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稿】木木美術館x陸揚「腦髓天國」 宗教語境下對「精神性...

2020-12-18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木木美術館X陸揚個展「腦髓天國」現場

寫著「歡迎來到陸揚地獄」展覽現場

(雅昌藝術網訊)2017年10月28日晚,木木美術館X陸揚個展「腦髓天國」帶來了一個炸裂的夜晚。不僅呈現了藝術家先前的影像、裝置、程序和遊戲作品,更以一系列專門為此次展覽創作的新作彰顯著陸揚的藝術野心。作為年輕一代新媒體藝術家的領軍人物之一,陸揚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實踐通過科學理論對人類經驗祛魅,用幽默揶揄人類荒誕的努力,以駕輕就熟的流行文化語言消解意義。她的作品從生物學和神經科學中汲取知識,並顯示了其在文化及宗教語境下對「精神性」的持續關注。

開幕當晚也同時舉辦了萬聖節Party

嘻哈、電子舞曲、朋克、視覺系、遊戲、動漫、御宅文化……這些在今天辨識度很高的亞文化元素交匯在一起,為整個美術館營造出一種如夢似幻的多元氛圍。本次展館空間由藝術家本人設計,炫目的霓虹燈、異教感的神廟、動漫形象以及印度果阿傳統降神舞蹈所營造的視覺感互相交織成一種「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的綜合體驗。

陸揚個展「腦髓天國」展覽海報

一層展廳的作品《電磁腦神教》展現了藝術家在影像方面的全新探索。這件作品從大展廳充滿儀式感的「教堂」中展開,以最新動作捕捉技術為依託,特邀日本著名音樂製作人invisible manners(インビジブルマナーズ)進行音樂創作,巧妙地延展了勾連於高科技、流行文化和泛文化偶像崇拜之間的敘事。此外,深諳MMD文化(日本3D跳舞模擬軟體MikuMikuDance)的陸揚化名為「LikuLikuDance」並基於MMD技術和網絡現成素材完成了一系列影像,它們突破了美術館語境下「作品」的定義,展現出對分享、互娛等網際網路精神的親和。

陸揚作品《經顱磁驅魔》,2017

從性別不明的超級英雄《子宮戰士》(2013)到八比特像素懷舊風的《癌寶寶》(2014),電子遊戲美學和遊戲性在本次展覽中反覆出現。 《忿怒金剛核》(2011)同樣展現了藝術家對此的偏好,在展廳二層的裝置之間,觀眾可以利用增強現實技術 「玩轉」展覽。互動性與視覺語言的直白感是貫穿陸揚作品的基本脈絡之一,在展覽中,這些手法的運用也顛覆了美術館慣常的功能屬性。

陸揚作品《陸揚妄想曼陀羅》,2015

在《陸揚妄想曼陀羅》(2015年)和《陸揚妄想罪與罰》(2016年)中,陸揚基於自己的形象構建了一個由暴力與控制交織成的唯吾獨尊的世界,並依照她對於深度腦部刺激(DBS)醫療技術的興趣創造了一個聖靈光環狀的腦部立體定位器械概念,它可以通過引發邊緣系統短路造成宗教式的幻覺。藝術家認為,二十一世紀自我身份的核心正是來自對心靈與精神機制的探索以及我們將這一過程視覺化的能力。在通常由其本人「出演」的影像中,藝術家解構自己的身份,並在不同的作品中幻化為新的肉身:一隻巨大的風箏,一個無性仿生人,亦或一位「陸揚地獄」大門前的守護者。

陸揚作品《癌寶寶》,2014

伴隨著仿佛靈魂出竅般的詭譎聲音,整個展覽在一個驅魔裝置中推向高潮,這件新作與音樂人、表演者合作完成,並得到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支持。而陸揚這位經常用頑皮與怪誕的幽默挑戰常規接受限度的藝術家也以這件作品指出了一個極具討論意義的問題,即藝術和藝術機構在社會中所扮演的具有宣洩和淨化情感作用的角色。

作為陸揚在國內非盈利機構的首次展覽,也是木木美術館首個中國藝術家個展,此次展覽將集中呈現陸揚最知名的藝術作品,及其藝術實踐的新方向。

陸揚作品《子宮戰士》,2013

相關焦點

  • 【雅昌專稿】500件名作集結廣東美術館
    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海報(雅昌藝術網訊)2017年8月4日上午,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文聯、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聯合主辦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廣東站)」於廣東美術館隆重開幕。「其命惟新」出自《詩經大雅文王》中的「周雖舊邦,其命惟新」。
  • 【雅昌專稿】並非水墨的十種可能之馮斌、蔡廣斌: 以自身經驗出發...
    雅昌藝術網對藝術家馮斌、蔡廣斌進行採訪,通過個案形式,梳理各自的脈絡的同時也在探討水墨的方向:馮斌:傳統文化即使再優秀,也需要更新圖進▲藝術家馮斌雅昌藝術網:馮老師麻煩您先介紹下此次參展麓山美術館的幾幅作品。
  • 【雅昌專稿】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下):非營利的理想與矛盾
    【雅昌專稿】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上):在中國的非營利法則廣州時代美術館  理想與「民非」  在昨天的《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上)》裡,我們大篇幅引用現行的法律法規但直到4年後,時任館長張子康和他的同事們花了3個月的時間,才打聽到美協是註冊於民政局之下的,後來,在當時一位處長的建議下,今日美術館成功註冊民非,成為國內第一家官方承認的非營利美術館。在此之前,其他非營利藝術機構,通常在工商局登記,有的掛靠機構,甚至完全不註冊,以草根團體的形式出現。
  • 【雅昌專稿】凌菲菲:滬上雙館的運營之道
    在他們的鼓勵下,我們那時的美術館的場地規模達到5層,面積有2000多平米,比現在的展廳大很多。  雅昌藝術網:當時,要開一家美術館,需要向有關部門提交哪些申請資料?  凌菲菲:現在,你在上海成立一家私人或者民營美術館,需要向上海民政局提交申請,註冊「民非」(民辦非企業單位)。
  • 【雅昌專稿】鍾經新:希望臺北藝博會可以帶動臺灣私人美術館的發展
    作為亞洲地區歷史悠久的藝術博覽會之一,今年的臺北藝博會匯集了123家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頂級畫廊,並將「私人美術館的崛起」定為年度主題。談及年度主題的設定,鍾經新說道:「私人美術館其實是這五年來的一個時代現象,我希望可以透過一些學術性的探討,梳理這種現象,帶動私人美術館的議題在臺北藝博會的呈現。」
  • 烏菲茲美術館館長:宗教藝術品該「回家了」
    針對這一現象,以收藏歐洲經典藝術名作而知名的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館長艾克·施密特提議,義大利國家博物館和美術館應該將館內的宗教藝術作品歸還至各個教堂,從而使藝術能夠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傳播。這一提議也引發了對於宗教藝術品語境以及向教堂歸還藝術品的可行性的探討。
  • 雅昌專稿 | 書者盧俊舟:直覺和本能下的「空間再造」
    書法雖然是作為一門有著古老歷史積澱的藝術門類,但其中所包含的文字的指向意義與作為純藝術的抽象性蘊涵了無限的可能,尤其是在當下語境中所體現出的包容力量,不斷地在拓展我們對其傳統概念的認知。雅昌藝術網:為什麼將展覽的標題命名為「平行」?
  • 【雅昌專稿】劉宇的大橋收藏:當我回頭看,它已經是一個時代
    《大橋》作者之一、武漢美術館副館長劉宇(圖片來自彭年生)而在圖書首發式現場展出的刊物、產品等則是劉宇關於武漢長江大橋的收藏中的一部分。在美術館工作多年的劉宇近年來專注於對武漢長江大橋相關物件的收集和整理,行成了涵蓋照片、日記、票據、產品等近2000件藏品的系統性收藏。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1961年出生的劉宇通過自己的經歷隨時記錄自己關於大橋的見聞感受。
  • 【雅昌專稿】閆曉靜:以日常物構建對話中西的「第三空間」
    近年來,閆曉靜利用東方和西方之間的「共有之物」作為元素,例如珍珠、松針、靈芝等材料,希望創作一系列能夠在不同文化語境下被觀眾所理解,同時又能各自解讀的作品,作為連接中西方文化的第三語義場。閆曉靜是江蘇人,現居多倫多,2000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裝飾專業,2004年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喬治布朗學院首飾專業,2007年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賓夕法尼亞大學雕塑專業,獲藝術碩士學位。
  • 【雅昌專欄】羅怡:「講人話」——美術館敘事的基石
    方力鈞為大家導覽  上周末,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辦了一場「一個人的藝術史——方力鈞個展」的特別導覽會,導覽人是藝術家方力鈞本人,參與的主體是非業內的觀眾。導覽中,觀眾循著展覽安排的故事線,在方力鈞一貫生動活潑的講述風格下展開。
  • 木木美術館盜用字幕遭質疑,民間翻譯保護處在灰色地帶
    聲明主要描述了兩件事,第一,木木美術館確實在某個階段直接在展覽現場使用了掘火版的視頻並抹除掘火水印;第二,在掘火對以上做法提出質疑後,木木美術館表示了歉意,但是字幕組發現此後展覽現場播放的由木木美術館「自己製作的視頻」中添加的中英文字幕依然和掘火的版本高度相似,於是「掘火字幕組」在自己的公眾號上貼出了大量截屏比較,讓公眾來評判。
  • 去隆福寺文化新地標木木美術館看大衛·霍克尼的世界
    去隆福寺文化新地標木木美術館看大衛·霍克尼的世界 如何用繪畫表現水本身的技巧 成為令霍克尼不斷描繪泳池的原因之一 在木木美術館創始人林瀚看來 霍克尼是一個「看家」 習慣用眼睛去看世界並表達出來 當強烈的陽光照射在水面上時
  • 【雅昌專稿】蜷川實花:攝影是我創作的原點
    蜷川鏡頭下的花和魚始終很嬌豔,這種氣質也延續到了她的人物攝影上:她拍攝的女性都很嫵媚,男星更是媚而不嬌。不過,若你認為這就是蜷川的全部,那看到《plant a tree》系列和《self image》,才會想起她是以一組黑白照片正式出道,並以此摘得3.3m寫真展和Canon寫真新世紀的冠軍。「我很早就確立了自己的攝影風格,這可能是母親給我的天賦。」蜷川實花說。
  • 【雅昌專稿】周大為:我想讓所有人知道Cc 知道這是周大為的品牌
    (媽媽,我剛殺了個人)Put a gun against his head (把槍頂著他腦袋)Pulled my trigger, now he's dead(扣下扳機,他就死了)Mama, life had just begun(媽媽,生活才剛開始)But now I've gone and thrown it all away(但是我卻把它全毀了
  • 雅昌專稿 | 青銅大展「吉金鑑古」亮相芝加哥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Mirroring China’s Past: Emperors and Their Bronzes展覽時間: 2018.2.25~2018.5.13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圖為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拓展事務執行總裁、亞洲藝術部普利茲專席主任和中國藝術策展人汪濤教授為普利茲克建築獎出資人普利茲克先生父子等嘉賓講解
  • 【雅昌專稿】周斌:一場持續365天的「自我改造」計劃
    ▲ 《365天創作計劃》海報《365天創作計劃》緣起於2016年4月份周斌在成都當代美術館的個展《無話可說》。「開幕式上我說過,從年齡上來說我的人生進入下半場,我的藝術也進入了下半場。那麼下半場還有沒有可能性呢?
  • 莫蘭迪亞洲地區最大規模個展在北京木木美術館開幕
    12月6日,莫蘭迪在亞洲地區最大規模的個展在北京木木美術館拉開序幕,這也是藝術家在中國地區的第一個美術館個展。此次展覽集中展現了藝術家跨越50年藝術生涯,各個階段的作品。包含了其創作的各種門類。包括:油畫、蝕刻版畫和紙上作品,共80餘件。
  • 喬治·莫蘭迪國內首次美術館個展亮相木木美術館
    12月6日,義大利藝術家喬治·莫蘭迪在國內的首次美術館個展「喬治·莫蘭迪:桌子上的風景」在木木美術館798館開幕,逾八十件藝術家重要作品展出,帶領中國觀眾走進莫蘭迪的詩意藝術世界。展覽分為「感知」「靜觀」「景致」和「晚期紙上作品」四個單元,全面回顧了莫蘭迪五十年的藝術生涯——從藝術家 1914年在博洛尼亞舉辦首次展覽,到 1960 年代去世前的晚年畫作。
  • 【雅昌專稿】李一:東京藝博會用國際「逆輸入」破局日本藝術市場
    而在東京藝術博覽會海外事務總監李一看來,在「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引導下,逐步完善日本的藝術消費基礎,並通過海外拓展,讓日本藝術為海外藏家所接受,實現海外「逆輸入」,才能破局日本略顯封閉的藝術生態,這也成為東京藝博會的重要目標,「把對東京藝博會的好奇,轉化成對於藝術消費、收藏和投資的真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