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通用規範漢字表》字表分3級 收字8300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新華網北京8月12日電(吳晶、董豆豆)歷時8年研製的《通用規範漢字表》12日起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字表發布後,社會各領域的現代通用漢字,原則上應使用表內字。

對於每天都要說話、寫字的現代人來說,這套規範解決了哪些問題?對日常生活和學習有何意義?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和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字表分三級 收字8300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說,《通用規範漢字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配套規範,是現代記錄漢語的通用規範字集,體現著現代通用漢字在字量、字級和字形等方面的規範。

據介紹,《通用規範漢字表》收字8300個。根據字的通用程度,字表劃分為三級:一級字表收字3500個,是使用頻度最高的常用字,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層面的用字需要。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使用頻度低於一級字。一級、二級字合起來共6500字,主要滿足現代漢語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三級字表則是一些專門領域,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使用的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共收字1800個,主要滿足與大眾生活和文化普及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異體字可有條件使用

翻開《通用規範漢字表》可以發現,「淼、喆、堃」……這些人們常見的人名地名中的異體字已被收入其中。

為尊重社會習慣,方便人們用字需要,字表將《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51個異體字收入表中,主要用作人名地名。李宇明說,今後對異體字不再簡單地提「淘汰、廢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確要求。

李宇明指出,資訊時代的來臨,對漢字的規範化、標準化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要提高標準化程度,方便信息儲存、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換;另一方面某些領域(如醫學、化學等)的用字進入了一般大眾的閱讀層面,社會用字有所擴大。

此外,字表對宋體字形進行了規範,依據《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總結和制定了字形規則,對一些不符合字形規則的字的字形作了微調。字形調整的原則是:尊重漢字結構,遵循統一規則,嚴格控制特例。字形調整的原則和字形規則,不僅使表內字的字形保持了系統性,也使今後大批量漢字的字形整理有章可循,避免出現新的字形不統一現象。

推出《簡繁漢字對照表》

李宇明說,我國在研製《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同時也編制了《簡繁漢字對照表》,以照顧漢字在兩岸四地的使用情況和國際化的需求。

李宇明介紹,對繁體字恢復和類推簡化問題,曾進行過反覆的研討。研製組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為了維護社會用字的穩定,字表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將類推簡化的範圍嚴格限定在字表以內,以保持通用層面用字的系統性和穩定性;允許字表以外的字有條件使用,但不類推簡化。

據了解,在字表研製的8年中,先後召開學術會、審議會、徵求意見會等大型會議80餘次,參與討論的海內外專家學者3000多人次,前後修改90餘稿。

李宇明強調,字表保持通用領域內漢字的系統性,進行有限類推簡化,恢復部分異體字;採取靈活的用字要求,允許表外字有條件使用等,都是新世紀文字理念的具體體現。

高欣藝

相關焦點

  • 《通用規範漢字字典》《〈通用規範漢字表〉解讀》出版
    >   中新網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繼教育部2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通用規範漢字表》,商務印書館28日在京宣布出版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劃並委託編寫的《通用規範漢字字典》和《〈通用規範漢字表〉解讀》,指導規範漢字的使用。
  • 人名地名異體字被收入《通用規範漢字表》
    《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及有關材料將登載在《中國教育報》和中國語言文字網上。各界人士可通過電子郵件、信函和傳真等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據新華社電 (吳晶、董豆豆)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歷時8年組織研製的《通用規範漢字表》自8月12日至31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一部解讀《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字典
    為配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實施,商務印書館近日出版了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劃並委託編寫的《通用規範漢字字典》和《〈通用規範漢字表〉解讀》,以解讀《字表》,該書指導規範漢字使用的特殊功能,其他字詞典不能替代。
  • 《通用規範漢字表》公布 常用字3500個
    但是「普通話」較為明確,而「規範漢字」卻不明晰,因此影響到法律的權威性和依法行政。《通用規範漢字表》將「規範漢字」這一法律概念落到實處,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應有的配套規範。它的公布實施,為全面落實國家語言文字政策法規、依法管理社會語言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政策依據。  (3)社會通用層面字量需要儘快擴充。隨著文化、教育、科技的普及,社會用字量有所擴大,原來字表的收字量明顯不足。
  • 解密通用規範漢字表:為女性預留女旁和草頭字
    醞釀多年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終於對外公示。為什麼要制定字表?字表中的漢字是如何篩選出來的?怎樣規範地使用漢字?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對主要設在北京師範大學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後期研製工作組進行了獨家專訪,揭開字表中8300個通用規範漢字背後的「秘密」。
  • 「通用字表」新增1300字 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
    ■相比1988年《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7000字量,此次規範漢字表增加了1300字,收取一、二級字,增加三級字■一級字表收字3500個,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層面用字需要;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一、二級字主要滿足現代漢語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三級字表收字1800個,主要滿足與大眾生活和文化普及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 耗時10餘載《通用規範漢字表》出爐 收錄8105個字
    通用規範漢字表收字8105個 不會寫字白領多於初中生  近日,教育部公示《通用規範漢字表》,共收字8105個,字量增加,一些新字出現,《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將根據這個漢字表進行改動和更正。
  • 《通用規範漢字表》公布 45個異體字改為規範字
    新增226個簡化字 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  此次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將8105個字分為三級,其中一級字表為常用字級,收字3500字,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識字標準;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常用度僅次於一級字;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進入一
  • 國務院公布《通用規範漢字表》 盤點易錯常用字
    《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8月20日電 (文化頻道綜合 陳苑)據中國政府網8月19日消息,國務院於6月5日發出關於公布《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國務院同意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織制定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並予公布。
  • 通用規範漢字表未恢復繁體字 未收錄「囧」字
    8105個字分為三級  據張浩明介紹,此次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收字8105個,分為三級。一級字表為常用字集,收字3500個,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識字標準。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常用度僅次於一級字。一、二級字表合計6500字,主要滿足出版印刷、辭書編纂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
  • 《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背景知識詞條
    2.字量:文字的數量,一般指某一特定範圍使用到的漢字的數量。比如1988年3月,國家語委和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字量是7000個。《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的總字量為8300個。  3.字形:漢字的外形,即單個漢字在空間展現出來的形貌。比如「王」由三橫一豎組成。
  • 教育部就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
    比如1988年3月,國家語委和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字量是7000個。《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的總字量為8300個。    3.字形:漢字的外形,即單個漢字在空間展現出來的形貌。比如「王」由三橫一豎組成。    4.字級:在一個一定數量的漢字集合內部,根據使用頻率和流通程度等屬性確定的字的級別。
  • 2013新版《通用規範漢字表》收錄了多少個漢字?
    8105個字分為三級  此次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將8105個字分為三級,其中一級字表為常用字級,收字3500個,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識字標準;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常用度僅次於一級字;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
  • 國務院最新發布《通用規範漢字表》
    本報訊(記者陳菁霞)日前,作為當前最權威、最重要的一部漢字規範———《通用規範漢字表》由國務院正式發布。記者從商務印書館獲悉,為配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實施,商務印書館日前出版了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劃並委託編寫的《通用規範漢字字典》和《解讀》,以解讀《字表》,指導規範漢字的使用。
  • 《通用規範漢字表》定義「規範漢字」-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次《通用規範漢字表》的發布,使『規範漢字』這一法律概念落到實處,明確告知表內列舉的8105個漢字就是國家規定的通用規範漢字。」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通用規範漢字表》相關情況。
  • <通用規範漢字表>常用字減少500個 未恢復繁體字
    中新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馬海燕)新發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常用字6500個,比原來的通用字表7000個減少了500個。對於近年來議論頗多的繁體字,並未恢復。  中國教育部27日在北京專門召開發布會,介紹新《通用規範漢字表》有關情況。
  • 「囧」「槑」等流行字未入選《通用規範漢字表》
    製圖:張芳曼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日前國務院發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進行解讀。《通用規範漢字表》是對50餘年來漢字規範整合優化後的最新成果,無論是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還是對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水平,促進國家經濟社會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喆」、「堃」等姓名高頻字「轉正」  《通用規範漢字表》收字8105個,分為三級。
  • 《通用規範漢字表》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
    早報訊 教育部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通用規範漢字表》(下稱字表)情況,本次字表中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成為一大特點。繁體字一個都沒有收錄此次字表收錄8105個漢字,分為三級,一級為常用字級,3500字;二級3000個;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在昨天的發布會上,知名語言文字專家、字表研製組組長王寧介紹了字表研製中對繁體字的處理。王寧指出,維護漢字的基本穩定是《通用規範漢字表》制定的重要原則。自古如此,從漢字發展的歷史看,簡化一直是主要趨勢。
  • 國務院公布《通用規範漢字表》 喆淼成規範字
    現代快報網電(實習生 林雨純 記者 金鳳 黃豔)姓閆的童鞋們、名字當中帶有喆、淼、昇等字的……你們的名字,終於「規範」啦!日前,國務院公布了《通用規範漢字表》,「閆」等226個類推簡化字,「皙、喆、淼、昇、邨」等45個異體字,被收錄其中,調整為規範字。「終於轉正了!以後登機牌不用蓋章了。」
  • 教育部發布會就《通用規範漢字表》答記者問
    但是「普通話」較為明確,而「規範漢字」卻不明晰,因此影響到法律的權威性和依法行政。《通用規範漢字表》將「規範漢字」這一法律概念落到實處,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應有的配套規範。它的公布實施,為全面落實國家語言文字政策法規、依法管理社會語言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政策依據。    (3)社會通用層面字量需要儘快擴充。隨著文化、教育、科技的普及,社會用字量有所擴大,原來字表的收字量明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