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的各大美食,大家第一想法絕對是好吃。中國菜系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未見其菜然先聞之香。而相對於大多數吃慣了中國菜的人來說,日料雖然看起來十分精美,卻過於清淡,有的根本聞不到氣味。使得許多「口味重」的人並不滿意。
但是在日本料理中,卻有這麼一道料理,是許多人都稱讚的。那就是炸天婦羅。
在講究健康、調味清淡的日式餐飲中,這種「油炸」的食品看起來好像有點格格不入 。但是這個日料中少見的油炸食品——天婦羅,能夠位列日本四大料理之一,絕對不是普通的油炸食品這麼簡單。
對於天婦羅的由來,傳說是在十六世紀的時候,葡萄牙的傳教士和水手來到日本,日本人從他們油炸食物中得到靈感,然後將它發展為日本的天婦羅。所謂天婦羅,原先的名字是「天麩羅」,「天」是油的意思,「麩」是麵粉的意思,「羅」意指外衣。所以從名稱譯意上來看,天婦羅就是用油來製作的裹著麵粉外衣的食物。
雖然天婦羅已經是日本菜的代表之一,但它卻並不是某個具體菜餚的名稱,而是對油炸食品的總稱。細分為具體的種類,就有蔬菜天婦羅、海鮮天婦羅、什錦天婦羅等等。在日式菜品中,用麵糊裹著炸的菜統稱為天婦羅。是便餐、宴會時都有可以上的菜。不過我個人覺得,還是最喜歡天婦羅炸蝦,掛上一口鮮香酥脆的外衣,裡面的蝦內還依然保持著鮮嫩的質感,真是美味致至極啊!
而在日本料理中,對於天婦羅的製作,也是有嚴格的四條要求的。
1.選材嚴格
為什麼天婦羅那麼好吃呢?首先是因為天婦羅的選料要求很高,對原料的新鮮度有嚴格的要求。日本人還會按照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時令鮮蔬。春夏秋冬都只選擇當季的時令菜。只有像豆腐、梅菜乾、饅頭一類原料才會四季都選用的。還有就是對脂肪過多或酸味過重的原料一概不選,對外殼較硬的貝類和甜味的水果也是不選用的。因為外殼硬不易炸制和食用,水果含糖分高,加之天婦羅掛糊很薄,在油炸過程中容易使水果變焦。正因為對原料的選用如此苛刻挑剔,才造就了美味無可比擬的神一般的天婦羅。
2.面衣薄透
和中國菜的面衣不同,天婦羅的面衣薄透,好像金色蠶絲,特別是用蔬菜製作的天婦羅,不僅薄透,有時菜葉的另一面幾乎沒有糊。這樣天婦羅才能既有油香,又不會吸收過多油脂,影響到餡料的清爽原味。所以在天婦羅端上桌的時候,總是不會聞到噴噴香味,但是輕咬一口,你就會發現,撲鼻的香味都在面衣裡收藏著的呢!
3.專油專用
製作天婦羅,油絕對是關鍵之一。在日本,關東用香油,關西用清油,炸出來的口味又有不同。另外,油溫更是關鍵中的關鍵。太熱,面衣和原料都會變焦,吸油過多;偏低,面衣不脆,原料也會因為吸油而綿軟,所以製作時必須將油溫控制在175~180度左右。一般來說,製作天婦羅都是用專門的日式炸鍋。
4.配料豐富
海米汁、松魚乾汁、醬油是天婦羅的主要調味汁,可以在炸之前醃漬原料,也用來炸後蘸汁,也成為「天婦羅汁」。除了基本調料方式,各家各人也都有自己的配方,有的加上蘿蔔泥和姜泥,甜中帶辣,那滋味就又更上一層樓了。
看到這油麵的外衣包裹之下, 想像著裡面的食材卻還始終保持著嬌豔的色澤和鮮嫩的口感,你是不是特別想嘗上一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