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江雪》

2020-12-17 騰訊網

點擊綠色圖標

譯文

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道路上都找不見有人的蹤跡。

只剩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注釋

絕:無,沒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蓑笠:蓑衣和鬥笠。蓑: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編成。

賞析

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繫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鍊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體而細緻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裡,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

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繫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鍊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體而細緻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裡,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 END ●

覺得還不錯要拉到文末點在看哦!

每一次【分享】,每一條【留言】,都是您對我的鼓勵!【星標】每日解讀詩詞,就不會再走丟啦!每一節課程都是精心挑選,每一天的努力都是,想讓你過得更好。

溫馨提示:《每日解讀詩詞》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相關焦點

  • 每日詩詞-江雪·柳宗元
    今日小覓分享: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絕:無,沒有。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人蹤:人的腳印。孤:孤零零。
  • 古詩賞析第七首:柳宗元《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像創作背景《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柳宗元在永州以詩文創作來對抗險惡的政治迫害,表達自己的理想和志趣。《永州八記》、《捕蛇者說》、《三戒》、《段太尉逸事狀》等代表柳宗元創作成就的作品都創作於此時。《江雪》這首詩表達的就是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後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 從柳宗元《江雪》談新作《訣別》
    從柳宗元《江雪》談新作《訣別》小時候我們有許多小夥伴,大家什麼也不用去考慮和擔心,整天在一塊玩耍,摔泥巴、疊麵包,彈玻璃珠等等,這些都讓自己特別開心,尤其是當嘴裡嚼著一塊泡泡糖,穿著父母為自己新買的膠鞋在小夥伴面前炫耀的時候都感覺這簡直是世上太過幸福的事
  • 每日一詩 | 《江雪》(​唐·柳宗元)
    每日一詩 | 《江雪》(​唐·柳宗元) 2020-12-14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讀柳宗元《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在意境上歷來極為被推崇,今天不斷地頌讀,詩中美麗畫面又越來越清晰的出現眼前,放眼遠處是綿綿不絕的除了雪和山,什麼也看不到了,沒有人,甚至一隻鳥都沒有,然後當作者視線到處搜尋終於在比較近處的江中看到一個人了,坐在小船上而且是在釣魚,其實這種景象也蠻像我們在好萊塢大片裡看到的世界末日畫面。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17首:柳宗元《江雪》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江雪》大約創作於柳宗元被放逐於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永貞革新案」後,詩人一去瀟湘十年,再遷南桂數載。多少豪情壯志,多少睿智精思都付於有情雁、無心雲了。再回首,只記得「消磨」二字。《江雪》寥寥20字,寄託著柳宗元孤寂、幽遠的心境,也寄託著中唐那一代人的心境、意緒。如此時代,如此遭際,幻化為《江雪》。
  • 唐代柳宗元《江雪》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柳宗元簡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
  • 品讀唐詩《江雪》柳宗元
    品讀唐詩《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全詩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寒江獨釣圖"。這兩句寫雪景,卻不著一個"雪"字,但一幅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圖景已鮮明地展示在我們眼前。句中一"絕"一"滅"讓人頓感境界之空靈蘊藉,足見詩人鍊字之功底。"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葉孤舟載著一位披蓑衣戴鬥笠的老人,在雪花飄飛的寒江中獨自垂釣。雪天、孤舟、老人、獨釣、寒江,境界之悽清、孤寂、冷峭於此可見一斑。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7: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
    江雪唐61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江雪意境賞析:《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悽寂。
  • 詩詞鑑賞遠離塵世的寂寞讀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唐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其文學成就高於詩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生於公元773年,卒於公元819年。因生於唐代河東郡,後人稱之為「柳河東」。他自由才華卓著,但因參與唐代朝廷的政治改革失敗而遭貶謫,最後在貶謫之地柳州逝世。他的詩水平也很高。
  • 李白《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江雪》,您喜歡哪一種孤獨?
    前言有人問: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的《江雪》哪一首更孤獨?我們能夠感覺到,這是兩種不同的孤獨。柳宗元的孤獨,透著一種寒意,一種冰天雪地中走投無路的失落;李白的孤獨,卻有著青山碧水間行藏在我的瀟灑。
  • 秦緒林:江心釣雪——柳宗元《江雪》詩意
    是音樂建築;詩,是社會良心;詩,是道德救贖;詩,是旅途感恩;詩,是宗教頓悟;詩,是精神錦瑟;詩,是靈魂歌哭…… 時事情動處,當為之歌與哭……江心釣雪文/秦緒林----柳宗元《江雪》詩意永貞元年秋 南下永州的驛道上剛過而立的柳子厚策馬徐行馬蹄得得 不再是春風裡的輕疾 悽苦之色溢在臉上 孤獨的背影被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柳宗元《江雪》
    《江雪》這首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805—815) 。「天於生子厚,稟予獨艱哉。超凌驟拔擢,過盛輒傷摧。苦其危慮心,常使鳴心哀。投以空曠地,縱橫放天才。山窮與水險,上下極沿洄。故其於文章,出語多崔嵬。」
  • 詩詞| 江雪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儘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
  • 古詩賞析——《江雪》:一樣的雪在柳宗元眼裡的美和含義卻是那樣不同
    尤其對雪雨風月,都賦予更為深刻多樣的含義和境界。 現在我們就先來靜心賞讀一下這首婦孺皆能熟背的古詩: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 柳宗元一首很孤獨的詩,比《江雪》更孤獨,很是值得一讀!
    隨後又在擁立太子的問題上,柳宗元與劉禹錫等人模稜兩可的態度,得罪了後來的唐憲宗李純,所以等到唐憲宗繼位後,他們都受到了打擊,被貶到了偏遠之地,政治生命,也就此終結。其實說起柳宗元,他原本是有一個好的前程,如果不是由於捲入了政治的鬥爭當中,以他的學識,以及他的家族,他足以飛黃騰達,可是由於詩人有著崇高的政治理想,才使得把自己的原本的大好前程給斷送了。
  • 讀柳宗元詩作《江雪》有感
    文/馮尚玉冬日那富有詩情畫意的雪,在文人雅士們的筆下似一個萬花筒,通過他們精雕細刻的描摹,便具有了妙趣橫生的意蘊。諸如毛澤東的「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詩人們的眼裡,下雪便成了一件十分有趣而浪漫的事情。然而,在這眾多的詠雪詩中,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也許是獨樹一幟、各領風騷的了。請看這「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二句,不著一「雪」字,卻寫出了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壯觀畫面。
  • 背了幾十年《江雪》居然是首藏頭詩,柳宗元:孤獨才是人生常態
    背了幾十年《江雪》居然是首藏頭詩,柳宗元:孤獨才是人生常態就有一首詩,完全合乎了我的心情: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說雪吧,雪一下,山就成了千山,表面的素白加上綿延的空間。雪使自足的心境擴大到無窮無盡的境地,眼前的一切都擴大了,頓時就有一幅逼真的山水畫映現在了眼際,畫裡面的山險而不奇,峻而不透,美而不媚,完全是自然的流動。
  • 除了《江雪》,柳宗元還有首備受古人推崇的絕美作,很多人沒讀過
    提起柳宗元,似乎就不能不提《江雪》。對於這首詩,宋代蘇軾的評價是:殆天所賦;明代文人高棅的評價是:得天趣;到了清代《唐詩三百首》的編者孫洙的評價是:二十字可作二十層,卻自一片,故奇。那麼這首詩的魅力到底何在,能得宋明清眾多名家如此推崇?
  • 柳宗元的《江雪》,是賦予了詩人獨有的胸襟和心境寫意
    《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襲笠翁,獨釣寒江雪。有一種孤獨,「坐看敬亭山」,有我,有山,有水,有飛鳥,或閒雲或野鶴。情懷,是賦予詩人獨有的胸襟和心境寫意。似乎,這是一個遠鏡頭的拉近畫面,質感非常強烈,在溝壑峽谷間立於四處雪茫茫的水中央,如果作一幅水墨丹青,便是世間再也沒有重複的原貌予以臨摹,況味絕佳。這孤獨的老翁,跋山涉水而來,在這個鮮有人跡的崇山峻岭之下,必定是漁業豐茂,大有收穫的想像,不然,怎會循著無人經過的小徑一路尋來呢?優秀詩人的優秀作品,常常出乎意料地收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