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寓理警世深 ——讀柳宗元的《三戒》

2021-02-08 語文閱刊


希望每天都收到我們的文章嗎,點上面藍色文「語文閱刊」關注就可以了。

‍‍‍2019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專輯8月出爐,歡迎預訂!

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諮詢微信160170248,手機13602424805

 語文月刊2018年8月高考作文專刊目錄

海量免費試題,請關注:1試題倉庫2018年6.1-7.5全部語文試題    2.試題倉庫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語文試題  3.語文2018年7月試題倉庫一  4.試題倉庫2018年7月全部語文試題 5.初中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6.小學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本文作者:陳士同

獨家授權語文月刊發布

以事寓理警世深

——讀柳宗元的《三戒》

 

「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依勢以幹非其類」,終落得「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的下場,這是《臨江之麋》篇中糜霓的命運;

「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出技以怒強」,落得「斷其喉,盡其肉」的厄運,這是《黔之驢》篇中的主角驢的下場;

「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竊時以肆暴」,得到的卻是「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數月乃已」的懲罰,這是《永某氏之鼠》篇中永之鼠最終的命運歸屬。

三個故事,娓娓道來,生動形象。三個短篇,篇幅短小,寥寥數語敘述完整的故事;三個故事的主角麋霓、驢、鼠,經過文學筆法的加工潤色而變得栩栩如生。通過故事,我們可以從中讀出故事背後蘊涵的深刻道理。這種寓深刻於淺易,寓哲理於故事的寫法,體現了寓言體的鮮明特徵。

《三戒》是柳宗元留存於世的著名寓言短篇。綜觀全篇,文章由四個部分組成,即序言——總括全文,開宗明義「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繼之三個獨立的故事,選取不同的寓言故事的主體,在緊扣總綱的前提下分別闡釋「依勢以幹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的道理。

從故事的三個主角看,糜霓、驢和鼠皆為世人所惡之物。但是,為了收到警示世人的目的,作者在安排故事情節時,都巧妙地進行了戲劇化的處理:糜霓雖為犬類美味,但因主人護佑,糜霓得一時之寵。結果被寵溺衝昏頭腦,敵友不分,場合不別,自然難逃厄運。最為可悲的是,在生命的終了,「糜至死不悟」;外來客的光顧,讓百獸之王惶惶不可終日。碩大無朋,老虎心生幾分畏懼。假以時日,幾番試探,終於原形畢現。面對老虎的挑釁,緊緊靠「蹄之」豈能起到震虎的作用。很顯然,面對外敵,「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是遠遠不夠的,沒有看家本領只能成為別人的口中之物;至於永鼠,稍微受到一點點偏喜就得意忘形。而忘記自己是人人喊打的對象,最終只會難全其身。而其「彼以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的世事認知,正好詮釋了鼠目寸光的真意。

簡單的故事,深刻的道理,這是寓言文體應有的價值。因參與王叔文變法而遭貶,在寄情山水間,為中國的山水遊記留下幾粒璀璨的明珠之餘,經過劫難的考驗,柳宗元經過複雜的思想鬥爭之後,有了更豐富的社會閱歷和更深切的人生體驗的積累。官場的詭譎雲湧,讓他開始轉移情志投放的對象。視野的內收,他有了更多審視生命本體的機會。當然,這種審視是把它與世情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如果說「永州八記」書寫的是這種發現山水,投入山水的懷抱,釋放自我的話,那麼《捕蛇者說》《狼三則》《三戒》等更多關注的是人情世態。其中更多的是對「自我本性」的觀照。社會的動蕩,縱使有千言萬語,但因時代所囿,很難直陳其言,只好以曲筆之法以明其旨趣。而寓言就是一種很好的表達訴求的方式。

儘管是各自成章的短篇,但它們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不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任性妄為,凌蔑外物以逞志,結果自蹈禍難之中」的道理。把該道理投放到當下觀照世事人情,在社會上,人們行事不知推己之本,自古及今,絕非少見。從這個層面上看,柳宗元在《三戒》中所寄之理還是具有普世性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具有極大的概括力和震撼力,而且具有久遠的生命力。望古識今,自有人類始,人們行走於世,不論涉足宦海,還是馳騁商界,很多時候都會或輕或重地忘記孔夫子「吾日三省吾身」的訓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全的全能之人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有生命的短板。對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每個人都應該理性地對待。只有客觀地認清自己,在行事時才能揚長避短,才不至於走很多的彎路。

如果用孔夫子的「君子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與柳宗元《三戒》所蘊涵的道理相比照分析,孔氏更多關注的是個體生命的修身養性;而柳氏則把社會與人生有機結合起來。每一個人都有自我存在的方寸之地,本體的獨立與社會的糾纏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方寸之地經營生活和人生,不僅僅取決於外在因素的牽絆,更多來自於生命主體的心性和情懷。安心立命需要理性的指導,這種理性有的是正面的啟迪,有的是反面的教訓。不論形式如何,都是為了引導人在生命的軌跡上勾畫時少一些敗筆。試想,如果糜霓、驢和老鼠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是什麼,就是什麼,而不忘乎所以、迷失自我,也就不至於上演悲劇。其實,它們的遭遇也時時在人類身上上演,只不過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

「手寫本事,神注言外」,即描寫在故事,心思在教訓是寓言體寫作的根本目的與落腳點。這在柳宗元的《三戒》中能夠深刻地感受到。物性觀照人性,故事折射道理,當兩者實現了無縫對接,微言大義的文本價值就有了根基。「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曹丕關於文章價值的定性,放在當下依然具有不菲的價值。(安徽省皖西經濟技術學校 陳士同)

 

本文由語文閱刊(yuwenyuekan) 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致原創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無意中侵犯了您原創版權,請聯繫,馬上刪除!謝謝!

投稿:120156131@qq.com,註明「原創」  商務合作 QQ120156131


初中試題庫大(stkuda)

小學滿分100(manfen100xx ) 


相關焦點

  • 柳宗元寓"三戒" 打油詩新全解
    《三戒》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寫的一組寓言,包括《黔之驢》、《臨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這組寓言是作者貶謫永州時所寫。
  • 古詩賞析第七首:柳宗元《江雪》
    散文創作方面,柳宗元與韓愈並稱「韓柳」;與韓愈、歐陽修、蘇軾合稱「韓柳歐蘇」,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詩歌創作方面柳宗元與劉禹錫並稱「劉柳」; 與韋應物並稱「韋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 【用日語讀唐詩】柳宗元——江雪
    【用日語讀唐詩】柳宗元——江雪 2015年01月07日09:38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柳宗元的《江雪》,一起來欣賞吧。
  • 柳宗元繼承先秦手法,其寓言故事情節完整,具有可貴的批判精神
    柳宗元繼承了先秦諸子散文中的寓言手法,把它發展和完善為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學樣式。他的寓言,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有鮮明的事物形象,有深刻的思想意義。他的寓言,取材於生活,針對現實,通過生動的描述,無情地揭露了社會上的醜惡現象,有力地鞭撻了現實中的卑鄙人物,顯示了可貴的批判戰鬥精神。《三戒》是廣為人知的一組寓言小品。
  • 【歷史鉤沉】柳宗元的小寓言,針砭時弊大智慧
    柳宗元被後人推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僅因為他的文章寫得好,更因為他的文章具備典範意義,為後代文人另闢蹊徑。
  • 讀柳宗元《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在意境上歷來極為被推崇,今天不斷地頌讀,詩中美麗畫面又越來越清晰的出現眼前,放眼遠處是綿綿不絕的除了雪和山,什麼也看不到了,沒有人,甚至一隻鳥都沒有,然後當作者視線到處搜尋終於在比較近處的江中看到一個人了,坐在小船上而且是在釣魚,其實這種景象也蠻像我們在好萊塢大片裡看到的世界末日畫面。
  • 孔子:君子有三戒
    在這裡,孔子談到君子有三戒,這三個方面以血氣盈虛為依據進行劃分,分別是減色、戒鬥、戒得。這三戒針對的是人的少年、壯年、老年三個階段容易出現的問題,因而也可以看作人生三戒。《淮南子·詮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凡人之性,少則猖狂,壯則強暴,老則好利。」可以說,這是對孔子人生三戒思想的進一步闡述。
  •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柳宗元對千萬孤獨的釋懷
    ------不妨把每句的開頭第一個字連起來讀:千-萬-孤-獨!可以想像一下這樣一個場景:漫天紛紛揚揚的大雪中,大路小逕行人絕跡,連平時偶爾鳴叫一聲低掠而過的飛鳥也無蹤跡。柳宗元等人將此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為了革除政治上的沉痾積弊,探索新出路,卻因為觸及了藩王們的神經和宦官的從中作梗,最終在內外聯合壓制之下,才過了八個月,這場轟轟烈烈改革就以失敗告終。那一年,柳宗元三十三歲。那一年,也是是柳宗元短暫人生的分水嶺。
  • 柳宗元一首很孤獨的詩,比《江雪》更孤獨,很是值得一讀!
    隨後又在擁立太子的問題上,柳宗元與劉禹錫等人模稜兩可的態度,得罪了後來的唐憲宗李純,所以等到唐憲宗繼位後,他們都受到了打擊,被貶到了偏遠之地,政治生命,也就此終結。其實說起柳宗元,他原本是有一個好的前程,如果不是由於捲入了政治的鬥爭當中,以他的學識,以及他的家族,他足以飛黃騰達,可是由於詩人有著崇高的政治理想,才使得把自己的原本的大好前程給斷送了。
  • 品讀唐詩《江雪》柳宗元
    品讀唐詩《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全詩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寒江獨釣圖"。
  • 《論語》:君子有三戒
    《論語》中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也就是說年輕人要注意性的問題,能節制而不縱慾才叫君子;中年人要溫潤平和,不要好勇鬥狠做意氣之爭才稱得上君子;老年人要看得通透,不要把事都看得太重抓著不放才算得上君子。
  • 古代君子有三戒,呂布三戒全犯,劉備犯了兩戒,曹操犯了幾戒?
    縱觀後漢三國梟雄,其盛其衰都有跡可循:道家有五葷三厭之戒,儒家也有君子三戒,對一代梟雄來說,戒不戒五葷三厭無傷大雅,但是犯了君子三戒,卻只有死路一條。五葷三厭這個名詞,很多人都是看了《西遊記》裡的豬八戒才知道的,但事實上五葷三厭是道家之戒,不知道怎麼傳到了西域,卻變成了別人制定的守則。五葷三厭是什麼,筆者前一段時間寫過,這裡不再贅述。
  • 劉禹錫的二重唱和三重奏之——柳宗元
    當我們讀著《陋室銘》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句話時,了解一下他一生交往的幾個朋友,我們就明白了,這不是誰想寫就能寫出來的!看看他身邊的幾位大咖吧: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天哪!嚇人不?我們從小到大背了多少他們的文章?浪費了我們多少腦細胞?
  • 讀柳宗元詩作《江雪》有感
    然而,在這眾多的詠雪詩中,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也許是獨樹一幟、各領風騷的了。請看這「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二句,不著一「雪」字,卻寫出了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壯觀畫面。再看次二句「孤舟衰笠翁,獨釣寒江雪」,用簡潔明快的語句,活畫出漁翁那寒江獨釣的形象。
  • 古代聖人所說的「三畏」與「三戒」我們常人應該如何去學習?
    古代聖人所說的「三畏」與「三戒」我們常人應該如何去學習?首先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孔子說的三畏與三戒是什麼,根據《論語·季氏》中的記載: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天命,實際上某程度上說的是人的命運屬於天道的一部分。畏天命,就是要對自己的命運要有敬畏之心,也就是要象《黃帝內經》中所說的那樣。
  • 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有著怎樣的作用,他的散文有著怎樣的特點
    劉勰提出的「明道」主張和宇文泰用行政命令反對「駢體文」這兩件文學史上的事請,可以說是發出了以古文代替駢文的先聲。向使傭一夫於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於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提出這樣的觀點,這在當時社會環境裡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能夠提出與傳統的「牧民」觀點相對立的「民役」觀點,卻是很難得的。
  • 柳宗元:寒江獨釣的背影,萬人敬仰!釣出的是千古文人的荒寂美
    ——《江雪》柳宗元作為唐代的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這首《江雪》可謂是火遍大江南北,不光寫出了孤寂感,而且還寫出了千古文人的那種荒寂美。在炎熱的夏季讀這首《江雪》,不免有一種涼颼颼的感覺,夏季的煩躁立馬跑的遠遠的。
  • 育兒三戒
    我每次給小升初的家長做輔導時,首先會把初中時,各類問題孩子的現象呈現給家長看,以此來警醒家長: 在初中階段,要做好讀不好書的心理準備。 作為家長一定要清醒看到孩子的現實,不要抱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我孩子是聰明的」「我孩子只要認真,就一定能讀好」「孩子只是不懂事,等他懂事就好了 」等等。 一旦抱有這類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會失去最佳的規劃時機,等到中考結束,一切為時已晚。 能讀好,就盡心培養孩子讀書。
  • 談談柳宗元的山水小詩——《江雪》
    柳宗元是唐代傑出的散文家,他寫的山水遊記受到後世讀 者的愛好。其實他不僅散文寫得好,詩也寫得很出色。這首詩大約是柳宗元在永州寫的。永州即今湖南零陵。公 元八○五年,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去做司馬,在永州前後住了十 年。永州的山水很有名,柳宗元絕大部分描寫山水景物的詩文, 都是在這裡寫的。《江雪》這首詩,具體的寫作年代已不易考證 清楚,可能是公元八○七年寫的。
  • 詩詞鑑賞遠離塵世的寂寞讀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唐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其文學成就高於詩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生於公元773年,卒於公元819年。因生於唐代河東郡,後人稱之為「柳河東」。他自由才華卓著,但因參與唐代朝廷的政治改革失敗而遭貶謫,最後在貶謫之地柳州逝世。他的詩水平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