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遠離塵世的寂寞讀柳宗元《江雪》

2020-12-23 老袁的人生思考

柳宗元,唐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其文學成就高於詩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生於公元773年,卒於公元819年。因生於唐代河東郡,後人稱之為「柳河東」。他自由才華卓著,但因參與唐代朝廷的政治改革失敗而遭貶謫,最後在貶謫之地柳州逝世。他的詩水平也很高。

今天鑑賞他的代表作之一《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首詩大約作於柳宗元被貶謫至永州之時所作。前面說到柳宗元是因改革被貶,精神受到打擊,政治上失意,只能把自己的鬱悶寄託與山水之間。他在永州居住了十年。受到的壓抑只能靠遊山玩水來排遣。因此詩詞中難免有過於孤僻,清冷,不帶人間煙火的避世情懷。

這首詩,二十個字,卻營造出一副幽靜,寒冷。一塵不染,萬籟無聲的悠遠畫境。這似乎是作者理想的虛幻境界。

畫面其實及其簡單,就是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者,在江邊冒著大雪釣魚。

但作者卻刻意用宏大的背景來襯託,這中意境的對比,反差。一是反映作者心中的孤寂,二是刻畫作者超凡脫俗的追求境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首聯的對仗就十分工整,場面及其宏大壯闊。這麼遼闊的江山裡,鳥能絕跡,人無蹤影。這樣的環境是怎麼形成的?答案是滿天飛雪。因此這十個字就將沉寂清冷的畫面描繪得出神入化。像電影中的大鏡頭把背景遠遠的放影出來:山那麼大,杳無人煙,雪那麼大,鳥兒也都沒了蹤影。

然而作者是用這些來襯託人物的,所以鏡頭一轉,變為特寫:「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面只有一條小舟,老者披著蓑衣,戴著笠帽,冒著大雪在釣魚。這種對比給人以遠離塵世的超凡境界。無怪乎後世有無數丹青妙手以此為題材繪出「江山雪景圖」。

柳宗元這首詩的詩意之美,在於給讀者展示那種擺脫塵世,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看看那畫面,一個老者,不怕寂寞,不懼寒冷,不顧雪大,忘記時間。這是多麼清高孤傲的品質?這正是作者心中最求的美好景象。

全詩的用詞技巧也頗為講究,前面不提江和雪,而刻意在最後落筆點題,十分突出的技巧。「千山」對「萬徑」是前後句對仗。「孤」和「獨」也成對。但比較前兩句和後兩句。千山,萬徑對孤舟,獨釣;對比也是非常獨特的。尤其是遠近景象的對比刻畫。這種意境的巧妙體現,為後世丹青妙手所青睞。也值得文學愛好者在心中畫一幅「江山雪景圖」。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江雪》
    詩詞鑑賞《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是柳宗元寫的,把自己所見到的,景色給描繪了出來,當時的景色比較偏僻可以看得出來四人當時的心情比較寂寞安靜的景色,讀完這首詩不僅讓我們感覺到,作者的孤獨、冷清江雪這首詩一共用了20個字,就描繪出了冬天的景象下著漫天大雪一個老人在江上坐在一葉小舟中,一個人非常孤獨的在江中心釣魚,想給我們展現出下雪天是天地間自然景象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簡直太漂亮了,也可以看出在湖中釣魚的老頭比較清高,不喜歡群居生活性格很孤傲
  • 古詩賞析第七首:柳宗元《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像創作背景《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柳宗元在永州以詩文創作來對抗險惡的政治迫害,表達自己的理想和志趣。《永州八記》、《捕蛇者說》、《三戒》、《段太尉逸事狀》等代表柳宗元創作成就的作品都創作於此時。《江雪》這首詩表達的就是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後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 詩詞| 江雪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賞析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 每日詩詞-江雪·柳宗元
    今日小覓分享: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絕:無,沒有。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人蹤:人的腳印。孤:孤零零。
  • 柳宗元《江雪》
    只剩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注釋 絕:無,沒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 《江雪》為例談小學語文詩詞教學
    近幾年,古詩詞鑑賞已成為語文學科面試的重要範圍之一。但是整體來看,學員對詩歌教學設計普遍存在畏難情緒,現以《江雪》為例,淺談語文詩歌教學。中國詩學歷來強調「境界」,唐代詩人王昌齡認為詩歌可以分為物境、情境、意境三種境界(《詩格》)。蘇軾在《東坡題跋》中贊「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說的就是物境,是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的詩篇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境界。
  • 讀柳宗元《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在意境上歷來極為被推崇,今天不斷地頌讀,詩中美麗畫面又越來越清晰的出現眼前,放眼遠處是綿綿不絕的除了雪和山,什麼也看不到了,沒有人,甚至一隻鳥都沒有,然後當作者視線到處搜尋終於在比較近處的江中看到一個人了,坐在小船上而且是在釣魚,其實這種景象也蠻像我們在好萊塢大片裡看到的世界末日畫面。
  • 品讀唐詩《江雪》柳宗元
    品讀唐詩《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全詩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寒江獨釣圖"。這兩句寫雪景,卻不著一個"雪"字,但一幅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圖景已鮮明地展示在我們眼前。句中一"絕"一"滅"讓人頓感境界之空靈蘊藉,足見詩人鍊字之功底。"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葉孤舟載著一位披蓑衣戴鬥笠的老人,在雪花飄飛的寒江中獨自垂釣。雪天、孤舟、老人、獨釣、寒江,境界之悽清、孤寂、冷峭於此可見一斑。
  • 讀柳宗元詩作《江雪》有感
    文/馮尚玉冬日那富有詩情畫意的雪,在文人雅士們的筆下似一個萬花筒,通過他們精雕細刻的描摹,便具有了妙趣橫生的意蘊。諸如毛澤東的「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詩人們的眼裡,下雪便成了一件十分有趣而浪漫的事情。然而,在這眾多的詠雪詩中,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也許是獨樹一幟、各領風騷的了。請看這「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二句,不著一「雪」字,卻寫出了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壯觀畫面。
  • 背了幾十年《江雪》居然是首藏頭詩,柳宗元:孤獨才是人生常態
    背了幾十年《江雪》居然是首藏頭詩,柳宗元:孤獨才是人生常態就有一首詩,完全合乎了我的心情: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說雪吧,雪一下,山就成了千山,表面的素白加上綿延的空間。雪使自足的心境擴大到無窮無盡的境地,眼前的一切都擴大了,頓時就有一幅逼真的山水畫映現在了眼際,畫裡面的山險而不奇,峻而不透,美而不媚,完全是自然的流動。
  • 古詩賞析——《江雪》:一樣的雪在柳宗元眼裡的美和含義卻是那樣不同
    尤其對雪雨風月,都賦予更為深刻多樣的含義和境界。 現在我們就先來靜心賞讀一下這首婦孺皆能熟背的古詩: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 柳宗元一首很孤獨的詩,比《江雪》更孤獨,很是值得一讀!
    隨後又在擁立太子的問題上,柳宗元與劉禹錫等人模稜兩可的態度,得罪了後來的唐憲宗李純,所以等到唐憲宗繼位後,他們都受到了打擊,被貶到了偏遠之地,政治生命,也就此終結。其實說起柳宗元,他原本是有一個好的前程,如果不是由於捲入了政治的鬥爭當中,以他的學識,以及他的家族,他足以飛黃騰達,可是由於詩人有著崇高的政治理想,才使得把自己的原本的大好前程給斷送了。
  • 唐代柳宗元《江雪》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柳宗元簡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
  • 我們應該怎樣讀詩?一千個讀者有一千首《江雪》
    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但是在現代社會,讀詩究竟有什麼用?近日,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做客同濟大學,以柳宗元《江雪》為例,與大家一起分享「寄情詩詞」的美好。很多人質疑讀詩有什麼用,古典詩詞對現在社會的精神文明是否真正有所影響?莊子有句話叫:「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有很多東西看起來無足輕重,但在日後不經意的時候,或是對某些事情苦苦追尋而不解的時候,卻突然體悟到它的有用。正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僅是人,知識也是如此,讀詩亦是如此。
  • 從柳宗元《江雪》談新作《訣別》
    從柳宗元《江雪》談新作《訣別》小時候我們有許多小夥伴,大家什麼也不用去考慮和擔心,整天在一塊玩耍,摔泥巴、疊麵包,彈玻璃珠等等,這些都讓自己特別開心,尤其是當嘴裡嚼著一塊泡泡糖,穿著父母為自己新買的膠鞋在小夥伴面前炫耀的時候都感覺這簡直是世上太過幸福的事
  • 每日一詩 | 《江雪》(​唐·柳宗元)
    每日一詩 | 《江雪》(​唐·柳宗元) 2020-12-14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17首:柳宗元《江雪》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江雪》大約創作於柳宗元被放逐於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永貞革新案」後,詩人一去瀟湘十年,再遷南桂數載。多少豪情壯志,多少睿智精思都付於有情雁、無心雲了。再回首,只記得「消磨」二字。《江雪》寥寥20字,寄託著柳宗元孤寂、幽遠的心境,也寄託著中唐那一代人的心境、意緒。如此時代,如此遭際,幻化為《江雪》。
  • 談談柳宗元的山水小詩——《江雪》
    柳宗元是唐代傑出的散文家,他寫的山水遊記受到後世讀 者的愛好。其實他不僅散文寫得好,詩也寫得很出色。「孤舟」,江面上只有這麼一隻小船。 「蓑」是蓑衣,「笠」是笠帽,都是用草和竹子一類的植物編織而 成,是南方勞動人民在下雨、下雪時為防雨雪而穿戴的。「翁」, 老漁翁。「獨釣寒江雪」,獨自一個人坐在小船上,在大雪紛飛的 天氣,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釣。這首詩大約是柳宗元在永州寫的。永州即今湖南零陵。公 元八○五年,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去做司馬,在永州前後住了十 年。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7: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
    江雪唐61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江雪意境賞析:《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悽寂。
  • 最寂寞的兩首古詩,全文不帶「寂寞」兩個字,卻把心境寫到了極致
    先說唐代大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和他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入選了小學課文,不過小時候我們只是從字面去理解它,難以深刻領會它的含義。要讀懂這首詩,還需了解一下柳宗元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