會是不吉利等等原因,這一度讓很多孕婦都很苦惱,這不讓,那也不讓不就是限制人身自由了嗎。
  • 為啥說有出息的孩子容易"斷香火"?這絕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的
    為啥說有出息的孩子容易&34;?這絕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的&34;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盼,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大出息,因為孩子有出息,也就意味著父母的成功,父母未來有了依靠。那麼,為啥說越有出息的孩子越容易斷香火呢?其實這絕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 南懷瑾老師:現代有一個大迷信,就是許多人迷信「科學萬能」
    現代有一個大迷信,就是許多人迷信「科學萬能」說到迷信,使我想到現代人動不動就講人家迷信,有些問題我常常問他們懂不懂?他說不懂,我說那你才迷信!自己不懂只聽別人說,便跟著人家亂下斷語,那才真正是迷信。當然,不但科學不能迷信,哲學、宗教也同樣地不能迷信。
  • 為啥孩子衣服不能在外「過夜」?老一輩說法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時代在進步,育兒知識在更新,很多老一輩的育兒理念都被年輕人所淘汰,因為是迷信。但其實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因為有一些理念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老一輩說孩子衣服不能放外面「過夜」,並非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曉娜是個90後,同時也是一名男孩的寶媽。
  • 為啥寶寶一見到個別人就大哭不止?並非迷信,家長要注意了
    不要傻傻覺得這都是寶寶一定會發生的,就置之不理,就比如小茹的女兒,從出生以來就非常乖巧,還特別的愛笑,所以讓一個本來不怎麼喜歡孩子的人都愛上了。為啥寶寶一見到個別人就大哭不止?並非迷信,家長要注意了很多人都說小孩子是特別有靈氣的,甚至很多人都扯到鬼神上面了,說孩子能看到我們大人看不到的東西,但其實真不是這麼邪乎的東西。要是你家寶寶一見到個別人就大哭不止,家長要注意的是孩子,孩子一看就哭得人。
  • 北京戶口為啥那麼香?那麼多人去爭取。看看教育工作者怎麼說
    北京戶口為啥那麼香?那麼多人去爭取。看看教育工作者怎麼說。 昨天(10月15日)北京積分落戶結果公布,進入了公示階段。10幾萬人爭6000個名額,為啥北京戶口這麼香,看看物理奶爸給大家的分析: 落戶北京,大部分人的目的是為了孩子上學!
  • 香港澳門已回歸20年,為啥至今內地遊客去旅遊還要辦港澳通行證?
    香港、澳門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它們在近代被西方殖民者竊取,但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全都回歸祖國了,在這過程中「一國兩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理解,既然是港澳是中國領土,他們已經回歸20多年了,為啥去港澳還需要通行證呢?
  • 香港人住「棺材房」,4平方米都算大戶型,為啥不願來內地買房?
    在了解到這種情況後,很多遊客就會勸說這些人,既然這裡房價那麼貴,空間那麼小,幹嘛還非要居住在香港不行呢?香港的總體工資遠比內陸要高,而且你買一個「棺材房」的價錢在內地一些地方完全可以買到更大的房子,為什麼不搬到內地,去內地買套房子呢?而很多人每每在聽到這樣的疑問時,只能無奈地笑笑。其實他們也不是沒有想過,但是對比之下,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在香港蝸居在「棺材房」裡,而原因則主要有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