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書,就不記得內容了,就是一時的新鮮感,雖然精神上得到滿足和充實了,之後沒幾天,書裡到底講了什麼?
卻是模糊不清了,再過一段時間,直接是忘了。
可惜,又可嘆。
閱讀《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突然有些醍醐灌頂,要想讀書有用,讀有所獲,不能忽略以下這10件小事。
01閱讀重要性之反脆弱的武器。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變革,生活的重壓,讓我們越來越焦慮,無所適從。焦慮什麼?為什麼焦慮?我門該怎樣處之泰然?
正如樊登所說,核心的焦慮來自未來的不確定性,個人缺乏對抗脆弱的能力。
如何做呢?——主動且有針對性地學習。
多向度的人=事實+邏輯+批判性思維。
02講書必備的五種能力。
樊登老師在他的書《讀懂一本書》裡,說了講書要必備五種能力。
(1)邏輯思維能力。
(2)大局觀。
(3)語言能力:簡潔但幽默,且具有說服力。
(4)同理心,學會感同身受,換位思考。
(5)愛會讓你充滿熱情,感到一切付出都是有意義的,值得的。
03TIPS原則。
選書挑書也是一門學問,在《讀懂一本書》裡,樊登提到了一個原則——TIPS原則,值得借鑑。
(1)工具:提煉工具性的內容,有方法論。
(2)新的理念和新的想法。
(3)實用性。
(4)科學性,經歷了科學的檢驗論證。
04買書秘訣。
買書有7個秘訣,你了解以下哪種?
(1)看出版機構公司。
(2)看作者背景。
(3)看推薦人。
(4)看好書中的推薦書單。
(5)看書後的參考書目。
(6)看內容,每本好書都有一個使命,看是否提供解決方案,論證是否嚴謹。
(7)看翻譯和圖書印製質量。
05理解力的池子。
要學會建立自身的理解力的池子,即自身的知識底層積累:經濟學、心理學、國學、管理學、邏輯學、哲學和人生經驗。
06知識的自我反芻。
讀書要有方法,閱讀少劃重點。
讀完後給自己時間間隔。
挑戰大腦,回憶全書,做思維導圖。
講書,做知識的傳播者,能加深理解。
07如何解構一本書,提取書中價值和精華。
要有目的的閱讀,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
這本書當時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書中提供了哪些解決方案?
08講書是內容的再創作。
講書要以一手知識內容為指導原則下的二次創作。
知識輸出時,原文表達不能超過10%。
用故事好過枯燥地講道理。
構建你的認知坡道。
09活用思維導圖,打造高效輸出。
每個人都需要看書之後掌握一套屬於自己的閱讀方法。
復盤思維導圖,增強記憶,語言能力靠積累。
10如何構建認知坡道?
從書中最打動人的一點入手。
一上來就抓住人的注意力。
坡道怎麼來呢?從生活場景代入,出其不意中來。有了認知的坡道,讀懂一本書,並且把這本書的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並且傳播開來,就有了更精彩的詮釋和表達。
很多時候,我也讀書,但是書卻是讀過一遍就忘記了。只記得這本書是好看,還是不好看。如果是不好看的書,估計也就記得個書名而已。這樣讀書,感覺我還是淺薄了。讀書,讓書變得有用,這樣我才能記住它,讓它對我有益。
那麼,怎樣讓書有用呢?
升級你的讀書方法和讀書筆記。
讀書方法這是一個方法論,而讀書筆記,卻又是一個落到實處的,可以看得到的行動方案。
做讀書筆記時,問自己兩個問題:
一是讀書有些內容我可以用得上?列出來。
二是列踐行清單,書中對我有用的每條內容我要怎們做?
剽悍一隻貓曾說過,讀書這件事,本就是終身成長者的標配。
讀懂一本書,不難,難的是堅持,難的是日復一日的努力。
光想,是沒有前景的。
只有踐行了,才算是自己的東西,讓我感覺給自己的腦袋打開了一個新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