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學員寫書評過程中,經常會問我一個問題,這寫書評吧,到底寫什麼書呢?作為一個職業讀書人,我整理了自己的選書原則和選書方法。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閱讀首先我們得挑到一本好書,以下我推薦的幾種選書方法:
一、TIPS原則。
● T(Tools)是工具。
工具書會教給我們一套方法。而且,能夠提煉出有效的工具也意味著這本書建立在堅實的實踐基礎之上的。像《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一類書。
● I(Ideas)是新的理念。
圖書的作者能夠帶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發現、新的想法。
● P(Practicability)是實用性。
它能夠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改變,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 S(Scientificity)是科學性。
它不是憑空捏造,不是簡單歸納,它一定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
二、我的選書方法:
1.第一是看出版機構。
現在出現了很多很好的出版公司,它們是跟各種出版社合作的,所以出版公司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家好的出版機構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所以在出書的時候會嚴選內容,它們會先替你把一道關。全世界能夠出的書那麼多,它們一定是慎重選擇過的。
2.看作者背景。
建議大家挑選一些有學術背景的書。例如大學教授寫的書,往往這個教授一輩子沒寫幾本暢銷書,但是他這一輩子的研究的精華就在這幾本書裡。比如《刻意練習》,就是典型的教授寫的書。作者做了多年的研究,寫出一篇關於刻意練習的論文,其中有很多的實驗和數據。
3.看推薦人。
推薦人也要甄別,有的人是亂推薦。買書的時候看推薦人很重要。
4.看好書中的推薦書單。
有些書裡都提到這本書,那它一定是本好書,如果不是一本好書,不可能出現在別的好書當中。所以,當你在一本好書裡看到作者提到別的書,被提到的大概率是好書。
5.看書後的參考書目。
我看書一定會看書後的參考書目。從一本好書切入就會產生指數型的推薦,然後慢慢地,所有品類的書都會來「找你」。你想讀下一個品類,然後在下一個品類裡再插進去一本書看,最後慢慢又會延伸出更多的閱讀可能。
所以你在讀一本好書時,不要忘了看這本書背後的參考書目。尤其是當你發現很多不同的書都參考了那本書時,這本書肯定是大牛的書。
「好書帶好書」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6.看內容,主要看這本書解決什麼問題。
每本好書都有一個使命。這本書解決的問題是真問題還是假問題,需要我們自己去甄別。
7.看翻譯和圖書印製質量。
如果一本書的文字翻譯得很糟糕,那說明出版過程不上心;或者錯別字特別多,也會影響它的可信度;再加上印刷、裝幀設計等,這些都代表著出版人對一本書的重視程度,間接地決定了這本書的價值。
平時我會下意識的收集豆瓣的高分書單。這些書閱讀完之後,我們就會慢慢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拓寬自己閱讀的範疇。都說量變勢必會產生質變,但前提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是不斷進步的。
每本好書都自帶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