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霞客:史上最出名驢友1/3生命在路上(圖)
徐霞客旅行線路圖
徐霞客最先的出發地寧海如今建了徐霞客大道。
有研究者推測徐霞客來過廣東的羅浮山。
徐霞客最後的目的地——騰衝綺羅村。
徐霞客曾到過的江西龍虎山
瀾滄江也是徐霞客曾經的旅遊地。
徐霞客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地理學家,號稱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驢友」。他對中國廣大地區獨立探訪,經30年考察撰成60餘萬字的《徐霞客遊記》,開闢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這部書既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作,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經典,具有深遠的影響。
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也是《徐霞客遊記》開篇的日子。當年他走過的地方,現在許多已經成為了著名的風景名勝,但也有許多藏身草莽之中,難覓其蹤。
從浙江寧海出發
只有四川未去
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1607年的3月29日,他從家鄉的勝水橋頭第一次出遊,暢遊無錫惠山,泛舟太湖。那一年,他20歲。之後的34年間,他走遍了當時中國除四川之外的兩京十二省,按照現在的行政區劃,至少涉及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北、天津、北京、江西、福建、廣東、河南、陝西、湖北、山西、上海、湖南、廣西、貴州、雲南19個省、市、自治區。在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中,有25處留有他的足跡。他先後登過140多座山,考察過376個巖洞,可謂「亙古以來,一人而已」。
在江陰徐霞客鎮(原名馬鎮)南岐村,他的故居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座紀念館。現有三進、十七間正房、兩間廂房,佔地兩畝。故居為明式建築,門庭掛有陸定一題寫的「徐霞客故居」匾額,展廳內展出有徐霞客傳略、旅行路線圖和他科學探索經過地區的圖片資料、巖溶標本等,在天井右側還有徐霞客親手移栽的羅漢松,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故居內的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禎五年前後262年之間,84位名人名家為徐家撰寫的墓志銘,傳、序、記等共90篇,計76塊石刻。徐霞客的墓就在晴山堂後院。
「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這是《徐霞客遊記》的第一句話。看得出,當他從浙江寧海出發時,心情是愉悅而開朗的。從江陰到寧海,現在的路線大約是500公裡。為什麼選擇寧海而不是故鄉江陰作為他堪稱鴻篇巨製的遊記開篇?很可能是因為他的大部分日記已經毀於明清之際的兵火之中。但可以推測的是,寧海一定有一些什麼東西打動了他。
寧海是一座坐落在天台山脈和四明山脈之間的小城,背山靠海,氣候宜人。如今,400年前徐霞客腳下那條一點兒也不起眼的古道,成了「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示範工程」,保存完好。以此為基礎和啟發,當地修了超過500公裡長的山間步道,將城區和鄉村串聯起來,成為一景。這是旅行家自己也想不到的一個「文化遺產」。如今,徐霞客在寧海境內的每一個歇腳處現在都被妥善保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