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因為站在角度不同,所以深度不同,因為長期研究心理學,她的觀點常常令人醍醐灌頂。
李教授曾經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身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管孩子真是一門學問,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說的一點都沒錯,很多家長因為小時候對孩子施行「放養式育兒」的,將孩子養成了白眼狼,不孝順父母不說,還總惹麻煩。
面對如何管教孩子,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理,但在我看來,我覺得孩子就應該&34;,小時候管教不好,長大更是不容易管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起自己監護人的權利&34;孩子,尤其是在這4點!
1、孩子沒時間觀念,要使勁管
做人沒有時間觀念,必定不會有什麼大成就,你家孩子如果有早上賴床、出門上學磨磨唧唧、寫作業拖拖拉拉……等行為,說明他沒有時間觀念。這樣不僅僅會影響自己,在以後集體活動中,也會因為個人因素影響整個集體,這樣自然就不會受人待見。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就放任他睡到自然醒,你這不是愛他,是害了他。
2、 孩子遇事總找藉口,要使勁管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開始是因為害怕受到懲罰,但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一種習慣,遇事逃避沒有擔當,一旦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就要使勁管。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注重給孩子講述塑造良好行為習慣的故事,因為故事是孩子獲取知識的捷徑,通過故事告訴孩子,什麼是好品質,什麼是責任。
3、孩子不做家務,要使勁管
哈佛大學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做家務的孩子和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是15:1,犯罪比例是1:10
父母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太小什麼都幹不了,讓孩子適當的做些家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有益的。會讓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獨立能力和責任感。
4、孩子亂發脾氣,要使勁管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大致就是兩點,第一是因為不滿意什麼,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第二就是因為心裡有情緒,想要宣洩出來。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一定要使勁管,等到孩子真正平靜下來之後,再抓準時機講道理,告訴孩子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讓他們明白錯在哪裡。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功的一大因素,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多花心思,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受用終生。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面對這些,父母可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不妨試試通過閱讀繪本來引導,雙管齊下,會省力的多。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就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擁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良好行為習慣的人。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推薦給各位寶媽寶爸:
實用性——給父母們補充相關兒童心理學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與孩子相處,解決育兒過程中的種種困惑。也適合幼兒園或幼教機構使用。
趣味性——繪本故事的表現形式容易被孩子接受,生動、有趣的故事場景將成長的道理蘊涵其中。親子共讀的形式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快樂閱讀。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自我保護、《勇敢做自己》勇敢、《做最棒的自己》自強、《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誠實守信、《我不隨便發脾氣》情緒管控、《我們都是好朋友》友誼、《好孩子懂禮貌》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分享,《媽媽我能行》自信、《養成好習慣》自律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這套繪本貼近生活案例,能全面地幫助家長梳理問題,正確地引導孩子,同時家長也能夠學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