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聞八股二字,俱眄而嘲之,偶有雲八股亦有其利於當時者,然則,二者皆不知制義為何物,遑論有觀其一二篇者。蓋人云亦云,不過如此耳。
今吾試製小文一貼,姑且玩之,諸君亦姑且一覽。
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聖人知成德有先後,故教人以樂。
蓋樂只君子,德音是茂。惟彼止於至善者,能明德而恕思哉!
嘗思聖人述學習之說,何及朋儕之樂、君子之德耶?是求之道也。
今夫求大人之道者,鮮矣;道失則黨駢,其樂於友聲者,佞說矣。斯時也,授者莫衷一是,學者不知將欲,何哉?時習而未說懌也。
然則,聖人教人以樂而序天道,後人未知之而謬千裡也。
蓋小人乎!但求道由己出,以求名與天一。且妄且詭,惟用是求,矯辭而威以孚人,雖眾異而獨尊;
蓋君子乎!不畏人不己知,而畏己之不德。不慍不責,惟理之應,得道而樂於及人,雖獨往亦無瞢。
夫聖賢有朋,道出同門,嚶嚶其鳴,求其遠而,融融其樂,至於中和,彬彬文質,損餘而補闕;
君子不比,微察周時,攘攘其儕,安其邇矣,萋萋其眾,來於如雲,誠誠其信,馨香無讒慝。
是謂大人一天理、躬體仁、樂施生,能樂而樂人者,何哉?
以人之性觸天之性,觀物察事而知天地人物其理一也,由一而再再而三可知萬象易也,格一物能同其理,知一理能數習之,是知也。
以天之性契人之性,取物近身而致萬端遷化之用一也,洞百而十十而一已會昭靈孔也,眄流物能要其津,觀豹變能知應機,是悅也。
於是乎,學而時習,習而能說,說而能微,而有朋來;朋來則樂,樂則能德,德則不慍,則能君子。道成矣。
噫籲嚱!道之不存久矣,矯道之徒眾矣,趨名之踵不已。求道之人,慎旃哉!慎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