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宣傳下的瑪卡產業種植條件成發展軟肋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瑪卡,一種原本生長在南美洲秘魯安第斯山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植物,因具有良好的保健功用而風靡世界。自2002年被原衛生部批准進入中國以來,瑪卡在我國雲南引種成功,並迅速成為保健市場的新寵,麗江、香格裡拉、昭通等地多有種植。然而,不過短短數年的時間,當年被寄予厚望的瑪卡,便經歷了從市場新寵到過度泛濫的瘋狂軌跡。「瑪卡的有序、規範化發展必須提上日程,否則瑪卡或許會成為當年的人參。」有業內人士表示,瑪卡產業正處在發展的十字路口,能否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真正成為可持續的大產業,科學規劃、有序發展是關鍵。

  過度宣傳下的瑪卡

  在淘寶網上搜索瑪卡,彈出了4400多個商品信息,瑪卡酒、瑪卡片、瑪卡精等。其中,銷量最大的產品,是一種聲稱秘魯進口原料的瑪卡片,銷量達10000多瓶。記者發現,市場上的瑪卡產品,大多以補腎壯陽為賣點。

  但事實上,我國僅批准瑪卡作為新資源食品應用,並非藥品,且生產廠家不多,批准的功效也與壯陽不搭界。記者登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資料庫檢索發現,我國批准的國產瑪卡保健食品僅有瑪卡牌瑪卡益康咀嚼片一種,功能為增強免疫力、緩解疲勞;進口瑪卡保健食品也只有一個,拉摩力拉牌瑪卡片,功能仍是緩解疲勞。此外,國家批准的與瑪卡有關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僅有3張。

  據了解,瑪卡是十字花科獨行菜屬一年或兩年生草本植物。現有的研究發現,瑪卡含多種營養成分,對人體有滋補、抗疲勞、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睡眠、改善因壓力造成的神經衰弱等功效。1999年,美國科學家發現了瑪卡中含有兩類新的植物活性成分:瑪卡醯胺和瑪卡烯,並確定這兩種物質對平衡人體荷爾蒙分泌有顯著作用,而這被認為是瑪卡有助於改善男性功能的依據之一。

  雲南省農科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長劉大會指出,當前不少企業在瑪卡的推廣上過分強調其藥用價值,忽略了它是一種新資源食品,過分誇大其「植物偉哥」的功效,造成對消費者的誤導。

  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周邦勇表示,瑪卡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食品原料,是天然產品,食用安全;相對於人參、田七等植物,瑪卡種植難度低,具有易得性。「但過度、誇大的宣傳只能使瑪卡產業迅速泡沫化,嚴重影響產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透支』這個產業的生命力。

  7月中旬,記者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香格裡拉看到,雖然這兩年瑪卡的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這裡兜售的瑪卡的粗加工產品價格仍高達8元1克,記者了解到的統貨批發價格也多在每公斤1000元以上。「瑪卡不像人參,要種上幾年才能採收,一年就能收一茬,種植難度也沒那麼大,雖說這比前兩年兩三千元一公斤的價格低了不少,但這個價格不得不說還是有些離譜。」一位搞藥用植物種植的博士認為,瑪卡的市場價格已嚴重偏離了其實際價值。

  事實上,雖然市場看上去仍然火爆,一些嗅覺敏銳的藥農已開始減少種植。在迪慶州香格裡拉縣一家名為天麗斯瑪卡種植基地的大牌子下,記者並未看到瑪卡大田,只在離牌子很遠的地方找到了一小塊育苗田,種著像胡蘿蔔一樣的瑪卡小苗。而附近的另一位藥農告訴記者「瑪卡我去年種了20多畝,今年改種附子了,瑪卡這兩年價格不行。」迪慶州德欽縣品吉高原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查卡·提布次裡告訴記者,每年瑪卡上市時,各種沒有前期投入的外地和本地的投機商哄抬價格,造成瑪卡收購環節混亂,導致過熱後的價格下跌和藥農惜售帶來的有價無市。

  種植條件成發展軟肋

  「現在雲南許多低海拔地區都在種瑪卡,要知道,瑪卡在原產地秘魯可是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的。許多高原植物之所以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與生產環境有關。瑪卡到廣東也能種出來,可功效不一樣。還有,瑪卡雖然沒有連作障礙,但對土地的損耗比較大,種過瑪卡的土地板結十分嚴重。多大面積適合種多少、是不是應該實行輪種休作,目前沒有計算和規劃。」提布次裡的話反映了當前瑪卡產業的另一個軟肋——種植混亂。

  從2002年至今,瑪卡在雲南的發展已逾10年。繼麗江之後,香格裡拉、昭通(魯甸、昭陽)、會澤、昆明(祿勸、東川)、劍川等地也紛紛種起了瑪卡。種植面積出現「井噴」。麗江的瑪卡種植面積從2012年的17000多畝增長到現在的20000多畝,曲靖會澤縣瑪卡種植面積更是從2000多畝瘋狂增長到10000多畝,昭通大山包種面積也超過1000多畝。

  劉大會介紹,在高海拔山區種植的瑪卡長得較結實,藥用成份活性高,煮出來後味道有點甜。而在低海拔平原、壩區種植的瑪卡個頭小、容易空心,味道吃起來有些辛辣,在品質上遠不如高海拔地區種植的,且由於溫度高病蟲害也會較重。」

  他特別指出:「目前我國還沒有自育的瑪卡品種,瑪卡品種主要依靠進口,品種退化和種源混亂,降低了瑪卡產量和藥效,給產業下一步發展埋下了隱患。」之前,雲南有從事瑪卡種植、開發、經營的企業大大小小几十家,但各自為陣,進種渠道五花八門,給大田種植、病蟲害的科學防控、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的推廣等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與種植面積「高歌猛進」不相稱的是,我國瑪卡的深度開發還遠遠不夠。「除了鮮食,瑪卡飲料、瑪卡果汁、瑪卡咖啡等產品國外已開發了很多,國內瑪卡產品種類就相對要單一得多。」周邦勇認為,我國的瑪卡產業還比較低端,賣的是資源而不是產品。

  科學發展是關鍵

  雖然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瑪卡仍具有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前景依然無限。雲南省發展生物產業辦公室《關於促進瑪卡產業有序快速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要爭取全省瑪卡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實現加工銷售收入200億元;到2020年,力爭種植面積20萬畝,加工銷售收入500億元。而這個數字是文山三七近年年均銷售收入的5~10倍。

  劉大會認為,要推動瑪卡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除去科學定位和理性宣傳引導外,首先,要合理規劃適宜種植髮展區域,儘量讓瑪卡在最適宜區域集中發展,大力推進規範化生產,力爭種出高品質的瑪卡。科研單位應加大對瑪卡新品種培育及高效繁育技術、標準化的加工技術等方面的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用技術鏈支撐產業鏈,加快推行瑪卡現代化良種繁育基地、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和標準化產品加工基地建設,在適宜種植區域把瑪卡作為一個特色產業加快發展。

  其次,要加大新產品開發,注重深加工,進行系列瑪卡功能保健品、飲料、食品的開發,豐富終端產品,滿足不同人群需求。同時,要加強瑪卡莖葉和鬚根等副產物的綜合利用,進行生產畜牧和家禽的飼料添加劑,促進養殖業發展。

  第三,加快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構建和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建設。要加快瑪卡生產的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生產規範、產品質量、安全限量、檢測方法、包裝標識、儲存運輸在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構建。瑪卡生產龍頭企業要通過「公司+協會+農戶」、「基地+農戶」等形式,從基地選擇和原料選種環節開始推行GAP生產,種植、加工和流通環節實行全程質量監控,同時在產品包裝上張貼產品原料信息標誌,讓消費者可以通過信息碼查到瑪卡產品相關汙染物殘留、生產基地的質量認證情況,甚至還可以查到具體生產責任人的姓名等信息,實現瑪卡產品質量可追溯,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從而讓消費者放心使用瑪卡產品。

  第四,研究建立適宜於規模化的高效低成本的瑪卡提取分離技術,為新產品開發提供物質基礎;研究建立特有組分對照品製備方法,解決質量控制對照品缺乏的難題;由於不同品種表現出的藥理作用不同,需要研究闡明活性組分與功效之間的關係,為市場推廣和新產品開發提供理論依據;研究建立分級利用瑪卡地下部分和地上莖葉部分的生物煉製技術體系,建立瑪卡資源生物煉製示範生產線,實現資源全利用,達到經濟價值最大化。

  劉大會建議成立中國瑪卡協會(或工作委員會)、國家瑪卡產業化技術聯盟、國家瑪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定瑪卡種植及質量國家(或行業)標準、瑪卡加工產品的系列國家(或行業)標準,以規範瑪卡種植、加工及產品銷售市場。

  據周邦勇介紹,中國保健協會正在協同有關部門和研究機構,就瑪卡的規範化種植和原料的規範化加工進行研究,希望能形成行業標準乃至上升到國家標準。

  「隨著瑪卡研究的不斷深入,其相關產品國際市場已達300億元以上,秘魯瑪卡資源的不足已成為國際瑪卡產業快速增長的瓶頸。我國已經選育出多個適宜於雲南種植的瑪卡品種,並已成功實現了規模化人工種植,且質量與秘魯瑪卡相近。」劉大會認為,如果能解決瑪卡種植、深加工和市場監管所面臨的問題,利用現代先進技術進一步開發相關醫藥和保健新產品,將使瑪卡產業鏈得到進一步延伸,我國將可能很快形成種植——加工——市場上百億元的瑪卡產業鏈。

(責任編輯:韓肖)

相關焦點

  • 雲南瑪卡成大產業還要走多少路?
    它要求海拔3500米以上,氣候特殊而土地肥沃,日夜溫差達40度以上,而且在這些有限的土地裡種一次瑪卡後,土地需要休養數年用以恢復肥力,否則土地不能繼續耕種。  瑪卡種植主要地理分布區域  食用方法  科學家認為,瑪卡的生物活性物質位於其根和下胚軸,通常經自然曬乾後食用。食用時可用水或牛奶煮成粥,也可榨汁或釀酒飲用。
  • 【深度報導】瑪卡:亂象背後的憂思
    趙路:我覺得這個應該用四句話:一個是可喜、可憂、可治,我覺得可發展,就我對瑪卡產業,因為我算是一個實踐多年瑪卡產業,從當初捕捉商機開始,因為雲南作為一個資源大省,大家知道雲南有非常豐富的王國之稱,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中草藥王國,雲南成為主產區,而且憑我的行業經驗來說,瑪卡的未來發展一定會有千億產業的這樣一個商機,對雲南這樣一個偏遠資源大省,無疑是非常可喜的
  • [看市場]價格躥升的背後 瑪卡產業暗藏危機
    打開網頁,輸入「瑪卡」,會發現在網上,有人已經拿他和蟲草、人參相提並論,對於它功效的宣傳,有著不少的內容,瑪卡的價格,也是貴的出奇。在北京的一家瑪卡直營店,店老闆是這麼說的: 這邊有黃金瑪卡,450一克,這個是320一克。這邊有黃白的,黃白的要普通一些,2塊8一克。 按照店老闆的說法,以最便宜的進行計算,一克2.8元,一斤就是1400元,這個價格,難道不高麼?
  • 雲南瑪卡:昔日天價 今成「白菜價」
    雲南瑪卡:昔日天價 今成「白菜價」 2016-02-24 18:19:57他們的身旁堆放著幾十袋瑪卡,零星的幾個顧客,顯得這裡十分冷清。「現在瑪卡鮮果每公斤就七至十元(人民幣,下同)」,商販一邊切片一邊說。而在前幾年,優質的瑪卡乾片價格曾達每斤上萬元,鮮果價格也衝到過每斤一百元。  繼普洱茶、石斛經歷了價格暴跌之後,瑪卡也遭此厄運。  瑪卡原產於秘魯安第斯山脈高海拔地區,後在雲南麗江引進大規模種植。
  • 笑笑說種植:瑪卡對種植方面的要求
    ,只有符合條件的環境下才能種植瑪卡。下面就讓笑笑來帶大家看看該瑪卡種植時要注意的問題吧。1 海拔高度 人工種植瑪卡必須首先滿足海拔的條件,瑪卡最適合生長在海拔3200到4000米的高原山脈的寒冷地帶,而且由於瑪卡是高原上的耐寒植物,並不適合在低海拔地區生長,這個條件就限制了很多人想種植瑪卡的想法,也限制了瑪卡在市場上註定不會太多。
  • 曾經讓廣大農民瘋狂種植的瑪卡,現在怎麼沒人提及了?
    瑪卡原產於秘魯,經過氣候分析,這裡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低緯度+高海拔導致強烈的晝夜溫差;而且土壤質量呈酸性,日照充足。瑪卡在這裡生長迅速而且生命力旺盛,口感與含量很好,因此在這裡都是自然生長而沒有經過人工栽培,與我國相似的生長條件是雲南和西藏。
  • 瑪卡是純天然的食品,且藥用價值極高,種植條件值得收藏!
    瑪卡是純天然的食品,且藥用價值極高,種植條件值得收藏!瑪卡大家可能並不是非常的熟悉,它是一種純天然的食品,並且藥用價值也是極高的,它的根莖像小圓蘿蔔一樣,藥效極強,並且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是非常的昂貴,很多人被他的價格所吸引,產生了想要種植的想法,但是在種植的時候,這些種植條件你值得了解,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雲南天根瑪卡產業有限公司倡導健康生活理念,提倡尊崇品質生活
    雲南天根瑪卡產業有限公司是由雲南省著名酒企「雲酒」集團控股的全資子公司,是一家集組培、種植、儲備、冷鏈、研發、生產、銷售、品牌為一體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以麗江玉龍雪山自產的瑪卡鮮果、乾果為主要原料,研發打造了集天然、綠色、生態、高科技於一身的「雲藏天根」、「野象瑪卡」等系列品牌的瑪卡、辣木等產品。
  • 瑪卡悄然走紅 專家稱壯陽神藥只是傳說
    「神藥」瑪卡並沒藥準字,甚至不是「健」字號,所謂強腎功效也尚無研究佐證。  記者走訪滬上銷售點與雲南主產區,採訪種植戶、經銷商與農學專家發現,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市面所售瑪卡品種多、產地雜、價格亂,誇張宣傳、以次充好現象屢見不鮮。如何整治瑪卡亂象?從種植、加工至銷售,規範與監管行業鏈迫在眉睫。
  • 瑪卡芽苗菜的詳細種植技術!
    瑪卡芽苗菜所需的營養,主要依靠種子或根莖等營養器官累積的養分,栽培管理上一般不必施肥,只需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保證其水分供應,便可培育出芽苗,而且瑪卡芽苗菜生長期比較短,很少感染病蟲害,不必施用農藥。芽苗菜作為富含營養的優質、保健、無公害高檔蔬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 晨光生物否認在新疆地區種植瑪卡原料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6月26日訊,晨光生物(300138.SZ)昨在其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上表示,目前公司未在新疆地區種植瑪卡原料。
  • 重磅:揪出「瑪卡慘案」背後的兇手!
    而瑪卡中的主要成分為瑪卡烯、瑪卡醯胺等,對普通人來講也是聞所未聞。包括首個引種地雲南麗江、香格裡拉等,同樣讓人充滿神秘的嚮往。由此,瑪卡完全具備了炒作到天價的高貴神秘感。  但隨著瑪卡在全國的普遍種植,回歸到「蘿蔔價格」,這種天然賦予的高貴和神秘外衣驟然剝下,消費者還會認帳嗎?
  • 雲南瑪卡行業危機初現 揭秘產業鏈上的亂象(圖)
    瑪卡市場的急劇擴張帶動了許多資金的湧入 ■ 都市時報記者 孟祝斌   有多高的收益,就得承擔多大的風險。瑪卡產業的風險正在迅速聚集。   瑪卡,一種被稱為「植物偉哥」的南美洲原產植物,正以迅猛的速度從雲南長出,席捲全國。   「七根蟲草不如一盅瑪卡」,這是雲南最早涉足瑪卡產業的邁卡集團打出的宣傳語。
  • "神藥"只是傳說瑪卡亂象叢生 消費者盼規範行業監管-瑪卡,乾果,瑪...
    記者走訪滬上銷售點與雲南主產區,採訪種植戶、經銷商與農學專家發現,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市面所售瑪卡品種多、產地雜、價格亂,誇張宣傳、以次充好現象屢見不鮮。如何整治瑪卡亂象?從種植、加工至銷售,規範與監管行業鏈迫在眉睫。
  • 瑪卡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
    瑪卡是一種外形和小蘿蔔很像的蔬菜,瑪卡也被叫做馬卡、甜蘿蔔,瑪卡的根部顏色很多,有紫色、紅色、黑色、白色、黃色、綠色等,其中黑色的瑪卡營養價值是最高的,但是相對的產量很少,現在種植瑪卡的人很多,那麼瑪卡該怎麼進行種植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瑪卡的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 重磅:瑪卡神話破滅,產地爛比蘿蔔價!(上篇)
    如果分攤到畝產量,說瑪卡降到「蘿蔔價」毫不過分。  以上跡象表明,國內的瑪卡產業,正在重複著歷史上有名的「荷蘭鬱金香慘案」——即炒作到天價後迅速自由落體,任憑風吹雨打一地雞毛,最終讓種植戶吞食爛市惡果。  瑪卡,這個新世紀的保健品神話,為何會淪落到如此不堪地步?
  • 黑土地裡育藏『金疙瘩』七十七團引進中草藥瑪卡試種植
    3月26日,記者走進兵團第四師七十七團育種大棚內看見,該團農技推廣中心技術員正在對今年新引進試驗種植的中草藥——瑪卡進行裝穴、育盤、澆水,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七十七團今年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注重特色經濟作物的引進和試驗種植,年初該團多方聯繫從秘魯進口優質中草藥——瑪卡種子進行精選、晾曬,並對種子發芽率進行了測試。
  • 雲南昔日天價瑪卡跌下神壇 淪為「白菜價」
    雲南昔日天價瑪卡跌下神壇 淪為「白菜價」  解說3月2日,位於昆明的雲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場裡,幾個瑪卡商販正對瑪卡鮮果切片烘乾。他們的身旁堆放著幾十袋瑪卡,零星的幾個顧客,顯得這裡十分冷清。
  • 瑪卡 被神化的「秘魯人參」
    為了進一步說明其「功效」,商家在商品介紹中廣而告之:盤龍雲海瑪卡片是由在雲南玉龍雪山種植區種植培育的瑪卡提煉而成,不同於市場上同等瑪卡片,活性成分含量更高,安全無副作用。     當小孟有些躍躍欲試,想要拍下商品付款的時候,卻在產品實物的圖片中發現,這款瑪卡片產品外包裝上標註有「QS」食品認證標識以及產品條形碼。既然屬於食品範疇,怎麼還有「保健」功效?這讓他覺得難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