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基因編輯會導致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

2020-12-11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Leon

責編 | 雪月

近日,三項獨立的研究顯示,在人類胚胎進行CRISPR基因編輯會引起大量DNA的缺失和重組。這些結果無疑增加了人們對基因編輯安全性的擔憂。

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一直是一件飽受爭議的事情(圖源:Pascal Goetgheluck/Science Photo Library)

最近,科學家又進行了一系列使用CRISPR-Cas9編輯人胚胎基因組的實驗。結果揭示,這會在目標位點附近引入大量不必要的改變。

三項獨立的研究分別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Kathy Niakan課題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Dieter Egli實驗室以及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山東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課題組,都已經上傳到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1-3】這些研究揭示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新風險。先前的研究表明,CRISPR–Cas9引起的脫靶突變常常發生在距離靶點很遠的位置。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不僅僅是目標位點的遠處,CRISPR–Cas9也會在目標位點附近引入不必要的突變,這是傳統方法所不能檢測到的。基因編輯領域學者Gaétan Burgio認為,這些「on-target」效應更難以避免。

是否應該編輯人類胚胎來預防遺傳病的爭論一直在持續。這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這樣做會對基因組造成了永久的、可遺傳的改變。「如果把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比作是太空飛行,那麼最新的研究相當於把發射臺上未起飛的火箭給炸了。」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基因編輯的Fyodor Urnov說。

意想不到的編輯後果

2015年,中山大學的黃軍就實驗室首次用CRISPR編輯人類胚胎【4】。從那時起,世界各地的團隊開始嘗試這個過程。但這樣的研究仍然很少,而且通常受到嚴格的監管。

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關鍵一步是,細胞主動修復被切割的DNA。這些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人們對這個過程的了解仍然遠遠不夠。生物學家Mary Herbert說,用Cas9酶攻擊DNA之前,我們需要充分了解細胞裡究竟會發生什麼。

英國倫敦的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Kathy Niakan課題組於6月5日在bioRxiv發布了第一篇論文。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在POU5F1基因中引入突變,該基因對胚胎發育很重要。在18個被編輯的胚胎中,約22%被檢出位於POU5F1周圍的大量突變,包括DNA的重排和數千個鹼基的缺失。這遠遠超出了研究人員的預期。

另一篇研究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Dieter Egli實驗室完成,他們試圖使用CRISPR-Cas9糾正EYS基因的突變,這種突變會導致失明。編輯後,大約一半的胚胎丟失了大量的染色體片段,有時甚至是EYS基因所在的整個染色體。

由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山東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領導的第三組研究人員研究了帶有引發心臟疾病突變的胚胎。類似地,他們發現CRISPR-Cas9編輯會影響目標位點所在的染色體。

難以預測的DNA修復

這些意想不到的後果是DNA修復機制所帶來的。CRISPR-Cas9技術通過guide RNA將Cas9酶定位到目標位點,然後Cas9把兩條DNA鏈切斷,最後細胞自己會修復這個雙鏈缺口。

基因的編輯是在修復過程中發生的。在一般情況下,細胞會用一種容易出錯的機制來修復缺口,結果是少量鹼基的插入或刪除。如果人為地給細胞提供DNA模板,細胞有時會用這個模板來修補缺口,從而引入新的DNA序列。但是,DNA雙鏈斷裂還會導致DNA序列的混亂或染色體的缺失。

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在小鼠胚胎或人類細胞中使用CRISPR編輯會造成巨大的、不必要的影響【5,6】。但是,在人類胚胎中完成這項工作也很重要,因為不同的細胞類型可能對基因編輯做出不同的反應。

之前的研究通常只會關注單個或幾個鹼基的突變,從而遺漏了這種大規模的染色體變異。最新的三項研究專門尋找這些目標位點附近的大規模突變,科學界應更加認真地對待這一問題,而不是心存僥倖。

撲朔迷離的分子機制

三項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機制以解釋觀察到的現象。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將胚胎中觀察到的大部分變化歸因於大量的缺失和重排。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山東大學的研究小組認為,他們發現的變異中有40%由基因轉換(gene conversions)引起。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可能導致人類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新聞—科學網
    「如果把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比作是太空飛行,那麼最新的研究相當於把發射臺上未起飛的火箭給炸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基因編輯的Fyodor Urnov說。 2015年,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首次使用CRISPR編輯人類胚胎。從那時起,世界各地的研究團隊開始嘗試這個過程,目的是對基因進行精確的編輯。但這樣的研究仍然很少,而且通常受到嚴格的監管。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NHEJ)和基因轉換之間的相互作用,並導致在兩個基因座上攜帶相同indel突變的胚胎。此外,可能會在目標區域之外雙向擴展,從而導致雜合性(LOH)大量丟失。該研究表明,基因轉化和NHEJ是植入前人類胚胎中的兩種主要DNA DSB修復機制。儘管基因轉換可用於基因校正,但廣泛的LOH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 密集新研究表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造成染色體混亂!
    被譽為「基因魔剪」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以來,外界對其在目前束手無策的疑難雜症治療方面寄予厚望。但截至目前,其安全性仍是最大的障礙,尤其在對人類胚胎「動刀子」的時候。最近有三份研究均聚焦於描述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
  •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風險多大?密集新研究表明:造成染色體混亂
    被譽為「基因魔剪」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以來,外界對其在目前束手無策的疑難雜症治療方面寄予厚望。但截至目前,其安全性仍是最大的障礙,尤其在對人類胚胎「動刀子」的時候。最近有三份研究均聚焦於描述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
  • 【盤點】基因編輯胚胎將何去何從?
    ,研究者表示,他們所研究的人類胚胎攜帶著額外一組染色體,而且胚胎均為死亡胚胎組織。研究人員利用最近很火的CRISPR/Cas9系統來剪切受精卵中人的HBB基因(β-globin gene),因為HBB基因突變會導致β地中海貧血症。他們注射了86個三核受精卵,其中71個受精卵存活。在做檢測的54個樣品中,有28個受精卵的HBB被剪切了,而其中只有更小一部分被重組修飾了。不僅如此,非靶向的突變也出現了。【6】盤點:基因編輯胚胎?
  • 試管治療中胚胎發育異常與染色體有關
    現今已知的染色體病或染色體畸變是一種嚴重的遺傳病,伴有發育畸形和智力低下,同時也是導致流產與不育的重要原因。每一對的染色體或遺傳因子在細胞的減數分裂時會彼此分離,再進入不同的子細胞中,不同對的染色體或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23對染色體上面分布著大約5-10萬個基因。
  • 利用Cas9切割人胚胎基因組可去除等位基因特異的染色體
    利用Cas9切割人胚胎基因組可去除等位基因特異的染色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44:39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Dieter Egli小組的最新研究發現,在人類胚胎中利用Cas9切割可去除等位基因特異的染色體
  • 又一中國團隊發表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論文科學人
    一年後,第二篇關於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組的論文發表——研究者依然來自中國,這一次,發表論文的是廣州醫科大學的團隊。《自然》新聞團隊就此採訪了若干科研同行的評論:(Paradoxian/譯)中國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嘗試了編輯人類胚胎的基因來讓它們抵禦HIV感染。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6月17日,由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幹細胞生物學家Dieter Egli領導的小組也發表了其關於基因編輯的實驗結果。研究人員評估了在父系染色體上EYS位點引入Cas9誘導的雙鏈斷裂(DSB)的修復結果,以期糾正致盲突變。但大約一半的測試胚胎失去了EYS所在的染色體的大段,有時甚至是整個染色體。
  • 試管嬰兒PGD/PGS染色體基因篩查常見問題
    了解過試管嬰兒的朋友相信都知道,第三代試管嬰兒過程中有一個區別於普通試管技術之處就是在胚胎移植之前對胚胎進行染色體基因檢測篩查,淘汰存在異常的胚胎,選擇健康優質胚胎進行移植,保證胎兒健康。1、試管嬰兒為什麼要做基因篩查?
  • 胎停需要查胚胎染色體嗎?
    卵子和精子在受精時會進行染色體的分裂、配對和組合,精子和卵子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生命。在這一過程中,一旦發生排列組合錯誤則必會出現染色體的斷裂,重複和丟失;一旦出現了數目和位置的異常,當親代雙方的精子和卵子染色體配對時必定發生識別錯誤,所形成的胚胎必定出現異常,以致不能正常發育,而造成胚胎早期停止發育。
  • 英國首次批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實驗
    新華社倫敦2月1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1日宣布,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已正式批准該研究所一個團隊提出的在人類胚胎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的實驗申請,這是英國監管機構首次批准此類實驗。由克裡克研究所生物學家凱茜·尼亞肯領導的團隊去年9月正式提出相關申請。
  • 人類基因編輯為什麼於法於理都不被允許
    源自人民日報基因編輯是指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受精卵或者早期胚胎的基因。在19世紀70年代基因工程技術發展到現在,世界各國早已 經有科學家對基因編輯這項技術開始研究。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以中心法則為生物學基礎,什麼是中心法則?就是認為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到蛋白質,再 由蛋白質進行表達,這個遺傳順序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 經無創胚胎染色體篩查的試管嬰兒在無錫誕生
    新華社南京3月16日專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6日從江蘇無錫婦幼保健院獲悉,一例經無創胚胎染色體篩查的試管嬰兒近日在該院生殖中心健康誕生,標誌我國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技術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是指在胚胎植入著床前先對胚胎染色體數目和結構進行檢測,篩選出正常的胚胎後再植入母體,以防止因胚胎自身染色體變異而導致的妊娠失敗和流產。無錫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常務副主任蔡立義說,與傳統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相比,此次的無創胚胎染色體篩查技術對樣本提取手段進行革新,把從胚胎上提取細胞的活檢形式改革成從培養液中提取DNA的檢測形式。
  • 全球首例無創胚胎染色體篩查(NICS)試管嬰兒在無錫誕生
    近日,全球首例接受無創胚胎染色體篩查(NICS)的試管嬰兒於無錫市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健康誕生。這是NICS技術在全球取得的首個成功的臨床科研項目。    無錫市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主任蔡立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胚胎染色體異常是導致妊娠失敗、自然流產的主要原因」。通過試管嬰兒方式獲得的胚胎有40%—60%存在染色體異常,且孕婦年齡越大,胚胎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就越高,獲得健康的胚胎是實現成功懷孕的第一步。    傳統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是目前國際公認降低因胚胎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妊娠失敗的有效途徑。
  • 為何高齡女性容易胚胎染色體異常?
    因為年輕大之後,身體各方面都呈現下降的趨勢,特別是卵巢功能等方面,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高齡備孕的女性經常會出現胚胎染色體異常等問題。比方,受精卵的染色體來源於卵子和精子,各一半。 少有人曉得的是:卵子成熟過程中,會發作減數團結,即從兩條染色體拆分紅單條染色體,受精後再與精子的單條染色體重新分離成二倍體,即受精胚胎。
  • 性別是由X和Y染色體決定的嗎?有Y染色體也不一定是男兒身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會出現一些比較特殊的現象,比如某人明明表現為男兒身,染色體組成卻是XX;或者明明表現是女兒身,卻是XY的染色體組成。這些「性別逆轉」的現象不僅讓當事人特別苦惱,也讓科學家們甚是頭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種「性別逆轉」呢?
  • 倫理| 美國「放開」基因編輯技術!「設計嬰兒」將產生?
    北京時間2月14號晚,美國國家科學院與美國國家醫學院下屬的人類基因編輯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表示在嚴格的監管和風險評估下,基因編輯技術可用於對人類卵子、精子或胚胎的編輯,但僅限於雙方均患有嚴重遺傳疾病的父母,想要健康的孩子卻別無選擇時。
  • 第三代試管嬰兒的胚胎染色體篩查報告怎麼看?
    那麼,今天我就和大家講講染色體篩查的重要性,以及教大家1分鐘看懂第三代試管嬰兒胚胎染色體篩查報告。染色體篩查的重要性人類有23對染色體,每一條染色體上的DNA片段就是一個基因。23對染色體上面分布著大約5-10萬個基因。一般人群中有1/5~1/4患有遺傳性疾病,平均每人攜帶5~6個隱性基因。
  • 人類胚胎基因修復不再遙遠:糾正常見但致命的突變
    2017年,我們見證了許多基因工程領域的新聞,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對基因片段進行剪切和粘貼(即基因編輯)的CRISPR技術。最引人關注的一個新聞是,CRISPR可以修改人類胚胎,糾正一種相對常見且往往致命的突變。從事這一前沿研究的是頗具爭議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家舒哈拉特·米塔利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