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唐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其文學成就高於詩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生於公元773年,卒於公元819年。因生於唐代河東郡,後人稱之為「柳河東」。他自由才華卓著,但因參與唐代朝廷的政治改革失敗而遭貶謫,最後在貶謫之地柳州逝世。他的詩水平也很高。
今天鑑賞他的代表作之一《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大約作於柳宗元被貶謫至永州之時所作。前面說到柳宗元是因改革被貶,精神受到打擊,政治上失意,只能把自己的鬱悶寄託與山水之間。他在永州居住了十年。受到的壓抑只能靠遊山玩水來排遣。因此詩詞中難免有過於孤僻,清冷,不帶人間煙火的避世情懷。
這首詩,二十個字,卻營造出一副幽靜,寒冷。一塵不染,萬籟無聲的悠遠畫境。這似乎是作者理想的虛幻境界。
畫面其實及其簡單,就是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者,在江邊冒著大雪釣魚。
但作者卻刻意用宏大的背景來襯託,這中意境的對比,反差。一是反映作者心中的孤寂,二是刻畫作者超凡脫俗的追求境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首聯的對仗就十分工整,場面及其宏大壯闊。這麼遼闊的江山裡,鳥能絕跡,人無蹤影。這樣的環境是怎麼形成的?答案是滿天飛雪。因此這十個字就將沉寂清冷的畫面描繪得出神入化。像電影中的大鏡頭把背景遠遠的放影出來:山那麼大,杳無人煙,雪那麼大,鳥兒也都沒了蹤影。
然而作者是用這些來襯託人物的,所以鏡頭一轉,變為特寫:「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面只有一條小舟,老者披著蓑衣,戴著笠帽,冒著大雪在釣魚。這種對比給人以遠離塵世的超凡境界。無怪乎後世有無數丹青妙手以此為題材繪出「江山雪景圖」。
柳宗元這首詩的詩意之美,在於給讀者展示那種擺脫塵世,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看看那畫面,一個老者,不怕寂寞,不懼寒冷,不顧雪大,忘記時間。這是多麼清高孤傲的品質?這正是作者心中最求的美好景象。
全詩的用詞技巧也頗為講究,前面不提江和雪,而刻意在最後落筆點題,十分突出的技巧。「千山」對「萬徑」是前後句對仗。「孤」和「獨」也成對。但比較前兩句和後兩句。千山,萬徑對孤舟,獨釣;對比也是非常獨特的。尤其是遠近景象的對比刻畫。這種意境的巧妙體現,為後世丹青妙手所青睞。也值得文學愛好者在心中畫一幅「江山雪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