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每天都收到我們的文章嗎,點上面藍色文「語文閱刊」關注就可以了。
2019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專輯8月出爐,歡迎預訂!
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諮詢微信160170248,手機13602424805
語文月刊2018年8月高考作文專刊目錄
海量免費試題,請關注:1試題倉庫2018年6.1-7.5全部語文試題 2.試題倉庫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語文試題 3.語文2018年7月試題倉庫一 4.試題倉庫2018年7月全部語文試題 5.初中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6.小學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本文作者:陳士同
獨家授權語文月刊發布
以事寓理警世深
——讀柳宗元的《三戒》
「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依勢以幹非其類」,終落得「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的下場,這是《臨江之麋》篇中糜霓的命運;
「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出技以怒強」,落得「斷其喉,盡其肉」的厄運,這是《黔之驢》篇中的主角驢的下場;
「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竊時以肆暴」,得到的卻是「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數月乃已」的懲罰,這是《永某氏之鼠》篇中永之鼠最終的命運歸屬。
三個故事,娓娓道來,生動形象。三個短篇,篇幅短小,寥寥數語敘述完整的故事;三個故事的主角麋霓、驢、鼠,經過文學筆法的加工潤色而變得栩栩如生。通過故事,我們可以從中讀出故事背後蘊涵的深刻道理。這種寓深刻於淺易,寓哲理於故事的寫法,體現了寓言體的鮮明特徵。
《三戒》是柳宗元留存於世的著名寓言短篇。綜觀全篇,文章由四個部分組成,即序言——總括全文,開宗明義「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繼之三個獨立的故事,選取不同的寓言故事的主體,在緊扣總綱的前提下分別闡釋「依勢以幹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的道理。
從故事的三個主角看,糜霓、驢和鼠皆為世人所惡之物。但是,為了收到警示世人的目的,作者在安排故事情節時,都巧妙地進行了戲劇化的處理:糜霓雖為犬類美味,但因主人護佑,糜霓得一時之寵。結果被寵溺衝昏頭腦,敵友不分,場合不別,自然難逃厄運。最為可悲的是,在生命的終了,「糜至死不悟」;外來客的光顧,讓百獸之王惶惶不可終日。碩大無朋,老虎心生幾分畏懼。假以時日,幾番試探,終於原形畢現。面對老虎的挑釁,緊緊靠「蹄之」豈能起到震虎的作用。很顯然,面對外敵,「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是遠遠不夠的,沒有看家本領只能成為別人的口中之物;至於永鼠,稍微受到一點點偏喜就得意忘形。而忘記自己是人人喊打的對象,最終只會難全其身。而其「彼以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的世事認知,正好詮釋了鼠目寸光的真意。
簡單的故事,深刻的道理,這是寓言文體應有的價值。因參與王叔文變法而遭貶,在寄情山水間,為中國的山水遊記留下幾粒璀璨的明珠之餘,經過劫難的考驗,柳宗元經過複雜的思想鬥爭之後,有了更豐富的社會閱歷和更深切的人生體驗的積累。官場的詭譎雲湧,讓他開始轉移情志投放的對象。視野的內收,他有了更多審視生命本體的機會。當然,這種審視是把它與世情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如果說「永州八記」書寫的是這種發現山水,投入山水的懷抱,釋放自我的話,那麼《捕蛇者說》《狼三則》《三戒》等更多關注的是人情世態。其中更多的是對「自我本性」的觀照。社會的動蕩,縱使有千言萬語,但因時代所囿,很難直陳其言,只好以曲筆之法以明其旨趣。而寓言就是一種很好的表達訴求的方式。
儘管是各自成章的短篇,但它們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不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任性妄為,凌蔑外物以逞志,結果自蹈禍難之中」的道理。把該道理投放到當下觀照世事人情,在社會上,人們行事不知推己之本,自古及今,絕非少見。從這個層面上看,柳宗元在《三戒》中所寄之理還是具有普世性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具有極大的概括力和震撼力,而且具有久遠的生命力。望古識今,自有人類始,人們行走於世,不論涉足宦海,還是馳騁商界,很多時候都會或輕或重地忘記孔夫子「吾日三省吾身」的訓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全的全能之人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有生命的短板。對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每個人都應該理性地對待。只有客觀地認清自己,在行事時才能揚長避短,才不至於走很多的彎路。
如果用孔夫子的「君子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與柳宗元《三戒》所蘊涵的道理相比照分析,孔氏更多關注的是個體生命的修身養性;而柳氏則把社會與人生有機結合起來。每一個人都有自我存在的方寸之地,本體的獨立與社會的糾纏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方寸之地經營生活和人生,不僅僅取決於外在因素的牽絆,更多來自於生命主體的心性和情懷。安心立命需要理性的指導,這種理性有的是正面的啟迪,有的是反面的教訓。不論形式如何,都是為了引導人在生命的軌跡上勾畫時少一些敗筆。試想,如果糜霓、驢和老鼠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是什麼,就是什麼,而不忘乎所以、迷失自我,也就不至於上演悲劇。其實,它們的遭遇也時時在人類身上上演,只不過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
「手寫本事,神注言外」,即描寫在故事,心思在教訓是寓言體寫作的根本目的與落腳點。這在柳宗元的《三戒》中能夠深刻地感受到。物性觀照人性,故事折射道理,當兩者實現了無縫對接,微言大義的文本價值就有了根基。「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曹丕關於文章價值的定性,放在當下依然具有不菲的價值。(安徽省皖西經濟技術學校 陳士同)
本文由語文閱刊(yuwenyuekan) 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致原創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無意中侵犯了您原創版權,請聯繫,馬上刪除!謝謝!
投稿:120156131@qq.com,註明「原創」 商務合作 QQ120156131
初中試題庫大(stkuda)
小學滿分100(manfen100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