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as9切割人胚胎基因組可去除等位基因特異的染色體

2020-12-22 科學網

利用Cas9切割人胚胎基因組可去除等位基因特異的染色體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44:39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Dieter Egli小組的最新研究發現,在人類胚胎中利用Cas9切割可去除等位基因特異的染色體。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2020年10月29日的《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探究了在父系染色體EYS位點上引入Cas9誘導雙鏈斷裂(DSB)的修復結果,該染色體攜帶的移碼突變可導致失明。研究顯示最常見的修復結果是微同源介導的末端連接,這發生在胚胎的第一個細胞周期中,其誘導胚胎閱讀框的非鑲嵌式恢復。

值得注意的是,大約一半的雙鏈斷裂並未得到修復,這導致無法檢測到父系等位基因,並且誘導有絲分裂後一個或兩個染色體臂的丟失。相應地,由於Cas9切割兩個等位基因,因此Cas9脫靶切割會引起染色體丟失和半合插入缺失。

這些結果說明了可以對染色體構成進行人為幹預,但同時證明了對人胚胎突變校正具有一定挑戰性。

據介紹,糾正人胚胎中的致病突變可減輕遺傳疾病的危害並改善對具有致病突變夫婦選擇替代胚胎的潛力。

附:英文原文

Title: Allele-Specific Chromosome Removal after Cas9 Cleavage in Human Embryos

Author: Michael V. Zuccaro, Jia Xu, Carl Mitchell, Diego Marin, Raymond Zimmerman, Bhavini Rana, Everett Weinstein, Rebeca T. King, Katherine L. Palmerola, Morgan E. Smith, Stephen H. Tsang, Robin Goland, Maria Jasin, Rogerio Lobo, Nathan Treff, Dieter Egli

Issue&Volume: 2020-10-29

Abstract: Correction of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in human embryos hold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the burden of inherited genetic disorders and improve fertility treatments for coupleswith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in lieu of embryo selection. Here, we evaluate repairoutcomes of a Cas9-induced double-strand break (DSB) introduced on the paternal chromosomeat the EYS locus, which carries a frameshift mutation causing blindness. We show that the mostcommon repair outcome is microhomology-mediated end joining, which occurs during thefirst cell cycle in the zygote, leading to embryos with non-mosaic restoration ofthe reading frame. Notably, about half of the breaks remain unrepaired, resultingin an undetectable paternal allele and, after mitosis, loss of one or both chromosomalarms. Correspondingly, Cas9 off-target cleavage results in chromosomal losses andhemizygous indels because of cleavage of both allele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ability to manipulate chromosome content and reveal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mutationcorrection in human embryos.

DOI: 10.1016/j.cell.2020.10.025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389-1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作為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cas9 最成功的地方是它可以輕鬆的設計嚮導性 RNA 序列將 Cas9 引導到基因組的特定位點上,然後通過 Cas9 的核酸酶切割活性造成 DNA 斷裂。最近的幾項研究,成功地應用 Crispr/cas9 糾正動物模型,體細胞和體外誘導的多能幹細胞中引起疾病的突變基因,這也對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於臨床燃起了希望。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該研究表明,基因轉化和NHEJ是植入前人類胚胎中的兩種主要DNA DSB修復機制。儘管基因轉換可用於基因校正,但廣泛的LOH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該研究顯示最常見的修復結果是微同源介導的末端連接,這發生在合子的第一個細胞周期中,導致胚胎與閱讀框的非鑲嵌修復。然而,大約一半的斷裂仍未修復,導致無法檢測到的父本等位基因,並且在進入有絲分裂期後,一個或兩個染色體臂丟失。
  • 基因編輯可能導致人類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新聞—科學網
    近日,科學家進行了一系列使用CRISPR-Cas9編輯人胚胎基因組的實驗。結果揭示,該過程可能對靶位點或其附近的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變化。 這三項獨立研究均已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並揭示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新風險。既往研究表明,CRISPR–Cas9引起的脫靶突變常常發生在距離靶點很遠的位置。
  • 基因編輯會導致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
    這些結果無疑增加了人們對基因編輯安全性的擔憂。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一直是一件飽受爭議的事情(圖源:Pascal Goetgheluck/Science Photo Library)最近,科學家又進行了一系列使用CRISPR-Cas9編輯人胚胎基因組的實驗。結果揭示,這會在目標位點附近引入大量不必要的改變。
  • PGD技術專題:如何區分平衡易位攜帶胚胎與正常胚胎
    然而,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自然妊娠風險非常大,所以對於這類攜帶者,推薦通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進行生育,可避免生育風險。 通過雙端測序找到父母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斷裂點位置信息,根據斷裂點上下遊序列設計特異引物,用引物對胚胎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產物進行PCR驗證,判斷胚胎是否存在斷裂點。其實現基礎仍然是基於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個體化設計,為易位型胚胎的鑑別提供新的方法[14]。   整體流程:
  • 密集新研究表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造成染色體混亂!
    但他們最終發現,除了預期的變化之外,23個胚胎中幾乎有一半在EYS所在的位置丟失了大量的染色體片段,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染色體完全消失。第三份研究由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生殖生物學家Shoukhrat Mitalipov團隊完成,他們於6月20日發表了研究結果。
  • 人類胚胎基因修復不再遙遠:糾正常見但致命的突變
    2017年,我們見證了許多基因工程領域的新聞,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對基因片段進行剪切和粘貼(即基因編輯)的CRISPR技術。最引人關注的一個新聞是,CRISPR可以修改人類胚胎,糾正一種相對常見且往往致命的突變。從事這一前沿研究的是頗具爭議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家舒哈拉特·米塔利波夫。
  • 發育研究利器——表觀遺傳之基因組印記
    ,是指基因的表達具有親本選擇的現象,即只一個親本的等位基因表達,另一個親本的等位基因不表達或很少表達。印記基因在生長發育中。眾多假設認為DNA甲基化是基因組印記的主要機制,即許多的基因印記是由不同親本來源的等位基因調控區的差異甲基化造成的。
  • 基因組編輯工具鋅指核酸酶(ZFN)研究進展——2011生物谷研究盤點
    該組織創建了一個資料庫,裡面有66個「鋅指」庫,每一個鋅指結構可與一個特異的DNA位點結合。這些特異的鋅指結構與Fok I核酸酶結合,可特異地剪接一種植物細胞基因和3種人類細胞基因,剪接後達到預先改造基因的效率高達50%,而傳統的基因療法改造基因的效率只有1%。該鋅指技術協會將66種鋅指結構蛋白儲存在在低溫冰箱裡,每一個實驗室都可以通過以200美元的價格預定一種鋅指蛋白。
  • 「設計」嬰兒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人類胚胎中的基因工程引發爭議
    在美國,利用現有的人類胚胎進行科學研究基本上是不允許的,因此科學家們取出正常的人類卵子,用含有一種名為MYBPC3的突變基因的精子使其受精,這種突變基因帶有一種叫做肥厚性心肌病的疾病,這種疾病是年輕運動員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攜帶兩個mybpc3突變體的人,一個來自母親,另一個來自父親,或者是等位基因的同源基因,基本很少能在童年時期存活下來。
  •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風險多大?密集新研究表明:造成染色體混亂
    但他們最終發現,除了預期的變化之外,23個胚胎中幾乎有一半在EYS所在的位置丟失了大量的染色體片段,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染色體完全消失。第三份研究由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生殖生物學家Shoukhrat Mitalipov團隊完成,他們於6月20日發表了研究結果。
  • 解碼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計劃後17年,X染色體被解碼了
    研究人員採用高級測序技術,專注於解碼X染色體,因為絕大多數人至少有一條X染色體。通常,從生理上的女性有一對X染色體,生理上是男性的人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米加說:「基因遺傳學及基因組學領域研究X染色體,因其與許多遺傳特性及疾病相關聯。」比如,X染色體與色盲、杜氏肌營養不良及血友病有關。
  • NCB丨不用失活,人類X染色體劑量補償添新機制!
    這句話出自現代科學先驅之一、毒理學之父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1493—1541),他以此描述了一個基本原理,不僅適用於毒理學領域,同樣適用於闡釋細胞如何控制基因表達的劑量。雖然二倍體生物通常能夠應對單個基因拷貝數的變化,但這並不適用於基因組的大部分,比如整個染色體。
  • 【盤點】基因編輯胚胎將何去何從?
    ,研究者表示,他們所研究的人類胚胎攜帶著額外一組染色體,而且胚胎均為死亡胚胎組織。研究人員利用最近很火的CRISPR/Cas9系統來剪切受精卵中人的HBB基因(β-globin gene),因為HBB基因突變會導致β地中海貧血症。他們注射了86個三核受精卵,其中71個受精卵存活。在做檢測的54個樣品中,有28個受精卵的HBB被剪切了,而其中只有更小一部分被重組修飾了。不僅如此,非靶向的突變也出現了。【6】盤點:基因編輯胚胎?
  • 基因工程的新世界
    細胞或生物的完整遺傳物質稱為基因組。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組織在單個環狀DNA分子中。在真核細胞核中發現的DNA大分子形成染色體(與蛋白質一起)。染色體的數量是該物種的特徵。人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配子中有23條染色體。
  • 有袋動物胚胎發育和X染色體失活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的揭示
    有袋動物胚胎發育和X染色體失活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的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5:43:54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James M. A.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由於它70%的蛋白質編碼基因與人類同源而且有著透明快速的體外胚胎發育, 所以科學家們經常用它來研究早期發育和各種疾病, 比如白血病、多種實體瘤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病。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合作研究團隊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優化了可識別低至50個細胞的組蛋白修飾染色質定向捕獲分割技術(CUT&RUN),進一步在人類卵母細胞、合子基因組激活(ZGA)前後胚胎和內細胞團等時期檢測了
  • 胚胎植入前經全基因組篩查 滬"升級版"三代試管嬰兒誕生
    去年,婚後兩年未孕的黃女士和丈夫來到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檢查,發現丈夫患有嚴重的弱精,並且染色體平衡易位。據專家介紹,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常規的試管嬰兒技術,很容易發生因胎兒染色體異常導致的流產。為了順利懷上健康寶寶,黃女士和丈夫選擇了目前國際上先進的PGS技術,即植入前胚胎遺傳學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