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歐亞艾德藝術設計學院開幕的「平野甲賀&鳥海修字體展」,給各位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也有小夥伴們來不及到現場而錯過;這個十一長假,如果你在西安,就讓我們走進展廳,將目光聚焦到這些形態飽滿、輕快生趣的字體中,來回顧分享這份豐厚的字體大禮包,看看其中帶給設計生活什麼樣的思考。【詳細】
展覽大廳
如果鳥海修代表了沉穩而樸實,那麼平野甲賀則代表著靈動和巧思,兩位大師風格迥異卻因關於字體的工作而相系。本次展覽,是日本字體設計師鳥海修和平面設計師平野甲賀在中國的首次合展,他們用自己的文字牽引我們來到歐亞艾德藝術設計學院,遨遊字體的世界。
01平野甲賀
那些看起來奇怪的字,是他傾注的全部熱情
平野甲賀/HIRANO Kouga
出生於1938年,1957年進入武藏野美術大學。
1960年,在日本宣傳美術會上,以《在看之前便跳》(大江健三郎的小說)的書籍裝幀設計獲得了特選獎。畢業後進入日本高島屋公司,之後作為獨立設計師。在1964年到1992年近30年的時間裡,包攬株式會社晶文社的全部書籍裝幀設計,迄今為止經手的設計已近7000本。他大量使用「手繪文字」。
「我有一股熱情,想知道文字更進一步的意義」
手繪字,在日本並不少見,街頭的塗鴉牆上、飯店的招牌都有手繪的身影。但嚴格上講,平野甲賀的字體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手繪體。
他創作字體的過程,是先在手指間找到橫豎之間最舒適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粗細線條組合在紙上勾勒出框架,用墨填充,然後用電子儀器掃描到電腦上,再繼續畫。
這樣其實是手繪與電腦繪畫相結合的方式,但手繪仍然是創作所有字體的基礎和核心,畢竟字體終歸是需要人去感知和使用的,電腦儀器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為了不破壞設計的平衡性,還要考慮到字體整體化的效果。
20世紀70年代初期,平野甲賀就開始從事印刷設計工作,起初做的最多的是用別人的字來進行設計。在那些字中,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開始對字體設計充滿了憧憬,漸漸地開始嘗試自己設計字體。
「經過照相排版後,被修得工工整整的那些文字,已經成為任何人都可以安心使用的共通符號,得以穩定地存在於世界上。但是我有一股熱情,想要知道文字本身更進一步的意義,所以就想要自己動手畫。」
《我的手繪字》- 平野甲賀
在將近八十年的設計生涯中,從收集字體、拆解文字到研究字義,他在每一個過程都傾注了認真的思考,那種別具一格的勾線手法、不規則拆解以及怪誕式塗黑的特徵成為了「平野甲賀體」的標誌。
如果要做出「像空氣一樣」,可以在平面中「自由呼吸」的字體,對於平野甲賀來說,設計要注重兩大點:
「一方面,字體必須像空氣一樣透明,這樣人們閱讀時的注意力才會放在信息上,而不會被字體吸引而分散精力;另一方面,字體需要喚起人們的記憶。
比如,圓體相對於宋體等正文字體來說,就有一種甜美的感覺,這樣的字體經常出現在兒童樂園、急診室、醫院等空間的標識中,能讓人們產生'這裡安全無害'的印象。」
平野甲賀
在設計之後,更好地使用文字
字體間熱辣的視覺衝擊感與豐富的聯想性是平野甲賀一直以來的追求,並將這種風格的設計大量使用在書籍的裝幀中。
實際上,如果說文字內容是承載整本書的靈魂,那麼裝幀設計就是連接讀者與書籍之間的橋梁,它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將會直接影響人們的閱讀欲望。
在1964到1992年間,平野甲賀獨自設計晶文社所有書籍封面及裝訂,他獨特的手繪文字設計在超過七千本書籍的封面中閃耀。書籍裝幀中字體的設計更加考究將外觀表現、內容風格等因素組合成和諧、美觀的整體感。
平野甲賀能夠在設計內容的安排上做到繁而不亂,層次分明,使人看後有一種氣氛、意境或者格調,不僅符合不同年齡段的讀者,還符合當下大多數人的審美欣賞習慣。
對他來說,字體最重要的是能否把想傳達的訊息傳達出去。文字是溝通的工具,再也沒有其他東西比文字更能清楚傳達訊息的方式了。
「我的設計其實很任性,我享有很大的空間能自由發揮,從來也沒想過一定要做得多「美」。有時也不免會想,這些東西社會真能接受嗎?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一方面有嚴謹的字體文化,可以看到電腦裡一定有成套的不同字體;但是一方面也有對這種字體文化的「批判」,或許還不到批判那麼強烈吧,只是試圖想提出另一種面向、另一種選擇。」
平野甲賀
平野甲賀經常告誡年輕的設計師們:「設計師一旦喪失了普通人的感覺,就會變得自命不凡。」因此,他經常會從日常的生活中尋找設計靈感。
比如,新年時手寫的賀卡需要充滿喜慶、愉悅的字體;在舞臺表演中出現的字體需要強有力的視覺衝擊感;海報、電影展板等畫面中的字體通常具備醒目、明了的特點。
02鳥海修
與文字有關的全神貫注
鳥海 修/TORINOUMI Osamu
字遊工房始創人 & 冬青黑體設計師
京都精華大學客座教授
漢儀第字體之星設計大賽評委
1955 年生於日本山形,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
1979 年進入株式會社寫研。
1989 年與鈴木勉、片田啟一共同創立有限會社字遊工房。
擁有獨立品牌「遊明朝體」、「遊 Gothic」等;受大日本網屏委託製作了Hiragino系列、Goburina Gothic 系列字體;作為字體設計師參與了以正文字體為主的上百款字體的設計開發工作。
「其實我原先是喜歡汽車的」
日本東北部最著名的火山之一是鳥海山,這裡也是鳥海修出生的地方。鄉間陽光溫暖,綠草柔軟,有清澈的流水和鮮香的大米,就是這樣樸實的地方帶給鳥海修一顆嚮往簡單、真摯的內心。
當十幾歲的鳥海修頂著一副稚嫩的面孔,和大多數同齡的少年一樣,在私家車寥寥無幾的20世紀60年代初期,第一次看到大城市東京的街上一輛輛線形流暢的小汽車駛過,那股英姿颯爽的勁兒毫不留情地激起了鳥海修對車的熱愛。
為了喜愛的汽車,他將自己對線條的敏感嗅覺用於車的外形設計,因此,起初以平面設計為專業的鳥海修,到了三年級,只是為了應付學分而選擇了編輯設計(Editorial Design)和字體設計。但也就是因為這一看似不起眼的選擇,竟決定了他一生所要堅持的事。
「原來字的背後是有活人的呀」
在大學期間,鳥海修有一次去《每日新聞》報社參觀,他注意到在一間小房子的角落裡有一個人在寫字,便走上前問他在寫什麼字?「他一副很不可思議的表情說,這就是活字的原稿呀。」
原來的字的背後是有活人的呀,這一下震撼了鳥海修的心,這對他來說,便是對「字」的啟蒙教育。
「所以到那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活字是要人來做的,所以做活字是一個什麼樣的事情呢,每天我們看的書、報紙,上面的字就是一個人一個人在做的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啊——平面設計師這個職業,是要向世人展示自己很帥,得意於自己有厲害的創意,不斷的展示自己,而活字卻不能展示自己的個性,不讓人知道誰設計的這個字才是最好的。」
鳥海修
鳥海修一畢業便進入了寫研公司,一待就是十年,後來,他和合伙人鈴木、片田,三個人一起創立了字遊工坊。「如果問我們為什麼辭掉寫研來做字遊工房,理由就是我們想做我們自己的正文字。」
從日本漢字、西文、平假名、片假名以及各種符號,在鳥海修的字體世界裡,每一個字的每一筆都不能脫離手寫,最重要的是要靠手去感知字體,如果書寫自然、連貫,那麼字的設計便達到了它的目的。
作為鳥海修最有代表性的字體Hiragino,這一套字體整整做了十年。一個字的線條太粗、太細、或者形狀不好都要在分毫米之間調整修改,就是這般在精益求精中的全神貫注才有了Hiragino明朝體的7款字重,黑體9款,圓體字4款,行書2款等其他幾款式假名字體的設計。
在Hiragino系列之後,他們自己的遊明朝系列、遊黑體系列字體家族的拓展等字體也一一問世,在Apple、Windows的系統裡都能找到他們的字。
對於鳥海修來說,字體最重要的是真切地表達出字義,不能因為有設計師的原因而幹預了語言的表達。所以他的字體風格大多以骨骼清秀、落落大方為主,在設計之後,就是靠讀者細細品味了。
做出更好的字,世界的字
「其實我有一個很早就想做的想法: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所以我想讓每個國家拿著他們每個國家自己的文字集合起來做成一套字。每個國家的設計師互相爭論然後做出一個東西,這才是我覺得這是global font。我做不了,只是想做,但是外語什麼的都不會。」
鳥海修
能做出世界的字體,是鳥海修最大的夢想。他們日夜與字為伴,哪怕是一個橫折彎鉤也要注入生命,他們一生恪守著的匠人匠心精神,試圖用文化的力量沐浴整個人類社會文明。
即使是電子閱讀時代,他們仍在努力做出更好的字、漂亮的字,強調手感,親自動手去書寫,只為了把這些好的東西傳給下一代。
當鳥海修先生在北京時,就會帶著學生們一起前往故宮,觀看各種各樣古老的文字,他認為,在興趣中才能更好地學習。
雖然我們身處電子閱讀時代,但當我們倚藏在書店中,沉浸於紙墨的交融,仍會為這些隱藏在字體背後的「手藝人」所感動。如同這次平野甲賀&鳥海修的「設計字體的工作·使用字體的工作」展覽講座及工作坊,兩位設計師嘉賓用自己的博學與細緻入微的設計巧思為每一個來到現場的人帶去了感動與思考。【詳細】
開幕講座現場合影
十一期間,艾德藝術設計學院展廳正常開放,可以約上你的小夥伴一同打卡「設計字體的工作·使用字體的工作」 鳥海修/平野甲賀字體展。在鳥海修與平野甲賀對字的全神貫注和奇思妙想中,開啟他們的字體世界。
展覽
「設計字體的工作·使用字體的工作」
鳥海修/平野甲賀
展期
2019.9.7-10.13(每日10:00-17:00)
展地
歐亞艾德藝術設計學院一層展廳
策展人:任華、吳越
顧問:胡建波
學術主持:黨晟、蘇中秋
主辦:西安歐亞學院艾德藝術設計學院
協辦: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
展覽主持:郝春怡、吳建瑩
執行展覽:張媛媛
展務:張寧
媒體推廣:張楠、高原
翻譯:吳越、王蕾
攝影:王超
裝幀:任華
西安歐亞學院新媒體工作室
供稿 | 艾德藝術設計學院 黃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