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美術館X陸揚個展「腦髓天國」現場
寫著「歡迎來到陸揚地獄」展覽現場
(雅昌藝術網訊)2017年10月28日晚,木木美術館X陸揚個展「腦髓天國」帶來了一個炸裂的夜晚。不僅呈現了藝術家先前的影像、裝置、程序和遊戲作品,更以一系列專門為此次展覽創作的新作彰顯著陸揚的藝術野心。作為年輕一代新媒體藝術家的領軍人物之一,陸揚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實踐通過科學理論對人類經驗祛魅,用幽默揶揄人類荒誕的努力,以駕輕就熟的流行文化語言消解意義。她的作品從生物學和神經科學中汲取知識,並顯示了其在文化及宗教語境下對「精神性」的持續關注。
開幕當晚也同時舉辦了萬聖節Party
嘻哈、電子舞曲、朋克、視覺系、遊戲、動漫、御宅文化……這些在今天辨識度很高的亞文化元素交匯在一起,為整個美術館營造出一種如夢似幻的多元氛圍。本次展館空間由藝術家本人設計,炫目的霓虹燈、異教感的神廟、動漫形象以及印度果阿傳統降神舞蹈所營造的視覺感互相交織成一種「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的綜合體驗。
陸揚個展「腦髓天國」展覽海報
一層展廳的作品《電磁腦神教》展現了藝術家在影像方面的全新探索。這件作品從大展廳充滿儀式感的「教堂」中展開,以最新動作捕捉技術為依託,特邀日本著名音樂製作人invisible manners(インビジブルマナーズ)進行音樂創作,巧妙地延展了勾連於高科技、流行文化和泛文化偶像崇拜之間的敘事。此外,深諳MMD文化(日本3D跳舞模擬軟體MikuMikuDance)的陸揚化名為「LikuLikuDance」並基於MMD技術和網絡現成素材完成了一系列影像,它們突破了美術館語境下「作品」的定義,展現出對分享、互娛等網際網路精神的親和。
陸揚作品《經顱磁驅魔》,2017
從性別不明的超級英雄《子宮戰士》(2013)到八比特像素懷舊風的《癌寶寶》(2014),電子遊戲美學和遊戲性在本次展覽中反覆出現。 《忿怒金剛核》(2011)同樣展現了藝術家對此的偏好,在展廳二層的裝置之間,觀眾可以利用增強現實技術 「玩轉」展覽。互動性與視覺語言的直白感是貫穿陸揚作品的基本脈絡之一,在展覽中,這些手法的運用也顛覆了美術館慣常的功能屬性。
陸揚作品《陸揚妄想曼陀羅》,2015
在《陸揚妄想曼陀羅》(2015年)和《陸揚妄想罪與罰》(2016年)中,陸揚基於自己的形象構建了一個由暴力與控制交織成的唯吾獨尊的世界,並依照她對於深度腦部刺激(DBS)醫療技術的興趣創造了一個聖靈光環狀的腦部立體定位器械概念,它可以通過引發邊緣系統短路造成宗教式的幻覺。藝術家認為,二十一世紀自我身份的核心正是來自對心靈與精神機制的探索以及我們將這一過程視覺化的能力。在通常由其本人「出演」的影像中,藝術家解構自己的身份,並在不同的作品中幻化為新的肉身:一隻巨大的風箏,一個無性仿生人,亦或一位「陸揚地獄」大門前的守護者。
陸揚作品《癌寶寶》,2014
伴隨著仿佛靈魂出竅般的詭譎聲音,整個展覽在一個驅魔裝置中推向高潮,這件新作與音樂人、表演者合作完成,並得到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支持。而陸揚這位經常用頑皮與怪誕的幽默挑戰常規接受限度的藝術家也以這件作品指出了一個極具討論意義的問題,即藝術和藝術機構在社會中所扮演的具有宣洩和淨化情感作用的角色。
作為陸揚在國內非盈利機構的首次展覽,也是木木美術館首個中國藝術家個展,此次展覽將集中呈現陸揚最知名的藝術作品,及其藝術實踐的新方向。
陸揚作品《子宮戰士》,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