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本書》第二期

2020-12-22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好書大爆炸,ID:Shijia920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1

我平時,基本上讀的都是非虛構類書籍。所謂的非虛構,就是基於現實創作的。例如,歷史、科普和哲學等等。

與此相對的是虛構類書籍,小說就屬於這一類,這一類是基於作者的想像,或者是對現實進行的藝術創作。

非虛構類的書,是基於一些領域的基礎知識和思維結構所創造出來的。所以,剛開始閱讀這一類書的時候,感覺有些書晦澀難懂是再正常不過的,有些書甚至還需要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讀得懂。

我推薦大家讀非虛構類的書,因為它能拓寬你的視野,提高你的認知,還能鍛鍊你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看不懂,很好啊,這說明你正處在認知的舒適區之外,這說明你在升級你的大腦,只不過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積累而已。

刻意練習=時間×積累

讀不快就慢慢讀,讀不懂也要堅持著一字一句的看完,留下一大堆問題和疑惑在腦子裡是好事兒。

說不定下次在閱讀別的什麼書的時候,恰好解決了你腦子裡的這些疑惑。那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真的很爽,就像是原始祖先偶然間習得了一項新技能一樣。對於他們,那意味著生存,而對於你也是一樣,你獲得的是一樣思考工具,在遇到某類問題的時候,你就有了你的看法和解決方法。從此,你對於這一類問題就具備了反脆弱性,這就是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多讀非虛構類書籍的原因。

慢慢的,當你閱讀的池子越來越大,那些常識也好,新概念、新認知也好,會在這個池子裡不停的接觸、碰撞、雜交。你慢慢的會發現,你的閱讀能力開始變強了。並且隨著不斷地積累,你由內而外變的與眾不同,「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嘛。

2

閱讀最令人尷尬的並不是看得慢或者看不懂,而是看了一大堆並且看的很認真,結果過了一陣子發現什麼都沒記住。

我曾經一度懷疑那是因為自己的記憶力低下,我甚至為了這事兒還自卑過很久。後來我通過閱讀和與身邊的朋友交談發現,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原來,我並不孤獨... ...

我帶著這個疑惑繼續前行,苦尋方法,為此甚至還試圖從提高記憶上下功夫,什麼宮殿記憶啊,模塊記憶啊什麼的。

然而,後來我逐漸明白,鎖和鑰匙不可能在同一個地方,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一定不是在記憶上,它一定在別處。

最終我發現,那些優秀的作者和學者都用到了同一個方式來解決讀書好忘的問題,那就是不斷的「輸出」。

輸出是最好的輸入。

作者樊登老師的方式是給觀眾講書,講書的過程就是一個輸出過程,看過的內容,經過大腦的整理,最後輸出給聽眾。

在此過程中,零碎的知識點要被整合起來,並且要邏輯清晰的表達出來,這是一個相當鍛鍊大腦的過程。

每次輸出的過程,就是一次刻意練習,大腦當中的神經元要不斷的建立起新的連接,從而使大腦發生質的改變。

當然,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寫出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輸出過程。

整理並且寫出來,或者像作者那樣講出來,一定是最好的讀書方法。

3

看完了,但不會寫,不知道寫什麼,怎麼辦?

那一定是你還沒有真正的讀懂那本書,這就要談到一個不得不說的話題——閱讀要有大局觀。

作者說了這樣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次,有位聽眾說他自己提前買好了《從0到1》,把他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全部劃下來,之後再去聽樊登老師講,想看看到底能不能和節目裡所講的點對應上。

結果尷尬的發現,凡是他劃的「重點」,節目裡都沒講。

樊登老師問他都劃了些什麼,結果發現哪位聽眾劃的都是些名言警句。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名言警句的本質是什麼呢?是結論,是作者根據經驗、論證所得出的結論。結論並不是不重要,而是相對於整本書的求解過程來說,它只是一小部分,是細枝末節而已。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一般都愛劃這些名言警句,因為這些句子顯得很酷,我從前也是一樣。

樊登老師告誡讀者,如果真的想讀懂一本書,不要只盯著那些細枝末節,要樹立大局觀。

什麼是大局觀,其實就是要找到一本書的框架,或者叫摸清脈絡。

這就是要分析:

1.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2.這本書的使命是什麼?3.他是怎麼論證這個結論的?4.他提出了一個什麼樣的假設?5.是怎麼驗證這個假設的?6.推理的過程是什麼?7.怎麼獲得某一證據的?8.最後我們得出了一個什麼樣的結論?9.這個結論對我們每個人有什麼樣的意義?

這就是一本書的基本脈絡,搞清楚了這些,你才真的讀懂了一本書,而不會再像從前那樣,只注意那些名言警句,細枝末節而已。

相關焦點

  • 《讀懂一本書》第四期 (完結)
    今天我們就講怎樣輸出,即讀完一本書如何寫好一篇讀書稿。1在寫讀書稿之前,我們首先要注意以下兩條原則:以書為據,不跑偏無論是寫讀書稿還是準備講書,前提是要尊重書中的內容,尊重作者。簡單來說,寫讀書稿也好,講書給他人聽也罷,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輸出,使自己更好的吸收書中的內容;二是分享出去,使沒有時間讀書的人能快速了解書中的核心內容,使沒讀懂原著的人能夠讀得懂。
  • 《讀懂一本書》:讀透1本書如何實現加速成長?樊登推薦這種方法
    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每本書的知識都轉化為能力呢?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01 什麼叫讀懂、吃透一本書我經常會遇到一種這樣的情況,昏昏沉沉地讀完了一本書,腦子一片空白。
  • 讀書筆記|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的區別
    樊登的《讀懂一本書》中也說明自己當時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學畢業後把所有的書都扔進垃圾桶,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讀書了。然而在工作中不斷出現問題卻又讓他重新拾起書籍,並最終成功通過知識變現站穩腳跟。也許這個問題從「讀書是為了什麼?」的答案開始,就已經錯了。讀書並不是為了要把一本書讀完,每天給自己定目標,一兩個星期看完一本。
  • 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
    《讀懂一本書》中告訴我們每本好書都自帶使命,書中從選書的原則,讀書的方法和講好一本書的路徑等多個方面,為讀者打造了一場關於閱讀的盛宴。本書作者樊登老師是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讀書的會員已有3000多萬,樊老師每周用40-50分鐘的時間解讀一本書,幫助更多人養成讀書習慣。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教你如何選書、讀懂一本書、內化知識
    想要讀書,卻不知道讀什麼好;讀一本書,好似讀不太懂;讀完一本書,卻沒有記住多少東西?不用焦慮,這並不是你的能力差,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這是我們普羅大眾都有的問題。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我們就可以改變現狀。《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一套解讀圖書的方法,包括如何選書、讀書、拆解、輸出講書等內容。
  • 小學生讀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靈魂拷問: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
    有小夥伴說六七歲就能讀懂了,有高中生說高中了還讀不懂,有的說讀懂《哈利波特》英文版一點都不難,有的說除了咒語外其他一概看不懂,還有的說:這群孩子太嘚瑟,小小年級居然敢說自己讀懂了……我還看到,三四百條的激烈討論背後,是上萬人的閱讀,也有三四百人悄悄地收藏學習。只有一小波的焦點落在「讀懂」的判斷上。
  • 《讀懂一本書》第一期
    下面,我將用幾期的文章,給大家講這第一本書,即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老師的《讀懂一本書》。觀光式VS沉浸式我上學的時候不愛學習,因為我當時認為,學校課本裡講的那些東西沒意義。今天來看我仍然認為那沒意義,對於我來說沒意義,事實也確實如此。
  • 書摘|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前言:讀書,不知不覺受薰染,臉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氣,同時在談吐上也自然高遠不俗。不讀書,陷身於世網塵勞,困厄於名韁利鎖,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語言有味?No.1講書的五種必備能力第一,邏輯思維能力很多人讀書抓不住重點,不知道一本書的主題是什麼,不了解一本書的論證過程。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就是要知道什麼叫作前提,什麼叫作假設,什麼叫作論證,什麼叫作論點,什麼叫作論據,這些東西要搞明白。
  • 《讀懂一本書 樊登讀書法》:閱讀是人類反脆弱的強大武器
    爸爸:「那第二大肉食恐龍呢?」 小朋友:「不知道,老師沒讓我們查這個。」如何讀懂一本書?如果每本書的知識不能通過有效的途徑轉變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種沉沒的時間成本。最重要的不是讀書數量,而是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
  • 如何讀懂一本書,將閱讀力轉化為寫作力?
    如何讀懂一本書 每讀一本書就能形成一張閱讀導航圖「我想先做個調查,在場的小朋友,有多少人看過這本《窗邊的小翻開這本書的目錄,每一個篇章的名字也都像是會在孩子們的作文本上出現的事,比如第一篇:第一次來車站;第二篇:窗邊的小豆豆;第三篇:新學校。鄭老師說:「正如叔本華所說,小說家的使命,並不在於敘述偉大的事件,乃是使細小的事件變得引人入勝。記錄下生活中細小的故事,就能成為一篇好的習作。同學們每讀一本書,可以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將書中的內容形成一張閱讀導航圖。
  • 如何充分讀懂一本書,只掌握框架結構是不夠的
    對一本書的框架結構,很多同學都已經十分熟悉了,只要花費幾分鐘就可以對整本書的脈絡把握清晰,但是,真正的讀懂一本書,只是掌握框架結構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學會填充框架,讓框架變得更豐滿。讀一本書和讀一篇文章差不多,如果去尋找框架結構,一本書的結構很明顯更清晰一些,在做筆記或者思維導圖的時候,我們必須先確定一本書的主要思路,也就是主幹,然後通過填充框架的形式來讓整本書的內容壓縮到最少。在主幹的下邊,都是我們做的分支結構。
  • 用思維導圖解讀一本書——《讀懂一本書》(十)後記精華版
    從《讀懂一本書》思維導圖來解讀,會依據原有章節結構來分別解讀,以自己的淺薄的見識,用更淺顯易理解的表述書中內容,尤其是精華,要點部分。想要讀懂一本書,就要去解密它,也就要具備解密的能力。一句話解讀匯總:以知識輸出的形式,把書讀透,讀的更有深度,更​以沉浸式的方式進行高效閱讀。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送你三把斧,快速解讀一本書
    其實,大可不必煩惱,《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的作者樊登老師告訴我們,任何一本書都有其自身的結構。掌握了書的脈絡結構,加以時日的練習,你也能成就一項「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能。那麼,如何解構一本書呢?利用下面三把斧:1.一條主線: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
  • 《如何讀懂一本書》:了解這幾點,才算會讀書
    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它是為人們解決什麼問題。讀過的書用不上等於白讀,我們要從自身出發,想一想自己讀一本書之前想要為自己解決哪些問題?讀完這本書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改變?這本書是否能幫我解決某個問題?這些目的可以讓我們啟動思考,真正關注自己的閱讀需求。
  • 《讀懂一本書》:用樊登讀書法,繪製思維導圖,讀書效果增加3倍
    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數次提到一個好用的輔助讀書工具:思維導圖。樊登的讀書理念是我們讀完一本書後不僅要學到知識點,而且還要把它拆解出來,然後沉積於腦中。01 什麼是讀書思維導圖所謂讀書的思維導圖,就是將每一本書讀後進行梳理,把讀到的知識點和對自己啟發大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拿《讀懂一本書》的思維導圖來說,可以分為3個方面進行拆解後繪製導圖:第一,如何選書?
  • 《中國哲學簡史》,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懂了中國人
    以上所有這些問題,在一本書裡都能找到答案,甚至於得到更多意外的收穫,這本書就是今天喜哥給大家推薦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為何推薦這本書呢?我給大家總結出五點必讀的理由,任何一個理由,都足以讓你恍然大悟、愛不釋手、津津樂道。
  • 《讀懂一本書》:用樊登老師的方法,你也可以讀懂所有書
    這時我了解到,樊登讀書的樊登老師出了一本書,就是關於怎麼讀書,怎麼做筆記,怎麼講書。於是我立馬入手了這本新書《讀懂一本書》,從底層解決了一些困惑,下面我按照自己的梳理邏輯,和大家一起走進這本書。世界上很多事情都符合「二八定律」,一本書的構成也是,很多人讀書之所以慢還沒有收穫,就是因為沒有掌握一本書的精華,僅僅是從頭讀到尾。我看了很多高效學習法的筆記,都倡導一本書不要從頭讀到尾,而是先看目錄,對這本書的整體有一個了解,然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部分。掌握重點,就掌握了整本書的精華部分,記住這些就夠了。
  • 讀懂孩子這本書
    孩子就是一本書,但要真正讀懂它卻十分不容易。我們姑且以孩子愛「說謊」為例來探討一下孩子這本書。孩子為什麼說謊?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孩子們不敢說真話:說真話的結果往往是懲罰,而有時說了謊話,反而受到了表揚。
  • 「活動簡訊」讀懂繪本,讀懂孩子 10期: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活動簡訊】讀懂繪本,讀懂孩子 10期: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珠海市圖書館 珠海市圖書館微信號 zhslib 功能介紹 珠海市圖書館位於新香洲迎賓北路,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
  • 5步讀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書
    但所有的書,都有個主題,有個自成體系的結構,都是自下而上,以無數小細節論證各個支點的論點,最後證明的是總論點。 此外,所有的書,莫不是三觀之展示。哪怕是再差勁的作者,也懷有顛覆你思維認知的野心。既然如此,那咱們就按文本成書的自然規律,試一下這個閱讀方法。 隨便從案邊拿本書。比如拿本……拿本娛樂小說。馬裡奧·普佐先生之《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