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本書》第一期

2020-12-11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好書大爆炸,ID:Shijia920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不要「堅持」

凡事靠堅持,是不可持續的。

如果想成事,首先要把「堅持」這兩個字從你的大腦裡刪除,轉而用你認為某件有足夠大意義的事情取而代之。

那意義要大到什麼程度最好呢,大到可以稱之為偉大最好。

有人說,不堅持,我可以靠習慣啊。

但是只靠習慣並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你見過幾個運動員靠習慣獲得了奧運金牌?

不都是靠著那種為國爭光,為自己或家人贏得榮譽的精神才走到最後的嗎。

那麼,如果通過長期閱讀我的文章,能幫助你解決一些困惑,或者能激發出你的某些靈感。

那對於我來說,這意義便是巨大的。

下面,我將用幾期的文章,給大家講這第一本書,即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老師的《讀懂一本書》。

觀光式VS沉浸式

我上學的時候不愛學習,因為我當時認為,學校課本裡講的那些東西沒意義。

今天來看我仍然認為那沒意義,對於我來說沒意義,事實也確實如此。

任何事,當我們覺得它沒有意義的時候,無論它多麼重要,這件事情對於我們來說,都毫無意義。

什麼意思呢?假如,我們現在是遊客,一起去上海旅遊,我們選擇跟團遊。

第一天,東方明珠;

第二天,城隍廟;

第三天,野生動物園;

第四天,回家。

好,結束了。

回到家裡,甚至都不知道上海的風貌是什麼,只記得吃了什麼東西,在哪照了自拍。

你對於這座城市來說,只是一個觀光客,匆匆而過。

而與此相對的是沉浸式的旅遊。

我們可以選擇不隨大溜:

去看看上海的大媽怎麼跳廣場舞;

看看上海人平日裡都愛吃什麼,我們也嘗嘗;

看看他們是怎麼吵架的;

看看最近的垃圾分類大家是怎麼做的,也試著分一分類。

這樣,同樣是幾天下來,自己就好像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居民,那感覺能一樣嗎?

觀光式和沉浸式的體驗和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回頭看,為什麼我說,從現在來看,我還是認為上學時候好好學習課本知識,對於我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呢?

那是因為,當時的我沒有任何目標,沒有哪個城市吸引我,甚至是沒有哪所大學能夠吸引我,我無法沉浸其中。

我整天漫無目的的上學,聽課,考試,就像學校裡的觀光客。

像是跟團遊,這裡拍拍,那裡看看,完全是打卡式的。

與此相對的是哪些人呢?當然是那些學霸了。

學霸之所以稱之為學霸,是他們心中有個他們認為具有偉大意義的目標。

正是這種意義,使得他們沉浸於學習,並且如饑似渴的學。

閱讀也是一樣,書是能夠幫你解決實際問題的。

帶著目的和問題去主動找書讀,看看其他人當初是怎麼解決的。

由於,你是帶著問題或是使命去讀的,書裡的內容就像會自動灌到你的腦子裡似的,並且看得快,記得牢。

而不是今天看到哪位大神或者專家推薦了書單,趕緊都買來,好像自己多麼上進似的,然後就一直放在那角落裡。

做任何事,沉浸其中,才是最高效的。

在印度有人做了一個實驗,實驗人員將一臺電腦鑲在一處貧民窟的牆裡,只漏出滑鼠、鍵盤和屏幕。

等過了兩周再去看,那裡的孩子們都學會了玩電腦、打遊戲,掃雷、撲克牌全學會了。

玩遊戲樂在其中,激發了他們探索的欲望,精神上得到了滿足,這才是真正的,有目的的學習。

反觀我們今天的大學,學校設置了很多科目,哪個科目是你樂在其中學完的,大多數人無非就是攢學分、不掛科,然後順利畢業罷了。

閱讀的反脆弱性

遇到困難,主動找書來讀,這種閱讀不僅高效,記得牢固。

與此,你還具備了另一種重要且稀缺的能力——反脆弱性。

塔勒布在他的《反脆弱》一書裡強調:讀書是大眾反脆弱的方式。

因為這時的閱讀有兩個特性:

1.主動性;2.針對性。

像愛因斯坦、伽利略、哥白尼、克卜勒這些人,沒人叫他們怎麼學,給他們一個現成的系統方案。

他們都是想盡一切辦法找到一本本好書,來彌補自己的知識缺口,不斷地打造自己的認知框架。

有了主動性,你就具備了勇敢面對人生中一切不確定性的能力,不焦慮;

有了針對性,就有了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不慌張。

這期,我們主要講了

1.沉浸式和觀光式的區別

2.閱讀的反脆弱性.

相關焦點

  • 小學生讀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靈魂拷問: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
    有小夥伴說六七歲就能讀懂了,有高中生說高中了還讀不懂,有的說讀懂《哈利波特》英文版一點都不難,有的說除了咒語外其他一概看不懂,還有的說:這群孩子太嘚瑟,小小年級居然敢說自己讀懂了……我還看到,三四百條的激烈討論背後,是上萬人的閱讀,也有三四百人悄悄地收藏學習。只有一小波的焦點落在「讀懂」的判斷上。
  • 讀書筆記|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的區別
    樊登的《讀懂一本書》中也說明自己當時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學畢業後把所有的書都扔進垃圾桶,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讀書了。然而在工作中不斷出現問題卻又讓他重新拾起書籍,並最終成功通過知識變現站穩腳跟。也許這個問題從「讀書是為了什麼?」的答案開始,就已經錯了。讀書並不是為了要把一本書讀完,每天給自己定目標,一兩個星期看完一本。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教你如何選書、讀懂一本書、內化知識
    想要讀書,卻不知道讀什麼好;讀一本書,好似讀不太懂;讀完一本書,卻沒有記住多少東西?不用焦慮,這並不是你的能力差,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這是我們普羅大眾都有的問題。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我們就可以改變現狀。《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一套解讀圖書的方法,包括如何選書、讀書、拆解、輸出講書等內容。
  • 《讀懂一本書》第二期
    那一定是你還沒有真正的讀懂那本書,這就要談到一個不得不說的話題——閱讀要有大局觀。作者說了這樣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次,有位聽眾說他自己提前買好了《從0到1》,把他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全部劃下來,之後再去聽樊登老師講,想看看到底能不能和節目裡所講的點對應上。
  • 《讀懂一本書》:讀透1本書如何實現加速成長?樊登推薦這種方法
    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每本書的知識都轉化為能力呢?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01 什麼叫讀懂、吃透一本書我經常會遇到一種這樣的情況,昏昏沉沉地讀完了一本書,腦子一片空白。
  • 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
    《讀懂一本書》中告訴我們每本好書都自帶使命,書中從選書的原則,讀書的方法和講好一本書的路徑等多個方面,為讀者打造了一場關於閱讀的盛宴。本書作者樊登老師是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讀書的會員已有3000多萬,樊老師每周用40-50分鐘的時間解讀一本書,幫助更多人養成讀書習慣。
  • 用思維導圖解讀一本書——《讀懂一本書》(十)後記精華版
    從《讀懂一本書》思維導圖來解讀,會依據原有章節結構來分別解讀,以自己的淺薄的見識,用更淺顯易理解的表述書中內容,尤其是精華,要點部分。想要讀懂一本書,就要去解密它,也就要具備解密的能力。一句話解讀匯總:以知識輸出的形式,把書讀透,讀的更有深度,更​以沉浸式的方式進行高效閱讀。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送你三把斧,快速解讀一本書
    其實,大可不必煩惱,《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的作者樊登老師告訴我們,任何一本書都有其自身的結構。掌握了書的脈絡結構,加以時日的練習,你也能成就一項「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能。那麼,如何解構一本書呢?利用下面三把斧:1.一條主線: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
  • 《如何讀懂一本書》:了解這幾點,才算會讀書
    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它是為人們解決什麼問題。讀過的書用不上等於白讀,我們要從自身出發,想一想自己讀一本書之前想要為自己解決哪些問題?讀完這本書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改變?這本書是否能幫我解決某個問題?這些目的可以讓我們啟動思考,真正關注自己的閱讀需求。
  • 《讀懂一本書 樊登讀書法》:閱讀是人類反脆弱的強大武器
    如何讀懂一本書?如果每本書的知識不能通過有效的途徑轉變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種沉沒的時間成本。最重要的不是讀書數量,而是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讀懂一本書 樊登讀書法》我以前拿到一本書時,看到名言警句馬上用螢光筆畫下線來。
  • 《中國哲學簡史》,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懂了中國人
    以上所有這些問題,在一本書裡都能找到答案,甚至於得到更多意外的收穫,這本書就是今天喜哥給大家推薦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為何推薦這本書呢?我給大家總結出五點必讀的理由,任何一個理由,都足以讓你恍然大悟、愛不釋手、津津樂道。
  • 《讀懂一本書》第四期 (完結)
    今天我們就講怎樣輸出,即讀完一本書如何寫好一篇讀書稿。1在寫讀書稿之前,我們首先要注意以下兩條原則:以書為據,不跑偏無論是寫讀書稿還是準備講書,前提是要尊重書中的內容,尊重作者。簡單來說,寫讀書稿也好,講書給他人聽也罷,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輸出,使自己更好的吸收書中的內容;二是分享出去,使沒有時間讀書的人能快速了解書中的核心內容,使沒讀懂原著的人能夠讀得懂。
  • 書摘|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前言:讀書,不知不覺受薰染,臉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氣,同時在談吐上也自然高遠不俗。不讀書,陷身於世網塵勞,困厄於名韁利鎖,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語言有味?No.1講書的五種必備能力第一,邏輯思維能力很多人讀書抓不住重點,不知道一本書的主題是什麼,不了解一本書的論證過程。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就是要知道什麼叫作前提,什麼叫作假設,什麼叫作論證,什麼叫作論點,什麼叫作論據,這些東西要搞明白。
  • 讀懂孩子這本書
    孩子就是一本書,但要真正讀懂它卻十分不容易。我們姑且以孩子愛「說謊」為例來探討一下孩子這本書。孩子為什麼說謊?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孩子們不敢說真話:說真話的結果往往是懲罰,而有時說了謊話,反而受到了表揚。
  • 如何充分讀懂一本書,只掌握框架結構是不夠的
    對一本書的框架結構,很多同學都已經十分熟悉了,只要花費幾分鐘就可以對整本書的脈絡把握清晰,但是,真正的讀懂一本書,只是掌握框架結構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學會填充框架,讓框架變得更豐滿。讀一本書和讀一篇文章差不多,如果去尋找框架結構,一本書的結構很明顯更清晰一些,在做筆記或者思維導圖的時候,我們必須先確定一本書的主要思路,也就是主幹,然後通過填充框架的形式來讓整本書的內容壓縮到最少。在主幹的下邊,都是我們做的分支結構。
  • 如何讀懂一本書,將閱讀力轉化為寫作力?
    如何讀懂一本書 每讀一本書就能形成一張閱讀導航圖「我想先做個調查,在場的小朋友,有多少人看過這本《窗邊的小看來,這本書真的是不少孩子童年的心頭愛了。但是,讀完一本好書,如何與這本書對話,將閱讀到的有趣故事,轉換為自己的寫作能力呢?鄭老師從三個方面,來談如何與「窗邊的小豆豆」對話。寫作一定要是很了不起的事嗎?其實不然。就像《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
  • 讀懂一本書,精於一件事!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有的人,「掃」完一本書就能準確地找出有用的信息,有的人,「啃」完一本書還是抓不住要點。不要說這是因為智商的差別,因為正常人的智商並沒有太大差距。有的人,讀完一本書之後可以提升技能、升職加薪,有的人,讀完一本書之後覺得毫無用處、浪費光陰。
  • 一分鐘讀懂長難句第一期
    在讀完文章後,最好能找到句子對應的TPO題目來做一做,看看是否把題作對,作為學習效果的檢驗。今天推薦大家《一分鐘讀懂長難句》,通過100個長難句學習,掌握快速分析句子結構、理清句子邏輯的方法。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獲取支付連結並有助教告知具體學習流程若群滿,請加助教微信ibtcenter110點擊閱讀原文,購買《一分鐘讀懂長難句》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如何做讀書筆記?
    更多的情況是:看完一本書,書中的內容了解個大概,如果要把這本書裡面的精華提取出來,腦子裡面就一團亂麻,不知道到底哪些才是最應該抓住的「黃金」。解決專業問題要向專業的人學習,在讀書方面,樊登老師無疑是最專業的。到底如何才能找出書中的有價值的內容?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中,樊登老師就為我們總結了8條值得借鑑的標準。
  • 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 | 柏拉圖 《蘇格拉底的申辯》
    《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是日本哲學學者平原卓的哲學普及作品,以幫助讀者從系統吸收哲學知識,重新思考自己、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為出發點,從古代、中世紀、近代到現代中篩選出50部西方哲學經典著作,包括《蘇格拉底的申辯》《理想國》《君主論》《懺悔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社會契約論》《致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