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十分圓滿 | 2019清華MBA兩岸商務觀察課程臺灣行

2021-02-10 清華MBA

2019年10月2日至10月7日,由清華經管學院朱玉傑教授和黃秋晨兩位老師帶隊,2019年兩岸商務觀察項目選拔出的22名清華MBA同學赴臺灣政治大學商學院,開始主題為「兩岸商務觀察」(Chinese Mainland & Taiwan Business Perspectives) 的交換學習。

該項目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臺灣政治大學商學院合作的MBA學生短期交流項目,今年已是雙方合作的十周年。十年堅持,為清華、政大學子開啟了兩岸交流之大門。本項目主要分為政治大學學習、實地參訪考察、文化和歷史探索等部分。參加學生將分別訪問大陸和臺灣地區進行校園學習、企業參訪以及其他文化活動,從而加強雙方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增進大家對兩岸商務、經濟和社會文化的相互了解。

本次交換學習以商務觀察為主題,對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兩岸老年產業發展與商機、兩岸金融環境分析、兩岸創業環境與機會、兩岸網際網路/大數據對商業模式的影響共五個分類進行考察,各小組系統地對兩岸前沿業務發展、商務合作和創業環境等進行學習、思考和實地考察。

行前各小組通過和政治大學商學院對應小組聯繫交流,對臺灣當前商業、文化、金融環境進行系統分析,課程中通過案例學習和實地企業參訪、現場交流進行深入學習,課程結束時形成總結報告現場呈現學習深入思考結果,課程結束後,MBA學生提交課程總結並做現場匯報。

本項目每個分組內清華經管學院MBA學生與政治大學商學院MBA學生基本為1:1搭配,兩所學校學生們的工作時長、專業、行業、年齡、地域的多元化,使之在兩校分別交換學習期間,在行業專業、思考模式方面的交流內容非常豐富。特別是臺灣同學熱情、細緻的接待,給清華的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

臺灣政治大學商學院以個案教學為課程亮點,由企管系知名教授通過個案對臺灣行業現狀、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展開介紹、討論。圍繞課程主題,政治大學商學院安排環保、科技、金控集團等企業實地參訪,課程內容設置豐富。

一是臺灣企業對環保、企業社會責任重視程度高。在個案學習和參訪佳龍科技工程公司、華碩科技、國泰金控總部過程中,每一個企業都將環保和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的亮點來著重介紹,這一理念貫穿於企業總部大樓的設計、內部裝修和企業經營、企業宣傳的各個環節中。

二是臺灣企業行事嚴謹,流程細緻到位。在企業實地參訪環節,政大老師和同學安排細緻,參訪企業對參訪流程設計周到。參訪前政大老師對企業做初步介紹,同學們提前準備參訪企業交流問題,參訪過程中多名工作人員分組分工合作,及時解答疑問。

三是案例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產業實用結合度高。政大教授案例更新時間都在2019年,站在時代前沿,給同學們開啟了兩岸商務新視野和新商機。第一堂課程由別蓮蒂教授為同學們詳細分析了《法藍瓷有限公司:由代工走向品牌營銷之路》的案例,課程中,同學們全程積極參與,從各個角度分析個案到行業,行業對個案的影響,營銷模式發展脈絡逐步清晰。

第二次課程,林月雲教授在綠然能源的個案教學過程中,結合了前一天同學們參訪佳龍科技工程公司的心得體會以及對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充分了解,林教授介紹綠然能源在環保宣傳、環保助推、環保教育和政府企業合作方面的做法,正好給同學們解疑答惑,並總結了前一天所學所思。臺灣企業以商業力量改善環境和社會的經驗值得國內企業學習借鑑。

臺灣短期交換項目最重要的環節是以組為單位對兩岸商務觀察成果進行匯報,每個小組依次就本組的課題對兩岸商機和環境進行研究和比較。項目開始前,由分組的清華和政大MBA分別對兩岸典型企業進行資料收集和分析,根據分組課題,兩岸學生對各自領域和參訪企業開展學習調研,項目結束時,每個小組深度思考不同商業模式、創業環境,討論過程熱烈充分。

課程的最後,政治大學舉辦了「十分幸福」清華政大十年交流紀念活動,在合影留念後,同學們按照「由不同的清華和政大兩位同學組成認親組,組名必須含有十」的要求自由組合,並將自己小組取名為「十分有緣、十分有錢、石羊開泰、實在很帥……」,各小組在兩個小時內通過搶答關於臺灣的一些冷門小知識、尋找不同同學對應具體問題答案並在規定時間內記錄完成答題等活動。看同學們十分投入的樣子,十分有才啊!

課程學習結束後,我們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文化、美食和歷史探索。清華MBA同學們參觀了臺北故宮博物院、101大樓、老街文化歷史並親身體驗了夜市美食,深切感受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和兩岸一家親。項目結束之際,大家依依不捨的揮手擁抱告別,並熱切期待10月26日至11月2日臺灣政大同學的來訪!

相關焦點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全面「三通」十周年 兩岸往來暢通無阻 東南網記者 陳瑋 攝     2018年12月21日上午,「全面"三通"十周年閩臺記者福建行」聯合採訪團來到澳前客運碼頭進行實地參訪。記者看到了準備啟航的「海峽號」,「海峽號」雙體飛翼船船身藍白相同,船體上比較簡潔,一側用中文標註「海峽號」,船艙內有4層甲板可供裝載,一、二層為汽車甲板,擁有長380米、寬31米、高4.35米的載重汽車車道,可裝載小汽車260輛。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實現「一日生活圈」
    賈敏傑攝(人民視覺)《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12月17日   第 04 版)(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閩臺記者行」在廈門啟動  中新社廈門12月18日電 (閆旭)2018年是兩岸全面「三通」啟動十周年。18日,「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閩臺記者行」聯合採訪活動在廈門啟動。
  • 清華與臺灣:交流·合作·發展
    據清華港澳臺辦公室的統計數字,近年來,每年因學術文化交流前訪臺灣的清華師生有200~300人;而每年到訪清華大學的臺灣團組有20~30個,人數達到1000多人次。  此次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來清華大學進行演講,並不是親民黨的首次清華之行。
  • 兩岸第一屆清華心理論壇在臺灣新竹舉行
    情牽兩岸 共築一心兩岸第一屆清華心理論壇在臺灣新竹舉行清華新聞網5月10日電 5月3日至5日,由兩岸清華心理學系共同舉辦的第一屆清華心理論壇在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舉行,新竹清華大學副校長林聖芬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
  • 國臺辦:兩岸「三通」十周年 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左妍冰):今天(12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表示,今年是兩岸「三通」開啟十周年。十年來,兩岸「三通」促進了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極大地便利了兩岸民眾的往來,廣大臺灣民眾也從中受益,為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發揮了重要作用。馬曉光在當天國臺辦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08年,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了協商談判。
  • 兩岸共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清華學子 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又是孫立人將軍誕辰120周年。海峽兩岸有關機構日前分別舉辦紀念活動,回顧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又是孫立人將軍誕辰120周年。海峽兩岸有關機構日前分別舉辦紀念活動,回顧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
  • 英國MBA課程解析
    由於英國碩士階段學制的特點,所以英國大部分商學院的mba課程也是一年制的。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碩士的學位,同時獲得高質量的課程和人脈資源。因此,近年來英國的mba課程成為許多在職人士的不二選擇。一,為什麼選擇英國MBA?
  • 臺灣法藍瓷十周年陶瓷設計大賽在京啟動
    法藍瓷設計師回答記者提問    華夏經緯網訊:5月13日,臺灣法藍瓷十周年陶瓷設計大賽徵件活動在王府井大街88號法藍瓷商鋪正式啟動。自2007年開辦以來,法藍瓷陶瓷設計大賽從臺灣、兩岸走向國際,共吸引來自全球超過30國、近萬名的設計新秀報名參賽。大賽金獎得主不僅能獲得人民幣10萬高額獎金,於邁向十周年之際,主辦單位更邀請到十大華人設計界導師,重量級國際評審傳承豐富經驗,為全球設計新秀們點亮未來。
  • 【臺海新觀察】兩岸統一 大道之行
    華廣網6月29日訊 題:兩岸統一  大道之行  作者  吳為  今年臺海形勢面臨複雜嚴峻的挑戰,但主流仍是兩岸關係不斷走深走實走近,祖國和平統一的大勢不斷向前發展,「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幹涉成不了勢,也不可能成勢。
  •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隆重慶祝清華創校百年
    新華網臺灣新竹4月24日電 (記者顏昊 陳斌華)「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24日上午,新竹清華大學大禮堂內響起清華大學校歌,慶祝清華大學創校100周年暨在臺建校55周年大會隆重舉行。
  • 兩岸清華大學共慶建校90周年
    主持人:4月29日,是清華大學建校90周年紀念日,來自海內外的清華校友匯聚清華園,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與北京清華大學同出一脈的臺灣新竹清華大學也組團參加了北京的校慶活動,兩岸的清華交流交往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請看記者的報導。  在北京西北郊繁茂的園林景區內,有一座聞名中外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而在海峽對岸的臺灣新竹東南部亞熱帶自然風景區內也有一所清華大學。
  •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慶祝清華創校百年 馬英九出席
    人民網新竹4月24日電 (記者吳亞明、陳曉星)今天上午,臺灣新竹清華大學隆重集會,熱烈慶祝清華大學創校100周年暨在臺建校55周年。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大會並致辭。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吳敦義、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等各界人士出席。
  • 「三通」十周年兩岸路通心更通 實現了「一日生活圈」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起,廈門與臺灣更是攜手通過海鐵聯運的方式將廈蓉歐班列起點延伸至臺灣,讓臺灣商品搭乘「中遠之星」兩岸直航客滾輪抵達廈門,並搭乘廈蓉歐班列前往歐洲。將廈蓉歐班列「升級」為臺廈蓉歐班列,讓臺灣商品有了更高性價比的運輸方式出口歐洲,大大地凸顯了廈門的重要橋梁作用。  據悉,十年間,廈門港的兩岸航線貨物吞吐量累計達1.24億噸,貨櫃吞吐量累計達347.74萬標箱。
  • 一個清華學子的兩岸情緣
    一個清華學子的兩岸情緣來源:新華網 2013-8-16 李嬌陽  「要做真正的兩岸交流,不能只是組織一兩次沙龍和講座,我們希望做兩岸青年學子之間深度的交流。」剛剛卸任清華大學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會長的何松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 <鼓浪嶼之波>30周年臺灣行 臺北唱到高雄
    30周年臺灣行 臺北唱到高雄 2013年02月05日 11:06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第十屆海峽兩岸合唱節在臺灣新竹閉幕
    新華社臺北9月30日電(記者張鍾凱 劉剛)以「為了藝術為了愛」為主題的第十屆海峽兩岸合唱節30日在臺灣新竹縣圓滿落幕,交流規模再創新高,4支大陸隊伍和2支臺灣隊伍獲得金獎。  此次合唱節參與人數逾1200人,參與團隊共計23支,其中大陸合唱團隊15支,臺灣合唱團隊8支。
  • 莘莘學子來遠方——兩岸清華互派代表團共賀百年校慶
    莘莘學子來遠方——兩岸清華互派代表團共賀百年校慶 2011年04月23日 08:2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團體共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據新華社臺北10月18日電(記者 傅雙琪 吳濟海) 臺灣光復75周年前夕,海峽兩岸歷史學者、相關研究專家、親歷者及其家屬18日在臺北和南京兩地舉辦網絡視頻連線座談會,回顧兩岸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歷史,紀念臺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到祖國懷抱,呼籲兩岸人民銘記這共同的血淚記憶,共護和平謀未來。
  • 王希勤率團訪問臺灣 進一步加深清華與臺灣高校合作
    王希勤率團訪問臺灣 進一步加深清華與臺灣高校合作清華新聞網10月31日電 10月16-18日,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率團訪問新竹清華大學、臺灣大學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三所高校,進一步加深清華與臺灣高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