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起義之名,張獻忠簡直是個土匪,殘害川蜀之人,罪不可恕

2021-01-08 騰訊網

對宿命的反抗是人民的人心所向,若是把這股力量託付給一個殘暴的領頭人,那就是一場災難。

一、亂世起義是常象

本文只允許新語說古今和舊人新說發布,其他發布者均為抄襲,抄襲者不孕不育。

天災不斷和朝廷無為造成了一個民不聊生的局面,明末的確是個最亂最壞的時代,餓殍遍地,它把人給活生生逼上了絕路。

人一旦膽大起來,他們便無所顧忌了。各地農民逐漸聚集起來,他們要拼出一條活路。

這陝西的柳樹澗堡有個軍漢張獻忠,早些年犯法被逐回鄉。他號召周邊村鎮集齊了一支隊伍,也響應了時局。

不得不承認,這張獻忠確實有些本事,他的軍事天分也得益於那些年的軍旅生涯,領兵打仗屢戰屢勝。

可外亂未平,起義軍倒是先和朝廷軍打個不停。在巾幗名將秦良玉的白杆兵的包圍圈下,起義軍們陷入了苦戰。

在起義軍中最強的一支便數張獻忠,他決心衝破包圍,直接去搗毀皇帝的老窩鳳陽,這一招實在是狠毒。

歷代明朝的皇帝都葬在鳳陽,張獻忠叫來鳳陽城的百姓,當著眾人的面挖開皇陵暴屍荒野,還砍光了鳳陽的官員以及富戶。

聽到這個消息,崇禎帝差點哭暈過去。無論他再怎麼震怒,氣運已盡的朝廷擋不住張獻忠的腳步。

二、大西王朝霸蜀地

輾轉作戰多處後,起義軍處處受到制約和打擊,很快就進入了低潮。部分領頭人選擇接受朝廷的招安,先潛伏下來。

已經嘗過甜頭的起義軍們,他們也只是把投靠朝廷當做休整的戰略,沒過多久,張獻忠再次重振旗鼓,和其他隊伍匯合。

吃過教訓的張獻忠明白了軍情的重要性,他派出士兵偽裝成走販走卒,專門去打聽各種情報。憑這一手,讓他多次取勝。

在張獻忠入川後,他做了一件慘無人道的事情,對當地蜀民進行了屠戮。根據史料載錄,當地人口大量銳減。

張獻忠所作所為也是有跡可循,一來是搶掠民財民糧補充軍需,二來是當地對他統治的強烈反抗,種種原因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畢竟張獻忠是打算徹底控制川地,他需要保障安全剷除異己,有學有樣建了一個大西王朝,自稱為帝。

三、反清不成必殞命

歷史的洪流淹沒了明朝,滿族人的大清冉冉升起。當初高喊仁義起兵的張獻忠等人,也成為了割據一方的「地頭蛇」。

清朝面對的局面就是明朝雖然沒了,四處還散落著棘手的「刺頭」。例如張獻忠這種自立門戶稱帝的,也是心頭大患。

等清軍轟轟烈烈打過來了,張獻忠表明態度,自己寧死不降,他最後的骨氣就是身為一個明朝人的底線。

但他也自知很難抵抗清軍,自己的大西朝內部還生了分歧動亂,心腹劉進忠投清反叛,把張獻忠逼到了一個無路可退的地步。

雙方交戰敵眾我寡,對於張獻忠來說是決一死戰。叛將劉進忠還為清朝肅親王豪格指出張獻忠的身影,一聲令下,將張獻忠亂箭射殺。

大西國在歷史中短暫地冒了泡,它是由張獻忠一手建的,也沒給百姓帶來多大利處,只不過是亂世生亂象罷了。

本文只允許新語說古今和舊人新說發布,其他發布者均為抄襲,抄襲者不孕不育。

#張獻忠#

#明朝那些事兒#

歡迎朋友們關注@新語說古今和@舊人新說

相關焦點

  • 江口沉銀之謎揭開:「蜀世子寶」金印重見天日 稅銀出水證實張獻忠...
    1646年,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率部從成都出發,沿岷江南下到達岷江彭山江口段時,明朝將領楊展突襲了張獻忠所部,船隻被焚,大量財物和大西政權一起,沉於江底。至此之後,岷江彭山江口段成為了川西地區老少皆知的藏寶地,岷江江底藏有天價財富的傳說373年以來一直在川西平原口耳相傳。2016年,文物部門在岷江眉山江口段進行了三期圍堰發掘,張獻忠和大西政權的眾多戰利品重見天日。
  • 中國最後一個土匪覃國卿:與漂亮妻子躲深山15年,曾掐死5個子女
    但令人遺憾的是,人心遠比猛獸可怕,當年此人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行蹤,親手掐死自己的5個親生孩子,他便是我國最後一個土匪,覃國卿,等待他的,將是怎樣的結局? 原本,覃家祖上乃明代農民起義的領袖覃垕,此人一度被當地百姓當成「神」,對其無比敬仰。只可惜來到覃國卿父親這一輩,竟發展成了當地惡霸。 從小受到惡霸父親的影響,覃國卿脾氣暴躁,平日裡最喜幹些偷雞摸狗之事,打家劫舍於他而言簡直是家常便飯,當地老百姓看見這對父子,都得繞著道走,苦不堪言,覃國卿的父親甚至還殺死過數名我軍戰士,罪不可恕。
  • 張獻忠,還是清廷?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銳減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
    但隨著歷史文獻和地方縣誌等更多資料的現世,「張獻忠屠川」的真相卻逐漸模糊起來。歷史本就是一個任人裝扮的小姑娘,只歸勝利者書寫,但從清朝官方文獻和後世筆記的記載中,我們不難得出三個極為明顯的疑問,或許能為我們解開四川在明末清初出現人口滅絕性大銳減的歷史真相。
  • 石龍對石虎,黃金萬萬五:張獻忠「江口沉銀」之說並非子虛烏有
    隨著考古挖掘工作的進行,這一沉銀遺址的真實面目漸漸浮出水面,其規模之大令人驚嘆,在古代,像張獻忠這種有權又有勢的人在遭遇危機時,往往會將金銀珠寶沉於海底,以待日後東山再起,因此「水底沉銀」並不是一個特別稀奇的事情,不過像這次規模這麼龐大的「沉銀遺址」可謂是稀世罕見。
  • 張獻忠是英雄好漢還是大魔頭?明朝一個秀才的親身經歷給出答案
    而同為農民軍首領的張獻忠,卻沒有像李自成那樣得到廣受推崇讚譽,反而成為一個極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至今是非黑白難有定論。綜合各種史料來看,張獻忠與李自成最大的區別,就是李自成的隊伍號令嚴明,愛護百姓,絕少有燒殺劫掠、殘害百姓的記載。雖然在推翻明朝入主京師後,李自成也曾進行了所謂「拷掠追贓」,但那也僅限於針對明朝的大臣官紳等上層人物,對於普通黎民則並未有什麼荼毒生靈之舉。
  • 《鋼之鍊金術師》與七宗罪,到底什麼罪不可恕?
    一部好的作品,尤其動漫作品,應該不單讓人熱血澎湃,更應該在熱血之後有所想有所悟,而這部鋼之鍊金術師,是每漫君最為推崇的一部略帶黑暗的優良之作,其中關於七宗罪的描述,可以說是拉開小編人生觀的帷幕,那麼到底哪一罪,不可饒恕呢?
  • 3天屠殺60萬人,張獻忠為何屠城,兩位傳教士揭露真相
    對於張獻忠的傳言一直很多,有人說他是個很好的大將軍,有說他是個天生的惡魔,殺了全城的人還會生吃女人,而最大爭議的就是曾有人指控張獻忠在四川對百姓多次進行殘忍殺害,後來也有一些證據有跡可循。與當時在成都傳教的義大利教父利類思和葡萄牙的安文思相識,剛開始覺得是一個有勇有謀之人,可慢慢發現他的脾氣很暴躁,伺候他的宮人稍有不滿意就會被處以絞刑、斬首或者凌遲,本以為只是對犯錯誤的人殘暴,誰也想不到在攻佔的第二年更殘忍舉動發生了。在1645年11月23日,他讓兩名傳教士坐在兩邊的城樓上,隨即關閉城門,沒想到竟是讓他們兩個觀看接下來對幾十萬人的屠殺。
  • 六個封建政權曾經在這裡建都,但現在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
    第二個:三國蜀漢這個就出名多了,一本三國演義讓劉備的蜀漢政權出了名。當時三國割據,劉備就是在成都當了皇帝,建立了和曹魏、孫吳鼎力的蜀漢政權。這段故事大家都很了解了,我也就不說了。第三個:東晉成漢西晉末年的時候,由於多年的大旱,很多的難民都跑到成都這個十分富饒的地方了。當時的中原大亂。趁著這個時候,難民的領袖李特起義了,雖然李特在起義的時候犧牲了,但是他的兒子李雄攻下了成都,在公元303年稱帝了,國號是大成,後來改成了漢,這也就是成漢政權的來歷,但十幾年後就被桓溫給滅了。
  • 清朝初期湖廣填四川 是因為張獻忠在四川濫殺無辜嗎
    數據顯示,到1668年,整個四川總人口只有60多萬人,甚至還趕不上有的府縣。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經濟繁華,人口密集。明朝末年,四川人口數量已達300多萬。那麼,20多年來,這200多萬人去哪裡了?近年來,有一種觀點頗為流行,認為是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所為。
  • 巴蜀文化之「蜀人的起源」(下)
    蜀地的古羌人後來分化成了很多支:羌族、冉族、氐族等。羌族強大的時候,華夏部落的「黃帝」曾娶羌女為妃(黃帝並不是指姬軒轅一人,它是華夏黃帝部落的首領代稱),這位羌女生下一子,此子天生雙瞳,長大後因教民養蠶有功,而被族人稱為「蠶叢」。
  • 「我生不為逐鹿來,都門懶築黃金臺」八大王張獻忠
    這支和李自成大軍齊名的部隊是張獻忠的大西軍。張獻忠與李自成同歲,都是陝西人,他於崇禎三年(1630 年)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起義,自號「八大王」,又因這位農民起義軍首領長身虎頷,面色金黃,所以人稱「黃虎」。
  • 大概遷移了多少人?
    清末《成都通覽》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第一次「湖廣填四川」所謂「湖廣填四川」,具體指的是湖南、湖北 、廣東地區的人口大量向四川地區遷移的歷史事件,一共分為兩次,一次發生在元末明初,而另一次則是在明末清初。元末明初,暴虐的元朝統治者、高額的稅收讓百姓苦不堪言,久而久之,百姓積怨已深。
  • 張獻忠是英雄還是混蛋,越來越多證據問世,替他辯護的專家閉嘴了
    有專家認為張獻忠是大英雄,但越來越多證據問世,專家們只好認輸張獻忠是和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但張獻忠的名聲很臭——主要是臭在殘暴上。他殘忍狠毒,經常以殺人為樂。張獻忠最惡名昭著的行為,就是屠蜀。清兵入關,李自成失敗,張獻忠感到了自己的帝位坐不穩,在驚恐和暴怒交織之下,立七殺碑,開口就是殺殺殺殺,血屠四川人民。
  • 「彩豐十味」之「川蜀夏味」為鷺島「食色」添彩
    彩豐樓本著「不時不食」理念,用夏天精彩繽紛的豐富食材,完美的呈現了一份「川蜀夏味」。 備受業內名家肯定的彩豐樓中餐廳,靈感源自中國千年之久的愛鳥之情,洲際酒店集團將這一獨有的東方情懷與博大精深的中國餐飲文化相融合,打造了一處低調內斂又兼具現代氣息的用餐之所。
  • 爭取日軍川井小隊起義
    當時,我在巢湖2區任區委書記、副區長,但經常以私塾先生和地方士紳的身份與日偽頑周旋,進行抗日活動,相機爭取日偽軍起義投誠。 駐守炯煬河以西六鋪山頭據點的日軍,是川井一太郎小隊,共20多人。從上級發來的宣傳材料中得悉,這個日軍小隊長厭戰情緒嚴重,思想動搖,於是就把他定為爭取對象。
  • 張獻忠的三大特點個個出人意料,當年傳教士猜測的結論被今人肯定
    在明末農民起義界,張獻忠有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脾氣極壞,是超出了天際的那種壞。普通人脾氣壞點也就頂多在嗓門上表示表示,但是張獻忠的壞脾氣風格就很不一樣了,簡單來說就是拿起屠刀立地成魔!所以眾多史料在記述張獻忠的時候,最常用到的一個字就是「殺」。
  • 四川人為什麼喜歡吃辣?有個不得不說的歷史原因
    四川人是出了名的能吃辣,估計你在街上隨便問一人中國哪個地方的人最能吃辣,十個人裡面有九個會說是四川,有許多人非常好奇,四川人為什麼喜歡吃辣,為什麼這麼能吃辣?張獻忠是明朝末期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在川蜀地區建立了大西政權,他是川人心目中最臭名昭著的屠川「惡魔」,其在川蜀地區犯下的罪孽數不勝數,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張獻忠令人髮指的屠川經歷,細節描述更是不堪入耳,據統計,張獻忠入川時總共屠戮了六十萬人!
  • 世界未解之謎:張獻忠監控沉銀事件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很多熟悉歷史的人都聽說過張獻忠江口沉銀一事。這件事一直是歷史之謎,沉銀地點和沉銀數量一直是困擾考古學家們的事。那麼,這到底是個怎樣的事件呢?一、故事起源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軍的起義領袖,並建立了大西政權。然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或是與李自成起義軍關係發生了變化,也或許是戰略的改變,在形式大好的時候,張獻忠決定率領大西主力軍進入四川。入川的除了他的軍隊,還有搜刮來的大量金銀財寶。
  • 畫家劉克寧川蜀行紀——川蜀風情寫生
    他以筆墨形式弘揚銓釋東坡文化在社會產生了很高的影響,開創了用中國畫集中描繪蘇東坡文化第一人。畫家劉克寧川蜀行紀——川蜀風情寫生志純/文當代著名畫家劉克寧於去夏今春季在川蜀採風寫生,匯集如下以饗讀者。四川乃天蜀聖地,山川秀美,物產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