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歷史時代是指佔統治地位的社會形態存在的長期歷史過程,該過程又分為不同的歷史階段。劃分時代的根本標準是社會經濟形態,其中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決定著時代的本質。進入階級社會後,每個歷史時代都同階級鬥爭密切相關,不同時代及其不同階段上的階級鬥爭具有不同特點。人類歷史就是不同時代更替的螺旋上升過程,這種普遍性的歷史進程在不同國家和民族又有特殊性。當今世界依然處於資本主義佔統治地位的歷史時代,處在這個時代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特殊的歷史責任和風險挑戰。
[關鍵詞]唯物史觀;歷史時代;時代觀;大的歷史時代;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後,時代問題自然成為我們必須探討清楚的一個概念。說到新時代必須要考慮社會歷史時代,講到社會歷史時代,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時代觀作為根本理論指導。我們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歷史觀和時代觀,才能科學把握社會歷史時代的發展演進,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同人類當今所處的社會歷史時代有機統一起來,更好地把握新時代的豐富內涵及其歷史使命。
一、時代問題是人們歷來很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不同的文明體系、不同的話語體系中,人們對時代問題有各種各樣的表述,提出了不同的時代劃分標準。
在中國文化系統中,時代問題很早就已經提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數「公羊三世說」的時代觀。《春秋公羊傳》提出,孔子寫《春秋》「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西漢時,董仲舒據此認為,「《春秋》分十二世以為三等,有見有聞有傳聞」(《春秋繁露·楚莊王第一》),把春秋的歷史歸納為「有見世」「有聞世」「有傳聞世」三個時代。到了東漢,何休進一步對「三世」作了較為系統的闡述,明確提出了「衰亂世」「昇平世」「太平世」的「三世」時代觀,他講到:「於所傳聞之世,見治起於衰亂之中,用心尚粗糙,故內其國而外諸夏;……於所聞之世,見治昇平,內諸夏而外夷狄;……至所見之世,著治太平,夷狄進至於爵,天下遠近大小若一。」(《春秋公羊經傳解詁·隱公元年》)。「三世說」的時代觀在歷史上影響深遠,維新變法時期的康有為就把「三世說」同「小康」、「大同」及進化論思想進行結合,提出了以「三世說」為核心的進化論歷史觀,認為人類社會將沿著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的演進路徑進化發展。這個時代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歷史現象,但並不是真實的歷史現實,更不是科學的歷史觀和時代觀。
西方思想史上也有許多對於社會時代的論述。比如,赫西俄德在《工作與時日》中就提出過「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英雄時代」「黑鐵時代」等劃分。羅馬的奧維斯在希臘神話的基礎上,把英雄時代去掉,提出了「四時代」論。這種依據神話確定的時代劃分當然不是真實的歷史。在德國古典哲學時期,黑格爾以人類理性發展程度和狀態為根據,提出人類經過了處於歷史兒童期的東方社會、處於歷史青年期的古希臘城邦、處於歷史成年期的羅馬帝國、處於歷史成熟期的歐洲世界等不同時代。這些時代判斷標準,或是依據神話傳說,或是依據人類認識形式,都沒有把握歷史時代的本質內涵。
在當今,理論界關於時代的劃分也有各種各樣的判斷和各種各樣的說法。有人從勞動工具的角度提出了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機器時代、電子時代、資訊時代等劃分。有人從文明史角度提出了原始文明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時代、後工業文明時代等。這些劃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缺乏對經濟關係史和階級關係史的把握。如果失去對經濟關係史和階級關係史的分析,歷史時代的把握就失去了最核心內容的判斷。
準確把握時代本質及其發展特點,定位人類歷史發展階段和發展方位,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對時代本質和特點的判斷,並據此制定自己的政策和策略,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就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時代觀,明確提出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帝國主義時代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最後取得了革命勝利。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人作出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兩大問題的重大判斷,制定了改革開放的政策和策略,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今,人類進入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歷史時期,資本主義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就要求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正確把握當今時代本質和特點。對此,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判斷,我們要理解這些判斷,就必須深入把握唯物史觀的時代觀。
二、歷史唯物主義包含著豐富深刻的社會歷史時代思想
歷史唯物主義基於歷史發展的規律、進程和趨勢,對於社會歷史時代的內涵、標準、本質、階段特徵、不同時代的階級性等,都作了全面的分析,形成了完整的社會歷史時代思想。
首先,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社會歷史時代是一個過程性的概念,指的是一種佔統治地位的社會形態經歷的整個歷史過程,也就是某一種社會形態從開始到終結的一個漫長歷史過程。這個社會時代又分為興起、興盛、衰落等不同的階段,每一個階段又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徵。在一個社會形態沒有終結之前,就是說直到其內部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為新的社會形態所取代而不再佔據統治地位止,這個社會歷史時代不可能終結。對此,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講得非常清楚,這就是 「兩個決不會」的道理。
其次,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社會歷史時代是一個本質性的判斷,提供了一個判斷社會歷史時代的根本標準。劃分歷史時代的根本標準是經濟的社會形態,也就是由生產力、生產關系所構成的生產基礎以及在此之上的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所組成的社會有機體。時代的本質由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所決定,這是一個判斷時代的核心標準。分析和把握社會歷史時代,不能向「三世說」那樣從歷史現象來判斷,像古希臘羅馬人那樣從神話傳說來判斷,也不能像黑格爾那樣從某些人類認識形式來判斷,而必須從客觀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運動、從經濟的社會形態來把握和判斷,這樣才能完整全面地把握時代的本質和全貌。
再次,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社會歷史時代具有豐富的階級關係內涵,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之後,每個社會歷史時代都同階級鬥爭密切相關,經歷著不同階級之間的鬥爭。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因為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不同,階級鬥爭的內容和形式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在這個時代的不同階段又呈現出不同的階級鬥爭特點。例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指出,資產階級時代的階級關係與過去的社會歷史時代不同,階級對立簡單化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列寧突出強調了階級問題在社會歷史時代判斷中的重要性,他明確提出,哪一個階級是這個或那個時代的中心,決定著時代的主要內容、時代發展的主要方向、時代歷史背景的主要特點,離開了階級分析就很難對時代問題作出真正科學的分析。
最後,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社會歷史時代同歷史發展規律密切相連,是人類歷史發展螺旋式上升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前後相繼的社會時代更替構成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和趨勢。這也就是馬克思所講的,人類社會要經歷原始社會時代、奴隸社會時代、封建社會時代、資本主義社會時代,並通過社會主義過渡最後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時代。當然,馬克思對歷史時代發展趨勢及其過程的劃分是普遍性的歷史規律,而不是具體的歷史發展路徑。在每一個民族的社會時代更替中會呈現具體的道路和特殊的形態。比如說,中國就沒有經歷過完整的資本主義社會時代,而是經過長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時代,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三、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時代觀認識當今時代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時代概念來考量我們當今的時代,就是要分析它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之中,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經濟形態之中,具有什麼樣的階級鬥爭關係以及處在歷史螺旋式上升的哪一個環節;同時也要根據我們正在發展著的事業來判斷當代中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歷史時代理論分析當今人類發展的時代現實,我們就會明白:當今時代依然是資本主義佔統治地位的歷史時代,依然處在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時代,沒有超出列寧所講的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但是,資本主義繼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後正處於新的歷史階段,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例如經濟低迷、治理困境、政黨傾軋、社會撕裂等。
這樣的大時代中已經嵌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雛形——社會主義社會形態,而社會主義在自身發展中也開始呈現出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就是在大時代中嵌入的這種新社會形態的一個特殊發展階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中國、對社會主義、對人類文明發展都具有極大意義,作出了特殊貢獻。但是,因為它是處於資本主義佔統治地位的大時代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因而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要應對特殊的階級鬥爭和制度衝突,應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圍攻和打壓,同時要以更加艱苦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新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