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教你如何選書、讀懂一本書、內化知識

2021-01-07 開始讀書的小馬

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慮,不妨開始讀書。

想要讀書,卻不知道讀什麼好;讀一本書,好似讀不太懂;讀完一本書,卻沒有記住多少東西?不用焦慮,這並不是你的能力差,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這是我們普羅大眾都有的問題。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我們就可以改變現狀。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一套解讀圖書的方法,包括如何選書、讀書、拆解、輸出講書等內容。接下來,我選取其中有關於如何選書、讀書、內化知識這三方面內容,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如何選書?明確自己的閱讀需求,掌握一定選書準則,輕鬆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書。

1、明確自己的閱讀需求。

書海浩瀚,不明確自己的閱讀需求,就像一葉扁舟沒有方向,只能隨波逐流,一無所獲。明確閱讀需求,能讓我們快速找到自己想讀的書籍,開始汲取營養。

開始閱讀之前先問問自己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獲得新知、信息數據還是消遣娛樂?如果自己想要獲取新知,卻拿消遣娛樂的心態來讀書,當然什麼也記不住。以錯誤的方法讀書,不僅不會有所成長,投入的時間還會成為我們的沉沒成本。

2、遵循一定的選書原則,能讓自己著眼於內容優質的書。

明確了自己的閱讀需求,依舊有相當多的圖書可供選擇,我們怎樣才能選到有價值的書籍呢?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套TIPS選書原則,能夠幫助我們選到優質內容的書。什麼是TIPS選書原則呢?

它包含4個方面:

T(Tools)是工具。就是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針對某個問題、事件、現象較為完善的解決方法,並且這套方法讀者提煉起來不是太難。I(Ideas)是新的理念。就是這本書能夠提供我們所不知道的知識、觀點、理念等。P(Practicability)是實用性。即這本書中的知識,能夠讓我們應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給自己帶來改變。S(Scientificity)是科學性。即這本書的內容是科學的,不是憑空捏造的,經受住了權威、大眾或者時間檢驗。這個選書原則,我們可以通過對書籍目錄的了解來進行體現。

3、簡單的幾個小方法,讓你選到優質的書籍。

(1)選名家作品。選擇名家作品中口碑比較高的書籍。

(2)選比較大的出版機構出版的書,大機構一般比較注重自己的品牌。

(3)好書中一般會提到或參考不錯的書,這也是一種選書的好方法。

對於小白想要省事的話,有一個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我們可以在比較大的讀書平臺查詢某本書的評分,評分比較高的話,一般來說這本書的質量還可以。例如,某本書在豆瓣上的評分大於7分,那麼這本書的質量就還算可以。

二、如何閱讀一本書?我們需要一定的閱讀方法,並不斷的擴展自己理解力的池子。

1、快速閱讀,即帶著目的去閱讀,切重點的閱讀。

這種方法針對於一些工具類教人解決方法的書。帶著目的閱讀時,要明確自己想要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然後切重點閱讀,而不是整本書從頭到尾一字不差的讀完。開始閱讀前,通過目錄,大致了解下這本書的框架和脈絡,找對於自己最有價值的內容進行閱讀。為什麼能夠進行快速閱讀?因為一本工具類書籍當中,一般只有20%的內容是重要的,另外的大部分都是解釋說明等論據。

快速閱讀的步驟可以簡單分為以下步驟:

(1)提問自己。問問自己想要從書中得到哪些知識,找到自己閱讀這本書的目標。

(2)對這本書進行預習。通過引言、序、目錄等了解這本書的大致內容、結構框架,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閱讀期望。

(3)掃讀。快速閱讀找到自己的目標內容。

(4)對於目標內容仔細研讀,力求掌握有關內容。

2、主題閱讀,即在某一段時間內針對某個主題進行大量相關聯的書籍閱讀。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們在了解學習新知的時候,不能只通過某本書來學習,這樣會給我們造成較大的認知偏差。為了真正了解新知,我們需要儘量的從多角度進行深入了解。

3、平常也要閱讀一些和自己工作不強相關的書籍,培養提升自己的理解力。

曾國藩說過,讀書相當於攻城略地。

想要贏得勝利,單靠一類兵種肯定是不行的。為了更好的理解書中相關的內容,我們就必須不斷地擴展自己理解力的池子。

如何擴展自己理解力的池子?這就需要我們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樊登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中說:我們需要了解有關於經濟學、心理學、國學、管理學、邏輯學、哲學、人生經驗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才能更好的理解書中的知識。

為什麼?因為除了特別專業的書籍,現在知識的一大特點就是交叉融合,互相印證,更成體系。大致翻一翻現在不錯的書籍,很多書籍內容都夾雜著不同的學科知識。如果書中某個經典的論據正好是我們所不了解的,我們可能就讀不懂這塊的內容。

三、閱讀時劃重點,讀後不斷反覆思考才能更好的內化知識。

1、標記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想一想我們在平常閱讀的時候,標記的重點都是什麼?是不是大部分情況下會關注於書中用來總結提升的名言警句。

而樊登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中說:這些名言警句雖然有價值,但更有用的並不是這些。那什麼更值得我們標記記錄呢?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中提到:

(1)當你感覺一個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概念記下來。

例如我在讀《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時,我讀到了李笑來對於財富自由的定義: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這就是一個概念的清晰定義,我應該把它記下來。

(2)當你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應該記住它。

書中強調的東西讓你覺得很嚴重,這些內容應該記下來並思考。

(3)當你感覺某種解釋很令你意外的時候,應該標記它。

令自己意外的東西,往往是自己不曾接觸過的,這對於自己來說就是未知的邊界內容,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才能不斷成長。

2、不斷地回憶「反芻」學到的知識,真正內化它。

知識不是讀過、記過就能夠成為自己的。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大家都很熟悉,不及時複習,知識就會被自己遺忘,更別提知識內化了。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中,提到了作者複習所學的方法:

當自己讀完某塊內容後,給自己一段時間間隔,大約為一周。這時候自己一邊回憶一邊繪製當初閱讀內容的思維導圖。根據自己回憶的過程選擇性的打開書本進行知識點複習。如此重複幾次後,大部分的知識都能夠內化成為自己的。

這種方法其實就是《如何學習》這本書中提到的「分散式複習法」。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新接觸的知識當隔一段時間再複習時,記憶的提取雖然費勁,但是回憶起來的知識會被強化,為被回憶起的知識會被重點關注。這樣不但能夠加強我們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減少需要處理的信息,利於大腦的高效工作。

結語:

簡單回顧一下本文內容:閱讀開始前,我們首先要挑選合適自己且內容優質的書籍。TIPS選書原則和3個小方法能夠幫助我們選到不錯的書籍。在我們閱讀書籍時,我們可以採用快速閱讀和主題閱讀迅速汲取我們需要的養分,同時培養自己的理解能力。正確的標記重點、分散複習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內化知識。最後,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馳騁在書的海洋。

相關焦點

  • 《讀懂一本書 樊登讀書法》:閱讀是人類反脆弱的強大武器
    書本經過合理編輯,可以讓人系列地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如何讀懂一本書?如果每本書的知識不能通過有效的途徑轉變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種沉沒的時間成本。最重要的不是讀書數量,而是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讀懂一本書 樊登讀書法》
  • 書摘|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前言:讀書,不知不覺受薰染,臉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氣,同時在談吐上也自然高遠不俗。不讀書,陷身於世網塵勞,困厄於名韁利鎖,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語言有味?No.1講書的五種必備能力第一,邏輯思維能力很多人讀書抓不住重點,不知道一本書的主題是什麼,不了解一本書的論證過程。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就是要知道什麼叫作前提,什麼叫作假設,什麼叫作論證,什麼叫作論點,什麼叫作論據,這些東西要搞明白。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如何做讀書筆記?
    樊登老師有一位企業家朋友,他先讀完一本書,還把裡面的重點內容畫了出來,之後,再去聽樊登老師講這本書。企業家聽完之後,發現自己畫出來的重點和樊登老師講的重點完全不一樣,但是樊登老師講的明顯更重要,而他自己,畫的全是名言警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是最好的自我增值方法,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從書中找到「黃金屋」和「顏如玉」。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送你三把斧,快速解讀一本書
    每一本書都自帶使命,有的書教給我們怎樣閱讀一本書,有的教我們如何跟他人進行關鍵對話,有的讓我們認知覺醒,升級思維,還有的讓我們懂得如何修身、立命等等。不同種類的書都在傳播自身的價值,帶給人們以啟發和智慧,讓我們精神文化不斷在湧動中進化。每一位讀者也有使命,就是解讀出作者要傳遞的價值,並將之傳遞給更多人。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讀書先要提升理解力
    今天讀的是《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不僅談了如何讀懂書,還談了一些作者的人生經驗,當然今天我們只說「怎麼讀書」。一、理解力的池子著名學者金克木先生曾寫過一本書叫《書讀完了》,書真的能讀完嗎?要知道天下書籍千千萬,好書也不計其數,他又憑什麼說「書讀完了」呢?
  • 樊登讀書經驗之談:如何讀懂一本書,這10件小事不能忽略
    閱讀《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突然有些醍醐灌頂,要想讀書有用,讀有所獲,不能忽略以下這10件小事。01閱讀重要性之反脆弱的武器。社會的進步,科技的變革,生活的重壓,讓我們越來越焦慮,無所適從。焦慮什麼?為什麼焦慮?我門該怎樣處之泰然?正如樊登所說,核心的焦慮來自未來的不確定性,個人缺乏對抗脆弱的能力。如何做呢?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講書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學習方法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引言,每一章和第二章閱讀輸出最好的效果是分享,把書中內容講出來,講書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學習方法。準備講一本書前,首先我們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把幹擾的物品,如手機放在視線範圍外,調成靜音或關機。然後開始想:架構是什麼?開篇先說什麼?
  • 《讀懂一本書》:用樊登老師的方法,你也可以讀懂所有書
    這時我了解到,樊登讀書的樊登老師出了一本書,就是關於怎麼讀書,怎麼做筆記,怎麼講書。於是我立馬入手了這本新書《讀懂一本書》,從底層解決了一些困惑,下面我按照自己的梳理邏輯,和大家一起走進這本書。編劇廖一梅在《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裡》說過這樣一段話:「學校裡教不了你人生觀,也教不了你表達方式,這些東西教不了,但是大學非常重要,大學是人生的重要時期,因為很多東西都是在大學這段時期形成的,但是你不能指望誰能教育你,或者從誰那兒得到啟發,最本質的學到自我教育。」作為一個剛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學生,深深贊同這個觀點。
  • 《讀懂一本書》:讀透1本書如何實現加速成長?樊登推薦這種方法
    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每本書的知識都轉化為能力呢?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01 什麼叫讀懂、吃透一本書我經常會遇到一種這樣的情況,昏昏沉沉地讀完了一本書,腦子一片空白。
  • 《讀懂一本書》:用樊登讀書法,繪製思維導圖,讀書效果增加3倍
    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數次提到一個好用的輔助讀書工具:思維導圖。樊登的讀書理念是我們讀完一本書後不僅要學到知識點,而且還要把它拆解出來,然後沉積於腦中。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在幾百本甚至是幾千本的書中,如果想要全部靠記憶力去掌握知識,很難持續做到。所以樊登就使用了既好用又特別有效的思維導圖進行梳理知識。
  • 《如何讀懂一本書》:了解這幾點,才算會讀書
    所謂高效閱讀,其本質是以吸收書中內容為前提的,你不一定要全盤吸收,只做到1%也算是有收穫。但前提是進行了思考和轉化。知識在你的腦海裡不只是過一遍,而是被加工了一遍,以特有的形式創造了一次。如何真正做到會讀書?
  • 423讀書日|怎樣才能讀懂一本書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樊登老師讀書的效果就這麼好呢?他讀書有什麼秘訣呢?其實樊登老師已經把他讀書的秘訣全都寫在了《讀懂一本書》裡,他在書中詳細解讀了從如何選書、如何讀書到如何講書的全部過程。下面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啟發。
  • 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
    《讀懂一本書》中告訴我們每本好書都自帶使命,書中從選書的原則,讀書的方法和講好一本書的路徑等多個方面,為讀者打造了一場關於閱讀的盛宴。本書作者樊登老師是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讀書的會員已有3000多萬,樊老師每周用40-50分鐘的時間解讀一本書,幫助更多人養成讀書習慣。
  • 《讀懂一本書》:幫你趕走知識焦慮,提升自我價值
    靠著三本書撐起一門課程,而且投入產出比這麼高,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但是,這是樊登的真實經歷,而且他的這個課程至少已經講了十年。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在《讀懂一本書》裡可以找到答案。作者樊登曾擔任過央視《實話實說》節目的主持人,現在是擁有2200萬會員,幫助3億人養成讀書習慣的「樊登讀書」創始人。書裡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如何用講書的方式,真正讀懂一本書,幫助你擺脫知識焦慮,提升自我價值。
  • 你讀書的方法是什麼樣的呢?vs「樊登讀書法」
    簡讀《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一、為什麼讀書?這裡面也有好多我想要的熟悉的概念詞:其中《反脆弱》是我想要的去讀的書,另外《思考,快與慢》、《黑天鵝》等都想要區讀的,也是非常經典的認知心理學書籍。二、樊登是如何讀書的?——講書倒逼輸入讀書1.選擇讀的書的標準?
  • 《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10種讀書法,這才是讀書有方
    最近閱讀了較多關於閱讀技巧的書籍,在讀每本書之前一直以為可能每個作者要講的也是差不多的,但是閱讀後發現每個作者都會有新的觀點分享,不同的書,可以喚醒你之前的見識之窗,看到更多的知識,這可能就是閱讀帶給大家的驚喜吧。秋葉老師,PPT專家,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他的PPT課程讓很多人在工作學習中受益。
  • 《如何閱讀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如何更快更準確地讀完一本書?
    快速地閱讀完一本小說,並且準確地把握小說的主旨,迅速找出整書的主線,釐清人物關係,提煉出小說的主題。這樣的能力想必大家都想擁有。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更快、更準地抓住一本書的精髓。樊登在讀麥家的《人生海海》這部小說,只用了四個小時,而且讀完之後還能把整本書的主題非常精煉準確地表述出來,對書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發展都非常清晰。麥家對樊登的這種突出的解讀能力稱讚不已,同時也承認,這種能力真的是慢慢地練出來的。
  • 《讀懂一本書》第二期
    非虛構類的書,是基於一些領域的基礎知識和思維結構所創造出來的。所以,剛開始閱讀這一類書的時候,感覺有些書晦澀難懂是再正常不過的,有些書甚至還需要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讀得懂。我推薦大家讀非虛構類的書,因為它能拓寬你的視野,提高你的認知,還能鍛鍊你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 讀書筆記|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的區別
    樊登的《讀懂一本書》中也說明自己當時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學畢業後把所有的書都扔進垃圾桶,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讀書了。然而在工作中不斷出現問題卻又讓他重新拾起書籍,並最終成功通過知識變現站穩腳跟。也許這個問題從「讀書是為了什麼?」的答案開始,就已經錯了。讀書並不是為了要把一本書讀完,每天給自己定目標,一兩個星期看完一本。
  • 選書、預讀、精讀,三個步驟,讓你掌握一本書的精髓!
    那麼如何能在閱讀完一本書後有所得,不浪費閱讀的時間呢?《高分讀書法》通過選書、預讀、精讀三個步驟,教你提高閱讀效率,掌握一本書的精髓。《高分讀書法》的作者西岡一誠,高中時就讀於一所不知名大學,學習成績墊底,後來通過自己實踐的讀書方法,成績大幅度提升,考入日本東京大學,他把閱讀心得匯總,在《高分讀書法》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