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語
此生能遇見你,已然
幸福得一塌糊塗
Jimmy s Note
吉米老師前言:一個多年的疑惑。你知道嗎?
趣讀地理
這是19世紀末的一首歌曲《愛國歌》,歌詞慷慨激昂,洋溢愛國情感。在那民族危亡的歲月,激勵過不少熱血男兒投筆從戎。正如其中歌詞所說:「
江河蔓延文明波」。我國山河大地水網縱橫。打開地圖,縱覽全國,無數大江大河縱貫其中。若是再仔細觀察,注意這些水系名稱,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先看中國的南部,大多數大型河流都以「XX江」冠名。珠江、湘江、贛江、閩江、重嘉陵江、岷江、金沙江、怒江、瀾滄江、漢江、錢塘江。最有名者,還是橫貫中國十餘省的長江。只有小的水道才稱之為河,如蘇州河、萬泉河、秦淮河。過了長江以北,
「XX」江幾乎不見了,無論大小多叫「XX河」,如南橘北枳的淮河、山西汾河、天津海河、涇渭分明的涇河渭河、盧溝橋下的永定河,更別提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
但是再往北,到了東北,「XX江」又成了主流,大河多稱江,如松花江、鴨綠江、圖門江、烏蘇里江、嫩江、黑龍江。所以,江河又有什麼區別?為何在我國,南稱江北稱河,關外又稱江呢?上古時期,對於水流,一般都以單字稱名。《尚書·禹貢》為我國最早的地理書。其中提到了52條河,47條都是單言其名。《詩經》中有35條河,單名者31條。這些河的名字,都是三點水加個聲旁,如沱、漢、洛、沔、涇、渭、滻、灞、濟、湘、沅、汾、泗。那時就有了江、河這兩個稱呼。不過江河意義與今天不同,是特有所指。《說文解字·水部》:
「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入海、從水,工聲」,《孟子·騰文公上》:「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顯然,這裡的江是特指長江。 《說文解字·水部》:
「河、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從水,可聲,」《尚書·禹貢》:「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這裡河是特指黃河。到了戰國,人們對河流的稱呼發生改變,一般在單名後面加個水字,叫X水,成書於戰國的《山海經》中間記載了311條河,其中290條稱為XX水,《穆天子傳》中有26條河,14條稱為X水。如汾水、漢水、淮水、泗水、渭水。長江黃河,也稱為江水、河水。一直延續到了南北朝還是基本如此。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提到了1252條河流,其中「X水」就有119條。至於不是黃河也稱河,不是長江也稱江,用X江、X河指代水流的稱呼,最遲不晚於東漢。開始不很普遍,《漢書》中有9條江、10條河,但是絕大多數還是X水。《水經注》裡面有38條河流稱為「江」,如湘江、墊江、岷江、浙江,有71條河流稱為河,有海河、渭河、沙河、延河、桑乾河。這些江河稱呼基本都延續至今,且都是南方叫做江,北方叫做河。南江北河的稱呼大行其道是在隋唐,隋以後基本南方稱XX江,北方稱XX河。唐代孔穎達說:「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為江」,顏師古說:
「南方無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曰河」。宋代宋祁說:
「南方之人謂水皆曰江,北人謂水皆曰河,蓋從其俗也。」在華夏先民的主要活動範圍內,北方的,多在黃河支流汴河、洮河、汾河、洛河都是。南方的,多在長江支流的漢江、湘江、烏江、岷江皆是。古人視支流同幹流,稱黃河為河,也把黃河支流認作河。《尚書·禹貢》中說,大禹治水成功,「
九河既導」,就是挖通了黃河的九個支流。反正水流到黃河去的,就算黃河一部分吧,也叫它「河」好了。到了後面,老百姓叫上口了,不再講究了,也不管是不是黃河支流了,都叫河了。江也是同樣道理,先秦上古,人們把流入長江的水流視為長江一部分,也稱為江。《尚書·禹貢》中說在荊州,「九江孔殷」,江水由九條匯聚成一條。把匯入長江的八條支流也稱呼江。屈原《湘君》裡說「
鼉朝馳騖兮江皋」,湘江流入長江,也可稱呼為江。後來時間久遠,南方人也不再分水是不是流到長江去,統統叫作江好了。「江」和「河」兩個字的字源中也暗含著「江河」之別,從中可窺南江北河之玄機。江字,左邊三點水,右邊是個工。三點示形為水,工字代表讀音。古代江和工同音,現在不少方言裡還是這樣。但有學者認為,這個工的成份,不僅僅是表音,也有一定的表意作用。我們舉幾個帶著「工」字邊兒的字,說明一下。「槓」,又粗又直的橫木。「仜」,《說文解字》曰:「
大腹人也」,肚大而挺,也有直和大的意思。再說「項」,脖子的意思,清代段玉載注釋《說文解字》說:
「此當曰項而曰頸者,渾言則不別……傳曰:項,大也。」這個項也有直和大的意思。我們從工字本身上看,「工規矩也,象手持之」,工字最早的意思,就是手拿著一大把做木工的曲尺。曲尺給人的感覺,也有「直」和「寬」。
這樣就好說明問題了,江就是給人感覺「大且寬闊」的水流。長江東去,水光接天,即「直」又「寬」。南方的雨水豐沛、水流充足,河流大都也寬、直。故而皆名之以江。再說河,河旁的可字,可本有彎曲之意。
「河」即能表示曲流水。君不見,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不正是「曲水」麼?北方河流多曲折,故而也可叫「河」,所以南方曲折的,較小的內河,也被稱為「河」,轉過了九道灣的瀏陽河,不也是稱為河麼?一些語言學家從現代語言學的理論提出觀點,「江」「河」兩個詞,都是外來語,「南江北河」的根源,是因為這兩個詞來自南北不同民族的語言。
「江」可能來源於南亞語系——孟棉語族。現在南亞、東南亞的民族,仍然把河流讀作工(江古音工)的諧音。如越南語,河流讀作「song」,高棉語讀作「stung」,古孟語讀作「krung」,佤語讀作「klong」。在上古時期,我國的南方是百越苗蠻之地,居住著南亞語系的民族,他們本來就把河川稱作「江」。後來中原民族南下,吸收了當地的傳統,南方也就是各種「江」了。
「河」的來源則可能來自於北方遊牧民族,和蒙古語中河流「rool」同源。一說來自於「東夷」。也和「江」字一樣,被吸收融合進了漢語,成了北方對河流的統稱。這些說法雖有參考價值,但也有問題,孟棉語族中把河流讀作「江」,反倒可能是受漢語影響的,周邊民族吸收漢語詞彙的可能性更大。至於黃河流域,自古就是華夏文明繁衍發展之地,怎麼還會用外來詞彙稱呼自己的母親河呢?說完「南江北河」,我們再來看看東北地區,東北地區分兩種情況,一個是遼寧靠近關內的地區,遼河流域先秦就是燕國封地,受中原文化影響深厚。命名規則也同於中原。遼河在《山海經》中叫潦水,《呂氏春秋》中稱之為遼水,唐代以後成為遼河。遼河流域的支流也都叫河,如大凌河、小凌河、老哈河,和華北中原的情況相同。和中原華北迥異的是遼寧更北的地區,這些地方在古代,屬於少數民族地區,居住著肅慎、東胡等族。河流名稱大多是少數民族語言命名的。嫩江,一說來自女真語,為妹妹河,一說來自蒙古語,青色的河。松花江,松花譯自女真語 「速末」,白色之意。烏蘇里江,則為自女真語天王之河。牡丹江則是女真語彎曲之河。
最早漢語文書中對這些河流採取的是音譯+水的名稱。嫩江稱為那水,黑龍江為黑水,松花江為速末水,鴨綠江為馬訾水。轉而叫江,是在遼金以後開始,遼金松花江稱為混同江,鴨綠江有了現代的名字。嫩江到了元代開始稱為那兀江。烏蘇里江在明代開始被稱為阿速江。到了清代,基本上東北河流的名字就和現在差不多了。為何在遼金時,東北江河會出現改成這麼「南方」的名字呢?
首先是遼金之後,東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遼金作為崛起於東北的少數民族封建王朝,積極學習漢文化,大量的漢民進入東北。此時,把漢族把河流稱為X水的習慣已經消失了,引進了新的稱江道河的習慣。
第二,「南江北河」給人江大河小的印象。早在隋唐時期,關內北方稱河,南方稱江的習俗已經存在。南方的江水清澈,流量大,北方的河水渾濁,流量小。久而久之,到了宋遼金時代,就給了人江大河小的印象。
第三,東北水流清澈,水流大,如南方之江。帶著「江大河小」印象的漢族移民,和受漢語言影響的契丹人、女真人,看見了清波萬裡的滔滔大川,自然想到了用江字命名。東北出現了一票江,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考資料:
【1】《漢語「江」詞源考》 張洪明 浙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5.1
【2】《我國河流名稱變遷的規律及成因》 李小平雲夢學刊 2005.7
【3】《漢語「河」的詞源辨考》 布佔廷 莊會彬 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 2010.6
【4】《關於東北地區河流名稱及成因的幾點看法》 劉玉靜 朱宏斌 王然 中國農學通報 2010.7
經公眾號「歷史D學堂」(微信ID:lishi1600)授權轉載。
免費《走遍美國》中英文全集+MP3
吉米老師今天給大家送福利啦!免費贈送免費領取《走遍美國》中英雙語教學視頻+教材!,《走遍美國》是暢銷全球60多個國家的美國英語教學教材,全部都有中英文字幕和臺詞+教材 !
長按下方指紋,識別二維碼後發送數字【777】即可!
長按下方指紋,識別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