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詞100集》第17首:柳宗元《江雪》

2020-12-17 點燈教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大約創作於柳宗元被放逐於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永貞革新案」後,詩人一去瀟湘十年,再遷南桂數載。多少豪情壯志,多少睿智精思都付於有情雁、無心雲了。再回首,只記得「消磨」二字。

《江雪》寥寥20字,寄託著柳宗元孤寂、幽遠的心境,也寄託著中唐那一代人的心境、意緒。如此時代,如此遭際,幻化為《江雪》。柳宗元為我們留下的是一幅圖,一幅動靜對應、物我兩忘、充滿禪味的畫圖。詩人並沒有「抗爭」,而在「妙悟」,這同樣是那一代文人的心境:「身在江湖,心存魏闕」,如果連江湖和魏闕都不可寄託了,他們還有心,還有一顆「峭潔清遠」的內心。《江雪》就是這顆「峭潔清遠」的內心的安適之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又靜寂無聲的雪把一切都簡化了。不見鴻爪,不見人跡,天地間一塵不染,萬籟無聲,只有清靜和寂寥陪伴著一條小船上的漁翁在漫天寧靜、一江白雪中垂釣。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人極寫天地的廣大寥廓,正是為了凸現主要描寫對象——小船上的漁翁。這很像電影的「大全景」,景別越大,中心人物越小,卻越突出、越抽象,自然成為視覺或心理的一個點。詩人正是以這種全景式的視點,以這種簡化,凸現了垂釣者的峭潔清遠、寧靜淡泊。

詩人又用「絕」和「滅」而極寫心與物的寂靜,天地由於一場雪而簡潔、寧靜,而真正寧靜簡潔的卻是垂釣著一江白雪的漁翁,什麼叫做「超然物外?」

這是一位心不在漁的漁翁,自然是漁翁心境的對應物。漁翁是詩人心境的對應物。逆境可以激發憤怒與抗爭,也可以錘鍊心境與妙悟。柳宗元的這首千古絕唱體現的是——人與自然、與心靈的對話。漁翁是這種對話的美的中介。

柳宗元的這首千古絕唱,還創造了一個典型的禪境:廣大與具像對應,靜寂與動態相協。心與物,有與無,瞬間的恬淡與永恆的妙悟……

一切都是無痕的,卻又是有痕的;一切都是永駐的,卻又是瞬間的;一切都是靜止的卻又是流動的。那麼漁翁的內心呢?一個人的內心靜到無聲、無色、無欲,自然也就無所求了。無欲無求的心就是真正的「靜心」麼?

如今的湖南絕少降雪了,假如那麼一天,零陵再次突降大雪,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又寂靜無聲,遮蓋了千山、萬徑,遮蓋了小舟大江,零陵人會想起千百年前,這兒曾有過一個客居的詩人,在漫天風雪中垂釣過一江孤寂麼?會想起由於他的一次垂釣而創造了中國美學史的千古意象——寒江垂釣圖麼?

柳宗元(公元773——810年),字子厚,祖籍河東解縣(今山西永濟),世稱柳河東。因「永貞革新案」遭貶。他是唐代著名詩人,與韓愈、歐陽修、蘇軾等並稱「唐宋八大家」。有《柳河東集》。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相關焦點

  • 柳宗元《江雪》
    只剩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注釋 絕:無,沒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 古詩賞析第七首:柳宗元《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像創作背景《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柳宗元在永州以詩文創作來對抗險惡的政治迫害,表達自己的理想和志趣。《永州八記》、《捕蛇者說》、《三戒》、《段太尉逸事狀》等代表柳宗元創作成就的作品都創作於此時。《江雪》這首詩表達的就是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後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7: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
    江雪唐61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江雪意境賞析:《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悽寂。
  • 每日詩詞-江雪·柳宗元
    今日小覓分享: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絕:無,沒有。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人蹤:人的腳印。孤:孤零零。
  • 背了幾十年《江雪》居然是首藏頭詩,柳宗元:孤獨才是人生常態
    背了幾十年《江雪》居然是首藏頭詩,柳宗元:孤獨才是人生常態就有一首詩,完全合乎了我的心情: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可算是藏頭詩中的經典。這首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向讀者展示了漁翁生活的清高,性格的孤傲,詩就是一個人所表達的情感,而這首詩也展示了柳宗元是孤獨的。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柳宗元《江雪》
    《江雪》這首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805—815) 。「天於生子厚,稟予獨艱哉。超凌驟拔擢,過盛輒傷摧。苦其危慮心,常使鳴心哀。投以空曠地,縱橫放天才。山窮與水險,上下極沿洄。故其於文章,出語多崔嵬。」
  • 從柳宗元《江雪》談新作《訣別》
    從柳宗元《江雪》談新作《訣別》小時候我們有許多小夥伴,大家什麼也不用去考慮和擔心,整天在一塊玩耍,摔泥巴、疊麵包,彈玻璃珠等等,這些都讓自己特別開心,尤其是當嘴裡嚼著一塊泡泡糖,穿著父母為自己新買的膠鞋在小夥伴面前炫耀的時候都感覺這簡直是世上太過幸福的事
  • 讀柳宗元《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在意境上歷來極為被推崇,今天不斷地頌讀,詩中美麗畫面又越來越清晰的出現眼前,放眼遠處是綿綿不絕的除了雪和山,什麼也看不到了,沒有人,甚至一隻鳥都沒有,然後當作者視線到處搜尋終於在比較近處的江中看到一個人了,坐在小船上而且是在釣魚,其實這種景象也蠻像我們在好萊塢大片裡看到的世界末日畫面。
  • 除了《江雪》,柳宗元還有首備受古人推崇的絕美作,很多人沒讀過
    提起柳宗元,似乎就不能不提《江雪》。對於這首詩,宋代蘇軾的評價是:殆天所賦;明代文人高棅的評價是:得天趣;到了清代《唐詩三百首》的編者孫洙的評價是:二十字可作二十層,卻自一片,故奇。那麼這首詩的魅力到底何在,能得宋明清眾多名家如此推崇?
  • 詩詞| 江雪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賞析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 柳宗元一首很孤獨的詩,比《江雪》更孤獨,很是值得一讀!
    柳宗元中唐時期的一代文宗,他與當時的韓愈,以及劉禹錫等人,發起的古文運動,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非常重大的事情,也正是由於這幾位年輕的詩人,抱著一顆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挑起了振興儒學的大旗,還試圖經過改革來重新恢復盛唐時期的榮耀,但是好景不長,由於他們幾位所擁立的皇帝李誦,也就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唐順宗
  • 唐代柳宗元《江雪》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柳宗元簡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雪》《尋隱者不遇》《山行》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雪》《尋隱者不遇》《山行》第一篇:《江雪》作者:「唐」柳宗元全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意思理解: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沒有鳥兒飛翔了,縱橫交錯的小路上沒有行人的蹤影了。一隻孤獨的小船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笠帽的老人,在那風雪迷漫、寒氣襲人的江上釣著魚。
  • 詩詞鑑賞遠離塵世的寂寞讀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唐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其文學成就高於詩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生於公元773年,卒於公元819年。因生於唐代河東郡,後人稱之為「柳河東」。他自由才華卓著,但因參與唐代朝廷的政治改革失敗而遭貶謫,最後在貶謫之地柳州逝世。他的詩水平也很高。
  • 李白《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江雪》,您喜歡哪一種孤獨?
    前言有人問: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的《江雪》哪一首更孤獨?我們能夠感覺到,這是兩種不同的孤獨。柳宗元的孤獨,透著一種寒意,一種冰天雪地中走投無路的失落;李白的孤獨,卻有著青山碧水間行藏在我的瀟灑。
  • 每日一詩 | 《江雪》(​唐·柳宗元)
    每日一詩 | 《江雪》(​唐·柳宗元) 2020-12-14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柳宗元的《江雪》,是賦予了詩人獨有的胸襟和心境寫意
    《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襲笠翁,獨釣寒江雪。有一種孤獨,「坐看敬亭山」,有我,有山,有水,有飛鳥,或閒雲或野鶴。情懷,是賦予詩人獨有的胸襟和心境寫意。「獨釣寒江雪」,這老翁是「瘋」了,克服重重困難到此,只為鈞這一江的雪,而這雪又為何意?清寒、凌冽、孤獨的世界,詩人獨寂天地間,率性而為,倔強在風雪中,不搖不動,堅決而挺拔,一切歸於寧靜、蒼茫。柳宗元的《江雪》,乃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看似朗朗明了,實則隱喻著頗多的前塵過往。因改革失敗貶至永州後的柳宗元,精神上備受打擊,情緒十分壓抑。
  • 調皮的古詩迷改《江雪》
    我有一個朋友,是個調皮的古詩迷,他常常背古詩詞給我聽。提到《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他說這首詩他小時候就會背,只是不知道作者是誰。好象叫柳什麼的來著。小時候他認為這首詩應是描寫舊社會,一個老人無依無靠,生活沒有著落,為了生活而頂風冒雪去釣魚的畫面。其實他根本沒釣到魚,只釣到飛舞的雪花,真是命苦啊。後來他聽說唐代,人們仰慕神仙,這首詩描寫的是一種神仙境界。
  • 古詩賞析——《江雪》:一樣的雪在柳宗元眼裡的美和含義卻是那樣不同
    尤其對雪雨風月,都賦予更為深刻多樣的含義和境界。 現在我們就先來靜心賞讀一下這首婦孺皆能熟背的古詩: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 品讀唐詩《江雪》柳宗元
    品讀唐詩《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全詩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寒江獨釣圖"。這兩句寫雪景,卻不著一個"雪"字,但一幅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圖景已鮮明地展示在我們眼前。句中一"絕"一"滅"讓人頓感境界之空靈蘊藉,足見詩人鍊字之功底。"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葉孤舟載著一位披蓑衣戴鬥笠的老人,在雪花飄飛的寒江中獨自垂釣。雪天、孤舟、老人、獨釣、寒江,境界之悽清、孤寂、冷峭於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